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過度活動症是指尿急、尿頻和急迫性尿失禁等臨床症狀構成的徵候群。過去有關名詞較混亂,如女性尿道綜合徵、逼尿肌反射亢進、逼尿肌不穩定、不穩定膀胱等。為規範名詞定義和診療技術,今受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指派,由尿控學組組織,在第一版膀胱過度活動症診斷治療指南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
一、定義
膀胱過度活動症:是一種以尿急症狀為特徵的徵候群,常伴有尿頻和夜尿症狀,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動力學上可表現為逼尿肌過度活動,也可為其它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礙。OAB無明確的病因,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它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變所致的症狀。尿急是指一種突發、強烈的排尿慾望,且很難被主觀抑制而延遲排尿;急迫性尿失禁是指與尿急相伴隨、或尿急後立即出現的尿失禁現象;尿頻為一種主訴,指患者自覺每天排尿次數過於頻繁。在主觀感覺的基礎上,成人排尿次數達到:日間≥8次,夜間≥2次,每次尿量<200ml時考慮為尿頻。夜尿指患者≥2次/夜以上的、因尿意而排尿的主訴。
OAB與下尿路徵候群的鑑別點在於:OAB僅包含有儲尿期症狀,而LUTS既包括儲尿期症狀,也包括排尿期症狀,如排尿困難等。
二、病因及發病機制
OAB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目前認為有以下四種:
(1) 逼尿肌不穩定:由非神經源性因素所致,儲尿期逼尿肌異常收縮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
(2)膀胱感覺過敏:在較小的膀胱容量時即出現排尿欲;
(3)尿道及盆底肌功能異常;
(4)其他原因:如精神行為異常,激素代謝失調等。
三、診斷
1、篩選性檢查
指一般患者都應該完成的檢查項目。
(1)病史:
①典型症狀:包括排尿日記評估。
②相關症狀:排尿困難、尿失禁、性功能、排便狀況等。
③相關病史: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統疾病及治療史;月經、生育、婦科疾病及治療史;神經系統疾病及治療史。
(2)體檢:
(1)一般體格檢查;
(2)特殊體格檢查: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女性生殖系統。
(3)實驗室檢查:尿常規、尿培養、血生化、血清PSA(男性40歲以上)。
(4)泌尿外科特殊檢查:尿流率、泌尿系統超聲檢查(包括剩餘尿測定)。
2、選擇性檢查
指特殊患者,如懷疑患者有某種病變存在,應該選擇性完成的檢查項目。
(1)病原學檢查:疑有泌尿或生殖系統炎症者應進行尿液、前列腺液、尿道及陰道分泌物的病原學檢查。
(2)細胞學檢查:疑有尿路上皮腫瘤者進行尿液細胞學檢查。
(3)KUB、IVU、泌尿系內腔鏡、CT或MRI檢查:懷疑泌尿系其他疾病者。
(4)侵入性尿動力學檢查:
①目的:進一步證實OAB,確定有無下尿路梗阻,評估逼尿肌功能。
②指徵:侵入性尿動力學檢查並非常規檢查項目,但在以下情況時應進行侵入性尿動力學檢查:尿流率減低或剩餘尿增多;首選治療失敗或出現尿瀦留;在任何侵襲性治療前;對篩選檢查中發現的下尿路功能障礙需進一步評估。
3、OAB診治原則
(1)首選治療:
①膀胱訓練
方法一:延遲排尿,逐漸使每次排尿量大於300ml。
治療原理:重新學習和掌握控制排尿的技能;打斷精神因素的惡性循環;降低膀胱的敏感性。
適應證:尿急、尿頻等OAB症狀。
禁忌證:低順應性膀胱,儲尿期末膀胱壓大於40cmH2O。
要求:切實按計劃實施治療
②配合措施:充分的思想工作;排尿日記;其它。
方法二:定時排尿(Timed Voiding)
目的:減少尿失禁次數,提高生活質量。
適應證:尿失禁嚴重,且難以控制者。
禁忌證:伴有嚴重尿頻。
③生物反饋治療
④)盆底肌訓練
⑤其它行為治療:催眠療法。
(2)藥物治療
1)一線藥物:托特羅定(Tolterodine):
①優點:為非選擇性M受體拮抗劑,是目前對逼尿肌組織選擇性作用最強的藥物,且副作用較少,耐受性較好。
②問題:器官選擇性作用還有待研究,還應進行劑型的給藥途徑改進,以減少副作用。
2)其它可選藥物:
①其它M受體拮抗劑:奧昔布寧(Oxybutynin)、普魯苯辛等。
②鎮靜、抗焦慮藥:丙咪嗪、多濾平、安定等。
③鈣通道阻斷劑:異搏停、心痛定。
④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消炎痛。
3)其它藥物:黃酮哌酯療效不確切,中草藥製劑尚缺乏可信的大宗試驗報告。
(3)改變首選治療的指徵:①無效;②患者不能堅持治療或要求更換治療方法;③出現不可耐受的副作用;④可能出現不可逆的副作用;⑤治療過程中尿流率明顯下降或剩餘尿量明顯增多。
2、可選治療
(1)膀胱灌注辣椒辣素、RTX、透明質酸酶:
以上物質可參與膀胱感覺傳入,灌注後降低膀胱感覺傳入,對嚴重的膀胱感覺過敏者可試用。
(2)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多點注射:對嚴重的逼尿肌不穩定具有療效。
(3)神經調節:骶神經電調節治療,對頑固的尿頻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有效。該治療方法俗稱為膀胱起搏器,該療法具有微創、可逆、可調等優勢,為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首選治療方式。
(4)外科手術:
①手術指徵:應嚴格掌握,僅適用於嚴重低順應性膀胱,膀胱容量過小,且危害上尿路功能,經其他治療無效者。
②手術方法:逼尿肌橫斷術,膀胱自體擴大術,腸道膀胱擴大術,尿流改道術。
(5)針灸治療:有資料顯示,足三里、三陰交、氣海、關元穴針刺有助緩解症狀。
合併用藥的指導原則:由於OAB病因不明,部分病人治療效果不佳,在選擇治療方法時建議:①膀胱訓練雖可單獨施行,但與藥物治療合用更易為患者所接受;②在藥物治療中,在一線藥物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情況配合使用其它藥物:對有明顯神經衰弱、睡眠差及夜間尿頻較重者增加鎮靜抗焦慮藥物;對絕經後患者可試加用女性激素;對症狀較重,尤其合併有顯著逼尿肌不穩定者可配合使用1-2種不同治療機理的逼尿肌收縮抑制劑;用藥劑量可從較小的劑量開始,逐漸加量直到出現療效或副作用;用藥時間不宜過短,一般應持續用藥2周後評估療效(出現副作用者除外),直至症狀完全控制後逐漸減量;③辣椒辣素、A型肉毒毒素等可選治療僅在症狀重、其它治療效果不佳時考慮使用;④外科治療應嚴格掌握適應症。
五、其它疾病中有關OAB症狀的診治原則
OAB是一個獨立的徵候群,但在臨床上,有許多疾病也可出現OAB症狀,如各種原因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BOO)、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各種原因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等。在這些疾病中,OAB症狀可以是繼發性的,也可能是與原發病伴存的症狀,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OAB症狀。由於這些疾病中的OAB症狀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為此,本診治指南將介紹幾種臨床常見疾病的OAB症狀的診治原則,以期能為臨床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處理OAB症狀,提供幫助。
(一)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flow Obstruction, BOO)患者的OAB診治要點:
常見病因:良性前列腺增生,女性膀胱頸梗阻等。
1、篩選檢查:症狀、Qmax、殘餘尿等。最大尿流率<15ml/s,剩餘尿>50ml時考慮BOO。
2、選擇性檢查:充盈性膀胱壓力測定及壓力/流率測定,確定有無BOO、BOO的程度,以及逼尿肌功能。
3、治療原則:
(1)針對膀胱出口梗阻的治療。
(2)根據逼尿肌收縮功能狀況制定相應的OAB症狀治療方法:逼尿肌收縮功能正常、增強或亢進者可適當輔助使用抗OAB的治療;逼尿肌收縮功能受損者慎用抗OAB治療。
(3)梗阻解除後OAB仍未緩解者應行進一步檢查,治療可按OAB處理。
(二)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患者的OAB診治原則:
常見病因:腦卒中,脊髓損傷和帕金森病等。
診治原則:
1、積極治療原發病。
2、根據是否有BOO對OAB進行治療:原發病穩定,無下尿路梗阻的OAB,診治原則同OAB。
3、有BOO者按BOO的診治原則進行處理。
(三)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患者的OAB診治原則:
1、篩選檢查發現以下情況者應懷疑可能同時存在壓力性尿失禁:(1)病史提示既有急迫性尿失禁,又有壓力性尿失禁表現。(2)生育前後和絕經前後控尿功能出現明顯變化。(3)如壓力性和急迫性兩種尿失禁症狀兼有。(4)女性盆腔器官膨出。
2、選擇性檢查:(1)體檢:膀胱頸抬舉試驗和棉籤試驗。(2)尿動力學檢查:膀胱測壓,腹壓漏尿點壓或尿道壓力描記。(3)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膀胱頸和近端尿道關閉情況、下移或活動情況。檢查目的在於確定是否合併壓力性尿失禁,以及確定壓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程度。
3、治療原則:(1)以OAB為主要症狀者首選抗OAB治療。(2)OAB解除後,壓力性尿失禁仍嚴重者,採用針對壓力性尿失禁的相關治療。
(四)逼尿肌收縮力受損患者的OAB診治原則
1、篩選檢查發現以下情況應高度懷疑OAB伴逼尿肌收縮力受損:(1)排尿困難症狀。(2)存在明顯影響逼尿肌功能的疾病,如糖尿病和腦卒中等。(3)有逼尿肌功能可能受損的指徵,如肛門括約肌鬆弛和會陰部感覺明顯減退等。(4)最大尿流率<10ml/s,且圖形低平。(5)排尿困難嚴重,尿流率明顯減低或有大量剩餘尿,但前列腺不大者。
2、選擇性檢查診斷標準:(1)壓力-流率測定提示低壓-低流。(2)無膀胱出口梗阻。
3、一線治療:(1)排尿訓練,定時排尿。(2)在檢測剩餘尿基礎上適當使用抗OAB藥物。(3)輔助壓腹排尿。(4)必要時採用間歇導尿或其他治療。(5)可加用受體阻斷劑,降低膀胱出口阻力。
4、二線治療:(1)骶神經電調節治療。(2)暫時性或永久性尿流改道。
(五) 其它
除前述幾種疾病外,還有許多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統疾病都可引起或伴隨OAB徵候群。如急、慢性泌尿系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感染、急慢性前列腺炎、泌尿系腫瘤、膀胱結石、膀胱及前列腺手術後膀胱痙攣等。雖然這些膀胱局部病變不稱為OAB,但在控制和解除膀胱局部病變後,仍可使用本原則指導治療,以緩解OAB症狀。
診治原則:
(1)積極治療原發病。
(2)在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使用抗OAB藥物,以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