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9 14:02

  胰腺假乳頭實體上皮瘤是少見的胰腺低度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病例數的不斷增加,人們對其的研究和認識也在不斷深入。本文研究分析了我院自1994年6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病理診斷為胰腺假乳頭實體上皮瘤的病例。
  5例無自覺症狀,因體檢而發現胰腺腫瘤;13例有中上腹痛,2例出現腰背部痠痛;3例合併進食後飽脹噁心的消化道症狀,另1例因突發高位小腸梗阻而就診;7例可捫及中上腹塊。1例56歲患者合併II型糖尿病,另1例同時患有左腎錯構瘤。從出現症狀或發現腫瘤到入院治療間隔1天至3年不等。無論B超、CT或MRI均能清晰顯示腹部腫塊,但均擬診胰腺癌、胰腺囊腺癌、胰腺假性囊腫,甚至由於腫塊過於巨大而無法辨明來源,僅診斷為後腹膜腫瘤。
  12例(57.1%)腫瘤位於胰頭,9例(42.9%)位於胰體尾部。腫瘤平均直徑9.5(3~20)cm。1例11歲患者合併肝轉移。13例與周圍組織有粘連。12例胰頭腫瘤中4例作了胰十二指腸切除,其中1例還一同切除了部分侵潤的門靜脈及肝臟的兩個轉移灶;另8例作了腫塊切除,其中1例因與周圍血管臟器緊密粘連而作包膜內姑息性切除。體尾部腫瘤均作胰腺體尾部加脾切除,其中1例因腫瘤侵犯左腎而同時作了左腎切除。

    1例在外院接受過剖腹探查,有病理診斷為胰腺假乳頭實體上皮瘤;14例術中冰凍病理診斷明確;另有3例冰凍報告為胰島素瘤或其他惡性腫瘤,最終由石蠟切片及酶標明確診斷。酶標測定報告15例NSE中14例陽性,1例弱陽性;10例Vimentin中8例陽性,1例弱陽性,1例陰性;8例PAS中7例陽性,1例陰性;所測細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及嗜鉻顆粒素A(CHG)均陰性。

  18例獲隨訪,隨訪率85.7%,中位隨訪時間24(1~60)月。所有患者均存活,未見腫瘤復發徵象。
  討論
  胰腺假乳頭實體上皮瘤是最初由Frantz在1959年首次報道的一種少見病理類型的胰腺腫瘤,所以又稱Frantz瘤。另外它還有胰腺乳頭樣囊實性腫瘤、胰腺實體囊性乳頭狀瘤、胰腺乳頭狀囊性實性腫瘤等多種名稱。在過去40餘年中,大概只有近500例英文文獻報道,國內相關報道二十餘例,其中2/3是近10年報道的。它佔成人各年齡組胰腺外分泌腫瘤的0.2~2.7%,亞洲人的發病率偏高,Lam等報道在香港的中國人中發生率接近2.5%。但它在小兒胰腺腫瘤中可佔到1/3~1/2。
  胰腺假乳頭實體上皮瘤的患者多為青少年女孩和青年女性,但男性同樣可以受累;20-40歲為好發年齡,病人中1/5為兒童,但可見於各年齡段,包括老年人。本組平均年齡為27.3歲,較Martin等報道的39歲(24例)和Yoon等報道的32歲(9例)更年輕。中上腹疼痛和腹部包塊是最常見的症狀,很少因膽道梗阻而發生黃疸,也沒有胰腺內外分泌功能障礙的表現。本組有一例以高位小腸梗阻為首發症狀,國內外尚未見類似報道。本組另有1例56歲患者有5年的II型糖尿病史,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體檢發現胰腺腫瘤,我們認為糖尿病與她的胰腺假乳頭實體上皮瘤沒有直接關係。一旦出現症狀或發現胰腺巨大腫瘤,常很快就醫及手術治療,但實際病程一定更為漫長。因為腫塊大,所以通過一般的影像學檢查即能發現,B超、CT或MRI都能見胰腺內邊界清晰、質地不均、囊性和實性相間的病灶,但有時因為腫瘤過於巨大,或侵及周圍臟器而不能明確其來源。
  腫瘤可發生於胰腺的任何部位,有作者[3]認為好發於胰頭,本組胰頭腫塊的發生率略高。體積大,甚至可達30cm,有包膜,或部分有包膜。腫瘤內有多個不規則囊腔與實性病變相間,囊腔內有柔軟的膠凍樣物質或易碎的組織,常有出血灶。腫瘤內還會有堅硬的纖維化區域。可以看到多層瘤細胞圍繞血管排列構成乳頭狀結構,但這種假乳頭結構可能被誤認為小梁,加之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NSE)陽性,所以容易將其診斷為胰腺內分泌腫瘤,但vimentin陽性、a1-抗胰蛋白酶陽性對此不支持。另外可以有a1-抗糜蛋白酶(a1-AT)陽性,部分患者的孕激素受體(PR)、雌激素受體(ER)陽性,但細胞角蛋白(CK)陰性、上皮膜抗原(EMA)陰性、嗜鉻顆粒素A(CHG)陰性。腫瘤內可以有多種細胞生長方式,如果看到周圍靜脈侵犯、核不典型、出現大量有絲分裂和壞死細胞巢,則提示有惡性的可能。至今為止,對胰腺假乳頭實體上皮瘤的組織起源仍有爭議,可能來源於胰腺導管上皮或胰腺腺泡細胞,也有作者認為來源於胚胎早期胰腺所附的生殖嵴―卵巢原基相關細胞。Abraham等發現,90%的腫瘤有b-catenin腫瘤基因的突變激活,並可以此將假乳頭實體上皮瘤和胰腺導管癌相鑑別。
  雖然腫瘤巨大,並可能侵潤周圍組織,但仍應積極手術治療,因為完整切除病灶能獲得長期的無瘤生存,必要時可作門靜脈切除或動脈切除重建。15%的病例可發生轉移,主要為肝臟轉移,但轉移灶大多能一併切除,並很少直接危及生命。尚無資料顯示化療和放療有確切作用,由於沒有雌、孕激素受體的過度表達,所以也沒有需要內分泌治療的依據。
  總之,對年輕女性出現胰腺的巨大腫瘤,應高度懷疑胰腺假乳頭實體上皮瘤。作為一種低度惡性腫瘤,它有獨特的病理學特性,積極的手術治療能獲得較為良好的預後。

胰腺假乳頭實體上皮瘤的診斷和治療?相關文章
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pancreas,SPT)是一種獨特的腫瘤實體,是一類少見的潛在低度惡性的胰腺腫瘤,僅佔胰腺腫瘤的0.17%~2.7%。該疾病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多在影像學檢查中發現,就診時瘤體往往較大。SPT具有明確的病理形態特徵及多樣表達的免疫組化特性。手術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手段,術後預後較好。國內報道相對較少,可能與對SPT認識不
發布於 2023-01-09 08:06
0評論
胰腺囊性佔位是一種較特殊的胰腺腫瘤,發病率約佔胰腺腫瘤的l%【1】。由於病灶的解剖位置比較深,發病週期較長,因此臨床症狀不明顯,早期發現和診斷較為困難。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胰腺囊性佔位的檢出率不斷提高。胰腺囊性佔位包括原發性囊性腫瘤和實性腫瘤囊性變。臨床上一般分為漿液性囊腺瘤(serouscysticneoplasm,SCN)、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cysticneoplasm,MCN)
發布於 2023-02-28 23:31
0評論
1.胰腺導管腺癌:佔胰腺癌的90%以上,50歲以上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無明顯差異。導管腺癌由類似正常胰腺導管結構的腺體組成,腫瘤大體為實性、呈灰白或灰黃色、質硬、與周圍組織邊界不清。胰頭部腫瘤的大小常在2-5cm,出血、壞死和囊性變罕見。胰體、胰尾部腫瘤體積相對較大,最大徑可達7cm,囊性變較常見。導管腺癌以高、中分化多見。 2.胰腺囊腺癌:女性多見,胰腺體尾部多見。腫瘤切面呈囊性,腔內含有黏液或
發布於 2023-01-22 08:20
0評論
廣義的胰腺癌,包括胰腺導管腺癌、胰腺囊腺癌、惡性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癌、胰腺轉移癌等;狹義的胰腺癌主要是指胰腺導管腺癌。不同類型的胰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學特性,患者的生存時間也有差異。幾種常見的胰腺癌:1、胰腺導管腺癌:佔胰腺癌的90%以上,50歲以上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無明顯差異。導管腺癌由類似正常胰腺導管結構的腺體組成,腫瘤大體為實性、呈灰白或灰黃色、質硬、與周圍組織邊界不清。胰
發布於 2022-10-09 00:13
0評論
胰腺囊性腫瘤佔所有胰腺腫瘤的約10%。隨著檢查技術的進展和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胰腺囊性腫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在一些大型的胰腺中心,囊性腫瘤的手術量佔到30%以上。胰腺囊性腫瘤在病變性質上可分為良性、交界性和惡性,良性佔大部分。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腫瘤形態以及上皮細胞的特徵,將胰腺囊性腫瘤分為3類,漿液性囊性腫瘤(SCN)、黏液性囊性腫瘤(MCN)和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囊腺瘤(IPMN)
發布於 2023-02-02 15:57
0評論
臨床上常見的胰腺良性腫瘤主要包括胰腺囊性腫瘤(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性腫瘤和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實性假乳頭狀腫瘤及無功能胰島細胞瘤等。這類腫瘤多發病隱匿、症狀不典型、又缺乏特異性的診斷方法,容易造成誤診,貽誤治療時機。臨床表現:漿液性囊腺瘤(SCN):是胰腺最常見的囊性腫瘤,多發於胰腺的體尾部,女性多見,好發年齡55-73歲,本病多無惡變,無明顯症狀。SCN切面呈蜂窩多孔狀,囊內有結締組織間隔
發布於 2023-01-09 13:51
0評論
胰腺和胰周囊性病變,簡稱胰腺囊腫,可包括從良性到惡性的不同疾病,一般可分為真性囊腫、假性囊腫和囊性腫瘤,其中又以假性囊腫在臨床上最為常見,而囊性腫瘤的發病率在近年來有上升趨勢。真性囊腫有先天性單純囊腫、多囊病、皮樣囊腫、瀦留囊腫等,囊腫內壁覆有上皮。假性囊腫的囊壁為纖維組織構成,不覆有上皮組織。囊性腫瘤有囊性腺瘤和囊性癌。儘管以上病變都是以囊性改變為主,但是由於其病理基礎不同,因此在病因病理、臨
發布於 2023-02-09 00:32
0評論
胰腺癌的治病因素很複雜,有內源性的(遺傳因素)和外源性(環境、飲食等因素)。2010年發表在世界頂尖雜誌《Nature》上的研究文獻指出:從正常的胰腺導管上皮細胞是逐步演變成癌的。從基因突變到形成一個真正的腫瘤細胞要9年,從一個腫瘤細胞發展成為具有轉移能力的細胞團腫塊需要8年,而從發現腫瘤到腫瘤引起的死亡少則近2年。因此,應儘可能的避免引起細胞惡變的不良因素,預防胰腺癌的發生。吸菸:是目前唯一被
發布於 2023-02-02 11:12
0評論
作為一種從漿膜腔的間皮細胞進展而來的惡性腫瘤,間皮瘤的準確診斷是建立在組織病理檢查基礎上的。但是,診斷依舊是困難的,因為間皮瘤是多種細胞異型性的癌症,從而產生很多誤導組織病理學確診的陷阱。並且,胸膜也是轉移性腫瘤的好發部位。 惡性胸膜間皮瘤的組織學構成包括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成分。根據組織形態惡性間皮瘤主要有3個亞型:上皮型、肉瘤型、雙相型(或混合型),分別佔60%、20%和20%。 間皮瘤在其自
發布於 2024-02-03 10:54
0評論
資料與方法1、臨床資料:從2011年4月1日起新華醫院兒童腫瘤多學科協作組啟動中晚期及難治性兒童惡性實體腫瘤的個體化分子靶標檢測項目。腫瘤患兒入組標準:按照不同病種給予相應的標準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後,經過新華醫院兒童腫瘤多學科協作組討論評估,原發腫塊縮小程度小於50%、或病情進展或出現復發的患者。截至2013年4月共檢測顱外實體瘤38例,腦腫瘤43例。38例顱外實體瘤患兒
發布於 2023-03-05 03:4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