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醫學教育體系下,在學校教育和畢業後教育兩個階段,我們得到的是醫學知識和臨床能力等的教育,而缺乏的是人文素質的教育。“科學”教會我們如何去做事,“人文”是教育我們如何去做人,“做事先做人”就是要求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中國神經外科醫師應追求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共同提高。任何學歷的人都有人文素質培養的問題,與十多年前相比較,當前中國神經外科醫師的學歷在快速提高,研究生學歷已經成為年輕醫師進入神經外科領域的基本條件。但我們也要特別注意到許多年輕醫師高學歷、低臨床能力和低人文素質等問題。當我們自豪地宣稱:中國醫生的手術技術是世界水平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能宣稱:中國醫生的人文素質也是世界水平?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與國外先進國家神經外科醫師的真正差距在哪裡?
1、人文素質的基本內涵
人文素質是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品質,是構成人的氣質、風度和人格的內在因素,是一種植根於一個人內心的素養,表現在一個人的舉止行為和言談話語中。人文素質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人文知識(歷史、文學、藝術、語言、哲學、道德、政治、法律、宗教)、人文思想、人文方法(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和人文精神(世界觀和價值觀)。人文精神是核心,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突出人的重要性,強調以人為本、人人平等的原則,它體現的是人類文明、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真諦所在。人文素質的形成主要依賴於我們後天的人文教育,包括人文學科教育、文化教育(應強調民族文化的教育)、人類意識教育和精神修養教育。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是一個統一體,沒有人文的科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而沒有科學的人文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文。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人來講,沒有科學素質,一打就垮;而沒有人文素質,則不打自垮。
2、醫師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古代的醫學家稱“醫術乃仁術”,醫生是“仁愛之士”。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稱“醫術是一切技術中最美和最高尚的”,醫生應具備哲學家的全部最好的品質:無私、謙虛、高尚、判定力、知識和不迷信。當我們面臨許多學術困難深陷迷茫時,根本問題是人文素質的問題,是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相互脫離的結果。在理論與實踐的問題上,有人講:知易行難,也有人講:知難行易。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強調:知行合一。知是指理論,行是指實踐,“知行合一”就是講理論聯繫實際,沒有實踐基礎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缺乏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懂得道理是重要的,要有崇高偉大的志向,而實際應用同樣是重要的,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法並腳踏實地去實踐。在學校教育階段可以講“知而後行”,就是先學習書本知識;在畢業後的臨床工作中,就一定要講“知行合一”,在繼續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要注重臨床實踐。在臨床工作中,要有不斷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有提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不能只有提出問題的能力,而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這兩個能力都沒有。毛澤東和鄧小平在中國現代歷史發展過程中都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光輝典範,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將“知行合一”作為自己終生的行為準則。
醫師人文素質的提高有賴於社會大環境和醫師自身努力兩個方面。我國已經將全民素質教育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衛生部和中國醫師協會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做“人文醫師”的活動,宗旨就是要提高200萬中國醫師的綜合素質,包括醫學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可喜的是,現在我們許多神經外科醫師開始注意醫師的人文素質問題了。人文素質就是做人的素質,要做到專業知識豐富、思維清晰、人格高尚,提高中國神經外科醫師的人文素質,做一個有良知、有智慧和有修養的醫師。人文素質如同人的血液浸透在人體的每個部位,人文素質低下如同患貧血症,最終會影響醫師的全面發展。在西方,神經外科處在醫學金字塔尖端,神經外科醫師是最受社會尊敬的職業群體。造成目前社會醫患矛盾不斷加劇的原因有社會因素、患者因素和醫學因素,而我們能做的是從自身做起,中國神經外科醫師要樹立職業的榮譽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以我們的高素質表現來贏得社會和患者的尊敬。
中國神經外科醫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要“致良知”,通過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知識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慾和不良雜念,從而達到社會和諧目的。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對於實現人生理想(價值)的最高境界是“立德、立言、立功”,我們現代的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在提高醫術水平的同時,更要承擔社會責任,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要做有社會責任感的神經外科醫師。在中國醫療改革的過程中,通過學習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醫學科學水平和人文水平,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可,體現醫師的人生價值、實現醫師的人生理想。
3、中國神經外科醫師人文素質的體現
對於中國神經外科醫師而言,努力學習和不斷實踐是提高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知識是素質的基礎,能力是素質的表現,沒有知識就沒有形成良好素質的基礎,也就不會有強大的能力。在學習醫學知識以外,要多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內外醫學發展史,要學習哲學和文學,要培養對藝術的興趣,以及其他社會知識。宋代思想家朱熹就講:格物窮理,就是說人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態度,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明白事理。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強調:欲為大醫,除醫學知識外,還要學習五經三史、諸子莊老。在2007年5月歐洲一次學術會議開幕晚筵上,一個約2歲的歐洲小女孩將手中的廢物主動扔到了垃圾桶內,其表現出的良好行為使到會的中國醫學專家頗受感動。在提高醫師人文素質上,只要我們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在我們一生的醫學實踐過程中,在任何時間開始學習都不為晚。
神經外科醫師,在他們的醫學生涯中既有堅實的醫學理論,又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為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是全體中國神經外科醫師的光輝榜樣。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是:教育、學習、實踐、經歷、文化等等綜合因素,特別是他們的人文素質非常高,每個人都具有鮮明的性格魅力,是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的統一體,體現了老一輩專家的絕代風采。我們年輕醫師在看到大師們成功一面的同時,一定要去探求和學習他們成功背後的東西,要明白:他們為甚麼能成功?是甚麼決定了他們的成功?我們如何去成功?
人文素質的高低決定不同的個性表現,我們應該從外在表現和內在素質這兩個方面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外在表現體現了內在素質,一個人是否有修養往往表現在他的言談舉止中,但根子卻在他的人文素質中。我們的言行儀態是內在素質的反映,沒有內在素質,外表就無法表現,有了內在素質,外在自然而然就能表現出來。當我們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時,要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從身邊最簡單事情做起:來醫院上班衣著要正式,不能穿短褲;白衣要乾淨、平整,不能有血漬和汙漬;保持病房安靜,醫護人員不大聲講話;醫生辦公室要整潔,不亂放置雜物;病房環境衛生要整潔,走廊、衛生間和雜物間沒有異味。在醫療活動中醫生要有感情地對待病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去解除病人的痛苦。
現在有些研究生和醫生的論文寫作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邏輯思維不清、文字表達欠妥、標點符號和語法錯誤、詞句修飾不優美等,這些都反映了語文水平不高。因此,要多看好的文學作品,甚至重新學習中學、高中的語文課本,努力提高語文、文學水平是當前醫學生和研究生的主要學習任務。從語文能力來看,一個人是否有智慧主要體現在思維上,科學研究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而思維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的。語言文字修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的思維能力強弱,文學修養又能影響到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民族語言是民族自信心的表現,中國神經外科醫師應該具有精確而優雅的使用中文的能力,語言素質好,就具有較高的口語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文學素質好,就具有較高的理解力、欣賞力和創造力,就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學術思想和觀點。科研成果需要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一個連語言都不能很好運用的人是很難寫好科學論文的。在論文的討論中,要多引述國內其他學者論文的數據、結果和觀點,不要只引述自己的文章,讚美他人是一種美德。
我們許多醫師經常去國外參加學術會議和到國外留學,在學習國外先進醫學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學習國外醫師的人文素質。在國外學術會場中,極少有人無故不斷進出會場,極少有手機鈴聲響動,極少有人臺下大聲私語,極少有人穿便裝參會和上班,等等。所有這些都體現了他們的人文素質:既尊重別人,更尊重自己。而在學術上他們具有極大的進攻性,表現在積極提問和交流,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總是在講要與國外醫學接軌,在硬件條件接軌的同時,更要注重軟件條件的接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現在我們開會場所的硬件條件在不斷改善,甚至有超過國外的趨勢,而我們的軟件條件是否提高了呢?最重要的軟件條件表現在中國神經外科醫師的綜合素質,要不斷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要真正達到與國外接軌,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可能是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