發布於 2024-12-05 20:13

  糖尿病腎病治療依不同病期而異。臨床上主要針對以下幾方面:

  1.控制血糖

  糖基化血紅蛋白(HbA1c)應儘量控制在7.0%以下。嚴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異常的腎血流動力學;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緩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減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轉變為明顯臨床蛋白尿。

  2.控制血壓

  糖尿病腎病中高血壓不僅常見,同時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發生和發展重要因素。降壓藥物首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該類藥物具有改善腎內血流動力學、減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巨噬細胞活性,改善濾過膜通透性等藥理作用。即使全身血壓正常的情況下也可產生腎臟保護功能,且不依賴於降壓後血流動力學的改善。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鉀血癥、腎功能減退和乾咳等。降壓的靶目標在伴有蛋白尿者血壓為130/80mmHg。β受體阻滯劑和利尿劑因其潛在的糖脂代謝紊亂作用不主張納入一線用藥,除非合併心動過速或明顯水腫。鈣通道阻滯劑(CCB)在糖尿病腎病病人中的腎臟保護功能尚不明確,但地爾硫卓類的作用似乎優於雙氫吡啶類,後者不推薦單獨用於糖尿病腎病病人。

  3.飲食療法

  高蛋白飲食加重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因此主張以優質蛋白為原則。蛋白質攝入應以高生物效價的動物蛋白為主,早期即應限制蛋白質攝入量至0.8g/(kg·d),對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腎衰竭的病人可降低至0.6g/(kg·d)。中晚期腎功能損傷病人,宜補充α-酮酸。另外,有人建議以魚、雞肉等部分代替紅肉類(如牛肉、羊肉、豬肉),並加用多不飽和脂肪酸。此外也不必過分限制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的攝入。

  4.終末期腎臟病的替代治療

  進入終末期腎衰竭者可行腎臟替代治療,但其預後較非糖尿病者為差。

  糖尿病腎病病人本身的糖尿病併發症多見,尿毒症症狀出現較早,應適當放寬腎臟替代治療的指徵。一般內生肌酐清除率降至10~15ml/min或伴有明顯胃腸道症狀、高血壓和心力衰竭不易控制者即可進入維持性透析。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的長期生存率相近,前者利於血糖控制、透析充分性較好,但動靜脈內瘻難建立,透析過程中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後者常選用持續不臥床腹膜透析(CAPD),其優點在於短期內利於保護殘存腎功能,因不必應用抗凝劑故在已有心腦血管意外的病人也可施行,但以葡萄糖作為滲透溶質使病人的血糖水平難以控制。

  5.器官移植

  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的病人,腎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在美國約佔腎移植病人的20%。近年來屍體腎移植的5年存活率為79%,活體腎移植為91%,而接受透析者其5年存活率僅43%。活體腎特別是親屬供腎者的存活率明顯高於屍體腎移植。但糖尿病腎病病人移植腎存活率仍比非糖尿病病人低10%。單純腎移植並不能防止糖尿病腎病再發生,也不能改善其他的糖尿病合併症。

糖尿病腎病怎麼治相關文章
(1)腎小球高濾過和腎臟肥大期這種初期改變與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後可以得到部分緩解。本期沒有病理組織學損傷。 (2)正常白蛋白尿期腎小球濾過率(GFR)高出正常水平。腎臟病理表現為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區基質增多,運動後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升高(>20μg/min),休息後恢復正常。如果在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患者可以長期穩定處於該期。 (3)早期糖尿病腎病期GFR開始下降到正常
發布於 2022-12-10 03:27
0評論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DM)重要的慢性併發症之一。由糖尿病引起的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導致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擴張以及胞外基質增生,臨床逐步表現為大量的蛋白尿、高血壓、高血脂、水腫,並漸進性地、不可逆地出現腎功能損害。現代醫學雖然在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在控制蛋白尿、綜合改善患者症狀、生活質量及延緩腎功能損害等方面,中醫中藥仍具有一定優勢。雖然歷代醫家對本病的病因病
發布於 2023-02-22 19:36
0評論
篩查尿白蛋白/肌酐近年來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病人常合併高血壓、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癥,這些因素與高血糖共同損傷腎臟。糖尿病腎臟發生損害的最早表現為在尿中出現微量白蛋白。因此在排除其他因素導致的腎病後。可以通過檢測尿白蛋白/肌酐以瞭解腎臟損傷的程度。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主要是有糖尿病病史同時合併糖尿病眼底改變,出現尿微量白蛋白排洩率(即尿微量蛋白/肌酐)的增加(正常<20μg/min,&l
發布於 2023-01-05 22:31
0評論
瞭解腎臟病,早發現早治療一、甚麼是消渴病(糖尿病)?消渴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病名,與現代醫學的糖尿病基本一致,是指以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為主要特徵的綜合病證。若做化驗檢查其主要特徵為高血糖及尿糖。消渴病日久,臟腑器官受損而出現癤、癰、眩暈、胸痺、耳聾、目盲、肢體麻疼、下肢壞疽、腎衰水腫、中風昏迷等兼證。(一)診斷標準2010年ADA糖尿病診斷標準:1、糖化血紅蛋白≥6.5%。2、空腹
發布於 2023-01-05 23:06
0評論
糖尿病腎病是造成腎功能衰竭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在亞太地區的患病率較高。2001年國內住院患者回顧分析顯示2型糖尿病併發腎病的患病率為34.7%。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特徵是尿液中白蛋白排洩輕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進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上升,最終發生腎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腎移植。隨著腎功能的逐漸減退,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也會明顯增高。因此,微量白蛋白尿與嚴重的腎臟病變一樣,都應視為心血管疾病
發布於 2022-10-07 01:23
0評論
糖尿病腎病不僅會對患者的腎臟造成影響,而且這樣的疾病也有可能會引發患者出現腎臟肥大,影響患者腎臟的正常運轉,給患者腎臟帶去健康危害,所以說我們還是最好能夠重視做好對於糖尿病腎病的預防。那麼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糖尿病腎病的預防措施有甚麼? 專家介紹,糖尿病腎病患者是由不同病因和發病機制引起體內胰島素絕對與相對不足以致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障礙,而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全身性的疾病。糖尿病由不同途徑
發布於 2023-10-08 08:48
0評論
目前,篩查早期糖尿病腎病比較權威的方法是檢測24小時尿微白蛋白定量。正常人24小時尿微白蛋白定量小於30毫克,若糖尿病患者半年內連續2次查24小時尿微白蛋白定量均在30毫克~300毫克之間,應及時查明尿微白蛋白升高的原因,若排出由其他原因導致的患者,則屬於早期糖尿病腎病。 如果24小時尿微白蛋白定量大於300毫克,則進入臨床糖尿病腎病,此時尿常規可顯示有蛋白。 留取24小時尿液標本的方法 留取2
發布於 2024-09-15 05:00
0評論
主要有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蛋白攝入。長期高血糖狀態下,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質易漏出並沉積。高血壓雖然不是糖尿病腎病發病的因素,但是高血壓可加重尿白蛋白的排出,加速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和腎功能惡化。高蛋白飲食能加速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腎損害。 1、儘量避免腎毒性藥物及碘造影劑:有些藥物對腎臟有損害,應儘量避免使用,如:慶大黴素。碘造影劑也可加重原有的腎損害,糖尿病者應儘量避免進行靜脈腎孟造影。 2、高血糖是
發布於 2024-11-27 12:17
0評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併發症,這也是一種微血管疾病,尤其早期發病緩慢,又沒有甚麼不適的症狀,很多患者到疾病很嚴重了才到醫院就診,這時往往已經發展到尿中出現蛋白或是血肌酐已經升高,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那麼,如何診斷糖尿病腎病呢? 專家指出,應及時發現糖尿病腎病,而早期糖尿病腎病只有通過定期監測才能及早發現。具體介紹如下: 目前,篩查早期糖尿病腎病比較權威的方法是檢測24小時尿微白蛋白定量。正常
發布於 2024-11-27 12:44
0評論
1、提供一個安靜沒有感染的休養環境。 2、向病人及其家屬講解糖尿病的危害,通過控制血糖可以減輕糖尿病腎病的病理改變,用藥降血糖目前大多均為西藥控制。 3、輕病人注意勞逸結合,無高血壓,水腫不明顯,無腎功能損害,蛋白不多的患者可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預防感染,對水腫明顯,血壓較高病人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強調臥床休息,按病情給予相應的護理級別。 4、監測體重,每日2次,每次在固定時間穿著相同衣
發布於 2024-12-17 03:3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