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0 00:07

  下肢嚴重缺血晝夜疼痛,抱膝而坐,不能行走,是目前下肢血管病變中截肢率最高的原因。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整個家庭帶來了嚴重的負擔。雖然有很多手術方法,但療效均不十分滿意。而這類疾病亦是當前血管外科界的一大難題。我科在過去的原位大隱靜脈旁路轉流術的基礎上,近期又對2例下肢嚴重缺血瀕臨截肢的患者進行了間置人工血管(局麻下)加原位大隱靜脈一期祛瓣膜靜脈動脈化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現報道如下: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45歲,內蒙人;2008年12月突發雙下肢疼痛紫紺,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雙下肢急性動脈血栓形成,陳舊性心梗,心房附壁血栓,給予尿激酶溶栓治療後,右下肢疼痛紫紺緩解,左下肢疼痛持續不緩解,且出現左足變黑壞死、破潰,經保守治療後上述症狀進行性加重。2009年4月來北京市某大醫院就診,先行左股動脈取栓術,效果不佳後行左大腿高位截肢術。2010年5月又出現右足趾發涼疼痛,並出現潰破,再次到該醫院進行右下肢髂總動脈-N動脈人工血管轉流術,術後破潰面癒合,症狀緩解。2010年11月患者再次出現右足趾發涼麻木疼痛加重,又再次於原手術醫院就診,查人工血管完全閉塞。右足發涼、麻木,靜息痛加重,每日需肌注杜冷丁5-6次,方可緩解,後為求進一步治療於2012年1月入住我科。
  查體:左下肢高位截肢術後改變。右小腿足踝及足趾皮色暗,皮膚質地變薄,小腿肌肉萎縮,皮溫低,淺感覺減退,大拇趾破潰,多普勒聽診:右足背動脈、脛前、N、股動脈未聞及搏動音。
  輔助檢查:心電圖:竇性心律,不排除下壁心肌梗,II、III、avF異常Q波;超聲心動:EF:37%,主動脈硬化,左房左室增大,二尖瓣關閉不全,左室壁運動減弱,左房異常混合回聲團,大小約2.4*1.5cm(陳舊性附壁血栓),心功能底下;下肢動脈彩超:右下肢脛後及N動脈分段動脈未見血流信號,人工血管閉塞。雙下肢CTA:腹主動脈狹窄,左髂動脈部分閉塞,右下肢人工血管完全閉塞,右髂外、股總、股淺動脈閉塞,可見側枝循環建立,右膝下動脈未見顯影。
  診斷: 1.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左髂-N動脈人工血管轉流術後閉塞2.雙下肢動脈血栓形成(陳舊性)3.周圍神經病變 4.陳舊性心梗5.心功能不全6.二尖瓣關閉不全   心室附壁血栓7.心律失常 8.高尿酸血癥9.脂肪肝10.膽囊結石11.左腎輕度慢性損害12.左大腿高位截肢術後。
  術前下肢CTA示:雙下肢CTA:腹主動脈狹窄,左髂動脈部分閉塞,右下肢人工血管完全閉塞,右髂外、股總、股淺動脈閉塞,可見側枝循環建立,右膝下動脈未見顯影。
  例2:患者女,83歲,北京人。患者2011年前出現左足大拇指發黑,晝夜疼痛,不能入睡,曾於市內多家三級醫院就診,診斷為閉塞性動脈硬化並行左下肢介入治療,未能成功。左足壞疽疼痛加重,患者及家屬拒絕截肢遂於2012年3月就診我科。
  查體:雙下肢均不能伸直,膝關節屈曲變形呈彎弓狀(左側重),膚色蒼黃,皮膚乾燥,脫屑,汗毛稀疏,左膝關節以下膚色蒼白,膚溫低於對側,左足大拇指乾性壞疽,足背色紫紺。雙側足背動脈、脛後動脈均未觸及搏動。
  輔助檢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心率109次/分。心臟超聲示:主動脈硬化、主動脈瓣纖維化;左房大,室間隔增厚;心功能減低,EF:45%。下肢動脈彩超示:雙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左N動脈以遠未見血流信號。下肢CTA示:左股淺動脈下段閉塞,雙側脛前、脛後及腓動脈節段性狹窄閉塞。
  診斷:1、閉塞性動脈硬化2、糖尿病性足病3、2型糖尿病4、周圍神經病變5、高血壓病3級 極高危組6、陳舊性腦梗塞7、竇性心動過速8、慢性膀胱炎 泌尿系感染。
  術前下肢CTA示:左下肢彎曲呈弓狀膝下血管閉塞
  手術過程:
  患者仰臥位,左下肢腹股溝常規皮膚消毒鋪單,局部浸潤麻醉,縱向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暴露大隱靜脈根部,距根部0.5cm處,切斷結紮。從踝關節上方5―15cm處(大隱靜脈遠端 )套管針穿刺後植入超滑泥鰍導絲,沿導絲置入造影導管至大隱靜脈起始端,置入微導絲,撤出導管,導入瓣膜刀破壞大隱靜脈瓣膜,備用。
  例1:手術方法:摘除原栓塞的髂外動脈-N動脈人工血管,分離顯露髂外和股總動脈,肝素化後,在殘留的人工血管處取除血栓和斑塊血液通暢後備用,以8mm直徑的PTFE人造血管約12cm長,一端與殘留的人工血管吻合,另一端與大隱靜脈根部吻合,檢查踝關節上方(大隱動脈起始端)有動脈血流噴出,遂縫合穿刺點,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手術結束。
  術後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右大隱靜脈管徑0.5cm,內為動脈樣血流,最大流速90cm/s,血流充盈良好;吻合口處可見高速動脈樣血流信號,最大流速約262cm/s;右下肢深靜脈充盈良好,內未見血栓。右下肢股淺動脈、N動脈以遠未見血流信號。多普勒聽診明確大隱靜脈起始端血流聲音呈動脈型。
  例2:手術方法:綜合病情決定還是採用了局麻,分離顯露髂外和股總動脈,肝素化後,以8mm直徑的PTFE人造血管約10cm長,一端與髂外動脈吻合,另一端與大隱靜脈根部吻合,檢查踝關節上方(大隱動脈起始端)有動脈血流噴出,遂縫合穿刺點,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手術結束。術後6小時內小腿溫度逐漸變曖,當晚靜息痛消失。
  術後8小時內小腿溫度逐漸變曖,當晚靜息痛消失。術後查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左大隱靜脈管徑0.6cm,內為動脈樣血流,最大流速100cm/s,血流充盈良好;吻合口處可見高速動脈樣血流信號,最大流速約242cm/s;左下肢深靜脈充盈良好,內未見血栓。左下肢股淺動脈、N動脈內可見少量血流信號。多普勒聽診明確,大隱靜脈起始端血流聲音呈動脈型。
  討論:
  1、麻醉和術式的選擇:面對患者基礎疾病多、肢體重度缺血、壞死,不能耐受全麻及腰椎麻醉的情況下,綜合病情決定實施局麻下間置人工血管加原位大隱靜脈一期動脈化手術。術後患肢膚溫膚色逐漸恢復,且手術當晚疼痛程度明顯減輕。傳統的手術治療包括部分腎上腺切除、腰交感神經切除術、血栓內膜剝脫術、自體血管旁路轉流術、大網膜移植術、血栓內膜剝脫術、血管移植、人工血管旁路轉流術均要求閉塞動脈的遠端有流出道暢通。由於嚴重下肢缺血,下肢動脈全程閉塞,直接動脈重建難以實施。 因此近年來靜脈動脈化逐漸成了嚴重下肢缺血性病變的主要治療手段,但作者通過臨床體會仍然療效欠佳,沒有一個較為可靠的手術方法。我們這一間置人工血管加原位大隱靜脈一期動脈化手術,大大增加血管內血流動力學壓力,使全程的大隱靜脈各分支系統灌注壓得到有效提高。
  靜脈動脈化是將動脈血流引入靜脈,利用靜脈途徑逆向灌注遠端組織,使靜脈起到動脈的作用。臨床資料表明,動靜脈轉流後,患肢血流量增加,組織營養明顯改善,能重建缺血組織的營養。應用大隱靜脈的分支靜脈作為動脈血流的灌注通道,術後腫脹較輕,能迅速恢復肢體遠端組織的血液灌注。
  2、臨床應用價值:綜合各種手術的優缺點,我們採取了間置人工血管加原位大隱靜脈一期動脈化手術的方式,並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髂外動脈與大隱靜脈之間置入8mm直徑人工血管,一期完成了大隱靜脈動脈化,使大隱靜脈內的血流壓力大大增強,效果甚為滿意。我們認為該法具有下列優點:①手術採用一期瓣膜刀祛除瓣膜的方法:術中開通血流,當即使動脈血流單向灌注遠側靜脈,而靜脈分支的瓣膜則隨著動脈化的高壓緩慢打開,不致形成過多灌注;②適應症廣泛:本法不僅適用於小腿動脈廣泛閉塞,髂總、髂外或股動脈以下的廣泛閉塞,只要深靜脈通暢,均可應用;③對靜脈迴流影響小、水腫消除快,股淺靜脈有足夠多的小靜脈分支迴流,手術只用大隱靜脈1 條,仍有股淺靜脈和股深靜脈系統多條靜脈迴流,對靜脈迴流影響很小,術後僅在短期內小腿及足踝部有輕微腫脹;④防止靜脈動脈化血管的血栓的形成:動脈血需克服靜脈瓣膜及靜脈血迴流所產生的阻力,當這兩種對抗相近時,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因此防止血栓的形成要應盡力提高灌注壓力與降低阻力,可有效防止大隱靜脈和股淺靜脈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我們採用間置人工血管:一是吻合口建立在髂外動脈的高度,主要是欲增加吻合口,加大血流動力學的梯度壓力,可大大提高動脈化血管的流量和流速;二是同期破壞了大隱靜脈瓣膜,徹底消除了血流動力學的阻力,可立刻解除缺血癥狀。我們採用間置人工血管加原位大隱靜脈一期動脈化手術的方式,沒有破壞大隱靜脈和大隱靜脈分支的完整性。因此依靠大隱靜脈的側枝循環可以迅速改善患者下肢的缺血癥狀。所以手術結束後,即可見肢體遠側皮色、皮溫迅速改善,缺血癥狀緩解,當天夜晚靜息痛消失。

下肢血管病變如何得到有效治療相關文章
為甚麼說慢性下肢缺血不僅是腿部血管的病變絕大多數慢性下肢缺血的病人的病理生理表現都是在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形成的。而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病情一般是伴隨著全身動脈硬化的發展而發展的。下肢動脈病變的病人常合併有冠狀動脈的病變、頭頸部動脈的病變、主動脈或內臟動脈的病變、顱內小動脈的病變等。這些部位病變的發展程度可能不一,但都受到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症等危險因素的共同影響。所以對於慢性下肢缺血的治療,除了
發布於 2022-12-09 22:57
0評論
介紹一些能夠方便準確判斷肢體缺血程度的無創檢查方法當肢體出現涼麻甚至疼痛時,就要當心是不是動脈血管出現了阻塞,這時候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了,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尤其不能掉以輕心。判斷肢體是否缺血,以及缺血的程度如何,最精確的檢查當然是動脈造影,但它是個有創的檢查,費用也較高,在疾病的早期,不必要首選這種方法,下面介紹一下一些無創、費用相對低廉的檢查方法:[彩色超聲]目前大多數醫院都已經具有做肢體血管
發布於 2022-11-28 13:11
0評論
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目前的診斷方法主要依靠血管造影,CTA,MRA等,其缺點在於確診時動脈多已經出現廣泛的血管硬化和下肢缺血性改變。近年來國內外的多項研究,已經從分子生物學水平發現了多種與糖尿病性血管病變相關的治病機理。其中對於AGEs(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晚期糖基化終產物)的相關研究較為深入。目前已經證明,高血糖和組織損傷之間的關係部分是由於AGEs的形成及
發布於 2023-03-26 04:56
0評論
下肢慢性潰瘍是指發生於下肢超過1個月以上仍未癒合的潰瘍,稱之為下肢慢性潰瘍,是外科臨床的常見病。引起下肢慢性潰瘍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周圍血管疾病引起的潰瘍、放射燒灼性潰瘍、化療引起的潰瘍、神經損傷性潰瘍等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周圍血管疾病引起的下肢慢性潰瘍,按照病因不同又可分為靜脈性潰瘍和動脈性潰瘍。而下肢慢性潰瘍中絕大多數是靜脈性潰瘍。針對不同的病因,要對症下藥,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方能有效。因此,
發布於 2023-03-26 20:41
0評論
概述 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誘發原因是非常多的,也可能是由於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這一現象,有的患者由於工作等方面原因,長時間的勞累或是經常的久站,都可能會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的產生,有的患者會引起局部血管明顯突出的症狀,在發病的早期治療效果都是比較好的,但是到了晚期可能會導致血管破裂或者潰瘍性疾病的產生,應該引起重視。 步驟/方法: 1、 有的患者出現了下肢靜脈曲張的現象,到了晚期
發布於 2022-10-25 09:35
0評論
激光治療血管病變的適應症和非適應症:適應症:先天性血管瘤(鮮紅斑痣、血管瘤等),毛細血管擴張症,蜘蛛痣,充血新鮮的早期瘢痕等。非適應症:病變血管深達皮下1.5mm以上,不能耐受手術者。      激光治療血管病變的原理:激光治療血管病變是基於選擇性光熱解作用的原理,即病變血管中的血紅蛋白選擇性吸收激光的能量,溫度升高,產生凝血和血管破壞,但不損傷周圍正常的組織。Vbeam治療血管病變時只有輕微的
發布於 2023-01-02 01:30
0評論
概述 下肢靜脈曲張是常見的血管疾病,患上下肢靜脈曲張在早期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時,會導致病情不斷加重,嚴重的時候會導致下肢出現潰爛的情況,對於患者來說,都想要知道下肢靜脈曲張是怎麼患上的,其實主要是因為久站不坐引起的,因為站太久的時候,會令下肢的血管無法循環,時間長了就會患上下肢靜脈曲張,對待下肢靜脈曲張要引起重視,瞭解它的症狀做到早發下早只來哦。下面有請專家來解答下肢靜脈曲張有甚麼症狀? 步驟
發布於 2022-10-25 09:43
0評論
冬春季節,人們一般會感覺到下肢涼,這是因為人的下肢距心臟最遠,局部血流相對緩慢的原因。但如保暖作用很好,仍感下肢寒冷、麻木,這種異常的下肢冷,可能是由某種疾病引起的。常見疾病有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年齡大者要除外閉塞性動脈硬化、糖尿病足等。而常見的糖尿病足是神經病變血管病變致下肢感染、潰瘍和深部組織破壞,臨床上常表現為由於周圍神經病變、營養缺失、缺血、足部畸形和感染、伴發劇烈疼痛,繼續發展可以導致足
發布於 2022-09-30 22:39
0評論
概述 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而且發病率越來越高,一般都是平時不注意合理的身體保健引起的這一現象,有的患者會導致下肢部位出現了血管隆起的現象,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是由於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這一現象的患者如果出現了靜脈迴流方面的病變,也可能會誘發下肢靜脈曲張的產生,所以應該引起重視,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和症狀的不同,進行有效的治療。 步驟/方法: 1、 下肢靜脈曲張的症狀是比較明顯的,有
發布於 2023-01-29 14:02
0評論
 糖尿病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的高危發病因素,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主要累及膝下動脈,為多節段瀰漫性病變,病情嚴重,重症下肢缺血的發病率和截肢率均較高。膝下動脈的再通對糖尿病性重症肢體缺血具有非常關鍵的治療作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多累及較遠端動脈,口徑較細,傳統的治療觀點認為血管重建手術風險較大,長期通暢率低,因此多采用藥物治療。但是隨著血管腔內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如內膜下血管成形術、切割球囊、小外
發布於 2022-11-25 01: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