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4 13:10

  精神分析學派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非常重視人的童年經歷對人一生的影響。我們在治療現實中成人的情感情緒,包括一些精神問題的時候往往會輻射到他的童年。6歲之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它就像是蓋樓的時候打地基一樣,6歲之前是地基。其實不光是6歲,還有很多其他的影響,在6歲之前有很多孩子重要的心理體驗在潛意識裡留下來。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過去一些哲人先知的經驗說起來是古話,但是是符合心理學意義的。國際的一些心理學家已經研究到懷孕的時候對孩子的影響,用很多科學的方法探索孩子在子宮裡的心理變化。孩子出生以後,馬上給了媽媽,皮膚要接觸,讓孩子趴在媽媽的胸前,這是有安全感的,他從產道出來以後,跟空氣有一個刺激,通過這個刺激以後,馬上又回到媽媽的懷抱裡,在子宮裡聽到的心跳聲,這是他在子宮裡聽到的心跳聲,這是他熟悉的。這一點,我們是非常科學的預測。如果孩子本身是健康的,當你需要用暖箱的話,那就再說了,但是我們發現這是非常重要的。
  曾經有人還做過一個實驗,孩子特別需要情感。比如雙胞胎出生以後,其中一個孩子有生命危險,當時一個護士就把健康的孩子放在暖箱裡,讓他和姐妹擁抱在一起,結果這時候孩子慢慢的就好起來了,又健康的活下來了。這一點也被科學家非常重視,說明孩子出生的時候,一出生就要尋找他在子宮中非常熟悉的感覺,不要讓孩子覺得有馬上的分離感,這一點特別符合精神分析學派。
  出生以後,在月子裡要跟媽媽接觸,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現在人們非常重視母親在懷孕期間和出生以後的一段時間裡面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出生以後,出現產後抑鬱,這個時候孩子和媽媽之間有一些隔閡,被媽媽拒絕了。所以,我們要治療媽媽,把媽媽的產後抑鬱治好了,就接受孩子了,有的時候有的人就不管了,她覺得太累了,情緒不好了,被長輩或被月嫂帶走吧,帶到另外一個房間,這一段分離對孩子也是有影響的。
  這些所有情感的依戀,包括肌膚的接觸,都非常重要。我們在治療的時候,我們的治療是長久的治療,有的時候是以年來算的,這樣長期的心理治療當中,重新走過他心理成長曆程的時候,他回憶到他的童年、早年的時候,都會有對他現在生活有影響的因素。有的人說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不是做過心理醫生和來訪者不會理解。
  我們說的依戀關係主要指的是1-2歲,出生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1-2歲不要和媽媽有太多的分離。有的母親在孩子出生以後,國外有的是3歲之前不工作,這一點很科學,因為孩子感到很安全。有些朋友就談到,他2、3歲的時候,媽媽就是在廚房做飯都沒有關係,它覺得媽媽在,就會安全的去玩兒,心裡暖洋洋的,特別的高興,自己玩兒都沒有關係,這就是心理的力量。但是有的孩子回憶,有的時候家長不在家,把他放在家裡,非常非常的可怕,感覺孤獨,感到世界都不要我了。大人覺得一會兒就回來,但是孩子是永久性的,他建立的記憶和理解就是他自己的,那個年齡段的理解就是“你不要我了,把我拋棄了!”這是建立母嬰的關鍵期。
  這是有問題的,這也是我們和國外的心理家討論的問題,挪威的心理學家在孩子住院問題上起到了改變兒童醫院制度。因為最開始發現一些孩子住院時離開母親的一個因素,我們看過一個紀錄片和資料,媽媽把孩子送到醫院裡,媽媽離開了,在離開的瞬間,孩子的眼神中有絕望、失望、恐懼,孩子要經歷痛苦,還要經歷陌生的護士和大夫,他不會像大人那樣感謝大夫。挪威的心理學家兒童研究員發現了這個,讓所有的兒童住院的孩子,必須要有母親陪伴。
  3歲的時候我們不建議全託。還有一點是送到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家,這一點本身脫離太早也不行。還有轉送幼兒園,你是主體,客體是一個穩定的好幼兒園,所以與你的父母分離,你慢慢地也會習慣你和大家在一起的美好感覺。所以說,我覺得一件事情,不能完全說它的問題,有另外好的一面,但是我們今天講的是有創傷性的儘量避免,最好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送走。你可以去上班,但是你要給孩子穩定的感覺,讓孩子會覺得“媽媽還會回來”,不要讓孩子產生分離焦慮。如果環境不變,然後有別人進來,媽媽晚上還回來,這樣對孩子就會好多了,分離焦慮就會減少,這是我們建議的方法。信任感是1歲就開始建立的。
  怎麼叫建立信任感?這個時候分離了,孩子突然被送到爺爺家了,送去以後,爸媽就沒有了,不見了,在孩子6-7個月的時候出差半個月,回來之後發現,孩子在那個時候形成一個被拋棄感,沒有人要他了,這對孩子來說是生與死的恐懼,非常的可怕!他不再相信別人還愛他!
  孩子長大會出甚麼?會出現很大的人際關係問題,他不信任別人。當然,如果後來彌補,比如回到家以後,母親或者親人彌補,重新彌合關係,那就好了。大部分人是不出現問題,有1/3的人可能會出現心理障礙,留下來這種感覺會影響他的人際交往,包括普通的人際關係中的問題,也包括親人之間的關係,他無法信任別人,甚至無法信任這個世界,老在懷疑的狀態下,深深不安全感。
  我們說人的心理發展由幾部部分組成,一個是基因,是神經系統的特點,比如疾病類型;還有一點是你後天的環境,就是剛才我說的人際關係。這兩點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人生下來就是特皮實,但是現在形成的科學論斷認為是在很多病人身上看到這個問題,它是重複的。如果你的生活中沒有出現甚麼問題或者是正常的,那就不用管它了,如果你在某些方面確實造成了問題,甚至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的一些情況了,那麼這就是心理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做一些治療,治療其實可以幫人把之前的陰影給抹掉。
  7歲建立安全感,在安全關係的情況下,有的時候你也要抽身,關鍵是在不能傷孩子的情況下抽身。比如說你送到一個地方,很多人因為他自己不知道,媽媽老覺得送到幼兒園之後趕快跑、躲開了之後就沒事了,孩子會覺得“呦,她怎麼就沒了?”你應該事先告訴孩子,“媽媽給你送到幼兒園,甚麼時候媽媽去接你”,你一定要告訴他,知道媽媽就是去上班了,上完班之後就會回來。他就想起來了。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建立一個互信的過程,所以我覺得我們不是要完全鼓勵不溺愛孩子,但是該有的一定要有。
  現在的觀點是依戀是必須要建立的。孩子為甚麼纏你呢?你讓他覺得你一離開就走了,所以他老想拽你。有的人說“這個人的的依賴性特別強是他媽給慣的”,一種是養成的依賴,一種是他缺,應該給他補。還有我們的家長不跟孩子聊天、不說、不表達,是讓孩子痛苦的一種原因,其實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讓孩子從過去童年的痛苦經歷中走出來,才回味出來“過去媽媽是愛我的!”這時候已經換角度了,我們把其中的情節給處理了,慢慢的解決了問題,他才發現媽媽的愛,因為之前他找不到,媽媽不說只做,這也有好處,做本身也是行為的感染,同時也別忘了情感是怎麼回事,你怎麼感覺,孩子不知道。
  現在問題區別不大,前期和母親的依戀,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父親也別躲開,甚麼時候開始出現父親了呢?差不多3歲左右的時候,我們叫三角關係的形成,在原來的心目中就是媽媽和孩子的關係。但是等到3歲左右的時候,心裡面出現三個人了,媽媽、爸爸和孩子,爸爸在孩子的心目中越來越重要了,這個時候父親的角色特別重要,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2-4歲的時候建立獨立性、約束性、大小便管理,這是很重要的,這個時候出現一個規則,這是父親的規則,父親代表規則的一方。這個時候,媽媽的情感關係依然存在,媽媽一直在無條件的愛著孩子,媽媽不會因為你是聽話或者沒聽話就愛你,永遠是慈母,媽媽是無條件的愛,是因為你的存在的愛。
  不是溺愛,是一個健康的,是穩定、健康、有價值的,沒有條件的愛。如果孩子感受到這一點的話,自己會產生根本性的自信,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精神分析學派的弗洛伊德就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母親跟孩子之間的愛是一生中是自信和成功的,不會因為挫折放棄奮鬥”,他出生就是有意義的,不論因為好看還是難看,無論是聰明還是笨。但是現在父母和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你學習好,我才給你買禮物,這是不對的,無論他學習好還是不好,在過年的時候就應該穿新衣服。能夠做到這一點,孩子就會感覺“我是一個可愛的人”、“我是一個被世界接納的人,我的出生是有意義的。”,這是很多人長大以後建立自信,千辛萬苦去克服困難的重要原因。
  用父親的形象制定規則。在孩子5-7歲的時候建立異性父母和他的關係,這個時候女孩最重要的是跟父親建立關係,這是她生命中第一個異性,她要建立穩定、親密、信任的關係,父親要愛孩子,要對孩子寵愛,包括價值的肯定,還包括對她的欣賞,母親這個時候要退掉。沒有關係,別嫉妒,這是正常的。
  兒子要跟母親建立比較穩定的母子關係,這也很重要,他長大以後,他會建立正常的異性關係。
  我們舉一個國外酗酒的案例,父親是酗酒的酒鬼,回家打孩子,打母親,他從小看到,可是特別奇怪,他還是去找一個酗酒的男朋友,為甚麼呢?後來分析,她的潛意識裡形成了這樣一個東西,就好象生來就要幫助男人的,要喪失自己的需要幫助別人,這成為他的一種感覺,好象自己就應該這樣。這怎麼辦呢?這說明你和父母的關係特別重要,這是反向形成,你越發脾氣,我就找一個不發脾氣的,因為我太痛苦了。
  完美的父母是沒有的,沒有一個人是足夠好的媽媽和爸爸,這是很多孩子理解不了的,小孩沒有辦法理解的,小孩在小的時候一定要追求完美的父母。孩子在小的時候,第一個要有一個好爸爸、好媽媽,小孩的思維比較簡單,但是一旦有一次打他了,他突然就震驚了,壞媽媽、壞爸爸!但是這個孩子心目中是正常交流,給他吃飽了是好媽媽,沒有給吃飽就是壞媽媽。但是這一點,是因為他的思維和感受力不是那麼的完全,過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好媽媽身上也有壞的,壞爸爸身上也有好的地方,在他的心目中就整合了,就整合成了一個正常的爸爸媽媽,他們是愛我的!一定要給他這一點,你跟小孩說,“我們愛你,但是可愛的孩子也會犯錯”,他就會知道了,“我是一個人,我是一個好孩子,但是我學習不好,或者我這次不太努力,我淘氣了,這是我可以接受的,也會改正”,他就不會不自信了。
  慢慢長大以後,青春期以後,他就會發現,“我的媽媽不是完美的,”對我打擊很大,雙向打擊,打擊完了之後再裡體會“哦,原來不是那麼壞啊!”,來回的折騰,慢慢的形成一個完整人,“爸爸媽媽是愛我的,但是他們確是有錯,他們有些地方我也可以反對”,他爸爸媽媽承認錯誤了,他就想“爸媽也會犯錯誤,我也可以犯錯誤”,“爸媽呢,是一個好爸媽,但是他們不完美,我也可以不完美”,這個人就健康了。但是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形成在哪個階段了呢?好媽媽就是好媽媽,壞媽媽就是壞媽媽。
  那麼他生氣就了不得的生氣,而且極端地憤怒或者極端的抑鬱,還不是精神病的那種,還是在正常的範圍內,文學作品中有這樣的人,這樣人很吸引人。他就是這樣的感受,情感一憤怒起來就特別的憤怒,這和他的童年有關係,因為他的父母可能在交往當中都是製造了他引起了他的道路,或者他的情感反應特別大的時候沒有人去幫助他,沉浸的時間太長。
  這一點就是說,父母要注意,孩子可以憤怒,但是憤怒完了之後,要幫助他回到現實中,舒緩回來。我們父母老是認為給他吃好飯、穿好衣、上好學,認為這些才是重要的,但是情感的建立也是父母的工作之一。
  從這一點來說的話,就是情感情緒的豐富。剛才孩子委屈的哭,媽媽扔在門口不管,當你不哭了我才管你。可是哭和不哭發生了甚麼?父母不管。有的孩子跟我講,那個時候,一切都不要我,覺得身體像石頭一樣僵在那樣,跟死了一樣,這種治療需要很長時間的治療,可是那種感覺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
  還有絕望,覺得自己特別的渺小,孩子在這個時候情感不能分化,覺得自己犯錯誤了,自己是一個壞人,自己渺小,很無力感,他完全軟弱地像一灘泥一樣,這就是極度自卑。
  如果我們去改寫劇本,當他哭的時候,媽媽就過來了,讓孩子把這種感受告訴你,媽媽說“好,媽媽告訴你,你犯了錯,但是你可以改錯,你依然是好孩子!媽媽依然愛你,但是我們把錯的改掉。”這樣的話孩子的心理情商就是在分化了“怎麼可以好的變壞”,媽媽再給他講,“你就是一個好孩子,但是有一點點壞,拿一個蘋果比喻,蘋果有一點壞了,但是把壞的拿掉了,就可以吃了!”這是一個比喻,這麼一點點可以讓他覺得“我的心情是可以非常豐富的,我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豐富”。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父母要跟他交流情感,要感受,要去體驗,甚至於父母要告訴孩子父母的感受。比如父母生氣的時候,父母不捨得打孩子了,不理孩子了,其實你應該告訴孩子你是甚麼感受,“其實媽媽很累,媽媽累的時候可能就照顧不好你,不能給你買你要的東西,“對不起,但是媽媽真的很累,你能體會嗎?”,讓他別有感受。我們很多人不能感受別人的感受。怎麼辦呢?大了以後特別的麻煩,做心理學有很艱難的功課,有的人不能克服困難去做心理治療,才形成這樣的性格,可是這影響他和別人的交往。
  有的人就跟我說,“我真的不瞭解別人的感受”,別人的感受是靠甚麼?別人的感受是靠他聽別人說才能感受到的,但是他們錯了。你看,你媽媽哭了,她哭了就會打動孩子了,這個不好意思,就會認錯,過後去給你擦眼淚,你接受擦眼淚,這就是你們倆交流的結果。
  我這裡有一位網友問:3歲多的孩子很調皮,有的時候還很固執,不願意做某件事情,或者你阻止他做甚麼事情,他就會手舞足蹈。很多家長都會問到,這時候管吧,害怕束縛他的個性,放縱他是不是就是一個讓他茁壯成長?這種兩難的選擇中,怎麼辦?
  撒潑打滾是建立行動,這種方法如果孩子得逞的話,他是想引起你的注意,這是在不注意他時候的方法。但是我們覺得這種方法一樣不行,我見過一個人說過說他的婆婆,這麼大歲數了,婆婆突然在他家裡不高興了,就是撒潑打滾,他都傻了,都不知道怎麼對待,這樣的行為是不是過分了?我們怎麼辦呢?如果你沒有辦法,可以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
  打很久就打吧,關鍵是他以前打過不管用。行為可以減少,但是怎麼樣?這個事不能完了,完了家長就忘了,這叫忽視。等他冷靜了之後,你再去問他怎麼了,一點一點的跟他講,逐漸的讓孩子理解。
  家長還有一點,要注意到不是說你認為他不該做,比如說到點該吃飯了,他玩兒的特別高興,“該吃飯了,必須放下!”這樣做家長有問題,你沒有關注他在玩兒的過程中,他的小腦瓜的智力有甚麼感受,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應該和孩子商量,提醒一下,“玩兒甚麼時候咱們可以結束啊?”有一個寬度、有一個空間很重要,這樣可以協商,你用的方法不能簡單、粗暴。我覺得像這種孩子,3歲的時候,有語言能力了,你就可以和他交流了,講講道理。在和他講道理的時候,你要和他交流,不能“你必須這樣!”應該“怎麼了?你的意思是?”
  還有一點就是你要尊重他,作為一個大人,你要尊重一個生命。我找了一首詩,這是美國的一個心理學家舉的例子,我來唸一下,有一個人跟他說,談談孩子吧,他說“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對自身渴望的生命而已,他們通過你們而來,而並非源於你們”,實際上是通過你生養的過程,他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與你相伴”,咱們家長很少有與孩子相伴的。
  “你只能給他們你的愛,但是給不了你的思想”,我覺得這一點,許多成年以後的家長逐漸的會恍然大悟。“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你只能圈囿他們的身體,而非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卻躍居在明天的住所中”。美國的心理教師的書中是這樣翻譯的,“他們的靈魂停留在明日的庭院中”,不是你給的,“而那並不是你所能觀察到的地方,甚至不在我的夢中”,你也夢不到他。“你可以盡力去模仿他,但是不能指望他們會像你一樣的相像”,外形或者氣質的像,靈魂和思想必須像,“由於生活不會回頭也不會在昨日逗留,你是弓,而我們的孩子是從上面射發出來的箭,射手是看到無盡路上的把標,是神力把它拉滿,讓箭馳騁得很遠”。這個我也被震撼了,你是弓,還是箭,射手是一種神力,“你應該在射手的掌中感到歡心,因為他愛飛去的箭,也喜愛弓在掌中的歡呼”,大自然的力量既喜歡箭,又喜歡弓,所以,“弓”和“箭”的關係是家長和孩子的關係。這一首詩送給家長朋友們,讓大家去慢慢體會。
  我覺得還是有的,6歲之前,依戀關係形成好了以後的孩子是健康的。比如2歲之前沒有那麼的傷害,沒有分離焦慮,孩子沒有痛苦,這個時候他有一定的獨立能力,這個時候你再分離。孩子看你走了,他已經相信你愛他了,這個愛在孩子心目中,不管你走多遠,他也認為你是愛他的。
  我在《藝術人生》節目中,大山在節目中有一段跟我的對話,他說他在中國,他的妻子帶著孩子在加拿大,他離開的時候把講故事錄下來,在北京錄完了寄過去,媽媽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就把錄音帶放給他聽,孩子是聽著爸爸講故事睡著的,所以爸爸就沒有離開。我們有很多動腦筋的家長,有一個人跟我講,我的母親是一個社會工作者,她從小就教育我們從小要聽別人說話。這個時候,他就特別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曾經還講了一個故事,他會做麵包,每次飛機飛到家鄉的時候正好是半夜,我一回去,半夜到家裡兩三點鐘就發麵,等到七點的時候,麵包就可以做了,早晨起來孩子起床,孩子一下床聞到麵包味就知道爸爸回來了。我就問他,當孩子從樓下走出來的時候,你甚麼感受?他說,我看到孩子的時候,眼淚就一下流下來了,我和孩子的那種情感是那種愛啊!我也在想,我的兒子對父親很崇拜,把父親當作是最完美的過程,他長大以後也會把我看成一個完美的父親,現在這種美好的感覺,我特別的珍惜。我覺得他那種感受,能夠體會和孩子之間感情的交流,你想想眼神,一定能夠停留住,孩子從樓下跑下來,喊著“爸爸”,撲到他懷裡,那個瞬間的美好感覺也可以黏合他們分離的距離感。
  所以,有時候有些人跟我講,“我要出國,怎麼辦?”我建議他孩子6歲之前不要出國,他聽了我的話,我說這不是我的建議,是心理學理論的建議。再一個,如果即使出去了,現在信息交流很方便,可以經常交流,打電話,孩子的姥姥特別的好,拿著媽媽的照片讓孩子看著,“這是媽媽在跟你說話”,小孩一點一點的會變成甚麼呢?小孩就自己爬到書架上拿照片,“這是媽媽!”這叫過渡客體,媽媽這個客體離開了,但是那個過渡課題存在,黏合了他們,這也可以減少分離給孩子帶來的焦慮痛苦。
  因為孩子會說話了。我們發現為甚麼有很多人語言很難表達,很纏繞,或者有很糾結,因為他的情感無法表達清楚,也沒有人聽他表達過,因為表達是靠交流出來的。比如這個眼淚代表甚麼?你問了之後,他會去找,可能是憤怒,那憤怒甚麼?一定要有人幫他找憤怒的來源。而小的時候,沒有人幫他找這個來源,他的委屈、憤怒、痛苦,各種痛苦連在一起了,就糾結了,這種糾結讓人特別難受,衝突才難受呢!如果他能夠分清楚了,反而會好受。大腦皮層裡面的精神細胞本身也不那麼紊亂,所有情緒、心理的改變都有心理學的基礎,中醫講心身合一。
  所以,當人的心情好的時候,人是身輕氣爽的;當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全身緊張,全身凝結在一起,有沉重感,頭腦發脹。而當心情好的時候,馬上眼睛發亮,通身是非常舒暢的。
  一個女孩子來到訪談,她說丈夫在外面工作,天天晚上給他打電話,一天晚上電話打過去,丈夫沒有接到,她就特別焦慮、特別不安了。她知道這種心態是病態的,後來我問她的童年,她說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到外地住院,孩子就被送到別人家,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創傷,媽媽一下子走了,孩子就找不到媽媽了。後來我給她做了一次分析,你打電話給丈夫,他接不到是甚麼感覺?她特別的聰明,一下子就知道了這就是小時候的感受,小的時候媽媽走了,他認為媽媽再也沒有了,可是後來媽媽又回來了。可是他最痛苦的事不是媽媽回來能彌補的,離開媽媽的一瞬間就沒有媽媽的感覺了。
  她的理解的這個。她的治療,她的領悟力也特別的強,那天電話又打過去了,男方也沒有接到電話,她馬上就說“現在不緊張了”,我問她甚麼感受?她說可能是工作忙,或者在電梯裡沒有信號。而她原來則不會像這樣想,這樣的經歷是和現實中的一種特定的和她有關係的一種狀態,把重新的感受都勾起來,很多人勾起來的是過去的痛苦的狀態,而不是現在的事實。
  這種感覺是你控制不了的,比如焦慮、渾身發冷,甚至有絕望的感覺,覺得自己活不了了。這種感覺其實是你身體上曾有的記憶的反映,或者是你特別小時候的記憶的反映,我們的大腦有回憶,我們的身體同樣有回憶。當你在一個痛苦的感受,很小的時候全部都在記憶力。當現實中有一些事情發生的時候,類似的情景發生了,你的反映就會出來。這是我們心理學家有的時候發現的問題。
  我不能說一下子就能改變,這是心理學的問題,它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是一個科學的東西,做治療和在手術室一樣會犯,其實心理學和軀體一樣,很多東西需要在專門的治療手段過程中才行。
  

母子關係和內心安全感相關文章
女人缺乏安全感,關於這一點,我想無論是女人還是男人應該都會表示支持。女人經常會問男人:“你愛我嗎?”、“你會一直愛我嗎?”、“你是真的愛我嗎?”等等這樣的問題,甚至於,會設置場景考驗你,最為經典難以回答的莫過於:“如果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下面,我們說說女人為甚麼會這麼缺乏安全感。 方法/步驟 1人的大腦主要分為感性和理性兩種思維方式,男人主宰理性,女人主宰感性。理性靠邏輯判斷,
發布於 2024-04-25 12:25
0評論
由於開內眼角是屬於眼部的一種整形手術,所以需要專傢俱有超高的操作水平,以及擁有多年的臨床經驗,在手術之前對眼部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好與壞關係到開內眼角手術的成功與否。因此術者在選擇醫院的時候需要認真考慮,不能盲目選擇,否則做開內眼角手術是非常危險的。另外,在開內眼角手術後做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遵循囑咐,做好相關的護理工作,避免長時間看電視,電腦和書刊等。手術總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整形美
發布於 2022-12-27 06:36
0評論
概述 人的情緒很多時候都不受控制,尤其是有輕微暴躁症和強迫症的人,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憤怒和暴躁會傷害身邊的人更傷害了自己,下面介紹幾個控制自己情緒的經驗。 步驟/方法: 1、 當你憤怒的想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告訴自己過5分鐘,或者過10分鐘再去做,不差這麼點時間。一段時間過去後,心裡的憤怒和不良情緒會得到緩解,那個時候已經不想做原來想做的事情,說原來想說的氣話了。 2、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發布於 2023-11-24 14:33
0評論
強迫是以反覆出現強迫觀念為基本特徵的一類神經症性障礙。強迫觀念是以刻板形式反覆進入患者意識領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對患者來說,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不必要的或多餘的;患者意識到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擺脫,但又無能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惱。強迫動作是反覆出現的刻板行為或儀式動作,是患者屈從於強迫觀念力求減輕內心焦慮的結果。近年來,我陸續接待了許多例這樣的強迫症患者。不論強迫觀念還
發布於 2022-12-03 17:31
0評論
人類你好,我有一個很有趣的名字,中文叫肺部磨玻璃影,英文叫GGO。你們在胸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rTomography,CT)檢查時發現了我,表現為密度輕度增高的雲霧狀淡薄影,樣子與磨砂玻璃一樣,所以叫我GGO。我可以瀰漫性散在生長(圖A),也可以僅聚集在局部,看起來像一個小磨玻璃結節(圖B)。大家不要談我色變哦,我不一定是壞人(cancer,ca,癌)。有時候,肺部炎症(圖C)、出血
發布於 2023-03-09 20:36
0評論
新生兒溶血病主要是指母嬰血型不合,母血中對胎兒紅細胞的免疫抗體IgG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發生同種免疫反應導致胎兒、新生兒紅細胞破壞而引起的溶血。母嬰血型不合最基本的病因是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循環中,胎兒的血型基因一半來自母親,另一半來自父親,來自父親的基因恰好是母親所缺少的,胎兒紅細胞膜上父本基因編碼的抗原就有可能刺激母體產生抗體,這種抗體的性質為IgG類免疫性抗體,並且能夠通過胎盤。一旦這種抗
發布於 2022-12-03 07:06
0評論
一.臨床表現 1.人通過接觸被感染的鸚鵡或其它鳥類,或吸入被鳥糞及分泌物汙染的細小羽毛粉塵而感染本病,或通過傷口傳染。急性發病期偶可發生人--人傳播。 2.本病潛伏期多為7-15天。起病多隱襲。少數無症狀,起病輕者為流感樣,中重度者急性起病,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頭痛,乏力,肌肉痛,關節痛,畏光,鼻衄。一週之後咳嗽,少量粘痰。重症者出現精神症狀,如嗜睡、譫妄、木僵、抽搐,並可出現呼吸窘迫。
發布於 2023-01-06 19:04
0評論
過度勞累導致免疫力下降,進而出現感冒病症,接下來的處置很重要,在感冒治療時人們往往追求方便與速效,選用解熱鎮痛藥(抗感冒藥),這類西藥皆為複方,其中有不少成份對血象是有顯著不良影響的,甚至會引發血象的異常表現類似某種白血病。當然,這種變化大都會在感冒過後一段時間才出現。非常不幸的是,很多這類患者都被當成白血病來診治,於是悲劇就此上演。
發布於 2023-01-09 13:38
0評論
概述 感冒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一般都是由於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的症狀,有的患者還可能會引起咳嗽痰多和身體乏力的現象,如果出現了感冒的症狀,可以選擇使用物理治療和食療的方法來進行養生保健,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會引起感冒的症狀,如果沒有得到妥善的治療,甚至會引起明顯的病毒性感染,也可能會誘發支氣管炎的產生。 步驟/方法: 1、 感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這些症狀,有的患者還可能
發布於 2023-01-11 14:15
0評論
白血病的發病原因很多,可以由於病毒感染、放射、化學物質(如苯及其衍生物等),還有遺傳因素,油漆含有苯,所以還是需要晾一段時間再住,對於小嬰兒更是要避免接觸這類化學品
發布於 2023-01-26 09: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