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阻滯治療不是封閉的治療。在中國,神經阻滯治療已經開展了20多年,應用範圍逐漸擴大,但對神經阻滯的理解還存在著誤區,"神經阻滯"、"傳導阻滯麻醉 "和 "封閉 "的概念常常被混淆。神經阻滯"、"傳導阻滯麻醉 "和 "閉合 "的概念常常被混淆。不僅許多病人分不清 "神經阻滯 "和 "封閉 "的含義,而且一些醫務人員,甚至從事疼痛治療的人員,在臨床應用中也不能統一名稱。由於 "封閉 "一詞沿用已久,在社會上根深蒂固,概念混亂,使公眾對 "神經阻滯 "和 "封閉 "混淆不清。神經阻斷治療 "和 "封閉 "這兩個詞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封閉療法的定義是:
在身體的某個部位注射局部麻醉劑--奴夫卡因,使局部病變的惡性刺激不再傳遞到大腦皮層,從而對大腦皮層產生保護性抑制的一種治療方法。
然而,隨著臨床應用的不斷髮展,現代(或改良)的 "封閉 "療法(為區別於傳統的封閉療法,暫用引號)在應用目的、使用的藥物、治療範圍等方面都發生了質的改變。其治療方法多采用多種局部麻醉劑加皮質類固醇的混合劑,實施局部疼痛注射,治療骨、關節、軟組織疼痛。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已經成為醫生、患者和公眾的共識,過去被稱為所謂的 "封閉式 "療法。由於目前俗稱的 "封閉 "對激素的濫用,不僅失去了原有傳統封閉療法的意義,而且影響了傳統封閉療法的療效,尤其嚴重的是副作用的反覆發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甚至使一些患者走向 "封閉"
傳統封閉療法也影響了傳統封閉療法的療效。
無獨有偶,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發展神經阻滯療法,其方法也是以穿刺注射為主要治療手段。醫學專家指出:"神經阻斷療法 "是指在治療過程中,通過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分析,並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糖皮質激素(corticosteroids)由於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在20世紀80年代已被廣泛用於臨床治療疼痛,一些醫生將其作為聯合鎮痛劑普遍使用,不排除這與流行趨勢有關。這些藥物在癌痛的臨床治療中的效果的確是改善疼痛和其他症狀。
這類藥物在過去20年裡在疼痛治療中很受歡迎,成為首選藥物,而且在中國的使用頻率和品種、劑量都比國外高,甚至達到了濫用的程度。與此同時,不良反應也屢屢發生,如庫欣綜合徵、骨質疏鬆症、無菌性股骨頭壞死、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異常、月經紊亂、陽痿、皮下組織萎縮,甚至因用藥不當導致關節功能障礙和殘疾,還有因不慎進入蛛網膜下腔而死亡的案例。這些教訓給醫生和患者敲響了警鐘,因此一些醫生將這些藥物視為 "危險的靈丹妙藥",在臨床應用時小心翼翼,一些患者也拒絕接受這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