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9 01:05

  器官移植是20世紀臨床醫學最輝煌的成就之一,它為醫學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它成為拯救終末期臟器疾患病人生命的最有效手段和最根本方法。至今,繼腎移植全球接受各種移植包括肝臟移植、小腸移植、肺移植、心臟移植的人數已超過80萬人次,長期存活率逐年增加,已形成數以萬計的長期存活的移植群體。
  同其他臟器移植一樣,肝臟移植也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探索過程。1963年,美國醫生Tohmas E Starzl遇到了一位棘手的病人。這是位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3歲男孩。在到達醫院時,患者已經處於十分危險的狀況:重度黃疸、嚴重的肝功能損害,以及包括凝血功能障礙在內的各種嚴重併發症。為挽救孩子的生命,Starzl醫生想到了肝臟移植,如果能夠將沒有膽道且已經嚴重受損的肝臟換成一個健康的正常肝臟,那就能使患兒恢復健康。在經過慎重考慮後,1963年3月1日,由Starzl主刀,為這位患者施行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例肝移植手術。手術進行得異常艱難,由於肝臟病變使門靜脈幾乎完全阻塞,使得腹腔組織中小靜脈壓力非常高,因此在對組織進行切割時,鮮血不斷從切斷的血管中湧出,因為無法控制出血,患者在手術中不幸夭折。儘管沒能獲得成功,但毫無疑問這開啟了移植外科的一個新紀元,這一年也因此成為臨床肝移植歷史的開端。
  為了使肝移植成為有臨床意義的技術,Starzl和同事一道進行了大量動物實驗,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摸索和完善了手術技術。1967年7月23日,他又為1位1歲半的肝癌患者做了肝移植手術,這一次獲得了成功,患者平安度過術後的危險期,並順利康復出院,他因而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成功接受肝移植的人。這位患者活了400余天,最後因癌症復發去世。
  然而,由於這時還沒有出現特異性較好的免疫抑制劑,手術後的排斥反應仍然是困擾外科醫生與患者的大問題;肝臟特殊的結構也使手術和手術後管理困難重重。在研究幾乎陷入僵局時,1959年硫唑嘌呤的出現為器官移植帶來了希望。這是一個至今仍被臨床使用的免疫移植劑,較之前此曾經發現的其他類似藥物,它的毒性作用較小,免疫抑制效能高,臨床使用相對安全。另一方面,人們早已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抑制過度的炎症、治療一些有自身免疫反應參與的變態反應性疾病。1963年,Starzl在腎移植患者中開始聯合應用硫唑嘌呤和強地松,果然,這些聯合用藥患者的排斥反應被抑制住了。很快,這一方法被廣泛用於臨床肝移植。隨後環孢素A(CsA)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臨床移植的面貌。這是第一個具有一定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劑,它最初是作為一種抗真菌藥物從土壤真菌中得到的,後來在實驗中發現它能通過打斷淋巴細胞信號傳遞發揮抗排斥作用,由於它主要作用在介導移植排斥的T淋巴細胞,相比之下顯然具有更多優勢。1979年,Calne首先在臨床器官移植中使用CsA,1980年,Starzl通過動物實驗證實,聯合應用CsA和強地松可以成倍的提高移植肝的存活率。不久,人們發現,CsA的使用使肝移植的存活率從30%提高到70%以上――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功,70%的存活率意味著肝移植終於可以結束漫長的臨床試驗期,正式走進廣大醫院的手術室。很快,1983年6月23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貝塞斯達(Bethesda)肝移植會議宣佈,肝移植“已不再是一個實驗性技術,應當在臨床應用中予以推廣”。
  20世紀80和90年代是肝移植飛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美國和歐洲建立了完善公平的器官分配網絡,以靜脈轉流和UW保存液為代表的新技術不斷湧現,全球範圍內相繼建立了多個大移植中心。手術存活率不斷提高,歐美等國家,肝臟移植一年存活率超過90%,5存活率也達到了75%以上,10年存活率達60%,最長存活者已超過30年,惡性腫瘤五年存活率平均達到86%,已接近並超過手術切除的存活率。手術適應證不斷擴大,目前肝臟移植已經用於治療包括肝實質疾病:如肝炎後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活動性肝炎、先天性肝纖維性疾病、囊性肝纖維性疾病、肝囊腫、新生兒肝炎、布-加綜合徵、嚴重難復性肝外傷;先天性代謝障礙性疾病:如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病、Wilson`s disease 、糖原累積綜合徵、家族性非溶血性黃疸等;膽汁淤滯性疾病:如先天性膽總管閉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膽管炎、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以及肝臟腫瘤。
  今天,肝移植已經成為很多終末期肝臟疾病患者的最後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由於進行了肝移植手術而重獲生命。自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已經有10萬例以上的患者接受了這一手術,每年以逾萬例的速度遞增,許多患者獲得長期而穩定的生存,不少原本毫無希望的人們又回到社會中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這一技術已經成為今日外科中最為人稱道的方法之一,肝移植技術也因之而成為衡量一個醫院乃至國家外科水平的標誌之一。我國的肝臟移植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非常迅速,近年來取得的成就已引起了國際移植學界的矚目。

你對肝臟移植技術瞭解多少?相關文章
肝臟移植技術: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引發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見的併發症,外科手術方式均是試圖從不同途徑解決其致命的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問題。肝移植是治癒終末期肝病的唯一方法,近年來在國際上廣泛應用於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的治療中,作為一種直擊病因的手段,使肝硬化治療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是其他治療所無法比擬的。 肝移植後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創新,原位肝移植所治療的肝臟疾病的病種
發布於 2023-01-02 15:29
0評論
【摘要】隨著活體肝移植手術的不斷開展,以最徹底的病灶清除、最小的創傷打擊、最大程度的肝功能保護和最快的健康恢復為治療理念的精準肝切除手術方式,已為越來越多的肝臟外科醫生所接受和掌握,相關技術也在常規肝臟手術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一些複雜的肝臟手術中,它可以提高肝臟腫瘤的根治性切除率和手術的安全性,減少手術對機體的創傷打擊和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將進一步改善肝外科病人的預後和生活質量。【關
發布於 2023-01-09 20:46
0評論
從技術的角度看,輔助生殖分為傳統試管嬰兒技術和非傳統試管嬰兒技術。傳統試管嬰兒技術目前還是主流,這種技術大量用藥,瞄準的是新鮮移植。如果掌握的好,挑選預後好的病人做,新鮮移植的妊娠率可以達到50%左右,甚至達到60%。傳統試管嬰兒技術的弊端很多:1、長期、反覆、大量的藥物注射;2、費用昂貴;3、只適合卵巢功能好的病人,對卵巢儲備低下的病人不適合;4、卵巢過度刺激發生率4-7%,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發布於 2023-02-15 17:02
0評論
(1)捐肝者必須充分了解活體肝移植的基本情況並自願捐獻部分肝臟。為此醫生在手術前必須反覆向其說明下列情況:首先是活體肝移植的現狀,其次是病人目前的病情以及接受活體肝移植的意義及風險,最後是捐肝者在捐肝過程中以及手術後可能出的危險及對身體健康狀況和日常生活的影響。 (2)供體必須是健康成年人(18~60歲),並達到下列要求:第一全身無重大器質性疾病和傳染病。第二全身主要臟器功能良好,肝臟及其主要血
發布於 2024-01-20 09:43
0評論
膽道系統疾病始終是選擇肝臟移植治療的諸多病種中的一個重要適應證,其在病例選擇及適應證方面主要包括:先天性膽道閉鎖、易惡變的膽道疾病、膽道惡性腫瘤、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和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等病變,且這些疾病各有其適應證。膽道系統疾病行肝臟移植手術的時機包括:當肝臟移植為疾病治療的唯一手段或唯一有效手段時;肝臟移植為疾病外科治療的方法之一時。雖然國內外目前尚無一個統一標準用於膽道疾病行肝臟移植術前的評
發布於 2022-10-11 12:28
0評論
一種殺傷性白血球細胞可以抵禦器官移植過程中的免疫排斥反應,器官排異反應或許將因此成為歷史。該白血球細胞可以抑制實驗鼠肝內的免疫反應,但不會影晌其他部位免疫系統的工作。由於人體內也有這種細胞,因而有望解決器官移植過程常出現的排異反應難題。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的馬爾塔?蒙泰羅及其同事對實驗鼠體內的自然殺傷性T細胞(NKT)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一類NKT細胞內含有的基因可控制調節性T細胞,而凋節性T
發布於 2023-03-02 14:56
0評論
1.總的來說經保守治療無效、約6~12個月內可能死亡的患者均應考慮進行肝臟移植。肝炎後肝硬化是肝臟移植的指徵. 最難確定移植時機的是慢性肝病患者。一般認為當慢性肝病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應考慮行肝移植: (1)出現一個或多個與門靜脈高壓或肝功能衰竭相關的併發症。如反覆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難於控制的腹水、肝性腦病、嚴重凝血功能障礙、反覆發作的自發性腹膜炎和肝腎綜合徵等; (2)嚴重嗜睡、難於
發布於 2024-01-20 09:17
0評論
一、毛髮移植的原理選擇自體適當部位帶毛髮的全層皮膚,分離成單株或多株毛髮單元,通過精細的顯微外科技術,把毛髮單元移植到需要移植的部位,如頭部、眉部、等,讓其在新的部位存活、生長,從而達到補充毛髮數量和修改局部毛髮分佈形態的目的,以達到美容的效果。二、適合人群1、毛髮稀少或脫髮者。
發布於 2023-02-20 08:16
0評論
肝移植術前全身性系統檢查主要是對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的評估,心理精神狀態的評估,營養狀況評估以及感染性疾病評估。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常規檢查、特殊檢查和個體化檢查這三類。 1.常規檢查主要有血液、尿液、糞便、痰液檢查,以及胸部X線平片、心電圖2.、腹部B超檢查。 特殊檢查主要有肝臟彩色超聲和腹部磁共振或CT血管成像(瞭解門靜脈、肝動脈、肝靜脈和下腔靜脈的解剖和血流情況),以及膽道系統的磁共振成像
發布於 2024-01-20 09:30
0評論
患者提問:體檢發現白細胞1.4,由於人沒甚麼不舒服,沒在意.一個月後發燒37度多,去診所打了退燒針退不下去,到醫院做了血常規,白細胞1.25,骨穿結果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L2,染色體和融合基因未見常見的18種融合基因.現在化療第一療程完成,骨髓白血病細胞由40%多降低到0.5%,正準備做第二療程,本人20歲了,男。像我這種情況光靠化療行麼聽說成人急淋預後都不好,又擔心移植風險大,本人是獨生子,如
發布於 2023-03-05 18: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