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見的胰腺良性腫瘤主要包括胰腺囊性腫瘤(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性腫瘤和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實性假乳頭狀腫瘤及無功能胰島細胞瘤等。這類腫瘤多發病隱匿、症狀不典型、又缺乏特異性的診斷方法,容易造成誤診,貽誤治療時機。
臨床表現:
漿液性囊腺瘤(SCN):
是胰腺最常見的囊性腫瘤,多發於胰腺的體尾部,女性多見,好發年齡55-73歲,本病多無惡變,無明顯症狀。SCN切面呈蜂窩多孔狀,囊內有結締組織間隔將囊腫分成許多1-2cm的小囊腫。
黏液性囊腺瘤(MCN):
佔胰腺外分泌腫瘤2.0-2.5%,多發生在胰體尾部,女性多見,好發年齡為49-63歲。MCN的特點是囊腫較大,切面多為大的單房性或多房性囊腫,充滿黏液。
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IPMN)):
佔胰腺外分泌腫瘤中1-2%。常位於胰頭部,可多發,好發年齡為60-70歲,是一種起源於主胰管或其主要分支的分泌黏液的乳頭狀腫瘤,有惡變的潛能。
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SPT):
佔胰腺外分泌腫瘤的0.17-2.17%。多見於年輕女性,由實質和囊性兩種腫瘤成分組成。
無功能胰島細胞瘤:
約佔胰腺內分泌腫瘤的15%,好發於胰頭和胰尾。
診斷方法:
B超常用於胰腺疾病的篩選檢查,因受胃腸道氣體的影響,難以作出準確的診斷。而超聲內鏡(EUS)則有助於區分胰腺假性囊腫和實性腫瘤,利於提高診斷的準確率。EUS引導下細針穿刺更是胰腺疾病鑑別診斷和介入治療的好方法。
CT和MRI是胰腺疾病最常見、最有效的檢查方法。薄層多排螺旋CT的優點在於:創傷小,定位準確,不受胃腸道影響,更有助於判斷腫瘤的性質。MRI不僅可以明確病灶部位,對與主胰管相通的胰腺囊性病變有很好的診斷價值。CTA、磁共振三維重建血管造影(MRA)及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可顯示胰腺腫瘤和周圍血管、膽道及胰管之間的關係,為手術切除提供指導。
治療:
目前主張胰腺良性腫瘤應儘早手術治療。
因為除了SCN之外,其他胰腺良性腫瘤都有惡變的潛能。對於SCN,如果術前能夠取得病理學診斷,且腫瘤直徑<3cm,無臨床症狀,可採取嚴密隨診觀察的方法,暫時不予手術。其他腫瘤一經確診或術前高度懷疑,均應手術探查結合術中冰凍病理決定切除範圍。
手術方式包括腫瘤摘除術、胰腺節段切除術、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及胰體尾部切除術等。有選擇的實施腹腔鏡下腫瘤摘除術和胰腺遠端切除術,其療效明顯優於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胰腺腫瘤摘除術主要適用於直徑2cm以下,距離主胰管和重要血管較遠良性病變。腹腔鏡胰腺遠端切除術主要適用於胰體尾的良性病變,在保證切緣陰性的前提下提倡行保留脾臟的胰腺遠端切除術。腹腔鏡手術目前還不能完全代替傳統開腹手術, 勉強施行腹腔鏡手術會增加手術風險並影響療效。
我科曾收拾一名27歲女性患者,因體檢B超發現胰腺體尾部腫塊而入院。腹部增強CT提示胰腺體尾部一直徑3cm囊實性腫塊,動脈期實性部分中度強化。腫瘤標誌物未見明顯異常。予腹腔鏡下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術後病理診斷為SPT,術後恢復良好,8天后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