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化學中我們知道由於溶液濃度高,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形成顆粒。而人體中某些物質成分由於不能繼續分解被人體吸收,導致從體液中析出,形成晶體顆粒,由此我們稱其為結石。當結石發生於腎臟,我們就稱其為腎結石;當結石發生於膽囊我們就稱其為膽結石等等。
什麼是泌尿繫結石病?
在人體泌尿系統中存在的結石我們統稱為泌尿繫結石,臨床上稱該病為尿石症。人體產生結石,有的患者渾然不知,有的病人疼痛難忍,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許多不便。既使那些無明顯症狀的患者,當診斷為泌尿繫結石後,也應該及時治療,以避免延誤病情。
人體的泌尿系統都包括那些器官?
人體的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在男性由於前列腺包繞部分尿道,構成了前列腺部尿道,所以在男性還應包括前列腺。腎臟與輸尿管是按照人體中軸線對稱分佈的。尿液從腎臟產生後經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
腎臟在人體的甚麼部位?它的構造是怎樣的?
腎臟在人體為成對的實質性器官,外形酷似蠶豆。成人的腎臟長約12~15cm,寬約5~6 cm,厚約3~4 cm,重量大致為120~150克。腎臟位於腹部上方的位置,就在腸道的後方,緊貼在腹後壁上。它們在腹部位置非常高,其上部到了最後一根肋骨後方,這意味著腎臟可以部分的受到肋骨的保護。如果打開腎臟,你會看到腎臟被分成兩部分:一是核心部分或髓質,由略帶粉色的錐體構成,二是呈褐色的外層,即皮質。如果藉助顯微鏡觀察,你會發現腎臟的髓質和皮質是由細微的毛細血管和細小管道構成的密密的網絡,通過這些網絡就可以過濾通過毛細血管的血液,形成尿液以排除人體多餘的液體和廢物。最初接受尿液的漏斗狀結構我們稱之為腎小盞,2~3腎小盞可以匯成一個腎大盞,而3~4個腎大盞則合併為腎盂。尿液經過腎小盞、腎大盞匯入腎盂,然後經過輸尿管排入膀胱。
腎臟對人體有甚麼作用?
腎臟對人體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能過濾血液並且保證離子濃度剛好合適以便機體所有細胞都能完善有序地工作。像神經和肌肉這樣的‘電’組織就是依靠細胞內外離子的正常水平來協調工作的。腎臟調節機體內液體流量並在排洩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排除廢物,尤其是細胞從蛋白質分解中產生的含氮廢物。這一廢物首先被轉化成氨,由肝臟將其轉變成尿素以減少毒性。血液中的尿素被攜帶到腎臟,在此隨尿液排出體外。如果腎臟不能很好地發揮極其重要的功能,人的身體就會很快的倒下去。
輸尿管在人體的甚麼部位?有甚麼作用?
輸尿管是位於腹膜後的一對富於肌纖維的細長的管性器官,正常位於脊柱的兩側,上端起自腎盂輸尿管交界處,下端終止於膀胱。輸尿管的長度在男性約為25~30cm,女性約為25~28 cm。輸尿管通常可分為上、中、下三段。上段輸尿管起於腎盂輸尿管交界處,止於跨越髂血管處;中段輸尿管起於其跨越髂血管處,止於進入膀胱處;輸尿管在到達膀胱後,還要在膀胱壁內走行一段距離才能進入膀胱,這一段稱為下段輸尿管。輸尿管的直徑一般為7~9mm。有三個狹窄部位,第一狹窄位於腎盂輸尿管交接處,第二狹窄位於輸尿管下行跨過髂血管處,第三狹窄位於輸尿管穿入膀胱壁處。當腎結石落入輸尿管內常常容易停留在這三個狹窄部位,造成梗阻,引發疼痛症狀。輸尿管的功能是將腎盂的尿液輸入膀胱。輸入的方式是通過輸尿管平滑肌有規則的運動,即輸尿管蠕動來完成。
膀胱在人體的甚麼部位?有甚麼作用?
膀胱是一儲存尿液的器官,其位於恥骨聯合後方,盆骨的前部。其形態、大小、位置與儲尿量的多少有關。成人排空的膀胱呈扁圓形,充盈的膀胱呈圓錐形,平面向上,兩側面向下,倒立在骨盆腔內。膀胱的功能是儲存尿液和間歇性排尿。在正常情況下,尿液在膀胱內積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反射性引起人體的排尿活動,從而將尿液排出體外。
男性和女性的尿道結構都是怎樣的?有甚麼不同?
在人體男性和女性尿道擁有著不同的構造。成人的男性尿道長約16―20cm,呈乙字狀彎曲,全長可分為三個部分;前列腺部、膜部及海綿體部。海綿體部又可分為尿道球部和尿道陰莖體部,臨床上將海綿體部尿道稱為前尿道,將膜部及前列腺部尿道稱為後尿道。尿道內徑約為5~7mm,全長有三個狹窄、三個膨大,狹窄部分分別是尿道內口、尿道膜部及尿道外口,膨大部分分別是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及尿道舟狀窩。膨大部位是結石易於停留之處。相比而言女性尿道就顯得短而直,位於恥骨聯合的下方,平均長約3~5cm,其尿道起始部較男性為低,其走行方向幾乎成直線,向前下方穿過尿生殖隔而開口於陰道前庭。
男性前列腺在人體的甚麼位置?它的構造是怎樣的?
男性前列腺位於膀胱頸與尿生殖隔之間,重量大約為20g,前列腺包繞著部分尿道,構成了前列腺部尿道。前列腺是由管泡狀的腺體組織和前列腺導管組成,前列腺的腺泡共約30―50個,它們總共彙集成15―30條前列腺導管,又叫前列腺排洩管,開口於尿道的精阜兩側。如果前列腺導管阻塞,可以導致前列腺液儲留,日久會形成前列腺結石。
為甚麼會患泌尿繫結石?
泌尿繫結石的病因比較複雜,絕大部分病因是不清楚的。但是人類始終未放棄對該病的研究。從考古學發現證實幾千年前人類就已患泌尿繫結石。公元130-200年古羅馬著名醫師Galen就提出結石病與遺傳、種族、氣候、飲食、飲水、飲酒、痛風、風溼以及代謝病有關,並認為痛風石和尿石的性質和來源相同。在中國古代也有許多對結石病的記錄。中醫醫書中的“石淋”指的就是尿石病。雖然古代中、外文獻對結石病均有大量記載,但對結石的形成卻無明顯的研究。直到近代18、19世紀,隨著生物化學、物理化學的生理學的發展,人們開始注意強調結石的基本病因、成分和類型。十九世紀的英、法醫學人士對泌尿繫結石做了大量研究,明確肯定飲食與尿石的形成有關。到19世紀中葉Meckel Von Hemsbac 提出尿石形成主要依靠一些有機物與其他可沉澱物,認為:因尿路炎症形成的有機物的膠著或粘基質的作用而形成尿石。進入20世紀,隨著研究的發展,人們認識到除前人提到的結石原因外,患結石實際上是全身疾病的一個症狀,是全身代謝的紊亂導致。進入現代社會,儘管仍對大多數泌尿繫結石病因不明,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在最終將病因分為代謝紊亂和局部因素上取得了共識,有些泌尿繫結石的病因已能明確診斷,例如: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就是引起尿結石的病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