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淚液質或量及動力學的異常,導致淚膜不穩定和/或眼表面的異常,並伴有眼部不適症狀的一類疾病。乾眼的主要症狀有眼部乾燥、異物感、視疲勞、畏光及視力下降等,輕者影響工作和生活,嚴重者可導致眼表尤其是角膜組織乾燥、融解、穿孔,嚴重危害視功能。目前乾眼病人的數量在不斷增多,年齡分佈範圍也逐漸拓寬,所以對乾眼進行明確診斷和正確治療極為重要。
1、乾眼的診斷:
1.1 病史:
乾眼發病的可能病因或誘因包括:
(1)患者的工作環境及性質:長期在空調開放、空氣不流通的環境裡工作可引起乾眼症狀,如“大樓疾病綜合徵”(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辦公室眼病綜合徵”(office eye syndrome, OES);經常從事注意力集中的工作或活動也可引起乾眼,如長時間使用電腦,在熒光屏前工作、閱讀可形成 “視屏終端綜合徵”(video display terminals, VDT);此外,在黑暗的房間看電影或者長時間駕車引起瞬目減少,可使眼表面積暴露增大及淚液蒸發加速,也能導致乾眼。
(2)局部及全身用藥:長期服用抗高血壓及抗抑鬱藥物可使淚液分泌減少;局部長期滴用抗生素、抗病毒等眼藥可因藥物本身或防腐劑毒性而使乾眼病情加重。
(3)眼部外傷史、手術史及既往病史:眼表角膜緣幹細胞是角膜上皮更新的重要來源,是維持眼表上皮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眼表化學傷、熱燒傷、長期配戴角膜接觸鏡、角結膜緣多次手術或冷凝、眼類天皰瘡及眼表嚴重的感染均可造成角膜緣幹細胞的破壞或功能障礙。此外,頭部放療、三叉神經減壓術均可能使角膜緣幹細胞基質微環境發生改變。
(4)全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可伴有乾眼症狀,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Wegner's肉芽腫等,所以對全身情況的詢問不容忽視。
1.2症狀:
乾眼症狀的出現是診斷乾眼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條件,主要症狀有眼部乾燥、異物感、燒灼感、視疲勞、畏光及視力不同程度的下降等。由於臨床客觀檢查陽性率與乾眼症狀發生率並不平行,故當以上症狀的一項或多項經常或持續存在時即應診斷為乾眼。應重視乾眼症狀的詢問,而對於症狀嚴重者應詳細詢問全身病史及伴隨症狀如有無口乾等,以確定是否伴有系統性疾病,如Sjogren's 綜合徵(SS)。
1.3臨床檢查:
1.3.1裂隙燈檢查:
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淚河寬度:正常≥0.3mm;
(2)角膜改變:上皮角化、水泡、潰瘍、渾濁、血管翳等;
(3)角膜表面及下穹隆部碎屑;
(4)瞼球粘連;
(5)結膜異常:充血、乳頭增生、結膜囊鬆弛堆積形成皺褶;
(6)眼瞼異常:瞼板腺功能障礙(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患者瞼緣充血、不規整、增厚、變鈍、外翻,腺口被黃色黏稠分泌物阻塞,腺管模糊不清。壓迫腺體可發現無脂質分泌物排出,或排出過量的形態異常的脂質。
1.3.2 Schirmer試驗:
Schirmer I試驗(SIt)檢查淚液基礎分泌情況,方法是取5mm×35mm有刻度的試紙,一端反折5mm,輕輕放入被測眼下結膜囊的中外1/3處,5分鐘後取出濾紙,測量溼長,一般≥10mm/5min為正常。Schirmer II試驗(SIIt)檢查淚液的反射性分泌情況,方法是用一棉棒(長8mm,頂端寬3.5mm)沿鼻腔顳側壁平行向上輕輕插入鼻腔,刺激鼻粘膜,然後放置濾紙(方法同SIt試驗),五分鐘後取出濾紙,記錄溼長,一般≥10mm/5min為正常。
1.3.3 淚膜破裂時間(tear break-up time,BUT):
反映淚膜穩定性。方法為在被檢者結膜囊內滴一滴1%的熒光素鈉,囑其眨眼數次,自最後一次瞬目後睜眼至角膜出現第一個黑斑的時間為BUT。非接觸性BUT是應用淚膜鏡直接觀察淚膜的破裂時間。一般BUT>10s為正常。
1.3.4 眼表活體染色:
熒光素染色陽性反映角膜上皮細胞缺損,評分方法將角膜分為4個象限,規定無染色為0分,有染色分輕、中、重3級,1分為染色少於5個點,3分為出現塊狀染色或絲狀物,2分介於以上兩者之間,共0~12分。虎紅及麗絲胺綠染色陽性反映乾燥及壞死的角膜上皮細胞,虎紅染色還顯示無粘蛋白覆蓋的上皮細胞,將眼表分為鼻側瞼裂部球結膜、顳側瞼裂部球結膜及角膜3個區域,無染色為0級,3級為片狀染色,共0~9分。
1.3.5淚液清除率(tear clearance rate, TCR):
瞭解淚液清除有無延遲。利用熒光光度計測定法檢測,稱熒光素清除試驗(flurescein clearance test ,FCT)。
1.3.6淚液滲透壓:
目前此方法用於實驗室診斷,但未有簡單實用的方法用於臨床。
1.3.7其他檢查:
淚液乳鐵蛋白含量測定、淚液蕨樣變試驗、乾眼儀或淚膜干涉成像儀檢查、結膜印跡細胞學檢查、角膜地形圖及血清學檢查等。
1.4診斷標準:
目前國際上及國內無統一的乾眼診斷標準。根據最新研究報道及我們的臨床研究,我們建議可按下列標準進行診斷:
(1) 主觀症狀(具有以下前五項中一項或一項以上陽性):乾燥感、異物感、燒灼感、視疲勞、畏光、疼痛、流淚、視物模糊、眼紅。
(2) 淚膜不穩定:BUT 淚膜破裂時間:≤10秒為異常。
(3) 淚液減少:Schirmer Test淚液分泌試驗:≤10mm/5min;乳鐵蛋白含量: ≤0.9ug/ml為異常。
(4) 眼表面損害: 熒光素染色≥3和/或虎紅染色≥3;印跡細胞學檢查表現杯狀細胞密度降低,細胞核漿比降低,出現蛇形染色質,鱗狀上皮化生增加。
(5) 淚液滲透壓增加: ≥312mOsm/L。
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時,具有1+2(≤5秒)或1+2(≤10秒)+3即可作出乾眼診斷,如同時出現3及4則可加強診斷。
2、乾眼的治療:
乾眼的病因複雜,尋找並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無疑是乾眼治療的關鍵。應積極尋找病因,根據症狀及病因將多方面治療相結合,最終目的是改善眼表炎症,恢復正常淚膜結構及功能,維持眼表的正常環境。
2.1物理治療:
脂質缺乏型乾眼為脂質分泌物過少或者脂質異常導致淚液蒸發過快引起乾眼。最常見的是瞼板腺功能障礙(MGD),在油性皮膚及年老者中十分常見,近年來在曾行眼線美容手術的女性中發病率也逐漸增高。
針對此種情況,瞼部清潔必不可少,包括熱敷、按摩和擦洗:
(1) 首先熱敷眼瞼5~10分鐘;
(2) 眼瞼按摩,手指在瞼緣作旋轉動作;
(3) 用較溫和的清潔液擦洗瞼緣。
2.2局部藥物治療:
2.2.1淚液成分的替代:
水液缺乏型乾眼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淚膜中水液層缺乏而導致乾眼,此類乾眼以淚液成分的替代治療為主,替代物需要接近正常淚液的成分,分為人工淚液和自家血清兩種。
(1)人工淚液:我國目前可選擇的人工淚液種類繁多,臨床醫師應熟悉每一種人工淚液的成分、黏稠度、作用機制、防腐劑類型等的優缺點,根據患者乾眼的類型、程度、經濟狀況及患者對治療的反應作相應的選擇。
(2)自家血清:其成分與正常淚液最接近,但由於其製備複雜和來源受限制,應用較少,一般只在重症乾眼將引起角膜併發症時才應用。
2.2.2抗炎與免疫抑制治療:
乾眼患者經常存在眼表面非感染性的基於免疫的炎症反應,可能與性激素水平降低、淋巴細胞凋亡減少及眼表面輕微摩擦所致的損傷-癒合反應有關。許多學者將這種炎症反應作為各種類型乾眼的共同發病機制。因此,抗炎和免疫抑制治療是乾眼治療的重要措施。
(1)皮質類固醇激素眼藥水:較低濃度的激素滴眼對減輕乾眼症狀及眼表炎症有效,點用次數及用藥時間根據乾眼程度而決定,但需儘量減少用藥以避免激素引起的併發症。
(2)免疫抑制劑眼藥水:局部應用低濃度的免疫抑制劑眼藥水以抑制眼表面炎症。目前,我國常用藥物為0.05%的環胞黴素A(CsA)眼藥水與FK506眼藥水。
2.2.3脂質替代治療:
脂質缺乏常見於瞼板腺脂質分泌不足的患者,進行脂質替代治療對於此類患者可能有效,但目前尚無理想的藥物。
2.3保存淚液:
淚液的替代治療可補充部分淚液,但仍應儘量保存自身淚液,延長其在眼錶停留的時間,減少人工淚液的使用。
2.3.1硅膠眼罩及溼房鏡:
提供密閉環境,減少眼表面的空氣流動及淚液的蒸發以達到保存淚液的目的,對於乾眼症以及角膜暴露患者十分有效,某些患者甚至可以停用人工淚液。
2.3.2治療性角膜接觸鏡:
對於輕度乾眼症患者,此類治療配合人工淚液可收到較好療效,但使用時需要保持接觸鏡的溼潤狀態。中重度乾眼患者,配戴的鏡片易乾燥脫落,故較少使用。
2.3.3淚小點栓子及淚小點封閉:
淚小點栓子可暫時阻塞淚道,延長眼表自身淚液停留時間,減少人工淚液使用頻率。研究表明淚小點栓子對輕、中度乾眼患者的療效較好,人工淚液使用頻率明顯降低,甚至停用人工淚液。對於重症乾眼患者使用栓子無效後可考慮行永久性淚小點封閉術,包括熱燒灼、手術切除等。
2. 4手術治療:
對於重症乾眼的患者,使用任何藥物病情均無改善時,可考慮手術治療。目前的手術治療有自體頜下腺移植,但此手術只用於治療十分嚴重的乾眼,並可能導致嚴重角膜病變。
2.5全身藥物治療:
2.5.1性激素治療:
絕經後婦女乾眼的發病率明顯升高,提示性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是乾眼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發現絕經婦女體內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均下降,還有研究表明雄激素水平降低是導致SS患者淚腺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已有人局部應用雄激素以改善淚腺和瞼板腺的分泌功能,在某些患者獲得了良好療效。
2.5.2口服抗生素:
四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