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長假雖然早已結束,但許多人仍舊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以至於人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可心卻回不來。醫生提醒,鬆弛下來的“弦”暫時適應不了緊張的工作是正常的現象,切不可過於擔心或是置之不理,要給身體一個緩衝期,慢慢把自己的心理調整到正常的工作狀態中。
切換過快引發“患病”
節後綜合徵具有普遍性,上班族是易感人群。主要原因是:當人們一下子從放鬆的狀態中停下來,由於慣性作用,身心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重新回到緊張工作的狀態,在此期間便會出現精神不振、煩躁不安,甚至噁心、眩暈等狀況,影響工作效率。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節後綜合徵也可能是因為假期時間過短而身心切換過快造成的。如果假期足夠長或是能夠合理安排休息與調整的時間,給身心以足夠的緩衝。
置之不理易引發焦慮
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幾乎每個長假過後的一兩週內,很多人都會因為生活無規律而出現一系列心理、生理問題。有的人上班後覺得甚至比不放假還累,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一天到晚昏昏沉沉,工作時注意力也難以集中。一般來說這些症狀在一週左右就可以得到緩解,如果超過兩週還存在精神不振、抑鬱、焦慮、失眠等問題,就需要求助於醫療機構,進行心理諮詢與治療。
不想上班別自責
上班族平時沒時間休息,長假無論選擇睡懶覺、購物、郊遊、聚會等何種方式放鬆,即使稍有放縱也是正常的。但是,這種生活節奏的改變就像一根繃緊的彈簧突然鬆弛了下來,如果想再拉緊彈簧就需要一個過程,不能太快太急。此外,一旦遇到節後綜合徵,切不可過於自責,否則會影響心情,致使工作和學習效率不高。
溫馨氣氛趕走上班恐懼
“從大年初五開始,我就開始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為上班發愁。等到上班第一天,心情就更差,不想起床、不想擠公交、不想看電腦……”從大年初五開始,蔡先生就開始為上班發愁,腦子裡總盤旋著這樣一個問題:怎麼又上班了?以前工作的壓力,同事的相處,上司的高要求,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如此等等,讓他心情煩躁不安,看甚麼都不順眼,胃口也不好。“已經開始上班四五天了,可我還是進入不了工作的狀態,坐在電腦面前也甚麼都不想幹,就盼著趕緊下班。可是沒做完的工作越堆越多,想起來就發愁。
心理分析:
長時期處於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之下,讓人對擺脫超負荷的渴望顯得格外強烈,一旦獲得條件好好地放鬆一把,要想再次回到緊張狀態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反差,往往讓人在短時間內無法正確面對與適應。多見於高壓力工作人群,在節後上班初期表現為煩躁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低下、食慾不佳,甚至出現厭職情緒。
專家支招:
1、對於節後綜合徵,首先應保持平和的心態,認清這些症狀是人們重新投入工作時自然產生的,不要背上不必要的包袱。
2、安排工作要循序漸進。長假7天,工作堆積了不少。突然從悠閒的休假轉換到面對一大堆工作,大多數人都會覺得一下子壓力倍增。在這種情況下,不要一下子把日程表排得滿滿的,也不要在假日後立即投入繁重的、充滿挑戰的項目。可以先從簡單工作開始做起,慢慢過渡到正常的工作節奏中。
3、工作氛圍往往決定了你工作快樂與否,對比家中溫馨和美的氣氛,死氣沉沉的辦公室難免讓你有窒息的感覺。不妨帶點小零食、家鄉的土特產,和同事交換零食,輕鬆交談,快樂地開始工作。
4、不要把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到家裡,這樣更容易讓人對工作產生厭煩感。下班回家去做一些輕鬆的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閱讀、看電影等,放鬆心情,緩解身心壓力。
學會放鬆調整生物鐘
晚上過了10點還特別有精神,不到一兩點根本睡不著,但早上卻怎麼都睡不醒,到了單位就是打瞌睡。”雖然春節長假已經過去一週,但小周的“時差”卻還沒調整過來。長假過後,小周就開始給自己調整生物鐘,雖然每天總是早早躺下,卻怎麼也睡不著。無論是睡前喝牛奶還是躺在床上“數羊”,越想睡覺越睡不著,然後就會胡思亂想……以至於小周最近幾天每天睡眠都不超過6小時,工作也不在狀態。
心理分析:
回家過年,走親訪友,原來的生活規律、睡眠規律自然也被打亂了。再加上與家人的團聚、與朋友們的聚會都會讓大腦保持著高度興奮狀態,因此,很多人在過完年之後都會出現失眠。此外,春節長假,絕大多數人的情緒、情感體驗應該是興奮度很高的,馬上要轉入正常的工作狀態,心理就會出現很多相反的情緒體驗。如熱鬧與冷清、歡喜與悲傷、務虛與務實等,這些情緒變化也會引起失眠等問題。
專家支招:
1、調整科學的睡眠,睡眠時間要保證在7-8個小時左右。
2、如果春節期間打亂了作息時間,晚上沒有睡意,也不必過早上床。若硬逼著自己上床睡覺反而給自己施加了一些壓力,反而睡不著,嚴重的甚至失眠。此時可起來做一些輕體力活動,如看書、踱步、深呼吸、冥想等。
3、下班後可以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讓身體處於疲憊狀態就容易入睡。比如,和朋友打打球,去健身房做運動,約朋友逛街等。睡前兩三個小時也可進行散步等運動量不大的活動,還可以聽聽輕音樂,喝杯熱牛奶,做做按摩,藉此來舒緩緊張的情緒。
小貼士:
身體放鬆法。可在睡前進行,幫助緩解緊張。坐在沙發上選擇一個舒服的姿勢,閉上眼睛,精神集中在拉緊的肌肉上數秒鐘,慢慢放鬆。具體方法是從手部開始,依次是上肢、肩部、頭部、頸部、胸部、腹部、下肢,直到雙腳,依次對各組肌群進行先緊後松的練習,最後達到全身放鬆的目的。例如首先可以彎曲你的雙臂,用力繃緊雙臂的肌肉,保持數秒,體驗雙臂肌肉拉緊的感覺。然後再徹底放鬆你的雙臂,體驗放鬆後的感覺。照此方法對全身各肌肉群進行緊張放鬆訓練,就會讓人獲得一種溫暖、愉快、舒適的感覺。
老年人
擺脫子女學會“自立”
新年裡親人團聚本是一件美事,但是節日過後子女紛紛離開,再度陷入“空巢”的老年人在情緒上容易產生低沉、無助、空虛感。一方面明知道子女為了工作不得不離開,一方面又擔心子女離開後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團聚。因此會在心理上產生孤獨感和空虛感,心情的不舒暢還可能成為致病的導火索。
專家建議:
1、老年人應調整平和心態,逐步恢復規律生活,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尤其是單身的老人,家人不在身邊時應儘量避免獨處,多參加集體活動,如去老人活動中心學習舞蹈、畫畫等。心理脆弱的老年人在節後需及時“找事幹”,如果一旦停下來無事可做,很容易出現抑鬱、失落等不良情緒。
2、作為子女要幫助老人過渡。離開父母家重返工作後,一開始儘量多地和父母聯繫,如打電話、視頻聊天等。更多地和老人溝通,讓他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有條件的儘量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陪老人,讓老人有一個緩衝的餘地,幫助老人平穩度過這個特殊時間段。
學生
制定計劃幫助收心
孩子天性愛玩,寒暑假對還在上學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放鬆的大好時機,吃、喝、玩、樂樣樣不能落下。等到該開學時,孩子們還沒有從節日的氣氛中走出來,失落感便會油然而生。但是,相對於成人來說,節後綜合徵對孩子的影響比較有限,這主要是由於寒暑假假期較長,只要家長幫助子女制定好休閒和學習的計劃,就可以幫助他們慢慢從假期的生活中過度到緊張的學習中,使他們的心順利“迴歸”。
專家建議:
1、家長要幫助孩子收心,開學前兩週讓孩子慢慢進入學習狀態,減少玩的時間,增加學習的內容。
2、幫助孩子調整生物鐘,逐漸恢復到上學時的作息習慣,撥回紊亂的生物鐘。
3、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學習計劃,多帶孩子逛逛書店,為以後的學習做一些鋪墊,儘量減少節後綜合徵的不良影響。
4、調整孩子的飲食,不要再像節日裡那樣大魚大肉了,不僅要清淡,還要規律。
總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給孩子過分施壓,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否則會讓孩子感到不適應,併產生牴觸情緒,甚至對學校產生恐懼和厭惡情緒,最糟糕的是出現厭學。另外,學校也應當幫助學生“收心”,老師們要幫助學生逐漸把注意力轉回到學習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