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3 20:26

  1、根據運動障礙的性質分型

  (1)痙攣型:此型是最常見的型別,約佔腦癱患兒的2/3,病變主要在錐體束系統,輕重不等。該型腦癱患兒主要是由於不同程度的肌張力增高、全身肌肉經常處於共同收縮狀態以及各種原始反射的持續存在,因而阻礙了有效運動的發生,使隨意運動遲滯、笨拙、甚至喪失。在做複雜動作或情緒激動時,肌張力呈現明顯增高,使精細動作顯得笨拙、協調性差、甚至完全不能做。檢查時被動運動阻力增高,有折刀樣痙攣,腱反射活躍或亢進,經常合併病理反射。

  (2)手足徐動型:此型臨床也經常見到,病變主要在腦的基底核部位,其特點是肌張力高低和性質不斷髮生變化,從而產生不自主運動。由於全身肌群共同收縮不協調,使患兒保持穩定的姿勢和肢體位置發生困難。頸部及顏面部肌肉不規則地局部收縮,使面部出現怪異表情。由於患兒不自主的頭部或發音器官的運動以及不規則的呼吸運動與發音所需要的運動不能協調起來而出現構音障礙,情緒越緊張,協調就越差、語言障礙越重。此類患兒還常常合併聽力障礙,而智力障礙則較少見。檢查時生理反射有時減弱,病理反射往往為陰性。

  (3)共濟失調型:此型較少見,病變主要在小腦或大腦,經常與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聯繫在一起。肌張力往往無明顯增高,大多低於正常,因而,運動時出現穩定性差,協調困難,四肢運動時往往呈現辨距離障礙、緊張性震顫和眼球震顫,因而不能有效地維持平衡。

  (4)混合型:即具有兩種或多種類型特點者,常為錐體束系和錐體外系或小腦均受損引起,也為臨床常見類型。

  (5)其他型別:較少見,如肌張力低下型、強直型、震顫型、無法分類型等。

  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四肢呈軟癱狀,自主運動少,仰臥位時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狀似仰翻的青蛙,俯臥位時頭不能抬起,但腱反射亢進。本型常為腦癱嬰兒早期症狀,嬰幼兒期以後多轉為其他型。

  強直型:由錐體外系損傷所致。肢體僵硬,活動減少。做被動運動時,伸肌和屈肌都有持續抵抗,因此肌張力呈現鉛管狀或齒輪狀增高。腱反射不亢進,常伴有智力低下、情緒異常、語言障礙、癲癇、斜視、流涎等。

  震顫型:主要表現為身體的某部分,在一個平面內呈不隨意的、節律性的搖動,典型的震顫症狀多為四肢的靜止性震顫,此型在腦癱患兒中極少見,多與其他類型同時存在。

  無法分類型:有少數患兒表現複雜,難以用上述分型進行分類。

  2、根據運動障礙涉及的部分分型

  (1)單肢癱:運動障礙僅累及一個肢體,可以是上肢或下肢,此型較罕見,實際上仔細觀察時其他肢體亦受累。

  (2)偏癱:運動障礙只累及一側肢體,通常上肢障礙重於下肢,均為痙攣型。

  (3)三肢癱:運動障礙累及三個肢體,臨床亦少見。

  (4)四肢癱:運動障礙基本對稱地累及兩側肢體和軀幹,四肢受累程度相似,幾乎所有的手足徐動型均為此型,部分痙攣型也屬此型。

  (5)截癱:運動障礙僅累及雙下肢,軀幹及雙上肢均正常。

  (6)雙癱:運動障礙累及四肢,但雙上肢及軀幹較輕,雙下肢受累較重。此型最多見。

  (7)雙重性偏癱:運動障礙不對稱地累及兩側肢體,一般上肢的情況重於下肢,有時左右側嚴重程度亦不一致,軀幹部常明顯受累。

  3、根據病情程度分度

  (1)輕度 不需要任何輔助,生活完全自理。

  (2)中度 需要一定的輔助,生活部分自理。

  (3)重度 全部需要輔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腦癱的臨床分型和分級相關文章
世界各國學者對腦性癱瘓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因腦性癱瘓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疾病,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十分完整、清楚、確切、能被各國學者都認可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1年正式發佈《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簡稱ICF,ICF的研究開發與應用對殘疾和康復工作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在ICF的影響下,近年來國際上有關腦性癱瘓z簡稱“腦癱”{的定義、臨床分型及康復治療有了新的進展,發展趨勢更加遵循
發布於 2023-03-20 11:31
0評論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育異常所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臨床上以姿勢與肌張力異常、肌無力、不自主運動和共濟失調等為特徵,常伴有感覺、認知、交流、行為等障礙和繼發性骨骼肌肉異常,並可伴有癲癇發作。腦癱的病因主要有早產、窒息、低體重、母子血型不合、遺傳等,其發病率在發達國家大約為2‰左右,我國約為1.5‰-5‰左右。臨床上根據運動障礙的性
發布於 2023-01-04 14:21
0評論
由於引發腦癱的因素各不相同,所以腦癱的種類也很多。痙攣型腦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痙攣型腦癱病變在錐體糸,以錐體系損傷為主,痙攣型腦癱是發病率較高的一種類型,要想有效的診斷痙攣型腦癱必須瞭解此類腦癱具有甚麼樣的特徵。下面我們就請有關專家給我們分析一下有關痙攣型腦癱的特徵有哪些:1、由於牽張反射亢進,在臨床中表現為腱反射亢進、跟腱反射亢進、踝陣攣等症狀,當被動伸展關節時,有折刀樣的感覺,稱為折刀徵
發布於 2022-11-26 04:36
0評論
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準確分級對於臨床實踐和研究十分重要。在臨床實踐中,準確的分型有助於正確地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監測疾病的發展,制定治療策略。而臨床研究中,準確的分型對於患者的正確人組、實驗結果的有效性都有很大影響。一個多世紀以來,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被簡單地分為輕型和重型,而且對於輕型和重型的定義尚未統一。近年來,研究發現重型胰腺炎又有不同的亞組,而不同亞組患者的預後有很大差異,輕型和重型二分
發布於 2023-03-08 05:36
0評論
概述 我姐姐家的孩子從生下來以後就發現她的一些動作個別平常的孩子不一樣的,小兒腦癱,全稱為小兒腦性癱瘓,是指出生前到生後1個月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臨床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腦癱的表現由於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引起小兒腦癱的原因也有很多,那麼我想知道腦癱的最佳治療方法有幾種。 步驟/方法: 1、 腦癱是一種各方面能力全面退化的綜合性神經疾病,它是永久性的,關於腦
發布於 2023-01-04 01:35
0評論
概述 我叔叔的兒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在醫院就檢查出痙攣型腦癱,經過多年來的治療已經有咯很好的改觀了,我侄字在剛剛出生的時候我叔家就發現他和剛剛出生的小孩子不一樣,帶他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痙攣型腦癱,此後我叔叔一家就踏上求醫問藥的路咯,在經過怎麼多醫院和藥物的治療,我侄子的病情終於可以控制,並且有了一定的好轉。雖然這種病是不可以年治癒的,但是可以控制,現在我就把痙攣型腦癱的最新治療方法說給大家聽,和大
發布於 2023-01-04 11:11
0評論
1、體檢時,孩子的興奮和抑制狀態等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影響體檢結果。尤其是一些嬰幼兒不會配合進行體檢,反而容易哭鬧和恐懼,這些將嚴重的影響醫生對嬰幼兒進行體格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結果判斷的準確性以及正確性。一些檢查如神經反射在哭鬧時根本無法進行。 2、不同體檢的醫生對有關的術語、診斷以及分型標準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不一致性。目前,全國各地、世界各地區對腦癱的定義、腦癱的診斷標準、腦癱的分類方法都有很大的差
發布於 2024-04-26 21:14
0評論
1、智力低下:據調查,患有腦癱的孩子大概有三分之二多的只能落後,大概四分之一的是重度只能落後,痙攣型四肢癱及強直型腦癱者智能更差。手足徐動型患兒智能嚴重低下者少見。 2、患兒會出現視力障礙,大概有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五十的孩子視力有問題,比較常見的是眼球內斜視和屈光不正,如近視、弱視、斜視等。少數有眼震,偶為全盲。偏癱患兒可有同側偏盲。視覺缺陷可影響眼、手協調功能。 3、語言障礙也是小兒腦癱的症
發布於 2022-12-28 07:38
0評論
IgA腎病又稱Berger病,是一免疫病理學診斷術語,以IgA為主的免疫球蛋白顆粒狀瀰漫沉積在腎小球系膜區及毛細血管袢的一系列臨床症狀及病理改變。IgAN的病理改變IgA腎病的異質性臨床表現多樣,輕重不等,從鏡下血尿到急進性腎炎綜合症病理改變差異大,幾乎包括各種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病理表現對治療的反應不同預後不一,從自發緩解到進展至ESRDIgAN的病理分級/積分法缺乏療效顯著的治療方法,早期診斷
發布於 2023-02-22 22:11
0評論
按臨床症狀分型痙攣型:病變位於大腦皮質錐體系,主要特徵是牽張反射亢進導致的肌張力增強。手足徐動型:病變位於錐體外系,是以不隨意運動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類型。強直型腦癱:為錐體外系損傷,少見。肌張力低下型:多為嬰兒,主要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共濟失調型多由小腦損傷引起,運動與平衡感覺障礙。震顫型:多為錐體外系與小腦損傷引起。混合型:臨床多見為兩種以上類型混合。常見有痙攣型與手足徐動型混合。根據肢體障礙部位
發布於 2022-12-28 05:0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