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6 15:35

  第一章醫者的尊嚴

  人的一生,從搖籃到墳墓,誰也離不開醫生。人出生時,見到的第一個人是醫生;人臨終前,見到的最後一個人也是醫生。從理論上說,醫患關係是人世間最親密的關係之一。醫生和患者,唇齒相依,難捨難分,堪稱生死之交、患難之交。

  然而,在轉型期的中國,醫患關係失去了往日的純淨與溫情,變得日益緊張和冷漠。雖然全球都在變暖,但醫患關係卻處於“冰期”。一堵信任危機的“高牆”,正橫亙在醫患之間。患者對醫生愛恨交加,醫生對患者充滿戒備。醫患衝突不斷升級,血濺白衣事件屢屢發生,中國醫生的生存環境日漸惡化。過去,醫生常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形容對病情的謹慎,而今卻變成了對自身安全的擔憂。如果用兩個詞語描述當前的醫患心態,一個是“忐忑”,一個是“糾結”。醫患衝突,成為一場兩敗俱傷的對抗,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有一個現象似乎無法解釋:在抗震救災等國家危難時刻,醫生這個群體不畏艱險,救死扶傷,無愧於“白衣天使”的稱號。然而,一旦回到正常時期,很多醫生又變成了“白衣商人”。其實,這正是人的複雜性和多面性。一般來說,越是嚴酷的環境,人性的光芒越容易顯露;越是溫和的環境,人性的醜陋越容易滋長。例如,很多人可以抵禦戰爭時期的槍林彈雨,卻無法抵禦和平時期的糖衣炮彈。同理,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醫生和普通人一樣,都面臨著高物價、高房價、高學費的生活壓力,因此,很多人在現實和理想的十字路口徘徊掙扎,最終為了家庭生計而背棄職業操守。

  那麼,醫患衝突的根源究竟在哪裡?我們固然可以歸於信仰危機和道德滑坡,但這是社會普遍現象,並非僅存於醫患之間。除了道德因素,似乎還有更深層的經濟和社會因素。

  馬克說:“人們為之奮鬥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西方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也曾指出:“我們能夠獲得晚餐,並不是因為屠宰商、釀酒師和麵包師的仁慈,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切。”可見,利益關係是社會關係中最本質的關係,所有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的根源均存在於人們的利益關係之中。

  在我國現行的醫療體制下,醫患是一對矛盾體,雙方既有治癒疾病、恢復健康、挽回生命的共同目的,又有經濟利益上的對立。在保證診療效果的前提下,患者希望最大限度地節約費用,而醫生則希望最大限度地增加經濟收益。

  如果時光倒流30年,醫生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之一。那時,患者對醫生虔誠之至,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醫患糾紛鮮有發生。然而,隨著公立醫院被推向市場,醫患之間的濃情日漸稀釋。政府在投入不足的情況下,鼓勵醫院靠自我創收維持生存發展。自此,公立醫院的列車悄然駛離了公益軌道,醫生由“聖人”變為“商人”,大處方、濫檢查等現象隨之氾濫,醫患互信的橋樑開始斷裂解體。

  醫療消費不同於其他消費,患者屬於被動消費。例如在餐館,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點菜,沒錢的點麵條,有錢的點魚翅,豐儉由人。但是在醫院,患者不可能討價還價,醫生讓花多少錢,患者就得花多少錢。結果,很多患者本想點一碗經濟實惠的牛肉麵,醫生卻非要推薦價格昂貴的魚翅飯。患者心不悅而強忍,氣不順而強嚥。因此,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很容易引爆心底宿怨和社會矛盾,甚至釀成群體性事件。

  可見,醫患信任解體,根源在於畸形的醫療體制。在西方發達國家,醫生主要靠技術吃飯,因此都能遵循“合理診斷、合理治療”的原則。然而,我國醫生的勞動價值被嚴重低估,開處方和做手術本身不賺錢,只有多賣藥、多檢查、多消耗,才能多收益。由於居民看病自費水平較高,醫生過度治療,相當於直接剝奪了患者的財富,從而導致醫患之間出現嚴重的經濟對立,這是造成醫患衝突的根本原因。

  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看,醫生既是“道德人”,也是“經濟人”。過去,我們常常只強調道德的一面,而忽視了經濟的一面。事實上,任何一個群體的構成都呈“橄欖型”。醫生也不例外,道德水平極高和極低的都是少數,大部分人處於中間水平。我們既不必稱其為“天使”,也不必稱其為“魔鬼”。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有一個鼓勵向善的制度,大多數人就會傾向於向善,反之亦然。

  一般而言,社會上有四類人:第一類是利人利己的君子;第二類是損人利己的小人;第三類是捨己利人的聖人;第四類是損人不利己的傻子。前兩類是大多數,後兩類是極少數。一個社會可以提倡聖人精神,但不能把希望寄託在聖人身上,因為聖人畢竟鳳毛麟角。最好的辦法是用制度獎勵君子、懲治小人,從而讓更多的小人變成君子。

  其實,任何一種制度,歸根到底都是收入分配製度。也就是說,社會成員以甚麼樣的方式獲得收入和財富。因為收入和財富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所以收入分配製度實質上也是激勵制度。

  經濟學家喜歡用輸贏論英雄。其實,醫患之間也是一種博弈關係。大凡博弈,必有幾種形態:一是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二是雙輸的“負和博弈”,三是雙贏的“正和博弈”。目前,我國的醫患關係基本呈對立狀態,屬於“零和博弈”或者“負和博弈”。

  在一個不合理的醫療制度中,醫生靠增加患者的醫藥費用支出獲得更大收益,這就是“零和博弈”或者“負和博弈”;而在一個合理的醫療制度中,醫患的利益是一致的,患者治病的成本越低,社會的醫療支出越少,醫生得到的獎勵越多,這就是“正和博弈”。

  可見,要想從根源上消除醫患信任危機,必須改革以藥養醫、以械養醫的醫療制度,讓醫生靠技術吃飯,而非靠賣藥吃飯。同時,建立一種激勵相容的制度,即醫生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恰好也能實現社會價值的最大化,使醫猾方成為利益共同體。

  當然,醫生既有“經濟人”的一面,也有“社會人”的一面。一個醫生在溫飽之餘,還要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渴望擁有尊嚴感和成就感,獲得社會的積極評價。因此,創造良好的執業環境,也是鼓勵醫生向善的重要因素。

  醫患之間,和則兩利,傷則兩害。醫患衝突,既是道德問題,也是制度問題。熟人社會可以靠道德約束,陌生人社會則要靠制度約束。道德是柔性約束,制度是剛性約束;道德需要長期構建,制度可以短期見效。因此,解決醫患衝突,根本出路在於剷除醫療體制的弊端,用“改制”撬動“改心”。

創造中國式醫患關係的根本原因是甚麼?相關文章
醫患關係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社會複雜矛盾的“寒暑表”醫患關係的實質是利益共同體。因為“醫”和“患”有著戰勝病魔、早日康復的共同目標,而戰勝病魔既要靠醫生精湛的醫術,又要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積極配合。對抗疾病是醫猾方的共同責任,只有醫猾方共同配合,積極治療,才能求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醫猾方在抵禦和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都處於關鍵位置,患者康復的願望要通過醫方去實現,醫方也在診療疾病的過程中加深對醫學
發布於 2022-12-26 15:45
0評論
近日,患者到某附屬醫院就診,或許會收穫很多“微笑服務”。與一般醫院的“微笑服務”不同,該院醫生、護士笑得怎麼樣將由患者打分。如果醫護人員沒有提供微笑服務或者笑得不真誠,醫院會在考核中給予批評,嚴重的還會扣發獎金。在醫患矛盾突出的現實語境下,醫院倡導和諧的醫患關係初衷是好的。“禮多人不怪”,與冰冷的職業化面孔相比,醫護人員的微笑服務無疑具有親和力與感染力。應該說,醫護人員提供微笑服務本不值得大驚小
發布於 2022-12-28 01:45
0評論
最近湖北省十堰市一法官大鬧醫院重症病房,暴打女醫生的一個帖子。患者大面積腦梗死,形成腦疝,原本就是搶救成功率很低等急危重症,醫生也想把患者拉過來,但醫生是人不是神,面對一些急危重症,也是回天乏術。但患者家屬期望值太高,又無法面對失去親人等現實,加上個人素質問題,恩將仇報,遷怒於醫生。面對如今的醫患關係,廣大醫護工作者身心俱疲,如履薄冰,如走刀山,行醫時首先想到怎樣才不出事,才能保護自己,長久以來
發布於 2022-10-03 15:03
0評論
哮喘規範治療的指南發表多年,但很多病人仍在不正規治療,使治療效果仍不理想,而過敏性疾病則是越來越多,當然因素很多,但和生活現代化程度提高關係很大。問題的關鍵我認為還是醫患交流太少,現在各地大醫院都人滿為患,醫生根本無時間和病人充分交流,因此作為病人,一定要尋找一個較合適的醫院,和一個負責的醫生長期建立固定的聯繫,哮喘是一個慢性病,而且情況多變,因此和醫生長期固定聯繫是很重要的,作為醫生,當然要更
發布於 2023-03-27 15:26
0評論
醫生――學會溝通是改善醫患關係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個長期工作在醫療戰線上的外科醫生,對近些年來的媒體有關醫療事件的報道也已經習以為常。多數媒體報道有關醫療行業的事件都是基於醫療糾紛,醫患關係的。應當看到,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的確存在。由於我國醫療資源發展的不平衡,大醫院往往人滿為患,而小醫院卻門可羅雀。大醫院的醫生超負荷工作現象十分普遍。國外醫生每天看的病人只有我們的十分之一。這樣大的工作量,使得醫生
發布於 2022-12-27 08:00
0評論
“中國式換臉”和其他國家“換臉”有何不同到目前為止,國外採取的都是“異體換臉”技術。“中國式換臉”完全是用患者自己的組織。“異體換臉”後,患者還要面臨各種問題,遭遇排異反應,移植者日日服藥,要面對感染、腫瘤等眾多風險,經濟負擔沉重不堪。“異體換臉”的病人甚至還要面對倫理問題。國際上第一位異體手移植的病人就十分厭惡他人的手長在自己的手上。很難想象,當他人的臉長在自己的臉上,又要面對多少心理關。因為
發布於 2023-02-13 00:42
0評論
“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接孩子”“中國式旅遊”,而今又來一個“中國式逗小孩”。應如何看待“中國式逗小孩”呢?筆者認為,應該一分為二、辯證看待。 愛逗小孩者,大多具有愛心,而且多為親近之人。陌生人,不太可能逗你的小孩;沒有愛心的人,一般也不太喜歡逗小孩。但是,逗小孩不要過度,過度了就不是逗、不是愛、不是喜歡了,而是傷害和摧殘了。如果造成悲劇,那更是得不償失。 別說,這樣的事情還真的發生過:日前,
發布於 2023-09-22 05:43
0評論
曾幾何時聽到過這樣一句話,“讓我們的腳步走的慢些、再慢些”。在如今川流不息、大家緊追慢趕的年代裡,“慢些、再慢些”的用意的確值得我們回味、反思。在不斷向前奔跑的同時,我們是不是需要停留那短暫的一刻,用來思考我們奔跑的緣由以及目標。而回想起當初出發伊始的那一剎那,品味到的是一種質樸、純粹以及希望。我想那不是別的,那就叫做我們的夢想。記得高考選擇大學時我默默地給了自己兩個選擇:醫者救人、師者育人。醫
發布於 2023-02-28 11:11
0評論
中國式逗小孩這一習慣源遠流長,在短期內自是不會消失不見。對於親戚朋友不恰當地逗孩子的行為,我們無法避免。但是,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方式逗弄小孩還是可以實現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如何正確引導中國式逗小孩吧! 當家長髮現親戚、朋友們逗弄小孩的方式不對頭時,應當做到以下三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求把他們扳回正道。 第一,把不恰當的逗小孩的方式往給孩子快樂、讓自己滿意這一道路上引; 第二,時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發布於 2023-09-22 05:36
0評論
在我還是一個小大夫的時候,非常敬佩那些醫術高明而且有著良好醫患溝通能力的老大夫。其中最讓我吃驚的是腫瘤組的XXX大夫,她在查房時能說出患者老公的個人嗜好,知道患者正在從事的工作,她總是以聊家常的方式把問題都解決了,讓患者和家屬格外的信任,非XXX大夫的話不聽。對我的職業生涯影響最深的是一次腫瘤晚期的患者病危,其實更多的治療意味著患者遭受更多的痛苦,但家屬遲遲不能決定放棄,甚至決定要做氣管切開上呼
發布於 2022-10-16 20:5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