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瘻是肛管或直腸同肛門周圍鄰近組織、器官因病理性原因形成的不正常通道。本病是一種常見病,一般由肛門腺體感染化膿形成肛腸周圍膿腫,膿腫破潰或切開後,生長管壁,形成瘻道;也有少數病例是由其它疾病的併發直腸周圍膿腫潰破後而形成,如潰瘍性結腸炎等。
一、病因。
祖國醫學認為肛瘻的原因,不外乎內傷七情,外感六淫、飲食不潔、久病失榮,以致體內陰陽不和,關格雍塞、氣血運行不暢,使邪得以乘虛留注大腸,因而邪毒傷於內,集聚成毒,毒邪久鬱,鬱而化熱,熱腐成膿,穿腸穿臀,於是涓涓而成瘻,說明古人注意到局部病變與整體的關係,反映了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這一客觀規律符合臨床實際。
現代醫學認為肛瘻的病因主要是細菌感染,細菌侵犯的部位是肛門隱窩、肛門腺導管和肛門腺體,肛門腺感染化膿可以在肛門直腸周圍流竄或在腸粘膜下滯留,當膿腫自潰或切開排膿後形成肛瘻,因肛門腺感染引起的肛瘻佔95-97%,僅有個別病例系由於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多發性化膿性汗腺炎引起,也有少數病例是由於直腸損傷、不恰當枯痔等引起。
二、肛腺。
1、甚麼是肛腺?
肛腺:也叫肛門導管、肌內腺、深部直腸腺。它的形態、數目、結構樣式和分佈範圍均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成人肛腺有4-10個,一般不超過8個,新生兒可達50個,位於肛隱窩下部櫛膜區的粘膜下層或內括約肌內,有時可達聯合縱肌。
肛腺的開口:有時,一個肛腺開口於一個肛隱窩,也有兩個肛腺開口於同一個隱窩內的情況。肛隱窩並不都與肛腺相連,約有半數的肛隱窩內沒有肛腺開口。極少數的肛腺可直接開口於肛管和直腸。
2、肛腺的位置和走行。
(1)多數肛腺集中於肛管後部。
(2)成人肛腺主要集中於肛管後部,兩側較少,前部幾乎沒有肛腺。
(3)肛腺分散存在於肛管四周。
(4)肛腺開口與肛腺導管在同一條垂直線上者(齒線與肛腺導管的連線)佔65%,不在一條垂直線上者佔35%,其中導管走行在齒線下方者佔68%,在齒線上方者佔28%,跨越齒線者佔4%。
3、關於肛腺的爭論――肛腺的性質。
一種意見認為,肛腺是沒有分泌功能的退化組織,是胚胎髮育過程中的殘留物,無功能意義。
另一種意見認為肛腺存在於人胚胎髮育的各個時期,是獨立的結構,終身維持其分泌功能的腺體。
4、肛腺的臨床意義。
(1)肛腺是一切肛周疾患總的策源地。
(2)95%的肛瘻均起源於肛腺感染。
(3)肛腺在生理、病理解剖及肛周感染疾病上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5、肛腺的功能。
(1)協助排便。
(2)保護肛管。
三、肛瘻。
1、病理:
膿腫的形成和發展,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早期細菌入侵階段。
(2)膿液形成階段。
(3)瘻道形成階段。
(4)從整體上看,肛瘻一般由內口、主管、支管、外口四大部分構成。
2、肛瘻分類。
2002年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制定的肛瘻分類標準:
(1)低位肛瘻:
低位單純性肛瘻;低位複雜性肛瘻。
(2)高位肛瘻:
高位單純性肛瘻;高位複雜性肛瘻。
3、臨床症狀。
(1)流膿。
(2)疼痛。
(3)肛門溼癢。
(4)肛緣有硬條索狀腫物。
(5)全身症狀。
4、檢查--確定內口位置:
(1)從病史上判斷內口的位置。
(2)通過觸診可以幫助瞭解內口的位置。
(3)通過外口與肛門口的距離來判斷內口部位。
(4)索羅門氏定律可以幫助診斷內口。
(5)探針檢查。
(6)肛門鏡檢查。
(7)染色檢查。
(8)碘油造影、直腸內超聲及手術中探查。
(9)MRI(磁共振成像)及螺旋CT三維重建。
5、確定瘻管深度與括約肌的關係。
由於肛瘻的管道通過外括約肌或肛提肌,有時管道在內括約肌之間走行,手術中切開管道必然要切開有關的肛門括約肌,特別是通過肛門直腸環的瘻管,切開肛門直腸環,術後會引起肛門失禁,因此在檢查中必須弄清瘻管的走行與肛門括約肌的關係。
6、肛瘻的診斷。
必須瞭解其主體病變肛瘻的檢查不能單看局部,必須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首先,從肛門外觀瞭解病變範圍;其次,從額狀面上瞭解病變的深度、管道走行的方向與肛門括約肌的關係,內口的部位與數量;再次,從矢狀面上瞭解病變與直腸前後的關係。
7、全身檢查:
肛瘻雖然病變在局部,絕不能忽視全身檢查,特別對內口不清者一定要注意骶前有無病變。特別要提到對複雜性肛瘻更應慎重,必要時可做細菌培養和抗生素敏感試驗,注意血沉、血象及肛門括約肌功能測定,對某些可疑病例,還可做活組織病理檢查,以確定肛瘻的性質,並要特別觀察有無癌變。
8、鑑別診斷:
(l)肛門周圍化膿性疾病。
(2)骶尾部瘻。
(3)骶尾部畸胎瘤。
(4)骶髂骨結核。
9、診斷提示:
(1)有肛周膿腫病史,自行破潰或行膿腫切開後,傷口不愈反覆腫痛,流膿水,即可考慮到肛瘻的存在。外口常在肛門周圍或臀部任何部位,在皮膚表面成一凹陷或一突起,壓之有膿液溢出,周圍皮膚因膿液及分泌物刺激,常有脫皮,有時有肉芽組織由內口突出。
(2)結核性肛瘻,外口大,外形不整齊,邊緣下陷,周圍皮膚呈淡黃色,分泌物清稀量多,管壁不硬。
(3)低位肛瘻在皮下可觸摸到條索狀硬條,由外口到肛門,以指輕壓,有膿液由外口溢出。
10、診斷提示:
(1)高位肛瘻,肛管直腸環附近有硬的瘢痕,多在後方和兩側,坐骨直腸窩內也有大塊瘢痕,有時在直腸壁內摸到硬條,內口常在齒線附近或直腸下部,指診可摸到小塊硬結,硬結中央凹陷,即為內口,這種凹陷多在肛管後部正中線上,或稍偏一側。
(2)內盲瘻,在排便時常有肛門疼痛,並有膿液由肛內流出,瘻管在直腸壁內,指診可以觸摸到明顯硬結。
11、治療:
肛瘻的治療分為非手術療法與手術療法。
非手術療法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感染、減輕症狀,控制發展,但不能徹底治癒,或一時相對治癒,很容易復發。
(l)藥物治療。
(2)外洗藥物。
(3)外用軟膏。
(4)中藥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的為了徹底清除感染的肛門腺,將瘻管內感染的異物清除,這是治療的關鍵。但對於侵犯肛門括約肌功能,特別對病變累及肛門直腸環的肛瘻,在治療上一定要正確處理,以免肛門失禁後遺症的產生。
(1)切開法。
(2)切開縫合法。
(3)切開掛線法。
12、治療提示:
(1)開放傷口以利引流。
(2)所有肛瘻切口呈輻射狀。
(3)保護肛門的生理功能。
(4)切開管道時,瘻管表面的括約肌必須切斷,但若瘻管穿過肛管直腸環時,則應正確處理,以防肛門失禁,肛門前方外括約肌因缺乏恥骨直腸肌的支持,因此不能一次將其切斷,至少應保留外括約肌深部纖維。若瘻管行經外括約肌深部之上而無法保留,則採用中醫掛線療法使其緩慢切斷。
(5)深部瘻管穿過肛管直腸環以上,肛管直腸環未纖維化者,則絕對不能將瘻管一次全部切開,以免損傷肛管直腸環,應在肛管直腸環部掛線切割。如肛管直腸環已纖維化,則可直接垂直切開,不會引起肛門完全失禁。
(6)肛尾韌帶若需切斷時,只可縱行切開,不能橫行切斷,如需要橫行切斷肛尾韌帶,一定要將切斷的韌帶斷端重新縫合固定,避免造成肛門塌陷和向前移位。
13、高位肛瘻治療中應注意的問題:
(1)關於內口的處理。
(2)注意化腐生肌的換藥原則。
(3)注意引流通暢防止肉芽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