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8 04:10

患者提問:

檢查和實驗室測試。2012年12月17日,我的孩子被發現有意識喪失的小發作,一般持續10秒左右,其他一切正常。其餘腦實質未見異常信號灶,灰白質清晰,腦溝、腦裂、腦池、腦室的大小和形狀正常,中線結構未見移位。治療。2013年1月5日進行了開顱手術。手術很順利,術後症狀消失。目前,孩子的生活完全正常,沒有服用任何藥物 歷史。2007年9月出生,8個月時病毒性感冒治癒,2010年7月手足口病治癒,術前診斷為惡性膠質瘤2級,術後病理分析為左側額葉低級別膠質瘤,傾向於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如果是毛細胞星形細胞瘤是良性的有90%的幾率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該院,發現該院的醫生正在給孩子做手術。

醫生回答:

世界衛生組織將膠質瘤分為1-4級,腫瘤的惡性程度隨著等級的提高而增加。我們習慣於把人分為好人和壞人,也習慣於把事物分為好的和壞的。這樣的好與壞(好與壞)是主觀的,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由於個人判斷標準不同,判斷結果也不同。好與壞的簡單區分並不適用於對膠質瘤不同等級的客觀評價。如果一定要區分好壞,我們可以初步這樣理解:腫瘤的等級越低,其生物習性越良性,等級越高,其生物習性越惡性。

你提到的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多為WHO 1級,可以理解為腫瘤的生物習性為良性,即腫瘤生長緩慢,短期內不易復發,放療可以鞏固效果。但腫瘤的惡性程度並不固定,過去也有少數因腫瘤惡性程度增加而復發的報道。1)對疾病要有客觀認識,術後進行放療以鞏固療效;2)定期複查頭部MR掃描+增強,進行專科治療。

膠質瘤的等級是否應通過病理分析來確認?相關文章
源自神經上皮的腫瘤統稱為腦膠質瘤,佔顱腦腫瘤的40-50%,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年發病率約為3-8人/10萬人口。分類1、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學劃分腦膠質瘤根據其腫瘤細胞形態學與正常腦膠質細胞的相似程度(並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細胞起源),進行如下主要分類:(1)星型細胞瘤―星形細胞(2)少枝細胞瘤―少枝細胞(3)室管膜瘤―室管膜細胞(4)混合膠質瘤,例如少枝--星形細胞瘤,包含了混雜類型的膠質細胞2
發布於 2022-12-27 13:05
0評論
腦膠質瘤是一種最常見的顱內腫瘤,約佔腦腫瘤的半數左右。腫瘤多呈侵潤性生長,手術不易全切,治療效果差。在全身腫瘤中,惡性膠質瘤5年死亡率僅次於胰腺癌和肺癌,居第三位,5年生存率不足5%。近20年來膠質瘤的療效和預後無革命性進展,所以尋求有效的治療措施刻不容緩。而想達到這一目的,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明確膠質瘤的發病機制。膠質瘤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無限增值和凋亡抑制。對細胞增值和凋亡控制紊亂的不斷深
發布於 2022-10-20 13:49
0評論
一般低級別的腦膠質瘤需要每4~6個月複查一次,高級別的腦膠質瘤需要每3個月就複查一次,因為這種類型的腫瘤進展更快更惡劣,需要更加密集地監測。複查的項目一般都是增強核磁共振、肝腎功能、血常規等項目,特別是針對化療的患者,為了及時防治化療藥物對肝腎功能的損傷,更要及時複查肝腎功能、血常規。除了增強的核磁共振,有時候還需要做特殊的核磁共振――波譜成像檢查(MRS),這種檢查通過分析病灶處的細胞代謝情況
發布於 2022-10-19 21:39
0評論
現代神經外科對神經影像技術的要求很明確,診斷膠質瘤要考慮腫瘤的大小、範圍、腫瘤與周圍重要結構(包括重要動脈、皮層靜脈、皮層功能區)的毗鄰關係等。神經影像對於制定膠質瘤手術計劃起最重要的作用。神經影像診斷主要包括CT與MRI,這兩種診斷方法可以相對精確地提供腫瘤在顱內的解剖位置。MRI優於CT,並且MRI可以顯示病灶的侵襲範圍。當我們懷疑膠質瘤時應按照以下順序進行考慮:①是否是膠質瘤,其部位、大小
發布於 2022-10-20 03:14
0評論
惡性膠質瘤這一概念,包括許多不同類型的腫瘤。他們是間變性星形細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AA)、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 GBM),膠質肉瘤(gliosarcoma)及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malignant oligdendroglioma MO)。這些腫瘤是否代表了一個共同細胞起源的組織學譜系,至今仍有爭議。在惡性膠質瘤的治療過程
發布於 2022-10-10 05:43
0評論
膠質瘤這個名詞最初只是專業人員使用的,但近些年來卻變得名聲大噪,甚至是惡名遠揚,這不僅在於普通人掌握的醫學科普知識越來越豐富,同時也表明這種腫瘤的發病率正在急劇上升。在王忠誠院士的指導下,自己多年來一直在從事膠質瘤的臨床和研究工作,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一些關鍵性問題依然沒有徹底搞清楚。例如,為甚麼膠質瘤手術後會復發?為甚麼輔助放療和化療依然不能阻止腫瘤的復發?為甚麼治療後復發的時間有長有
發布於 2022-10-19 23:44
0評論
惡性膠質瘤的症狀:臨床表現(例如頭痛、嘔吐、癲癇、失語、癱瘓)不具有特異性,換句話說,不可能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來判斷腫瘤的良惡性。所以惡性膠質瘤的術前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頭顱CT(循證醫學推薦):CT平掃,腫瘤密度不均勻,一般為低密度,合併出血或鈣化則為高密度,可見瘤周水腫和佔位效應,側腦室受壓變小、中線移位。惡性膠質瘤常見出血、壞死、囊變。腫瘤邊界不清。增強掃描顯示不規則環形強化。膠質瘤病
發布於 2023-03-02 05:46
0評論
幾乎所有的人在得知自己患的是膠質瘤的時候,都禁不住要問是甚麼原因引起的膠質瘤?膠質瘤能夠治癒嗎?起初我並不太注意,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向我打聽這類問題,我感覺有必要把國際上有關膠質瘤病因學的一些內容向大家介紹一下,或許在大家瞭解這些常識的同時,也對調整自己的心態、生活和工作有所幫助。現在已經證實,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為了修復自身的損傷,都儲存了一定量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在多數情況下都處於靜止狀態,骨髓
發布於 2022-10-20 00:24
0評論
腦膠質瘤是腦內最常見的腫瘤,發病率佔顱內腫瘤的44.69%,多見於成人,好發部位以額、顳、頂葉居多,也可見於腦幹、視神經、小腦及脊髓等,對治療的敏感性極差。據最新統計報告,即使通過最積極的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及化療),低級別星形細胞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的兩年生存率也僅分別為66%、45%和9%。而其它治療方法包括基因治療目前大多處於實驗室階段。在這些腫瘤中,大部分低級別星
發布於 2022-10-20 03:04
0評論
膠質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約佔所有顱內腫瘤的45%左右。在兒童惡性腫瘤中排第二位,膠質瘤年發病率為3-6人/10萬人。膠質瘤在發生之初,通常沒有典型的症狀。隨著腫瘤的不斷增大,會表現出如下症狀:一是顱內壓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癲癇發作和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腦組織受腫瘤的壓迫、浸潤、破壞所產生的局部症狀,局部症狀依腫瘤生長位置不同而異。膠質瘤的診斷主要靠CT、MRI、MRS等影
發布於 2023-03-16 17:4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