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預防和戒除網癮的不少措施,以遠離網絡作為目標,治標不治本,且有讓青少年脫離時代大潮的危險。筆者認為,只有深入剖析網絡成癮的心理機制,並據此進行恰當的心理干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網癮問題。對於網癮問題,可以用“價值補償”假說予以解釋,網絡成癮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價值缺失”和“價值補償”貫穿始終。
一、好奇階段
離開課堂去網吧,是青少年上網成癮的第一階段,或曰好奇階段。這時,上網不過是嘗試、好奇和從眾,不過是偶一為之,是想尋找一種新的世界,以替代自己枯燥的、飽受挫折的學習生活,並開始從中嚐到一些甜頭。
我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著三大缺失:第一,信心缺失,學校沒有實現個性化教育,採取統一目標,對於有些學生來說目標太高,付出很大努力後仍然難以達到,從而失去信心,甚至產生自卑感。第二,夥伴缺失,由於課業緊張、性格內向,加之多為獨生子女,一些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缺少夥伴。心情煩悶時,無人傾訴,互聯網就成為他們的一種交流工具。而沒有夥伴,青少年很難走向社會,也無法正確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價值。第三,娛樂缺失,娛樂和休閒是快樂的源泉之一,是人的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實現各種社會需要的最便捷方式,隨著電影、球類、旅遊等娛樂方式消費成本的上升,上網打遊戲或交友,成為最方便、最省錢的娛樂。從根本上說,這三大缺失都直指“價值缺失”,即青少年深感自己的人生價值遭到質疑甚至是否定,他們缺少友誼、缺少尊重、缺少成就感,從而對生存的意義感到茫然。因此,他們要去網上尋求補償,以獲得對自我價值的充分肯定。
在第一階段,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動向不容易覺察,但可以從孩子是否厭學,是否表現出對網絡的嚮往,看出蛛絲馬跡。這時,對青少年的教育最易奏效。首先,適當降低目標,或將大目標分解為若干小目標,讓學生有可能達到,逐步推進,不能操之過急。其次,向青少年開放更多適合他們、並能吸引他們的休閒娛樂場所。第三,學校多組織一些活動,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和合作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和老師不應禁止孩子上網,把網絡說得一無是處,而是要積極引導,讓電腦和網絡成為他們認識、改造和完善現實世界的強有力工具。
二、著迷階段
青少年花費大量時間上網,是上網成癮的第二階段,或曰著迷階段。這時,學生已對上網產生了感情,並影響到學習和身體健康。不過,上網時間雖然很長,還沒有完全喪失自控力,考試前他會停止上網,認真複習功課。老師和家長已經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並竭力去制止。但是,孩子對他們的勸說無動於衷,有著強烈的逆反心理。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青少年通過遊戲或聊天,從網絡中尋找到很多樂趣,並將其作為滿足社會需要、解決一些令人困惑的問題的手段。學習不好的同學,可從遊戲升級中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學習好的同學,可暫時擺脫課業的束縛,讓自己的思緒野馬般馳騁;內向的同學,可在網上找到自己的同類,並從他們的讚許中深感溫暖。而且,這些需要的滿足,是迅速的、低代價的。網絡補償了三大缺失,他們可從中獲得對自我價值的充分肯定。
在這一階段,家長和老師不應對孩子訓斥和打罵,而要與他們充分溝通和交流,要向他們講清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區別。不要對上網持全盤否定態度,千方百計讓孩子徹底脫離網絡。這種做法是絕對錯誤的。此舉不但使孩子無法適應,而且因徹底否定了他們這一階段的生活意義,嚴重打擊了他們的自尊心,加劇了“價值缺失”,乾脆“破罐子破摔”,滑入第三階段,成為真正的“癮君子”。
要重視青少年在互聯網上獲得的成功和樂趣,並幫助他完成一些設定的目標。如他喜歡網上交友,不妨滿足他這方面的要求,承認這種交友的正當性,使之由地下變為公開。既然能在虛擬世界實現自己的諸多願望,具有這方面的能力,為甚麼不嘗試著在現實生活中滿足自己的需要呢?難度那麼大的遊戲都能過關斬將,學習上的問題豈不能迎刃而解?要承認孩子在網絡中確實收穫不小,同時還要指出,他因此而失去的會更多。
三、成癮階段
對網絡產生依賴,是上網成癮的第三階段,或曰成癮階段。此時,上網已經成為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如友情、尊重、成就感等,都可以從網絡中獲取。這時,由於沉溺網絡已久,網癮的各種弊端都已暴露無遺,虛擬生活與現實生活的衝突非常尖銳,對上癮者學業、身體、心理都產生惡劣影響。對此,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有時,他們想要改變現狀,但卻難以自拔,常常為此而深感苦惱。而在前兩個階段,他們並不覺得上網有甚麼不好,沒有改變自己行為方式的主觀意圖。
在這一階段,首先要與成癮者充分溝通,弄清他為甚麼迷戀上網,又在網上得到了甚麼,讓孩子把心裡的壓抑、委屈和困惑說出來,然後給予疏導和排解。其次,由於長期玩遊戲或網上交友,青少年已在大腦中形成了固定的聯絡通道和興奮中心。要想辦法尋找他們最喜歡的東西,通過運動、娛樂和求知,進行興趣轉移,建立新的興奮和注意中心。同時,要充分肯定網絡的積極意義,對孩子們已經形成的聯絡通道,加以充分利用,進行知識轉移。
在第三階段,對網絡的入迷已進入潛意識狀態,不知不覺地支配著人們的行為。就如同吃飯穿衣一樣,到時候就會去做,用不著特意提醒自己,這是“上癮”的最根本特徵,也是根除“網癮”的困難之所在。所以,單純從意識層面去進行教育,不會取得多大成效。根據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扭轉這種負面潛意識的最佳方法,是改變青少年的行為,培養新的行為規範。在一些網癮戒除中心,通常會讓孩子們做早操、接受軍訓、參加體育活動,就是為了重塑健康的生活方式。
總之,青少年上網成癮的整個過程,就是面對“價值缺失”,尋求“價值補償”的過程。儘管在不同階段需要採取不同對策,但都有著共同的立足點,那就是承認、利用孩子們在網絡中取得的成就,並在現實生活中切實解決“價值缺失”問題。只有做到這些,才有可能使青少年迷戀網絡,去網上尋找“價值補償”的趨勢得到逆轉。那些遠離網絡、否定網絡的做法,實際上強化了青少年的“價值缺失”,使他們進一步深陷於網絡之中。當然,在任何階段,加強與青少年的溝通與交流都是第一要務,是必須滿足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