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椎間孔鏡技術概述
椎間孔鏡與脊柱內窺鏡類似,是一個配備有燈光的管子,它從病人身體側方或者側後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進入椎間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區實施手術。在椎間盤纖維環之外做手術,在內窺鏡直視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經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組織。然後使用各類抓鉗摘除突出組織、鏡下去除骨質、射頻電極修復破損纖維環。手術創傷小:皮膚切口僅7mm,如同一個黃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術後僅縫1針。 是同類手術中對病人創傷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間盤突出微創療法。
2、椎間孔鏡技術治療原理
椎間孔鏡通過在椎間孔安全三角區、椎間盤纖維環之外,徹底清除突出或脫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質來解除對神經根的壓力,消除由於對神經壓迫造成的疼痛,其手術方法是通過特殊設計的椎間孔鏡和相應的配套脊柱微創手術器械、成像和圖像處理系統等共同組成的一個脊柱微創手術系統。在徹底切除突出或脫垂髓核的同時,清除骨質增生、治療椎管狹窄、可以使用射頻技術修補破損的纖維環等。
3、椎間孔鏡入路位置
(1)單純椎間盤突出和部分脫垂型病例,首選後外側安全三角區入路。
(2)遠外側水平入路適用於中央巨大型突出。
(3)後路或椎板間入路適用遊離或鈣化型患者
(4)適用於幾乎所有類型椎間盤突出及部分骨性狹窄病例
4、椎間孔鏡脊柱微創手術的適應人群
椎間孔鏡下或內鏡下顯微椎間盤摘除術的選擇標準與椎板切開、椎間盤摘除術的選擇標準並沒有本質的差別。選擇行微創手術的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必須表現出神經根受壓的症狀和體徵,並須滿足以下條件:
(1)持續或反覆發作根性疼痛;
(2)根性疼痛重於腰痛。如腰痛症狀大於腿痛的中度以下膨出的患者可先做低溫等離子髓核成形術;
(3)經嚴格保守治療無效。包括運用甾體或非甾體消炎止痛藥、理療、作業或條件訓練程序,建議至少保守治療4-6周,但如果出現神經症狀進行性加重,則需要立即手術;
(4)沒有藥物濫用及心理疾病史;
(5)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彎腰困難;
(6)為了精確確定突出或脫垂的髓核的位置和性質,以及椎間孔骨質增生的情況,手術前要進行徹底的影像學檢查,特別是CT和MRI是精確確定髓核大小、位置和性質的重要手段。
5、椎間孔鏡技術特點
(1)椎間孔鏡臨床優勢
椎間孔鏡技術在局麻下經腰椎側路途徑,完成鏡下椎間盤髓核摘除,即刻解除患者的痛苦。術後症狀緩解如常人,三天內即可下地出院。
該技術通過特殊的外側椎間孔入路途徑,在內窺鏡監視下摘除椎間盤突出組織,比通常的後路手術創傷小。典型的椎板切除術為了接近目標點,必然對脊柱穩定重要作用的結構造成廣泛破壞,這通常要求立即進行脊柱融合。相反地,椎間孔鏡技術通過專利的擴孔器和相應的醫療儀器,逐漸擴大椎間孔,完全摘除任何突出或脫出的碎片以及變性的炎性髓核。並可對病變部位進行持續灌洗消炎,運用射頻電極修補纖維環,消融神經致敏組織,阻斷環狀神經分支,解除患者軟組織的疼痛。
(2)椎間孔鏡與其他治療比較
與髓核機械切除減壓、化學髓核溶解或激光氣化等間接減壓技術相比,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術是針對性切除突出椎間盤碎片、減壓神經根的直接技術。
而近年被廣大認可的後路椎間盤鏡技術(MED),雖然可應用於各類腰椎間盤突出症,但是因其手術入路及手術過程與小切口開放手術方法相同,都需經椎旁肌入路和實施椎板開窗,肌肉韌帶和骨質結構切除,因此其微創性有限。椎間孔鏡技術與其相比具備創傷更小,出血更少,麻醉更簡便,術後恢復更快及經濟負擔更輕等明顯的優勢。
(3)微創椎間孔鏡技術VS傳統手術
微創椎間孔鏡技術 傳統手術
創傷大小: 可視下操作,微創,僅為6mm 需打開椎板,暴漏才、髓核,傷口約6cm
手術時間: 較短 60――90分鐘 手術時間相對較長
安全性: 更安全,視野清晰,可有效避免誤操作的風險 易出現傷口粘連等,風險較大
手術有效率: 97.5%左右 94.6%左右
出血量: 極少 ,幾乎無出血 90±20ml
疼痛度: 無痛 術後稍痛
鎮痛藥使用: 局部麻醉,約10n 脊柱麻醉,約52n
臥床時間: 1天左右 7――8天
住院時間: 3-5天 17-24天
術後護理: 較容易,1天后基本可自理 較複雜, 術後需傷口引流等,需6天后方可坐立
複發率: 低於3%,幾乎不復發 超過10%,較高
康復時間: 較快,3-6周 平均6.5-2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