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由於在高溫高溼環境下,人體內產熱和吸收熱量超過散熱,人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發病原因
患者對高溫環境適應能力減退,體內產熱和吸收熱量超過散熱量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1、氣候和環境的原因: 夏天的7、8、9 月,我地區的氣溫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期, 日平均氣溫達到32℃以上,溼度大於60%。
2、自身原因:平時運動量小,尤其在室外活動少,對疾病的抵抗力和熱耐受力較差。 特別對於新生來說是一個新的環境,飲食和睡眠都不十分好。
3、其他:有時氣溫雖未達到高溫,但由於溼度較高和通風不良,亦可發生中暑。老年、體弱、疲勞、肥胖、飲酒、飢餓、失水、失鹽、穿著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及發熱、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心血管病、廣泛皮膚損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應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膽鹼能神經藥物而影響汗腺分泌等常為中暑的發病因素。如果機體產熱大於散熱或散熱受阻,則體內就有過量的熱蓄積,引起器官功能和組織的損害致中暑。
除了上述原因外,精神過度緊張、人員過於密集、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正常人體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控制下,產熱和散熱處於動態平衡,維持體溫在37℃左右。當人在運動時,機體代謝加速,產熱增加,人體藉助於皮膚血管擴張、血流加速、汗腺分泌增加以及呼吸加快等,將體內產生的熱量送達體表,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及蒸發等方式散熱,以保持體溫在正常範圍內。當氣溫超過皮膚溫度(一般為32~35℃),或環境中有熱輻射源(如電爐、明火),或空氣中溼度過高通風又不良時,機體內的熱難於通過輻射、傳導、蒸發,對流等方式散發,甚至還會從外尋環境中吸收熱,造成體內熱量貯積從而引起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