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6 09:49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在不知不覺中血糖升高,很多糖友都認為沒有甚麼症狀自己控制一下就好,怎麼會往住院上想呢?其實不然,糖友在很多情況下應該考慮住院治療,包括
  1、1型糖尿病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首發多為酮症酸中毒,病情變化快,甚至會發展到昏迷。因此一旦出現高血糖,隨後即可能會發生酮症,應該儘快去醫院糾正,防止出現酸中毒,及時住院補液、胰島素治療。
  2、1型糖尿病需要終生胰島素治療,嚴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要制定一個長期、合理、方便、有效的胰島素治療方案,即使家裡備有血糖儀,也很難實現。因此,需要住院在醫生和護士的指導下調整好胰島素劑型、劑量,系統學習飲食、運動、護理、血糖監測及胰島素筆的使用等等糖尿病知識。
  3、初發年輕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發病時多出現嚴重的高血糖,與胰島素抵抗和高血糖毒性有關,胰島素泵強化治療住院2周可以解除葡萄糖毒性,改善胰島功能,較常規胰島素和口服藥治療緩解率高,甚至暫時擺脫藥物治療,僅依靠生活方式控制就能達到良好的血糖水平,目前已經成為首選治療方案。
  4、無論甚麼類型的糖尿病友,包括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併妊娠,無論口服降糖藥還是胰島素治療,無論是很高的血糖,抑或嚴重的低血糖,您都要考慮住院觀察,查找高或低血糖的原因,調整治療方案或者飲食運動方案,尤其監測餐前、夜間的低血糖,必要時可採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GMS)。
  5、如果病程日久,已經出現了一些併發症或合併症,如眼底出血、肝腎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嚴重的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死、卒中、周圍神經病變、間歇性跛行甚至糖尿病足等等情況,一定要住院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及時治療,確定長期的治療方案,降低致殘和致死率。
  6、糖尿病合併急性感染時,如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急性胃腸炎、膽囊炎、肝炎、闌尾炎、尿路感染、皮膚蜂窩組織炎等急性炎症時,會影響血糖控制,進而造成感染加重,誘發酮症酸中毒、感染中毒性休克等,需要住院穩定血糖、控制感染。
  一旦糖友住院,首先應該調整心態,住院是暫時的,需要一段時間內您與醫生配合,一起完成對你身體的調理,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在入院後最短時間內完成一系列檢查,包括血尿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肝腎功能、血脂、糖化血紅蛋白、胰島功能、B超、心臟和血管的多普勒超聲、X光片、眼底及肌電圖等有關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檢查,為醫生提供診斷依據。
  2、血糖控制不滿意,通常因為在家中飲食控制不合理,入院後應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尤其是營養師。不僅瞭解自己的配餐,還要知道如何計算,如何搭配。住院生活比較規律,應該利用住院期間頻繁的血糖監測掌握飲食、運動對自己血糖影響的規律,這樣有利於出院後的控制。
  3、住院期間多與醫護溝通,瞭解自己的病情和預後,熟悉自己的治療方案,掌握低血糖的表現與處理、足保護、血糖監測和胰島素筆使用的技術。清楚出院以後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的種類、用法、用量,以及複診檢查的內容。
  4、住院期間最容易出現的緊急情況就是發生低血糖。血糖控制越好,低血糖的風險也就越高,尤其是口服促胰島素分泌劑類和胰島素類藥物。因此才有這兩類藥物治療時,首先要密切關注低血糖的發生,預防低血糖,一般準備些甜食或糖塊,當出現低血糖症狀時要及時通知護士,檢測血糖後根據低血糖的程度採取不同的處理,不要自行處理,以免出現矯枉過正,影響血糖控制。
  經過住院系統診治,降糖方案調整後血糖穩定,酮症糾正、血壓、肝腎功能恢復正常、心腦血管病、感染等得到控制,症狀改善,我們的糖友就可以順利出院,過渡到門診治療了!

糖友甚麼時候需要住院治療?相關文章
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據估計後兩者在2010年共同導致了全球1290萬人的死亡,這一數據觸目驚心,如何應對糖尿病已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治療糖尿病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預防或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尤其是心腦血管病變的發生。那麼問題來了,哪些藥物療效較好?阿司匹林首當其衝,它已有百年曆史且歷久彌新,被公認為防治心腦血管事件的基石,就連糖友們都對它耳熟能詳。是不是每位糖友都需要服
發布於 2023-03-12 21:31
0評論
概述 爺爺歲數大了,不知為甚麼最近老感覺不太舒服,爺爺年輕的時候身體挺好的,爺爺說現在歲數大了身體不行嘍,雖然鍛鍊身體的好處非常多,但對糖友而言,在下列三種情況下不宜進行持續的、較為劇烈的運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需要進行適當運動來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及慢性併發症進展,但是某些糖尿病患者或在某些特殊階段並不適合運動,那麼哪些糖友不宜運動。 步驟/方法: 1、 患者一定要要注意,當出現血糖過高或過
發布於 2024-06-01 04:33
0評論
值此農曆乙未?羊年除夕前夕,特向各位糖友提出以下忠告:一、節飲食對於當前的國人來說,平常我們已經吃得營養過剩了,過年面對豐富的年夜飯、各種宴請,見到雞鴨魚肉、海鮮瓜果、美酒佳釀,請您千萬要管住您的嘴,不可貪吃,以免造成血糖升高,病情反覆。二、慎起居“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冬季之風為北風,其性寒。“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近日趕上寒流,北京最低氣溫已達到了零下14度,因此,您的起居就應
發布於 2022-12-01 03:16
0評論
節日期間,很多患者都無法抵擋住美食的誘惑,而且因為作息時間不規律等多種原因,血糖容易出現波動。到了節後,患者意識到了應該控制血糖,但由於降糖心切或者想當然,很容易進入節後控糖的種種誤區。誤區一:沒有出現不舒服,因而不重視。很多患者在面對疾病的時候大多都會靠感覺,如果沒有感覺不舒服,他們就不會覺得身體出現故障。然而,糖尿病是一個數字病,它必須通過監測血糖才能瞭解病情的變化。很多患者在患病初期都沒有
發布於 2022-10-19 18:04
0評論
70歲的張先生有20年的糖尿病病史,目前早晚兩次注射胰島素。每天定時吃雙胍類降糖藥。平時,他也嚴格控制飲食,常常感到有飢餓感。有一天半夜,張先生突然渾身出汗,頭暈眼花,一測血糖發現只有2.3mmol/L。老伴知道他又低血糖了,馬上衝了一杯糖水並拿出了蘇打餅乾。張先生吃了糖水和餅乾後感覺舒服多了。但是,早上起來,測空腹血糖嚇一跳:9.2mmol/L!這忽高忽低的血糖,讓張先生感到手足無措。1、多吃
發布於 2023-02-18 02:16
0評論
糖尿病不僅僅是高血糖那麼簡單,約有六、七成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周圍神經病變。所謂周圍神經,指的是人體除腦部、脊髓以外的神經組織,負責人體的各種感覺、運動,還支配著人體的內臟活動。周圍神經受損,人體中很多功能會受到影響,還會出現多種多樣的症狀。醫生解釋,腳麻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早期典型症狀有幾個特點:1、從遠端開始;2、有對稱性;3、逐漸向上發展;4、除了麻,還會有襪套樣感覺、踩棉花感、蟻走感等。有
發布於 2023-01-24 08:42
0評論
概述 隨著現代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俗話說病從口入,許多疾病都是由於吃的不得當引起的。糖尿病患者的增多,讓越來越多的人對糖尿病並不陌生。人們只知道糖尿病是一種不治之症,但是,控制的好對人的身體沒有多大的危害,殊不知,這樣的認知是錯誤的,糖尿病對人的身體會造成很大的損害。控糖已成了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而在控糖的過程中,運動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步驟/方法:
發布於 2023-06-10 11:00
0評論
首先,2型糖尿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群,隨著年齡增大,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就低下。其次,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糖、蛋白質、脂肪等代謝紊亂,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引起各種組織器官功能缺失,造成機體免疫力低下,從而對外界各種細菌、病毒的抵抗力下降。所以一旦出現外界天氣變化,室內外溫差變大,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現“感冒”,而且各種感冒症狀持續時間長,同時感冒又會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小病也要引起
發布於 2023-01-19 07:10
0評論
在冬季,除了內分泌門診,呼吸道、泌尿、皮膚科等也多了很多糖尿病人,甚至有老糖友開玩笑說,冬季在醫院更容易見到老病友。他們除了到內分泌常規檢查拿藥,很大一部分還來治各種各樣的“感染病”。1、呼吸道感染殃及血糖冷空氣始終虎視眈眈,正常人尚且防不勝防,何況糖尿病人。胃口大開血糖更難控制的糖友;飲食苛刻導致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的糖友;下肢血管病變活動量減少的糖友等等,都是感冒呼吸道感染的預備役。同樣呼吸道
發布於 2022-10-19 18:24
0評論
概述 與2型糖尿病相比,1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較重,常起病較年輕,多見於兒童,少數患者有成人發病。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介導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一些類型的人HLA。由病毒“感染”後,胰島B細胞胰島炎性改變的自身免疫機制引起的毒傷害,因此B細胞受損,不能分泌或分泌胰島素的量小。到目前為止,1型糖尿病必須用胰島素治療,口服藥物對1型糖尿病沒有影響。 步驟/方法: 1、 即使在疾病的初期階段可能對一
發布於 2023-04-21 17:1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