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8 12:50

  手術切除是肝血管瘤的傳統治療手段,具有創傷大、潛在併發症多、應用受限等缺點。近10多年來,北京朝陽醫院西區肝膽外科團隊致力於將射頻消融應用於肝血管瘤的臨床治療,取得了滿意的階段性成果,提出了射頻消融可作為肝血管瘤的首選治療方式等重要觀點,並總結出了系列的安全策略。相關成果先後發表於美國《外科》和《臨床胃腸病學》雜誌,表明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一、肝血管瘤如果體積大於5釐米,且生長傾向明顯,需要積極治療

  肝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大多數肝血管瘤直徑小於5釐米,且生長緩慢,無需特殊治療,定期觀察即可。如果血管瘤直徑大於5釐米,並且瘤體生長趨勢明顯,或瘤體增大到了產生腹部脹痛、胃脹等臨床症狀時,則需要積極治療。

  二、傳統的手術切除創傷大、潛在併發症多,臨床應用受限

  過去,手術切除幾乎是肝血管瘤的唯一治療手段,但該治療方法創傷大、併發症多。文獻報道,手術治療肝血管瘤的併發症發生率為27%,病死率為3%。對於良性疾病而言,手術治療有如此高的併發症發生率和病死率,讓臨床醫生和患者均難以輕鬆地接受。近十年來,外科、介入科等專業的醫生在嘗試著應用放射治療和肝動脈介入栓塞術治療肝血管瘤。但這兩種局部治療方案可能產生肝內膽管損傷、異位栓塞、放射性肝炎和靜脈閉塞性疾病等較為嚴重的併發症,有悖於微創治療理念,難以被廣泛接受。

  三、射頻消融微創、安全、有效,可作為肝血管瘤的首選治療方案

  射頻消融是肝臟惡性腫瘤常用的微創治療方式,是早期肝癌的治癒性手段之一,主要原理是通過射頻電流產生足夠的熱量,使腫瘤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近十年來,射頻消融被嘗試性地應用於肝血管瘤的治療,初步顯示了微創、安全、有效等優勢。

  文獻報道中應用射頻消融治療的病例多為5~10釐米的大肝血管瘤,治療10釐米以上巨大血管瘤的報道較少。2011年,發表在《肝臟病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納入20個大血管瘤和5個巨大肝血管瘤進行射頻消融治療;結果5個巨大肝血管瘤中,有2個治療失敗。因此,文章作者認為射頻消融不適合用於治療巨大肝血管瘤。我們對2010年以前治療的病例進行總結,結果表明,射頻消融可安全、有效地治療大肝血管瘤,但治療巨大肝血管瘤,雖然治療效果滿意,但併發症發生率偏高,當然,這些併發症多是因為最初開展時的經驗不足。該研究結果被刊登在著名的美國《外科》雜誌上。

  我國肝血管瘤患者缺乏定期體檢,常常是發展到瘤體巨大、產生臨床症狀時才得以診斷,這與發達國家有明顯不同。巨大肝血管瘤患者,又常因瘤體巨大,手術風險大,醫患通常是將治療一推再推,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在這一角度看,巨大肝血管瘤是更需要開展微創治療的一類疾病。我們的團隊在既往工作基礎上,針對射頻消融治療巨大肝血管瘤併發症過多的問題進行了攻關研究;通過改變治療理念、完善治療策略、提升消融設備,顯著降低了消融相關併發症。第一,我們在治療巨大肝血管瘤時,針對良性疾病的特點,不再強求一次性達到完全消融,必要時可選擇重複射頻消融策略。第二,提出了系列消融策略:包括消融電極經過正常肝組織進入肝血管瘤,適當延長第一個消融點的消融時間,採用“先邊緣、後中心”的多點消融策略,腹腔鏡路徑下間斷阻斷第一肝門血流等。第三,比較各種消融電極,我們認為,冷循環、直針設計的消融電極因其功能釋放集中、針周組織無焦化等特點,比較適用於肝血管瘤的消融治療。上述工作獲得了國際同行的認可,被刊登在美國《臨床胃腸病學雜誌》上。

  總之,肝血管瘤的治療原則正在從傳統的手術治療向以射頻消融為代表的微創治療方式轉變,射頻消融可以作為肝血管瘤治療的首選方式。

射頻消融可作為肝血管瘤的首選治療方式相關文章
典型病例 李女士是一位肝血管瘤患者,左肝和右肝各有一個。她雖沒有明顯的不適,但近兩年來,三次行超聲檢查,發現這兩個肝血管瘤有明顯增大的趨勢,分別長到了直徑6.6釐米和8.3釐米。正當她為接受左右肝血管瘤切除這樣一個大手術而焦慮時,醫學技術的進步給她帶來了福音――兩個肝血管瘤通過腹腔鏡下射頻消融可同時治癒。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西院肝膽胰脾外科高君肝血管瘤是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如瘤體較小,無
發布於 2022-12-25 15:55
0評論
     小肝癌,顧名思義,是體積較小的肝癌,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人們把直徑小於或等5公分的肝癌定義為小肝癌,而現在,小肝癌的概念通常是指直徑小於或等於3公分的肝癌。小肝癌的特點除了體積小,還有生長較慢、惡性程度普遍較低、發生轉移的可能性小、預後較好等特點。如果得到恰當的治療,5年生存率當在80%以上,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可以長期存活。一、相關治療方式的比較:小肝癌可選擇的治療方式有多種,包括肝部分
發布於 2022-12-25 14:40
0評論
山東患者王某,41歲,7年前超聲檢查發現右肝血管瘤,直徑5.6釐米,無明顯不適症狀,未接受特殊治療。此後每年複查兩次超聲檢查,顯示肝血管瘤緩慢增長。3年前,肝血管瘤已長大到8.1釐米,患者始有右上腹脹痛不適症狀。醫生建議行右肝血管瘤切除術,患者因恐懼手術及其相關併發症,未接受手術建議,仍繼續觀察。半年前,血管瘤最大徑升至10.6釐米,且腹痛症狀較前明顯加重。患者拒絕了多家醫院建議的傳統手術治療,
發布於 2022-12-25 16:35
0評論
  隨著超聲檢查的普及,肝血管瘤的診斷率越來越高。多數肝血管瘤生長緩慢,甚至數年內無明顯生長;但有的血管瘤生長則相對較快,數年內體積可以成倍增長。肝血管瘤無惡變傾向,但隨著瘤體增大可對周圍組織產生壓迫,或瘤體內發生梗塞,導致上腹部脹痛等症狀,此外還有自發性破裂、出血的可能。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西院肝膽胰脾外科王劭宏過去,手術切除幾乎是巨大肝血管瘤的唯一治療手段,但創傷大、併發症多。肝大血
發布於 2022-12-25 14:50
0評論
隨著醫學影像學的飛速發展,現在影像引導射頻消融等局部治療手段在治療肝癌上也越來越廣泛,與外科切除、肝移植並列為國際認可小肝癌三大根治性治療手段。超聲引導射頻消融是應用最為廣泛,其原理是超聲實時引導下,將1-2支射頻消融針插入腫瘤中心,依靠發出的射頻波造成腫瘤組織細胞離子震盪摩擦產熱,局部溫度可達100℃,導致腫瘤細胞凝固壞死,並使腫瘤周圍血管閉塞,阻斷瘤體血供,抑制腫瘤生長及防止發生轉移。超聲引
發布於 2022-12-11 13:34
0評論
射頻消融治療肺癌的適應證:(一)、最佳適應證指通過射頻消融治療,局部腫瘤病灶可以達到完全滅活的效果(效果與外科手術切除類似)。1、病灶最大直徑≤5cm的周圍型肺癌;2、一側肺的病灶數目≤3個;3、上述病灶邊界清晰,周邊有0.5cm以上的癌旁組織,可作為“消融邊緣”;4、原發腫瘤已手術切除或已得到滿意控制,病灶大小及數目符合第1、2條的肺轉移瘤;5、射頻消融的局部治療效果與臨床類型和病理類型無關。
發布於 2022-10-19 05:34
0評論
肝血管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佔肝良性腫瘤的73%;是僅次於肝轉移癌的肝臟第二常見腫瘤;中年女性患者多見,男女比例為1:5-6。在組織學上,肝血管瘤可分為海綿狀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瘤和毛細血管瘤,臨床以海綿狀血管瘤多見。依照瘤體直徑大小,肝血管瘤可分為三級:小血管瘤(<5cm)、大血管瘤(5~10cm)和巨大血管瘤(≥10cm)。有國外學者將直徑>4cm者歸為大血管瘤。肝血管瘤生長緩慢
發布於 2022-12-25 15:20
0評論
肝癌(主要指肝細胞癌)在我國發病率高,危害性大。我國現階段,由於對肝癌高危人群、早期診斷等方面的意識尚有不足,篩查工作遠未普及,肝癌早期發現率仍有待提高,大肝癌(最大徑大於5釐米)仍然是最主要的肝癌類型。大肝癌具有鮮明的臨床特點:常伴有周圍衛星灶、門靜脈分支栓塞甚至肝內外轉移,癌灶的範圍較大,遠大於CT或核磁共振顯示的病灶範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背景,肝功能儲備不好;由於多年的肝
發布於 2022-12-25 17:15
0評論
肝癌(主要指肝細胞癌)在我國發病率高,危害性大。我國現階段,由於對肝癌高危人群、早期診斷等方面的意識尚有不足,篩查工作遠未普及,肝癌早期發現率仍有待提高,大肝癌(最大徑大於5釐米)仍然是最主要的肝癌類型。大肝癌具有鮮明的臨床特點:常伴有周圍衛星灶、門靜脈分支栓塞甚至肝內外轉移,癌灶的範圍較大,遠大於CT或核磁共振顯示的病灶範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背景,肝功能儲備不好;由於多年的肝
發布於 2022-12-25 14:45
0評論
在不久前的一次肝癌射頻消融專題研討會上,曾經有一位肝移植專家對我說:“一些曾經接受過射頻消融治療的肝癌患者,行肝移植後,發現射頻消融後的肝癌病灶仍有癌組織殘留”。言下之意,是質疑射頻消融治療肝癌的療效。思考了片刻,我問這位專家:“你提到的這些病例是在哪兒做的射頻消融,當時行射頻消融治療時的麻醉方式你瞭解嗎?”。他說,基本上是他們自己醫院的患者,他們醫院的醫師在實施肝腫瘤射頻消融時,都是用局部麻醉
發布於 2022-12-25 13:0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