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7 14:40

  概述

  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經內外科最常見的難治性疾病之一,亞洲國家ICH佔腦卒中患者的25%-55%,而歐美國家ICH僅佔腦卒中患者的10%-15%。ICH1個月死亡率{達35%-52%, 6個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遺留殘疾,是中國居民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規範ICH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技術,有利於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殘率。

  腦出血的分類

  腦出血的危險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壓、腦血管澱粉樣變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腦動靜脈畸形、腦動脈瘤、腫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礙等多見。目前國際上尚無公認的分類,歐洲將ICH分為原發性腦出血、繼發性腦出血和原因不明性腦出血;美國有學者將ICH命名為非動脈瘤性、非AVM性、非腫瘤性自發性腦出血。原發性腦出血與繼發性腦出血的分類,目前得到較多認可。

  繼發性腦出血一般指有明確病因的腦出血,多由腦動靜脈畸形、腦動脈瘤、使用抗凝藥物、溶栓治療、抗血小板治療、凝血功能障礙、腦腫瘤、腦血管炎、硬腦膜動靜脈瘻、煙霧病、靜脈竇血檢形成等引起,佔ICH的15%-20%。

  原發性腦出血指無明確病因的腦出血,多數合併有{血壓。在我國,雖未進行大樣本流行病學調耍拖鐘形南鬃柿戲治觶⑿閱猿鮁喜⒏哐拐嚦篩嘰70%-80%,所以我國一直沿用“高血壓腦出血”命名。而在國外醫學文獻中,多將該病統稱為腦出血或自發性腦出血,約佔所有ICH的80%-85%。

  本指導規範僅限於原發性腦出血的診斷及治療。

  輔助檢查

  1、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聳欽鋃ICH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腦CT、 MRI和腦血管造影等。CT及MRI能夠反映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範圍及血腫周圍腦組織情況。

  (1)CT掃描:使用廣泛,ICH在CT上表現為高密度影,是診斷腦卒中首選的影像學檢朔椒ā?篩荻嗵錒醬致約撲閶滋寤貉滋寤T(ml)=π/6*L*S*Slice,式中L為血腫的長軸,S為短軸,Slice為所含血腫層面的厚度(cm),目前有相關軟件可根據CT圖像精確計算血腫體積。

  (2)多模式CT掃描:包括CT腦灌注成像(CTP)和增強 CT。CTP能夠反映ICH後腦組織的血供變化,可瞭解血腫周邊血流灌注情況。增強CT掃描發現造影劑外溢是提示患者血腫擴大風險高的重要證據。

  (3)MRI掃描:ICH在MRI上的表現較複雜,根據血腫的時間長短而有所不同:超急性期(0-2h):血腫為T1低信號,T2高信號,與腦梗死不易區別;急性期(2-72h):T1等信號,T2低信號;亞急性期(3天-3周):T1、T2均呈高信號;慢性期(>3周):T1低信號、T2高信號。MRI在發現慢性出血及腦血管畸形方面優於CT。但MRI耗時較長、費用較{、一般不作為ICH的首選影像 學檢恕

  (4)多模式MRI掃描:包括彌散加權成像(DWI)、灌注加權成像(PWI)、水抑制成像(FLAIR)、梯度回波序列(GRE)和磁敏感加權成像(SWI)等,它們能夠對ICH提供更多附加信息。如SWI對早期ICH及微出血較敏感。

  2、腦血管檢查

  腦血管檢擻兄諏私ICH病因和排除繼發性腦出血,指導制定治療方案。常用檢稅CTA、MRA、CTV、DSA 等。

  (1)CTA、MRA、CTV、MRV:是快速、無創性評價顱內外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及靜脈竇的常用方法。

  (2)全腦血管造影(DSA):能清晰顯示腦血管各級分支,可以明確有無動脈瘤、AVM及其他腦血管病變,並可清楚顯示病變位置、大小、形態及分佈,目前仍是血管病變檢。

  3、實驗室檢查

  對疑似ICH患者都應進行常規的實驗室檢。

  診斷

  根據突然發病、劇烈頭痛、嘔吐、出現神經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體徵,結合CT等影像學檢耍ICH―般不難診斷。但原發性腦出血、特別是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並無金標準,一定要排除各種繼發性腦出血疾病,避免誤診,作出最後診斷需達到以下全部標準:

  1、有確切的高血壓病史;

  2、典型的出血部位:(包括基底節區、腦室、丘腦、腦幹、小腦半球);

  3、DSA/CTA/MRA排除繼發性腦血管病;

  4、早期(72小時內)或晚期(血腫消失3周後)增強MRl檢伺懦災琢齷蠔C嘧囪芑危CM)等疾病;

  5、排除各種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

  治療

  1、內科治療

  ICH患者在發病的最初數天內病情往往不穩定,應常規持續生命體徵監測(包括血壓監測、心電監測、氧飽和度監測)和定時神經系統評估,密切觀察病情及血腫變化,定時復送凡CT,尤其是發病3小時內行首次頭部CT患者,應於發病後8小時、最遲24小時內再次復送凡CT。

  ICH治療的首要原則是保持安靜,穩定血壓,防止繼續出血,根據情況,適當降低顱內壓,防治腦水腫,維持水電解質、血糖、體溫平衡;同時加強呼吸道管理及護理,預防及防止各種顱內及全身併發症。

  (1)控制血壓:

  急性腦出血患者常伴有明顯血壓升{,且血壓升高的幅度通常超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這增加了ICH患者殘疾、死亡等風險。急性腦出血抗高血壓研究(ATACH)和急性腦出血積極降壓治療研究(INTERACT、INTERACT-2)三個研究為ICH患者早期降壓提供了重要依據。

  研究顯示將收縮壓控制在140mm Hg以下可以降低血腫擴大的發生率而不增加不良反應事件,但對3個月的病死率和致殘率沒有明顯改善。腦出血早期以及血腫清除術後應立即使用藥物迅速控制血壓,但也要避免長期嚴重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過快、過低可能產生的腦血流量下降。如因CUSHING’反應或中樞性原因引起的異常血壓升高,則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不宜單純盲目降壓。

  常用靜脈降壓藥物:尼卡地平,烏拉地爾,硝酸甘油等;

  常用口服降壓藥物:長效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β1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等;

  (2)降低顱內壓,控制腦水腫:

  抬高床頭約30°,頭位於中線上,以增加頸靜脈迴流, 降低領內壓。

  對需要氣管插管或其他類似操作的患者,需要靜脈應用鎮靜劑。鎮靜劑應逐漸加量,儘可能減少疼痛或躁動引起顱內壓升{。常用的鎮靜藥物有:二異丙盼、依託咪醋、咪達唑侖等。鎮痛藥有:嗎啡、阿芬太尼等。

  (3)藥物治療:若患者具有顱內壓增{的臨床或影像學表現,和/或實測ICP>20mmHg,可應用脫水劑,如20%甘露醇(1-3g/Kg/天)、甘油果糖、高滲鹽水、白蛋白、利尿劑等,應用上述藥物均應監測腎功能,電解質,維持內環境穩定;必要時可行顱內壓監護。

  (4)血糖管理:

  無論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入院時的高血糖均預示ICH患者的死亡和轉歸不良風險增高。然而,低血糖可導致腦缺血性損傷及腦水腫,故也需及時糾正。因此應監測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內。

  (5)止血藥:

  出血8小時內可以適當應用止血藥預防血腫擴大,使用一般不超過48小時。對於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一般不建議常規使用止血藥。

  (6)抗血管痙攣治療:

  對於合併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使用鈣離子通道拮抗劑(尼莫地平)。

  (7)激素治療:

  尚有爭議。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激素治療無明顯益處,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增加(如感染、消化道出血和高血糖 等)。如果影像學表現有明顯水腫亦可考慮短期激素治療,可選用甲強龍、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

  (8)呼吸道管理:

  若意識障礙程度重,排痰不良或肺部感染者可考慮氣管插管或儘早氣管切開,排痰防治肺部感染,懷疑肺部感染患者,應早期作痰培養及藥敏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

  (9)神經保護劑:

  腦出血後是否使用神經保護劑尚存在爭議,有臨床報道顯示神經保護劑是安全、可耐受的,對臨床預後有改善作用。

  (10)體溫控制:

  一般控制體溫在正常範圍,尚無確切的證據支持低溫治療。

  (11)預防應激性潰瘍:

  腦出血早期可使用質子泵抑制劑預防應激性潰瘍。

  (12)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

  定期檢搜嗖餳熬勒緗庵飾陝搖

  (13)抗癲癇治療:

  若出現臨床癇性發作應進行抗癲癇藥物治療。無發作者是否用藥預防癲癇尚無定論。不少外科醫師主張對幕上較大血腫或幕上手術後患者進行預防癲癇治療。

  (14)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預防:

  ICH患者發生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風險較高,應鼓勵患者儘早活動、腿抬儘可能避免穿刺下肢靜脈輸液,特別是癱瘓側肢體;可聯合使用彈力襪和間歇性空氣壓縮裝置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及相關栓塞事件。

  2、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ICH在國際上尚無公認的結論,我國目前外科治療的主要目標在於及時清除血腫、解除腦壓迫、緩解嚴重顱內高壓及腦疝、挽救患者生命,並儘可能降低由血腫壓迫導致的繼發性腦損傷和殘廢。

  (1)基底節區出血

  外科手術指徵:有下列表現之一者,可考慮緊急手術:顳葉鉤回疝;CT、MRI等影像學檢5mm;同側側腦室受壓閉塞超過1/2;同側腦池、腦溝模糊或消失);實際測量顱內壓(ICP) >25mmHg。

  (2)手術術式和方法

  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

  一般作病變側顳瓣或額顳瓣開顱,經顳中回或側裂入路, 在無血管或少血管區域用腦針穿刺,到達血腫腔,抽吸證實為陳舊性血液或血凝塊後,將顳中回或島葉皮質切開或分離約 0.5-1.0cm,用腦壓板邊探。

  徹底清除血腫後檢,骨瓣開顱雖然對頭皮顱骨創傷稍大,但可在直視下徹底清除血腫,止血可靠,減壓迅速,還可根據病人的病情及術中顱內壓變化決定是否行去骨瓣減壓,是較為常用和經典的手術入路。

  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

  小骨窗開顱對頭皮顱骨損傷小,手術步驟相對簡便,可迅速清除血腫,直視下止血也較滿意。

  於患者顳骨上作平行於外側裂投影線的皮膚切口,長約 4-5cm,在顳骨上鑽孔1-2孔,用銑刀銑成直徑3cm左右遊離骨瓣,硬腦膜十字切開。在顳上回或顳中回腦針穿刺,確定血腫部位後作腦皮質切口,切口長約1cm,用小號腦壓板逐漸向深部分離進入血腫腔,輕柔吸除血腫。徹底止血且確認腦壓,腦搏動良好後,縫合硬腦膜,固定顱骨骨瓣,逐層縫合頭皮。

  神經內鏡血腫清除術

  採用硬質鏡與立體定向技術相結合來清除血腫。在CT或B超定位下穿刺血腫腔,在不損傷血管壁、周圍腦組織及不引起新的出血的前提下儘可能清除血腫,但不必強求徹底清除,以免引起新的出血,達到減壓目的即可,然後放置引流管作外引流,如遇有小動脈出血,可以通過內鏡的工作道用高頻射頻凝固止血。

  立體定向骨孔血腫抽吸術(改良椎顱術)

  根據CT定位血腫部位,採用立體定向頭架定位或標尺定位,避開重要血管和功能區,選擇局部浸潤麻醉,小直切口 (2cm)切開頭皮,鑽孔後切開硬腦膜,在直視下運用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或普通吸引器等器械穿刺血腫,首次抽吸血腫量不作限制,應以減壓為目的,血腫腔留置引流通道或引流管持續引流3-5d。

  (3)手術要點

  無論採用何種入路和術式,都要避免或儘量減少手術對腦組織造成的新的損傷,應遵循以下注意事項:

  儘量顯微鏡下精細操作;

  要特別注意保護腦組織、側裂靜脈、大腦中動脈及其分支及未破裂出血的豆紋動脈;

  腦皮質切口一般不超過2cm,保持無牽拉或輕牽拉操作,牽拉力度保持在40mmHg以內;

  輕吸引、弱電凝,保持在血腫腔內操作,避免損傷血腫周圍的腦組織和血管。

  (4)術後處理

  血壓控制:同內科治療;

  感染控制:顱內感染多與侵襲性操作有關(手術、鑽孔、腰穿等), 一般術後3天左右為高發期,症狀多為頭痛、持續性高熱,腦膜刺激徵陽性等,腰穿或引流管內腦脊液細胞學檢。

  a、選擇有效及敏感抗生素;

  b、腰穿或腰池穿刺置管引流腦脊液;

  c、提高免疫力治療(主動或被動免疫治療);

  d、控制體溫,預防繼發性損害。

  肺部感染:腦出血後意識不清醒患者,肺部感染髮生率較高。應注意肺部感染控制與呼吸道管理:

  a、昏迷患者應考慮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b、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治肺部感染;

  c、懷疑肺部感染患者,早期痰培養及藥敏實驗,運用敏感有效抗生素治療;

  d、加強全身營養支持。

  e、重視呼吸道管理,有效排痰,口腔護理,有呼吸功能障礙,氧飽和度下降者,儘早呼吸機支持。

  體溫控制:

  體溫升高原因:

  a、顱內血腫刺激:腦室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

  b、感染:全身及顱內、肺部等各部位器官感染;

  c、中樞性高熱:腦幹丘腦出血或腦疝後,體溫中樞功能紊亂。

  降溫措施包括治療感染、物理降溫及亞低溫治療。降溫目標是將體溫控制正常範圍,儘量不低於35℃,但不推薦長時間運用亞低溫治療。

  內環境穩定:維持內環境穩定,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控制隨機血糖11.1mmol/L以下。

  營養支持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後營養支持的適應證:

  a、術前營養不良患者術後需給予營養支持;

  b、部分病人術後胃腸功能恢復緩慢,2-3天內不能恢復正常飲食者;

  c、手術創傷大,病人恢復較緩,短期內不能恢復定常飲食者。

  但並不是每一個術後病人都需要進行營養支持,一週內能恢復60%左右飲食的病人或無營養不良病人,一般不需要營養支持。對於慢性呼吸、腎或肝功能障礙或老年病人,除非有重度營養不良也不需要術後給予營養支持。

  術後營養支持原則上以經腸營養為首選,也可以腸外營養與經腸內營養交替應用或同時應用。營養支持量根據體重計算每日熱量25-30 KCAL/kg,若合併感染高熱者應酌情增加能量供給量。

  術後再出血或腦梗塞:

  術後再出血或腦梗塞的判斷:發生以下情況應高度懷疑術後再出血或腦梗塞,需及時復CT。

  a、意識障礙加深;

  b、瞳孔變化不等大或雙側瞳孔散大,特別是手術側瞳孔散大,常提示顱內壓升高及腦疝可能;

  c、血壓升高或cushing反應;

  d、一側肢體活動差或肌力下降,痛刺激反應減退;

  e、顱內壓監測顯示顱內壓升高。

  其他併發症處理:同內科治療。

  丘腦出血

  外科手術指徵:同基底節區腦出血;

  手術方法:各種血腫清除手術:參照基底節區腦出血;腦室鑽孔外引流;適用於丘腦出血破入腦室,丘腦實質血腫較小,但發生梗阻性腦積水並繼發顱內高壓患者,一般行側腦室額角鑽孔外引流術。

  手術要點及術後處理:參照基底節區血。

  腦葉出血:參照基底節區腦出血

  腦室出血

  少量到中等量出血,患者意識清楚,GCS>8分,無梗阻性腦積水,可保守治療或行腰池持續外引流;血量較大,超過側腦室50%,GCS<8分,合併梗阻性腦積水者。行腦室鑽孔外引流。出血量大,超過側腦室容積75%甚至腦室鑄型,GCS<8分,明顯顱內高壓者,需開顱手術直接清除腦室內血腫。

  手術要點及術後處理:參照基底節區出血

  小腦出血

  外科手術指徵:血腫超過10ml,四腦室受壓或完全閉塞,有明顯佔位效應及顱內高壓;腦疝患者;合併明顯梗阻性腦積水;實際測量顱內壓(ICP)>25mmHg。

  手術方法:幕下正中或旁正中入路,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

  手術要點及術後處理:參照基底節區腦出血。

  腦幹出血

  嚴重腦幹出血保守治療死亡率及殘廢率很高,國內有手術治療的探索及報告,有助於降低死亡率。但其手術指徵、術式及療效等有待進一步研究和總結。

  本文來自2015中國腦卒中大會,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腦卒中防治系列規範指導編審委員會指定。

中國腦出血治療指南相關文章
近年來,黑色素瘤的臨床治療方面取得了數次突破性進展,黑色素瘤已經成為所有惡性腫瘤當中,治療模式變化最快的惡性腫瘤。為適應黑色素瘤治療迅猛快速的發展,並使我國黑色素瘤的臨床實踐更加規範和國際化,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經多學科專家討論並反覆廣泛徵求意見,更新並增添了較多內容,編定了《中國黑色素瘤診治指南(2015版)》,希望為我國廣大臨床腫瘤醫師提供最新,最實用可行的循證醫學證據指導臨床實踐。具體更新內
發布於 2022-12-14 13:28
0評論
一、宗旨規範我國顱腦創傷病人外科手術指證、手術時機和手術方法,提高我國顱腦創傷病人救治成功率。二、臨床循證醫學證據和專家共識目前國內外有關顱腦創傷病人,特別是急性顱腦創傷病人外科手術治療的指證、時機和方法存在爭議。鑑於外科手術無法進行雙盲臨床對照研究和倫理學問題,至今尚無有關顱腦創傷病人外科手術療效的一級循證醫學證據。2006年,美國神經外科專家在收集國際醫學刊物發表的800多篇(二級或三級證據
發布於 2022-10-10 13:48
0評論
醫學營養治療(MNT)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階段預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2013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的營養治療推薦中提出沒有一種固定的飲食模式適合所有糖尿病患者,強調在循證基礎上制定個體化營養治療方案。2010年,由國內糖尿病和臨床營養領域的專家根據糖尿病MNT的循證醫學證據以及科學研究進展,結合中國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和營養現狀,共同起草了我國首個糖尿病MNT指南,
發布於 2022-10-18 20:24
0評論
一、前言肢端肥大症(以下簡稱“肢大”)是一種起病隱匿的慢性進展性內分泌疾病,患者就診時病程可能已達數年甚至10年以上。肢大的主要病因是體內產生過量的生長激素(growthhormone,GH)。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分泌GH的垂體腺瘤所致。長期過度分泌的GH可導致全身軟組織、骨和軟骨過度增生,引起面容改變、手足肥大、皮膚粗厚、內臟增大、骨關節病變以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等。此外,垂體腫瘤壓迫症狀
發布於 2023-02-09 06:32
0評論
概述 你好,我是一名體育老師,以前在體校工作,現在已經退休好久了,以前在學校工作的時候,每天早上都起的非常早,除了早上跑跑步打打球之外,我還個人比較喜歡打拳,當時學的是洪拳,明天早上可以打二十分鐘,後來也學習拳擊,但是由於年齡的增長,體力不支了,然後就退休了,回去後一般待在家裡沒有外出,就這樣長期的不鍛鍊,在一次意外中,骨折了,檢查說是骨質疏鬆性骨折。 步驟/方法: 1、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
發布於 2024-06-19 09:22
0評論
概述 好像是年齡大的原因吧,每次出去溜達的時候只要是天氣稍微的熱一點就渾身都是汗呢,也同時會感覺到頭暈,眩暈,四肢無力等病症呢,發病的時候是特別的緩慢的,緩和經常的會有睡眠的情況,小腦動脈的堵塞就會噁心嘔吐,聲音沙啞的情況出現呢,弄的我現在心情極度的低下呢,我的情況就是輕微性的腦梗塞的情況呢,這個病需要怎麼治療好呢。 步驟/方法: 1、 腦梗塞的病人一定要在飲食上注意的,不能吃的食物過於的鹹
發布於 2023-07-12 02:52
0評論
    肝移植是被全世界認可的治療終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肝移植在全國範圍內已得到廣泛開展,亟待相關臨床實踐指南來指導全國肝移植工作更規範、有效、安全地開展。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移植學組及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組織專家制訂了《中國肝癌肝移植臨床實踐指南(2014版)》,重點闡述肝移植受者選擇標準、術前降期治療、受者抗病毒治療、受者免疫抑制劑應用、術後腫瘤復
發布於 2023-01-09 21:46
0評論
近日,由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制訂的《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三版)》正式發佈,指南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陳生弟教授執筆。該學組在2006年和2009年分別制定了第一、二版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對規範和優化我國帕金森病的治療行為和提高治療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5年來,國內、外在該治療領域又有了一些治療理念的更新和治療方法的進步。為了更好地適應其發展以及更好地指導臨床
發布於 2023-02-18 13:11
0評論
神經膠質瘤是腦和脊髓腫瘤中的一大類,它起源於膠質細胞,這種主要的腦細胞可發展成癌,惡性膠質瘤的症狀、預後和治療決定於病人的年齡、腫瘤類型和腫瘤在腦中的位置,這類腫瘤傾向於生長或侵入到正常腦組織中去,使得治療複雜化,手術切除困難甚至無法切除。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瘤的風險加大,在75-84歲左右風險達到最大,通常低分化的膠質瘤好發於兒童,而腦瘤在男性中發病率略高。唯一導致惡性膠質瘤的危險因素是先前腦部
發布於 2022-10-19 19:29
0評論
一、腦腫瘤的類型腦腫瘤即指大腦中異常增殖的細胞。雖然這種異常生長的細胞被普遍地稱之為腦腫瘤,但並非所有腦腫瘤都是癌症。癌症是對惡性腫瘤的特定術語。惡性腫瘤快速地生長和擴散,侵佔健康細胞的生存空間、血供和營養物質(就像人體的所有細胞,腫瘤細胞也依靠血液和養分生存)。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姜中利那些並不播散或轉移的腫瘤則被稱為良性腫瘤。一般來說,良性的腫瘤並沒有惡性腫瘤造成的危害嚴重。然而大腦中的良性
發布於 2022-10-19 19:1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