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說的是隨著年齡增長,人體關節尤其是膝關節諸骨由於長年磨損,關節面處的軟骨遭破壞,骨與軟骨組織發生增生性改變,形成骨刺,關節腔間隙變窄,骨刺刺激周圍組織,壓迫神經、血管,就會感覺關節疼痛不適;同時關節周圍韌帶鬆弛,致使關節不穩定,關節內外組織也容易發生纖維性粘連,尤其是不愛運動者,肌力也下降,與關節有關的肌肉力量、韌帶彈性都漸漸減弱,因此出現腿腳痠軟無力等。上海仁濟醫院風溼病科呂良敬
骨關節炎也被稱為骨質增生、骨刺、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等,這些叫法均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針對的是同一種病,目前國際通用的術語為“骨關節炎”。骨關節炎發病率隨年齡增高而增加,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50%,女性稍多。
骨關節炎的形成原因
骨關節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關節軟骨“磨損”。正常關節類似軸承,摩擦面之間有關節炎軟骨,光滑、耐磨,所以活動時靈活自如,不會疼痛,可以使用幾十年不壞。那麼甚麼是關節軟骨呢?就是我們平時吃雞鴨或排骨時,吃到的那層白色的薄薄的脆骨。人體這臺機器經過幾十年的運轉,關節內的部分軟骨磨沒了,軟骨與骨頭不同,軟骨一旦磨損後很難再生。沒有了軟骨的保護,走路時骨頭磨骨頭,骨膜及周圍的滑膜上神經豐富,所以十分疼痛。
只要進行活動,關節磨損就會發生,所以骨關節炎的發展是進行性的,不會停止,正像人不能返老還童一樣。而有些活動能加速關節的磨損,比如高跟鞋、肥胖、爬樓梯等;不適當的鍛鍊對關節面的磨損更大。
得了骨關節炎怎麼辦?
對於早、中期骨關節炎的患者,在保持適當的體重、調整生活方式、進行合理的運動鍛鍊以及肌力鍛鍊的同時,針對病情的具體情況可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緩解症狀,延緩關節磨損,保護關節。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增高,已有研究表明可通過促進自身幹細胞分化重新生成原本不能再生的關節軟骨,我們已經進行了相關臨床研究證實了該手段是安全有效的,因此該治療方案應該是今後骨關節炎的治療方向。具體內容和結果參見我們之前的微信(2015年1月19日)。
骨關節炎患者飲食、運動小貼士:
骨關節炎患者飲食方面無特殊禁忌,注意適當補充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等,如牛奶、奶製品、大豆、豆製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防止骨質疏鬆。對於肥胖者,要適當控制飲食,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熱量攝入,將體重控制在適當範圍之內,減輕關節壓力和磨損程度。
生命在於運動。骨關節炎患者既要避免高強度的負重鍛鍊,又要有一定的活動量。那麼哪些運動對骨關節炎有益?哪些有害呢?
有益的運動:
1)關節活動範圍鍛鍊:這是指每天都要進行關節在各種方向上的活動鍛鍊,並且要努力使關節儘量撐開,活動到能夠忍受的最大限度。日常的活動不能取代關節活動範圍鍛鍊。當然,如果有關節疼痛、腫脹,就需要在疼痛能夠忍受的範圍內輕柔運動。
2)肌肉鍛鍊:強壯、有力的肌肉可保持關節穩固,使活動變得更舒適。
3)耐力鍛鍊:耐力鍛鍊不僅有益關節,更重要的是有益心、肺,並能改善精神狀態。在各種耐力鍛鍊項目中,散步、水中運動和騎自行車是最常用的。散步是骨關節炎患者理想的鍛鍊方式,疾病緩解後應適當鼓勵散步進行鍛鍊;水中鍛鍊如游泳或溫泉尤其對僵硬、疼痛的關節有好處,因為水的浮力可以減少關節承受的重力,溫水還能放鬆肌肉,減少疼痛;騎自行車,尤其是騎那種健身房內的自行車,也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法,不會給下肢的關節帶來太大的壓力。
對骨關節炎患者不利的運動:
高強度的負重鍛鍊對關節是不利的,具體包括:
1)爬山、爬樓:爬山、爬樓會對膝蓋前方的髕骨產生很大的壓力,特別是下山或下樓梯的壓力又比向上爬的壓力高出兩到三倍。因此,對於膝骨關節炎的患者,應當儘量避免爬山、爬樓運動。
2)蹲起:有的骨關節炎患者想通過蹲起來鍛鍊肌力和關節活動度,其實這種鍛鍊與爬山、爬樓類似,也是對膝蓋、特別是髕骨不利的,會加速髕骨軟骨的磨損和損傷。
3)拎重物:拎或背重物會加重關節的負荷。
多數老年骨關節炎患者都是因為年輕時為家庭、為子女操勞,做大量體力活導致關節磨損嚴重才在年老時引起疾病發作的。因此,我們更應該多關注家中老人腰腿痛等相關症狀,及時帶他們就醫並積極調整生活方式,讓操勞了一輩子的他們度過一個幸福舒適的晚年!(王蘇麗 呂良敬,源於呂良敬主任個人微信平臺號:luliangjing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