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月的嘟嘟長得白白胖胖的,活潑可愛,但近來在保健站體檢時被發現存在輕度貧血。嘟嘟的家人大惑不解,嘟嘟各項生長髮育指標都很正常,體重在同齡兒中上水平,身高還處於上等水平,而且嘟嘟每天能喝很多牛奶,為甚麼他還會貧血呢?
保健醫生耐心地向嘟嘟家人解釋,嘟嘟患的是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這是小兒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好發於6個月到2歲之間的寶寶。為甚麼這一階段的寶寶容易缺鐵呢?以下原因可單獨或同時存在:
一、體內貯鐵不足
胎兒期最後三個月從母體獲得的鐵最多。母親患嚴重缺鐵性貧血、早產或雙胎致嬰兒出生體重過低,以及從胎兒循環中失血,都是造成新生兒貯鐵減少的原因。
二、鐵的入量不足
飲食中鐵的供給不足為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鐵量均低,不夠嬰兒所需,如單用奶類餵養又不及時添加含鐵較多的輔食,則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三、鐵的吸收障礙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響鐵的吸收,由於長期腹瀉、消化道畸形、腸吸收不良等引起鐵的吸收障礙時也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四、生長髮育快
隨體重增長血容量相應增加,生長速度愈快,鐵的需要量相對愈大,愈易發生缺鐵。嬰兒至一歲時體重增至初生時的3倍,早產兒可增至5~6倍,故嬰兒期尤其是早產兒最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五、鐵的丟失或消耗過多
正常嬰兒在生後兩個月內由糞便排出的鐵比由飲食中攝取的鐵多,由皮膚損失的鐵也相對較多。此外,由於腸息肉、美克爾憩室、鉤蟲病等也可引起腸道失血。因失血1毫升就相當於失鐵0.5毫克,故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長期小量失血都是發生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長期反覆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貧血。
嘟嘟生後一直都是人工餵養,近期才開始添加米粉和蛋黃,添加量也非常少,而且嘟嘟出生後生長髮育迅速,現在的體重已經是出生時的3倍;另外,嘟嘟前不久持續二十多天的腹瀉剛剛痊癒。經過保健醫生的一番解釋,嘟嘟的家人終於明白以上那些因素都可導致嘟嘟患上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嘟嘟的家人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得了這一疾病,會對寶寶有甚麼影響?該如何治療呢?這一疾病又該如何預防呢?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據表明,缺鐵可影響兒童生長髮育、運動和免疫等各種功能,因此積極的治療和預防十分重要。
首先,媽媽應該加強對寶寶的護理,避免感染。如果有明確的病因,需及時治療,如驅除鉤蟲、手術治療腸道畸形、控制慢性失血等。無論是母乳或人工餵養的嬰兒,均應及時添加含鐵豐富鐵吸收率高的輔助食品,並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如果血紅蛋白在90g/L(9g/dL)以上者先調整飲食,1月後複查血紅蛋白無好轉再服鐵劑。血紅蛋白在90g/L(9g/dL)以下者,就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鐵劑治療。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特效藥,一般選用口服鐵劑,常用製劑有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琥珀酸亞鐵、多糖鐵複合物等。最好於兩餐之間服藥,既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又利於吸收;同時口服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鐵劑應繼續用至血紅蛋白達正常水平後2個月左右再停藥,以補足鐵的貯存量。治療中最好測定血清鐵蛋白,以避免鐵過量。如口服3周仍無效,應考慮是否有診斷錯誤或其他影響療效的原因。
六、預防措施包括:
1、注意孕期保健:孕婦為了供給胎兒血液,應注意鐵質的補充;
2、提倡母乳餵養:母乳含鐵雖少,但吸收率高達50%,一般食物鐵的吸收率僅有1%--22%,哺乳期母親也應該有足夠的鐵的攝入;
3、做好餵養指導:無論是母乳或人工餵養的嬰兒,均應及時添加含鐵豐富、鐵吸收率高的輔助食品,如瘦肉、動物血、內臟、魚、豆製品等,並注意膳食合理搭配,每日需要有一定的果蔬攝入量。嬰兒如以鮮牛奶餵養,必須加熱處理以減少牛奶過敏所致腸道失血,但經特製的母乳化奶粉,不必煮沸;
4、嬰幼兒食品(穀類製品、牛奶製品等)應加入適量鐵劑加以強化;
5、對早產兒,尤其是非常低體重的早產兒,純母乳餵養者應從2-4周齡開始補鐵,劑量1-2mg/kg/d元素鐵,直至1週歲。對於足月兒,由於母乳鐵生物利用度高,應儘量母乳餵養4-6個月,此後如繼續純母乳餵養,應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