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是體內糖類和蛋白質相互轉化所需的酶,在體內廣泛分佈。ALT在肝臟的分佈最高,其次是腎臟、心臟、骨骼肌和脾臟。
AL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漿中,AST則存在於肝細胞漿和線粒體中。由於細胞膜的包裹作用,正常細胞不會向血液中釋放ALT和AST。在肝細胞受損、細胞變性、壞死、細胞膜碎裂或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後,肝細胞內含有的ALT和AST將釋放到血液中,導致血液中ALT和AST活性增加。肝臟中的ALT總活性是血清中的一千多倍,只要有1%的肝細胞損傷,就可以使血液中的ALT明顯升高,對肝臟損傷很敏感,目前已成為臨床常用的指標。
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正常值為。5-40單位/升。
血清天門冬氨酸轉氨酶酶的正常值為:。5-40單位/升。
任何原因造成的肝細胞損傷都可引起血清轉氨酶升高。急性病毒性肝炎在臨床症狀出現前的潛伏末期,ALT有明顯升高。它可以作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診斷手段。在急性非黃疸型肝炎中,血清轉氨酶可從正常的兩倍到幾十倍增加。大多數病人的血清轉氨酶在發病後一個月左右恢復正常,但少數病人的轉氨酶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但通常不超過6個月。如果酶的活性長期下降,表明病變仍在活動,並趨向於慢性。
在慢性肝炎中,正常的酶活性取決於病變的活動程度。當病變處於靜止狀態時,酶的活性是正常的;當病變輕度活躍時,酶的活性單一增加,有間歇性的短暫波動;當病變明顯活躍時,酶的活性增加得更明顯,而且持續時間更長。它常常伴隨著蛋白質代謝的變化。在肝硬化中,酶的活性與慢性肝炎相似,當病變靜止時酶的活性正常,當病變活躍時酶的活性升高。
臨床上常使用AST/ALT的比率來反映肝細胞的損傷情況;ALT位於肝細胞漿中,而AST位於肝細胞漿和線粒體中。當肝細胞輕度病變時,只有肝細胞漿內的酶被釋放出來,A LT的上升幅度大於AST。例如,在急性肝炎的早期階段,AST/ALT比率可降至約0.56,在肝炎恢復期間,該比率逐漸上升至正常。當肝細胞嚴重受損時,細胞質和線粒體中的酶會釋放到血液中,導致血清AST比ALT增加得更多。例如,在肝硬化中,該比率可增加到1.44,而在慢性活動性肝炎中,該比率往往高於正常值。總之,在肝病中,AST/ALT比值<1往往表示輕度肝損傷,而AST/ALT比值>1則表示嚴重肝損傷。然而,酒精對線粒體有特異性損傷,90%以上的急性酒精性肝炎病例AST/ALT比率>1,這是一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