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的外科治療最重要的就是癲癇灶的定位,目前癲癇灶定位的方法主要依靠:
1、病人或家屬提供的病史描述,病史描述越詳細越準確,越有利於醫生定位患者的癲癇灶起源,比如病人發作的預感,發作時的肢體表現,意識情況,發作後的表現等;
2、頭皮腦電圖記錄的發作症狀及腦電圖,視頻腦電圖的發作錄像可以很清楚的掌握病人發作的演變過程,同時的腦電圖可以記錄發作相關的腦電起源;
3、磁共振,磁共振可以發現病人的癲癇相關病灶,比如腫瘤,炎症,變性性改變的腦損傷。對於比較簡單的病例,以上幾種可以做到對癲癇灶定位,但是有些比較複雜的,比如磁共振沒有發現明顯病灶的,頭皮腦電圖發作起源不明顯的,而且病人發作的症狀符合部分性癲癇的表現,但是無法精確定位起源,或者病人發作可能靠近或者與一些重要腦功能區重疊的,這些情況需要進行顱內電極植入。
植入的目的是精確的找到發作起源,為甚麼顱內腦電能夠比頭皮精確呢?因為顱內腦電的電極直接覆蓋在腦子表面,可以直接記錄到電極下面腦子的異常放電,不像頭皮的腦電圖,經過了顱骨及頭皮的衰減和擴散,腦電信號變微弱而且範圍擴大了,這樣導致有些無法發現癲癇起源,有些頭皮腦電定位的癲癇灶範圍很大,因為腦子是不能再生的,所以在治療癲癇過程中儘量少切除腦子,而且還要做到切掉癲癇起源的腦子,這樣才能既保證癲癇療效又保證腦功能不受影響。顱內電極植入後我們監測病人的腦電,包括間期和發作期腦電,這些都有定位癲癇灶的價值;同時我們通過這些顱內電極對病人進行皮層電刺激、誘發電位、和高頻腦功能定位等定位病人的重要腦功能區:運動區、語言區、感覺區等,儘量避免術後出現偏癱、失語等,即使有時候癲癇灶就位於功能區,無法避免術後偏癱失語的情況下,知道了癲癇起源區和腦功能區的位置和二者關係後,也能最大程度的減輕術後腦功能缺損程度,並對腦功能缺損後代償恢復有重要指導意義。
下圖是一個顱內電極植入覆蓋範圍和癲癇灶及功能區定位圖。這張圖片顯示的大腦是病人本人的3T磁共振掃描後,利用brainvoiger軟件重建了病人的腦表面,然後電極覆蓋了病人可能的癲癇灶位置,經過術後顱內腦電圖監測發作後定位病人發作起源於額下回前部,圖示紅線圈出的一塊腦區;緊鄰癲癇灶後面綠色的腦區為語言區位置;語言區後面黃色的為舌頭運動區位置,藍色的為病人左側口角運動區位置,因為電刺激這些點時病人出現口角向右側斜。所以顱內電極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顱內電極定位的話,癲癇灶範圍可能比較大,可能就會把後面的語言區或者舌頭、口角的運動區切除一部分,造成失語偏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