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3 20:26

  1、根據運動障礙的性質分型

  (1)痙攣型:此型是最常見的型別,約佔腦癱患兒的2/3,病變主要在錐體束系統,輕重不等。該型腦癱患兒主要是由於不同程度的肌張力增高、全身肌肉經常處於共同收縮狀態以及各種原始反射的持續存在,因而阻礙了有效運動的發生,使隨意運動遲滯、笨拙、甚至喪失。在做複雜動作或情緒激動時,肌張力呈現明顯增高,使精細動作顯得笨拙、協調性差、甚至完全不能做。檢查時被動運動阻力增高,有折刀樣痙攣,腱反射活躍或亢進,經常合併病理反射。

  (2)手足徐動型:此型臨床也經常見到,病變主要在腦的基底核部位,其特點是肌張力高低和性質不斷髮生變化,從而產生不自主運動。由於全身肌群共同收縮不協調,使患兒保持穩定的姿勢和肢體位置發生困難。頸部及顏面部肌肉不規則地局部收縮,使面部出現怪異表情。由於患兒不自主的頭部或發音器官的運動以及不規則的呼吸運動與發音所需要的運動不能協調起來而出現構音障礙,情緒越緊張,協調就越差、語言障礙越重。此類患兒還常常合併聽力障礙,而智力障礙則較少見。檢查時生理反射有時減弱,病理反射往往為陰性。

  (3)共濟失調型:此型較少見,病變主要在小腦或大腦,經常與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聯繫在一起。肌張力往往無明顯增高,大多低於正常,因而,運動時出現穩定性差,協調困難,四肢運動時往往呈現辨距離障礙、緊張性震顫和眼球震顫,因而不能有效地維持平衡。

  (4)混合型:即具有兩種或多種類型特點者,常為錐體束系和錐體外系或小腦均受損引起,也為臨床常見類型。

  (5)其他型別:較少見,如肌張力低下型、強直型、震顫型、無法分類型等。

  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四肢呈軟癱狀,自主運動少,仰臥位時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狀似仰翻的青蛙,俯臥位時頭不能抬起,但腱反射亢進。本型常為腦癱嬰兒早期症狀,嬰幼兒期以後多轉為其他型。

  強直型:由錐體外系損傷所致。肢體僵硬,活動減少。做被動運動時,伸肌和屈肌都有持續抵抗,因此肌張力呈現鉛管狀或齒輪狀增高。腱反射不亢進,常伴有智力低下、情緒異常、語言障礙、癲癇、斜視、流涎等。

  震顫型:主要表現為身體的某部分,在一個平面內呈不隨意的、節律性的搖動,典型的震顫症狀多為四肢的靜止性震顫,此型在腦癱患兒中極少見,多與其他類型同時存在。

  無法分類型:有少數患兒表現複雜,難以用上述分型進行分類。

  2、根據運動障礙涉及的部分分型

  (1)單肢癱:運動障礙僅累及一個肢體,可以是上肢或下肢,此型較罕見,實際上仔細觀察時其他肢體亦受累。

  (2)偏癱:運動障礙只累及一側肢體,通常上肢障礙重於下肢,均為痙攣型。

  (3)三肢癱:運動障礙累及三個肢體,臨床亦少見。

  (4)四肢癱:運動障礙基本對稱地累及兩側肢體和軀幹,四肢受累程度相似,幾乎所有的手足徐動型均為此型,部分痙攣型也屬此型。

  (5)截癱:運動障礙僅累及雙下肢,軀幹及雙上肢均正常。

  (6)雙癱:運動障礙累及四肢,但雙上肢及軀幹較輕,雙下肢受累較重。此型最多見。

  (7)雙重性偏癱:運動障礙不對稱地累及兩側肢體,一般上肢的情況重於下肢,有時左右側嚴重程度亦不一致,軀幹部常明顯受累。

  3、根據病情程度分度

  (1)輕度 不需要任何輔助,生活完全自理。

  (2)中度 需要一定的輔助,生活部分自理。

  (3)重度 全部需要輔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腦癱的臨床分型和分級相關文章
世界各國學者對腦性癱瘓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因腦性癱瘓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疾病,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十分完整、清楚、確切、能被各國學者都認可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1年正式發佈《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簡稱ICF,ICF的研究開發與應用對殘疾和康復工作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在ICF的影響下,近年來國際上有關腦性癱瘓z簡稱“腦癱”{的定義、臨床分型及康復治療有了新的進展,發展趨勢更加遵循
發布於 2023-03-20 11:31
0評論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育異常所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臨床上以姿勢與肌張力異常、肌無力、不自主運動和共濟失調等為特徵,常伴有感覺、認知、交流、行為等障礙和繼發性骨骼肌肉異常,並可伴有癲癇發作。腦癱的病因主要有早產、窒息、低體重、母子血型不合、遺傳等,其發病率在發達國家大約為2‰左右,我國約為1.5‰-5‰左右。臨床上根據運動障礙的性
發布於 2023-01-04 14:21
0評論
1、單純型流感:急性起病,體溫39~40℃,伴畏寒、乏力、頭痛、肌肉關節痠痛等全身症狀明顯,呼吸道卡它症狀輕微,可有流涕、鼻塞、乾咳等。查體: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紅腫,無分泌物,肺部可及乾性囉音。 2、肺炎型流感:較少見,多發生於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發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混合細菌病毒肺炎。表現:高熱持續不退,劇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紺,肺部可聞及溼囉音。胸片提示兩
發布於 2023-01-31 15:58
0評論
1、頸型頸椎病: ①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②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 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溼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 2、神經根型頸椎病: 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②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③影象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④痛點
發布於 2023-12-28 23:47
0評論
重症肌無力(MG)是一種神經肌肉接頭傳遞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骨骼肌易疲勞、活動後症狀加重,休息後減輕,服用溴吡啶斯的明後症狀好轉。患病率約1-2/10000。臨床表現:累及眼外肌表現為眼瞼下垂、視物成雙;累及四肢表現為四肢無力、上樓梯困難;累及咽喉肌表現為吞嚥困難、咀嚼無力、吃飯慢、痰多等;累及呼吸肌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美國重症肌無力基金會(MGFA)臨床分型:I型:單純眼肌型II型
發布於 2023-02-26 22:56
0評論
白癜風為後天獲得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一般無自覺症狀。白斑常呈乳白色,大小、形態不一,毛髮可正常或變白。白癜風分為尋常型和節段型。尋常型皮損一般對稱分佈,可侷限於某些部位或散發、泛發全身,故尋常型又分為侷限型、散發型、泛髮型和肢端型四個亞型。節段型一般為單側,白斑沿某一皮神經節支配區分佈。白癜風根據病情活動與否分為兩期:進展期和穩定期。進展期為原白斑仍在擴大,邊界模糊,並且可有新發皮損,可有同形反
發布於 2023-01-27 21:52
0評論
(1)肺結核分型①原發性肺結核(Ⅰ型)肺內滲出病變、淋巴管炎和肺門淋巴結腫大的啞鈴狀改變的原發綜合徵,兒童多見,或僅表現為肺門和縱隔淋巴結腫大。 ②血型播散型肺結核(Ⅱ型)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結核和慢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兩型。急性粟粒型肺結核:兩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陰影,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佈均勻的粟粒狀陰影,隨病期進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兩肺出現大小不一、新舊病變不同,
發布於 2024-01-24 22:08
0評論
頸椎病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病,是因頸椎發生退行性病變後,壓迫到我們的神經、血管、軟組織後而引發的一系列頸椎綜合症。然而頸椎病又分為多種類型,不同類形的頸椎病,出現頸椎病的症狀又大不相同,臨床上頸椎病的主要分型。1、頸型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以頸部本能、痛、脹及不適感為主,常在清晨醒後出現或起床時發覺抬頭困難,患者常訴說頭頸不知
發布於 2022-12-14 19:54
0評論
教科書上常將IgA-N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但事實上,在發病機理及臨床表現變化太大,治療及預後完全不同,不應作為一種單一的疾病,而必須分型。目前在文獻中所提及IgA-N的病理分型都已經太陳舊,如Lee’sHaans等,根本問題是未觸及疾病的實質,最多隻有一定的預後判斷意義。IgA-N在病理上肯定是多形態的,但迄今並沒有特徵性的表現;而IgA-N的臨床表現卻已經顯示出某些集結性特點。因此以臨床表現為
發布於 2023-01-18 20:16
0評論
概述 腦癱是寶寶在圍產期前後遭受到的腦部傷害,有的是因為孕期準媽媽營養不夠,或者吃了一些對孩子大腦發育不好的藥,以及飲食不注意,經常抽菸喝酒等等,影響到胎兒大腦發育,還有一部分腦癱患者,是由於出生的時候受到窒息,導致大腦受到損害,或者出生後受感染等等,造成腦癱的原因很多,但是不一定馬上發病,有的到好幾歲才被發現,這種疾病通常有甚麼症狀表現呢? 步驟/方法: 1、 小兒腦癱,生長髮育會比較遲緩
發布於 2023-06-19 18: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