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節段性切除是治療氣管狹窄和氣管腫瘤的最後手段,對於複雜病例,它也是最佳手段。人的氣管結構類似螺紋管,可以沿縱軸前後左右彎曲,上下長短伸縮,還可以左右旋轉扭曲。由20(18-22)個平行排列的馬蹄形軟骨環支撐,保證氣管在呼吸時,無論平靜還是用力呼吸時,吸氣的負壓和呼氣的正壓都不會使管腔變得過度狹窄或膨出,保障良好的通氣功能,滿足人體需要的氣體交換。但是,如果氣管軟化,比如,多個氣管軟骨環斷裂;或者由於長期受壓或疾病造成軟骨環沒有足夠的堅韌度和支撐力。。。都會嚴重影響氣管管腔的穩定性,引起嚴重的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除此之外,近年來我們發現還有一種情況。人的氣管通常只有10~11cm長,切除2cm左右, 由於氣管固有的伸縮功能,很容易恢復正常長度,而且對呼吸功能也沒有大的影響。但是如果氣管切除“過長”,比如,切除全長的1/3~1/2再吻合,就需要將氣管上下斷端用一定的張力拉攏對接,再縫合起來。人的身高並沒有縮短,氣管再吻合後實際上是把短了1/3或一半的氣管拉成接近原來的長度。這種解剖學人為的改變,一定會影響到氣管生理反射,甚至產生病理反射,影響氣管整體的穩定性,影響氣管管腔的運動變化及氣管的生理功能。10年來本組有5例患者術後出現突發呼吸困難,實際是吸氣困難。尤其近期4例青少年患者均發生了這種現象,而且病象劇烈,甚至可以說是恐怖。雖然均搶救成功,但有1例最後死於與搶救相關的併發症。此現象,既往未見報告,機理不明。作者暫定名為“螺紋管現象”。
臨床資料
病例1。男,14歲,外傷昏迷,插管後又氣管切開,機械通氣。半月後氣管狹窄,無法拔除氣管導管。後經該省三甲醫院兩次手術,包括金屬環置入、氣管部分切除等,瘢痕狹窄愈加嚴重,來本院就診前,氣管切開導管比5號還要細得多,行走略快或用力時嚴重呼吸困難,已失去生活希望。檢查發現狹窄段長>5cm,位於胸骨上窩上下水平。經頸部領狀切口加正中胸骨劈開手術。瘢痕嚴重,解剖困難,氣管切除6cm,一期吻合。術後經過順利。第9天,無誘因突發嚴重的呼吸困難,三凹徵明顯,表現吸氣困難,肺呼吸音正常。動脈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心跳減慢,緊急氣管插管,結果造成吻合口開裂,皮下氣腫,縱隔感染,31天后死於多臟器衰竭。
病例2。女,35歲,身高150cm。氣管中段良性肉芽腫,開胸切除5cm,一期吻合。術後1月內,多次無誘因突發嚴重呼吸困難,吸氣困難為主,三凹徵明顯。支氣管擴張和激素治療均無明顯療效。0.5~1小時左右,自動緩解。1月後,再無發作。現已術後9年,正常工作生活。
病例3。女,12歲,因“腦炎”氣管切開後胸段氣管狹窄,長約4cm, 內科治療無效,每3天擴張一次,多次窒息甚至心臟驟停。手術切除狹窄段氣管4cm,一期吻合。術後第1天早晨,停呼吸機,帶管觀察約1小時,無誘因突然發作嚴重呼吸困難,呈吸氣困難,表現明顯三凹徵,胸骨帶動胸廓隨無效吸氣努力而大幅度深陷,下陷程度超過胸廓前後徑一半以上,令人恐怖。血氧飽和度由99直線下降至<50,心率由100多次下降到<50。吸痰很少,接呼吸機後呼吸困難立即消失,氣管鏡未見吻合口異常,也未見氣管明顯狹窄。此後平穩,當日下午拔管,順利恢復出院。
病例4。女,12歲。“腦出血”昏迷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拔管失敗,一直帶管至今,而且絕大部分時間裡氣管導管氣囊是充氣狀態。入院前曾兩次支氣管鏡球囊擴張無效。CT示上段氣管完全閉塞,沒有管腔。纖維支氣管鏡見聲門下1.5cm氣管閉鎖。手術切除狹窄段氣管及閉塞段氣管,總計長約4cm,保留第一氣管環,一期吻合。術畢拔管,清醒後患兒即能說話。但術後第1天下午4pm,無誘因突發高度呼吸困難,明顯表現為三凹徵,更令人恐怖的是胸骨帶動胸廓,大幅度下陷,劍突幾乎可以貼到脊柱,明顯表現為吸不進氣。SaO2直線下降,心率直線減慢。立即氣管插管接呼吸機,呼吸困難立即消失。氣管鏡未見異常,痰不多,吻合口良好,管腔通暢。生命體徵及精神情緒完全正常,2天后脫機拔管。意外的是,拔管後10分鐘,再次突發呼吸困難,吸氣困難及胸廓下陷的嚴重程度與前次無異,SaO2測不出,心率降至30以下,患兒意識不清,躁動掙扎,面色口唇青紫,前胸皮膚髮花,青紫冰涼,處於瀕死狀態。立即插管接呼吸機,呼吸困難即止。此後一切又恢復正常。氣管鏡檢查仍未發現任何異常。為防止再次出現此類呼吸困難和危險,5小時後做氣管切開,見吻合口正常,吻合口上下方氣管硬度正常,無軟化表現。在吻合口下方切開氣管,插入5號金屬氣管導管,停用呼吸機。一週後帶管出院。可以正常呼吸說話。準備穩定一段時間後,再拔除氣管插管。
病例5。男,14 歲。刀傷後頸段氣管狹窄,已數月,術前每週擴張一次,不擴張即發生窒息,已多次窒息搶救。轉入我院準備手術,12月19日距前次擴張整7天,夜間發生呼吸困難,並迅速加重,只能急診手術。5號麻醉插管無法通過狹窄部,緊急切開氣管後,發現上頸段約2.5cm長一段氣管壁高度增厚,管腔幾乎完全消失,增厚的管壁緊貼在一起,中間只有一道不到1mm的窄縫。第1氣管環以下氣管切除約4cm,氣管與環狀軟骨一期吻合。術後多次呼吸不暢,氣管鏡檢查吻合口正常,主要為脫至管腔的可吸收縫線線(Vicril)阻塞,先後多次氣管鏡鉗取,共取出完整線結15個。術後第35天下午突發呼吸困難,吸氣困難明顯,三凹徵,胸廓下陷明顯,氧飽和度下降,情況緊急。當即氣管插管接呼吸機,立即恢復正常。為安全起見,3小時後行氣管切開。帶管出院,準備3個月後拔管。
討論
氣管通常只有10~11cm長,大約18~22個氣管環。切除2-3cm, 由於氣管固有伸縮功能,很容易恢復正常長度,而且對呼吸功能也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氣管切除“過長”,比如4cm 以上,超過氣管全長的1/3或1/2,就有可能出現最不想遇到的災難性情況,即超過氣管伸縮極限,即使應用各種文獻記載的鬆解方法,也無法完成一期吻合,那將是一場大災難!病人和醫生將無法下手術檯!假若還可以勉強吻合DD臨床上大多如此,有時需要用喉鬆解術,有時需要切斷下肺韌帶,甚至需要犧牲一側肺,術後還要將患者下頦用粗線縫合至胸骨前方,以保證頭部前屈,使氣管少受牽拉,保證順利癒合。這是目前大段氣管切除所採用的最佳手術方法,也是所能獲得的最佳結果。一旦出現吻合口瘻,死亡率很高。
Grollo研究表明[1],氣管最長可以切除6.4cm。目前臨床上公認的氣管切除極限長度,大約為氣管全長的一半,也就是6cm左右。因為氣管有伸縮性,再加上頭後仰體位,兩斷端在切除一段氣管之後會進一步縮短。因此,氣管切除長度應當以切除標本長度為準,如果測量兩斷端之間的距離,將會有較大誤差,會比實際切除的氣管長度明顯要長。而Grillo的實驗是離體標本實驗,測定同等重量的拉力下,吻合口不裂開的最長切除距離[2]。因此,只能作為參考。臨床上不可能切至他的實驗所提出的極限長度,因為那樣,很可能會出現無法吻合,或無法安全可靠地吻合,無法達到保證最佳癒合目的的吻合,甚至成為手術檯上的災難。因此,長段氣管切除的標準應當是4~6公分,相當於氣管總長1/3~1/2。作者已完成近50例氣管切除吻合,但切除5~6公分者僅有5例[3]。最長1例切除8公分,無法一期對端吻合。應用了趙氏人工氣管技術。一期吻合5~5.5cm者,均一期癒合。1例切除6cm者(例1)術後插管致吻合口裂開,1月後死於嚴重縱隔感染。因此,作者的經驗有限,只能說,6cm已是切除並一期吻合的極限[4]。
以4~6cm切除為例。氣管全長的1/3~1/2被切除後,需要將剩下的總計2/3~1/2長度的氣管吻合起來。這是需要承受相當的拉力的。吻合之後,由於人的身材不會變短,氣管總長應當逐漸恢復到接近正常長度。也就是說,用1/3~1/2長度的氣管拉長達到接近10cm左右,即,將6~10個氣管環拉長至正常為18~22個氣管環的長度。氣管的解剖形態,生理機能,神經反射。。。都一定會發生變化,只是迄今為止,臨床上還缺乏對此類病人的研究,也沒有相應的動物實驗結果可以參考。
本組5例是按時間先後排序,患者術後出現的嚴重吸氣困難,一開始就難以明確診斷和認識。發作突然,無誘因是共同特點。呼吸困難幾分鐘內立即達到頂峰狀態。例1和例2曾經考慮過是否哮喘,只是內科治療無效,例2自行緩解,例1插管致吻合口裂開,後來死亡,沒有可能進一步研究呼吸困難的原因和機理。後3例手術比較集中,又都是青少年患者。連續術後發病,表現一致,搶救成功。密集的觀察,使我們認識到,這是一種特殊疾病狀態。沒有哮喘史,沒有家庭史,沒有藥敏史,沒有異物接觸史,更沒有哮嗚音。不是小氣道阻塞,不是呼氣延長,不是極重哮喘狀態――所謂的silent lung(寂靜胸), lock lung(閉鎖胸)。臨床表現的是極度吸氣困難----大氣道阻塞,明顯三凹徵,極度的三凹徵---胸骨連帶著胸廓,整個前胸壁劇烈下陷,胸骨下端帶著肋弓深陷下去,劍突幾乎貼到脊柱。幾乎是完全吸不進氣,無效的吸氣努力,可以說令人恐怖!大氣道為甚麼阻塞?當然醫生首先想到的是吻合口有無問題,有無分泌物阻塞,有無氣管軟化…但是氣管鏡檢查完全找不到可能的原因。既沒有吻合口狹窄,也沒有分泌物阻塞,也看不到氣管軟化表現。只能認為,氣管鏡檢查時(接上呼吸機之後)氣管已恢復正常。那麼,上呼吸機之前,氣管究竟出了甚麼變化呢?這種改變為甚麼又不留痕跡呢?
氣管構造近似螺紋管(俗稱“蛇皮管”)。當一段螺紋管拉長時,受力最大的是螺紋管中段,輕拉,中段環間距離比兩端環間距離拉得更長;再用力拉,中間部分園環將會從中間折斷凹陷下去。隨著螺紋管進一步地拉長,折斷凹陷的園環也越來越多,結果螺紋管中間部分開始出現一條凹陷的深溝,園形的管腔變成啞鈴形(圖1)。這正是例3手術中發現的問題。術前多家醫院的CT都顯示了中段氣管狹窄以下至隆突,>2cm氣管為啞鈴形,但都沒有描述,更沒有診斷。我們術前已注意到了這種變化,但是認為是氣管分叉較高所致,因為它與左右主支氣管的影像是連續的(圖2,3)。當然,過去從沒有遇到過這種現象,完全沒有經驗。因此術前沒有正確診斷。術中切除了中段4cm狹窄氣管之後,將斷端拉攏吻合,吻合完畢後突然發現吻合口是園形的,很通暢,但吻合口以下的氣管外觀好象是一個條帶狀結構,用手一摸,就像是一條韌帶。氣管到哪裡去了呢?這才忽然意識到,它就是氣管,是完全塌陷了的氣管,前後壁完全貼在了一起,沒有管腔。此時也才意識到,術前看到的啞鈴形管腔,實際上,是這一段氣管所有的氣管軟骨環都從正中線上折斷了,是一種氣管縱向折陷的表現。由於軟骨仍有一定的支撐力,所以管腔呈啞鈴形,但仍可滿足通氣的基本需要。切除大段氣管後,這段氣管在吻合過程中被動拉長,就如螺紋管一樣,進一步折斷軟化,氣管前後壁貼攏,管腔進一步縮小甚至接近消失。術由於正壓通氣,所以氧氣還能夠通過這段高度軟化了的氣管進入左肺,維持麻醉和通氣,但是如果發現的時間再晚一些,將會出現明顯CO2瀦留,氧飽和度下降了。當時是用5針縫線將蹋陷的軟骨壁懸吊縫合到椎體前方骨膜,使氣管管腔恢復到術前水平。這種現象,文獻中沒有報告,我們姑且命名為“螺紋管現象”---screw-tube phenomenon。
本組5例中4例是14歲以下青少年,氣管軟骨發育還不是十分健全,另一例為35歲女性,氣管軟骨的質地也要比成年男性的氣管軟骨軟,更易發生如青枝骨折一樣的變形,瞬間引起氣管管腔的高度狹窄與阻塞,病人自主呼吸吸氣時的負壓,加重這種折斷內陷的趨勢,而呼氣的正壓不足以使氣管恢復原形,因此越是努力吸氣,下陷越重,呼吸越困難,極度困難。搶救過程中發現,患兒是有預感的,恐慌不安,呼叫醫護,突然坐起,不安躁動,述說喘不上氣。。。由於患兒都多次經歷過可怕的窒息,因此例4在送往ICU搶救路上絕望地說“我不行了”…這一切現象都說明,此病無誘因,來得迅速,淬不及防;走得快,只要接上呼吸機正壓通氣,蹋陷氣管恢復原狀,呼吸困難立即消失。
因此,正壓通氣是關鍵性搶救措施。簡易復甦器,面罩稍有漏氣,擠壓氣囊的壓力就不足以改善氧合。只有面罩完全不漏,人工呼吸與患者完全同步,氧飽和度才會明顯好轉。這是例4搶救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由於緊張,開始時面罩漏氣,擠壓氣囊與患兒的呼吸努力同步不好,血氧飽和度一度下降到測不出,心率下降到20次,幾乎立即停止。糾正上述操作問題後,立即回升,把瀕臨死亡的患兒又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但氧飽和度仍然達不到80%以上。氣管插管成功後,正壓通氣,患兒立即恢復正常呼吸。神智恢復,心率回升,幾分鐘內生命體徵完全回覆正常。為了安全起見,2例做了氣管切開。但這種現象再也沒有出現。它提醒醫生,青少年患者大段氣管切除後,可以預防性地氣管切開,等到過了圍手術期,病情完全穩定後,再拔除氣管插管。此外,5例患者發病似乎都沒有誘因。但因為3例未縫保持頭低位縫線(下頦至胸骨柄),1例縫線被扯斷,所以有無頭後仰進一步刺激已經過度拉伸的氣管引起《螺絲管現象》,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無論如何,術後近期保持頭部不要過仰,都是十分重要的預防措施。
簡言之,大段氣管節段性切除後,青少年患者尤其女性,圍手術期應當警惕發生“螺紋管現象”----由於殘留氣管過度拉長,引起大氣道管腔突然折陷,高度狹窄,高度吸氣困難,病情十分兇險,搶救不及時會窒息死亡。它不同於小氣道疾病,不是極重度哮喘,不是silent lung or lock lung。緊急有效的治療是立即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只要拖救及時,預後極佳。同時,也提示我們,人工氣管,尤其是能夠與自體氣管形成生物學癒合的趙氏人工氣管,有更廣闊應用空間。可以預見,如果應用人工氣管替代,將會大大減少這種併發症的發生率。
大型氣管切除術後的螺紋管現象及其治療方法
發布於 2023-01-05 19:46
大型氣管切除術後的螺紋管現象及其治療方法相關文章
概述
膀胱頸後唇切除術現在使用的也是比較廣泛的,但是也是有好多的缺陷,因為這個很容易出現一心二用併發症,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教教大家應該怎麼辦啊?
步驟/方法:
1、
出血:術後24h內出現的出血,表現為膀胱沖洗液較紅,應先保守治療,經應用止血藥物後若無好轉,甚至症狀加重出現血凝塊時,應考慮再入手術室行膀胱鏡檢查,將出血部位電凝止血。遠期出血多發生在手術1周後,一殷應用止血藥
發布於 2023-07-16 04:36
0評論
氣管節段性切除是治療氣管狹窄和氣管腫瘤的最後手段,對於一些複雜病例的治療,它也是最佳手段。人的氣管結構類似螺紋管,可以沿縱軸前後左右彎曲,也可以沿縱軸上下長短伸縮,還可以沿縱軸左右旋轉扭曲。它是由幾十個上下平行排列的馬蹄形軟骨環支撐,保證氣管在呼吸時,無論平靜還是用力呼吸時,吸氣的負壓和呼氣的正壓都不會使管腔變得過度狹窄或膨出,正常情況下,終生可以保障滿足足夠人體需要的氣體交換功能。但是,如果氣
發布於 2023-01-05 21:16
0評論
X峰,男,39歲,南京市人,工程師。進行性呼吸困難病史2年,X線及CT顯示氣管上段腫瘤,術後病理:腺樣囊性癌侵犯甲狀腺。術前診斷氣管腫瘤,長度>7cm。手術切除後,肯定無法一期吻合。已在瀘京多家三甲醫院就診,無人接診。考慮到必須用人工氣管替代,最後來到我院就診。手術十分困難。因為腫瘤巨大。下圖顯示腫瘤類園形,不規則向周圍浸潤。切除標本長度達8cm。術前3周已做了一期記憶合金網頸部皮下埋置手
發布於 2023-01-05 20:56
0評論
臍尿管起源於臍囊上部,胚胎髮育的第7周膀胱的正常位置應在臍部,後沿腹前壁向下沉降,上部逐漸縮小成管樣結構,稱為臍尿管,最後完全閉合消失。如果先天發育異常造成臍尿管閉合障礙或後天臍尿管部分重新開放則形成不同的臍尿管未閉畸形。臍尿管瘻及臍尿管囊腫是少見的泌尿系統先天性畸形,發生率約為1/300000,傳統上多采用開放手術切除。由於殘留的臍尿管任何部分均可以發生癌變,且惡變機率較高,因此臍尿管疾病一旦
發布於 2022-12-12 20:02
0評論
1、同其他開胸手術後的處理。
2、回病室後即將胃管連接持續吸引,每3~4小時用少量溫水沖洗,以保持通暢。一般在手術後持續吸引36~48小時,至病人胃腸功能開始恢復,即可停止。連接胃管後,先夾住胃管4~6小時觀察,如無脹氣,即予拔除。
3、禁食期間,第1、2日,每日補液約2500ml,補鉀3g,必要時輸血或白蛋白。手術結束48小時後開始可經營養管緩慢滴入營養液1000~1500ml,不足部分由靜脈
發布於 2023-01-15 01:13
0評論
精神抑鬱症狀
子宮及卵巢的內分泌的調節與中樞神經系統形成一個反饋系統。切除子宮後,這種反饋環節被破壞,特別是雌激素水平下降時會干擾中樞神經遞質的正常分泌和代謝,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症狀,出現情緒低落、心情焦慮、缺乏興趣、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表現,從而降低婦女的生活質量。
泌尿系統症狀
女性泌尿系統與生殖系統具有同源性,同為雌激素依賴性器官。切除子宮後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使尿道周圍彈力組織變薄
發布於 2023-04-23 18:55
0評論
全子宮切除術後6周,患者應到醫院進行復查,以瞭解傷口癒合的情況。術後一般要禁止性生活3個月,以利於傷口恢復。之後就可以恢復性生活了。
臨床上對年輕女性、宮頸防癌檢查無病變者,多采用次全子宮切除手術。由於保留了子宮頸,陰道仍保持原有的深度,在性生活中感覺較全子宮切除要好,但要定期做宮頸防癌刮片檢查,以防宮頸癌、殘端癌的發生。
有研究顯示,子宮切除術後3~5年,卵巢功能也會受一定影響,患者會出現一些
發布於 2023-04-23 18:49
0評論
概述: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徵(PostcholecystestomySyndrome,PCS)也稱膽囊摘除後遺症、再發性膽道綜合徵(RecurrentBiliaryTractSyndrome),系由於膽囊切除術後所出現的與膽系病變有關的臨床症候群。一般認為膽囊切除後約有25%~30%可出現一過性症狀,可很快消失,約有2%~8%可因症狀持續,而需要積極治療。病因膽囊切除術後出現本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發布於 2023-01-15 03:26
0評論
(一)患者均採用側臥位。局麻患者囑將口中分泌物順口角流出,不要嚥下,以便觀察是否有出血。全麻患者未甦醒前應注意其是否有吞嚥動作,若有,應檢查是否有出血。
(二)術後三小時可進流食,六小時後可用鹽水漱口。創口痛時,頸部可冷敷。
(三)術後第二天,創面出現一層白膜,是正常反應。白膜約於手術後5~7天開始脫落,創面形成肉芽,表面上皮開始生長。如白膜呈汙灰色,應注意有感染可能,可用抗生素及用0.5~1
發布於 2024-05-27 01:16
0評論
概述
膽結石這個疾病,目前,在我國十分的常見,膽結石這個疾病是外科的一種疾病,膽結石這個疾病,要是去醫院治療就要去普外科進行檢查,治療疾病。膽結石這個疾病是可以治療的,所以,心情也是重要的,不要過於的緊張,不要過於的擔心,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要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疾病,要定期去醫院複查疾病,不要錯過了最佳治療。
步驟/方法:
1、
膽囊結石這個疾病,要注意合理的飲食,手術後,剛開始可以先喝一些
發布於 2024-06-05 05:4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