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惡性腫瘤治療的歷史,經歷了原始的經驗性治療→循證醫學背景下根據指南進行規範化治療→在分子生物學指標指導下進行個體化治療的漫長時期。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已經能夠實現個體化治療的目標,但現實是隻有少數腫瘤得到了個體化靶向治療。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非小細胞肺癌的個體化治療,我們感到驚奇和高興,但也感到困惑和失望,當然也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個體化治療的不成文的紀念碑"
每當提到個體化肺癌治療,以EGFR突變狀態為指導的EGFR-TKIs是一個 "經典"。以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為代表的EGFR-TKIs,可以特異性地阻斷EGFR突變腫瘤所依賴的信號通路,從而增加價值。在多項臨床研究中,EGFR-TKIs在EGFR突變型NSCLC的一線治療中表現出了良好的療效。最早的厄洛替尼在西班牙前瞻性II期臨床研究(SLCG)中取得了14.0個月的中位PFS和27.0個月的較長中位OS,遠遠超過了以往一線化療的中位PFS和OS,前者只有約5至7個月,後者約10至12個月。
在SLCG研究之後,連續進行了幾項吉非替尼隨機對照標準化療的III期研究。IPASS、WJTOG3405、First-SIGNAL和NEJ002進一步證實,EGFR突變肺癌患者一線使用吉非替尼優於傳統含鉑兩藥化療,緩解率為62.1%至84.6%,PFS為8.5個月至10.8個月,MOS為27個月至30.9個月。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國專家發起並完成的OPTIMAL研究在今年的ASCO年會上公佈了安全數據,而在意大利米蘭舉行的ESMO年會上剛剛公佈了療效,結果顯示在一線治療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國家患者中,接受厄洛替尼的緩解率和PFS比卡鉑聯合吉西他濱有明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