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甚麼要進行功能鍛鍊?
答:功能鍛鍊對於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及防止肌肉萎縮有重要作用。這一點是藥物治療所不能代替的。許多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雖經過正規的藥物治療後,關節腫痛明顯緩解甚至消失,但因為不注意功能鍛鍊,致使關節正常的功能喪失及肌肉萎縮。教訓是深刻的。因此,功能鍛鍊在類風溼關節炎治療中十分重要,應儘早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功能鍛鍊方式。
2、為甚麼要儘早進行關節鍛鍊?
答:早期進行關節的功能鍛鍊能促進炎症的吸收。因為炎症可使關節囊、滑膜、韌帶、肌膜受損和破壞,與此同時,受損組織又不斷再生和修復,而這種修復是按關節活動狀態進行的,這時,如處於長期不動狀態,那修復後的關節便出現僵直、粘連、正常功能受限。所以,儘早進行關節的功能鍛鍊有利於關節的功能恢復,通常預後較好。
3、甚麼時候開始關節鍛鍊最適宜?
答:類風溼關節炎的關節鍛鍊是運用體育鍛煉治療疾病的一種自我療法。它的目的是保持或改善病變關節的功能和運動範圍,防止肌肉萎縮,增強體力。當患者的血沉低於50mm/h;體溫在正常範圍內;急性活動期關節炎症消退,凡完全具備這3項的病人,無論關節疼痛程度如何,都應進行適當的功能鍛鍊。幫助患者在床上做適度的四肢鍛鍊,可先被動鍛鍊,即用健側協助患側或別人幫助完成。指導患者:能主動活動就不被動,能多動就多動。
4、關節運動包括哪幾方面?
答:根據關節情況,可進行關節的被動運動、主動運動、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相結合的助力運動放鬆運動及牽伸運動等。
(1)被動運動:關節無法自行活動,需完全依靠他人或另一側肢體幫助完成的運動,這種鍛鍊主要用於有攣縮傾向的關節。
(2)主動運動:患者依靠自己的關節肌力完成的運動,當關節炎症基本控制後,可進行主動運動。鍛鍊時注意不要引起疼痛。一般的日常生活活動即可成為鍛鍊的最普通形式。
(3)助力運動:介乎於上兩者之間。
5、關節紅腫痛嚴重時還應該鍛鍊嗎?
答:關節紅腫痛明顯的期間,不應該進行關節的功能鍛鍊,不僅如此,還應當限制關節的的活動,特別是負重活動,以減少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6、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活動時如何掌握活動量大小呢?
答: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從何時開始進行功能鍛鍊?活動量是多少合適?應遵循以下原則:
(1)儘可能在疾病早期即開始進行,即在疼痛可耐受情況下儘早進行。
(2)可先被動運動再主動運動,每天鍛鍊至少2次,每次30分鐘。
(3)開始時不要劇烈,要逐漸加大活動量。
(4)活動量應為次日感到輕度疲勞,但不精疲力盡為宜。
(5)最好在局部保溫前提下開始運動,鍛鍊前可先熱敷或進行溫水浴,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6)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7、活動鍛鍊時應注意甚麼?
答:關節功能鍛鍊是類風溼關節炎的一種治療手段,對其預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關節鍛鍊,可以增加肌力,保存關節的活動能力,防止關節攣縮、強直及肌肉萎縮。因此,只要病人能耐受,就要儘早、有規律地進行。在運動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內容:
(1)關節功能鍛鍊時,活動量要適宜,從少到多,漸漸增加,適可而止。不可操之過急,它的成效需在堅持一定的時間之後才能顯現出來。
(2)活動前儘量不加量服用止痛藥,以免活動過量過大損傷關節。
(3)運動中,應儘量減少對負重關節(如髖、膝、踝關節和脊柱)的壓力的活動,如跳繩、舉重等。
(4)早晨空氣清新,精力充沛,全身肌肉器官已得到充分的休息,此時鍛鍊效果較好。
8、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進行功能鍛鍊時如何選擇運動項目?
答: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選擇鍛鍊項目時不宜過多,一般只選1~2項有針對性的運動,並且必須堅持不懈。活動量有少到多,循序漸進。儘量減少對負重關節(如髖、膝、踝關節和脊柱)的壓力的活動,如跳繩、舉重等。功能鍛鍊地點,應選擇一個空氣汙染少,綠色植物多的場所,例如公園中的林蔭道、草坪等。
9、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為甚麼要加強下肢肌肉的鍛鍊呢?
答: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肌力約為同齡正常人的60%。由於萎縮軟弱,肌力減退,對關節的緩衝作用減弱,因而關節經常處於不穩定狀態,這就越發加重了關節的損傷和破壞。髖、膝等下肢負重關節尤為明顯。因此加強下肢肌肉鍛鍊非常重要。
10、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如何進行下肢肌肉鍛鍊?
答:我們可以通過將關節保持在一定位置不動而達到提高肌肉收縮力的作用。方法如下:
(1)下肢抬腿訓練:平臥,一側下肢伸直上抬10度,5秒後休息,10~20次後左右輪流做,每日數次。
(2)定位訓練:在下肢不動的情況下,用力收縮膝蓋上面的肌肉,堅持5秒後休息,連續10~20次,每日數次。
11、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如何進行上肢的鍛鍊呢?
答:類風溼關節炎常累及腕、肘等上肢關節,為保持肩、肘關節正常功能,患者可以進行下述功能鍛鍊操,共3節,每次20~30分鐘,每天上下午各一次:
(1)前伸後屈:採取半蹲位,雙手握拳放在腰間,用力將上肢向前上方伸直,用力收回。左右交替,反覆多次。
(2)內外旋轉:半蹲位,雙手握拳,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後,利用前臂來回劃半圓作肩關節內旋和外旋活動,兩臂交替,反覆多次。
(3)肘部屈伸:坐位,患肢放在桌面的枕頭上,手握拳,用力徐徐屈肘、伸肘,反覆多次。
12、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手部關節疼痛腫脹時應怎麼辦?
答:手關節受累幾乎見於所有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腕關節受累最為常見,而且往往是類風溼關節炎最早出現症狀的關節。為保持其正常功能,我們可以進行手部功能鍛鍊操,共4節,一次共10~20分鐘,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最好在睡醒後起床前做。
(1)按摩:按摩病變手關節及周圍組織,每個關節1-3分鐘。
(2)手握伸運動:以最大力量握拳到不能再緊為止,然後盡最大可能伸展開,做5分鐘。
(3)手關節活動:保證每個關節按其生理功能狀態活動,主要是近端指間關節,做5分鐘。
(4)腕關節活動度的訓練:腕關節正反方向慢旋轉各5圈。
13、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日常活動時應如何保護各關節功能?
答:類風溼關節炎常以對稱性小關節受累常見,我們在日常活動中應如何使用小關節,既保證其得到充分活動,又使其免受損傷,可以有以下方法:
(1)應儘量利用較大和有力的關節,避免過度強烈使用小關節。
(2)提重物時,儘量不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關節。
(3)練習用左手擰開瓶蓋,用右手擰閉瓶蓋,以防止尺偏,或以掌心加壓力來擰。不只用手指作支持,應以手掌來支撐。
(4)不要長時間站立,半小時左右交換坐下來休息,勞逸結合。坐下時,應經常變換坐姿、轉換雙腳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起來走動一下。膝關節不要過分屈曲,雙足應平放在地上。
(5)避免手指長時間屈曲,如寫字、編織、打字、修理,應不時停下來休息,舒展一下手指。活動時感到關節疼痛,應立即停止活動,檢查活動方法是否不當。
(6)儘量使用工具,以減少彎腰、爬高、蹲低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