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指習慣”
正常兒童幾乎都有吮指習慣,兒童在2歲或3歲前有吮指習慣可視為正常的生理活動,這種習慣通常在4~6歲以後逐漸漸少而自行消失。在這之後繼續存在則屬於不良習慣,可導致明顯的錯(牙合)畸形。如吮拇指時,將拇指置於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間,則會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形成前牙圓形開(牙合)。同時吮指時,頰肌收縮,牙弓狹窄,上前牙前突,開唇露齒。
“舔牙習慣”
兒童在替牙期常用舌尖舔鬆動的乳牙或初萌的恆牙,因而形成吐舌或舔牙習慣。通常有伸舌習慣的兒童,經常將舌尖伸在上下前牙之間,使恆牙不能萌至正常位置,形成局部梭形開(牙合)。如果換牙時期,兒童常用舌舔下前牙或鬆動的乳牙,形成舔牙習慣,則易促使下前牙向唇側傾斜,出現牙間隙,甚至形成反(牙合)。
“咬唇習慣”
不良的咬下唇習慣,增加了對上前牙舌側及下前牙唇側的壓力,可造成上前牙唇向傾斜並出現牙間間隙。阻礙下牙弓及下頜向前發育並壓下前牙向舌側傾斜移位呈擁擠狀態,顏面表現為開唇露齒、上唇短而厚、上前牙前突和下頜後縮等;而咬上唇習慣易形成下頜前突,前牙反(牙合)(地包天)等畸形。
“咬物習慣”
多見咬鉛筆和啃指甲,還可見咬指、袖口、手帕、被角等。咬物固定在牙弓的某一部位,可在該處形成小開(牙合)。
“偏側咀嚼”
正常情況下,人們是交替使用雙側牙齒咀嚼食物。偏側咀嚼常見於一側有磨牙深齲,或有乳磨牙早失,從而影響了該側牙列的正常咀嚼。兒童願意用健側咀嚼食物,形成一側咀嚼習慣。偏側咀嚼下頜經常偏向咀嚼側運動,牙弓向咀嚼側旋轉,致下前牙中線偏移,顏面左右兩側發育不對稱。同時被廢用的一側,牙齒因為沒有進行咀嚼,自我清潔作用明顯減弱,日久被廢用的一側的牙齒表面就會堆積大量食物的軟垢,細菌在此生長,從而引起牙齒齲壞。
“用口呼吸”
正常情況下,我們都是在用鼻子呼吸,但如果出現扁桃體肥大、鼻甲肥大、鼻中隔彎曲、鼻炎等病症,往往會引起鼻腔的部分阻塞。張口呼吸習慣:可造成上牙弓狹窄、顎蓋高拱、上頜牙前牙前突或擁擠不齊,甚至導致開唇露齒、牙齦肥厚增生、牙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