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9 19:11

  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日益增高,在其診治過程中如何利用現代醫學影像技術進行正確診斷以及準確的術前分期,無論對手術方案的選擇抑或疾病隨訪和預後判斷都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普通纖維內窺鏡和X線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是目前胃癌診斷中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但對腫瘤浸潤深度或是否突破漿膜向外侵犯、淋巴轉移和遠處轉移等均無法顯示,而且部分患者對接受內窺鏡檢查仍存在心理負擔p恐懼和壓力。常規CT能發現和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態,大概確定腫瘤的侵犯範圍、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等情況,但無法對腫瘤進行準確術前分期。隨著螺旋CT投入臨床應用,成為胃腫瘤定位和術前分期的新方法。
  胃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以往胃癌患者往往僅憑胃鏡或者GI檢查後即手術。隨著胃癌研究的深入,胃癌的治療方案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發展,僅憑胃鏡或者GI檢查所提供的信息已經無法滿足臨床需要,對胃癌患者進行準確術前分期已經成為制定患者整體治療方案中重要的第一步。MSCT技術的出現為準確的術前分期提供了一種新的可靠手段,避免了手術的盲目性,同時也可以為術後患者隨訪提供對照,如通過MSCT圖像的變化來觀察是否復發。
  胃癌在MSCT下的主要表現為胃壁的侷限性增厚或瀰漫性增厚,注射造影劑後胃壁出現明顯強化。由於胃壁增厚並不是胃癌尤其是一些早期胃癌的唯一表現,所以我們不能忽略胃壁的強化情況對病灶檢查的重要性。除少數病例在MSCT上無任何表現外,病變區動脈期、門脈期粘膜強化,粘膜下層保持完整是T1期胃癌的特徵。進展期胃癌胃壁各層多有不同程度增厚。
  對於MSCT下判斷胃癌轉移淋巴結的價值,還存在較大爭議。目前有些學者採用的是以淋巴結直徑10mm為界作為判斷有無轉移的標準,而有些研究提出以5mm為界,並且轉移淋巴結多呈相對高密度或周邊高密度中心低密度,或壓迫血管且有更大的短/直徑比值(比值≥0.7)。判斷N分期不能僅以淋巴結的大小、長短徑為參照,切不可忽略淋巴結在多期掃描下的強化表現,這樣才能取得較高的準確率。以目前16排螺旋CT的性能以及多平面重組(MPR)重建技術的應用,對於各組淋巴結的判斷還有很大空間可以發展,準確率還可以提高,需要我們在這方面更深入的研究。
  在判斷病變是否侵犯胰腺上,主要根據胃與胰腺的脂肪間隙是否存在與清晰。胃癌與胰腺之間的脂肪層存在與否被視為胰腺是否受侵的主要依據,但當病人營養不良或惡病質甚至炎性粘連都會造成脂肪層的消失、影響脂肪層在MSCT下的表現。同時MSCT可能並不能檢測到腫瘤的微觀浸潤。由於大多數的胃癌顯示出明顯的對比增強,其CT強度類似於鄰近肝、胰腺等多血供臟器,因而通過CT強度來辨別胃癌與周圍器官的直接浸潤也不可行。當胃癌與鄰近器官的間隙平行或斜行於掃描方向時,部分容積效應會使得胃癌與鄰近器官之間的關係很難確定。MSCT對於肝臟等遠處轉移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因為肝臟血供豐富,增強時強化明顯,且位置相對固定、較少受到呼吸運動的影響。大血管周圍以及後腹膜的淋巴結顯示清晰,強化明顯。網膜轉移的患者網膜通常表現為網膜結構紊亂如同破棉絮般,有些患者還可看見軟組織影。胃癌卵巢轉移(Krukenberg瘤)在MSCT下可見附件區軟組織包塊。
  MSCT作為一種新的檢查方法,可以為胃癌的術前分期提供一種實用、無創和易於被患者接受的可靠方法。如果同時結合其他檢查方法,胃癌的術前分期將更準確,有助於選擇更加系統合理的治療方案。

多層螺旋CT在胃癌術前分期中的臨床應用有哪些?相關文章
探討螺旋CT在疑難腹部損傷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急診收治疑難腹部損傷87例患者,分為傳統組41例,CT組46例,比較兩組非治療性剖腹探察率、平均術前手術時間、術後併發症。結果 傳統組非治療性剖腹探察15例,平均術前手術時間25小時,術後腸瘻7例,死亡5例;CT組非治療性剖腹探察2例,平均手術時間11小時,術後腸瘻2例,死亡1例。結論 螺旋CT是疑難腹部損傷
發布於 2023-01-29 17:47
0評論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胃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當出現較明顯的臨床症狀時,病變已屬進展期或晚期。因此其病的死亡率較高。非醫學人員只根據有無遠處轉移(肝、肺、骨等)判斷胃癌早期、晚期之分,但從醫學專業的角度看,術後T、N、M的分期,才是胃癌患者完整的、精準的分期:代表腫瘤侵犯深度的T分期(如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漿膜層等),代表淋巴結轉移情況的N分期(淋巴結轉移數量),代表遠處轉
發布於 2023-01-09 18:26
0評論
 隨著最新型內鏡窄帶光成像(NBI)主機的到位和應用,我院內鏡中心已建立起完善的早期胃癌診療體系。近兩年才在國際上投入臨床應用的所謂窄帶光成像(NBI)是指為觀察被血液強烈吸收的光和在粘膜表面的強烈反射光和散射光,將中心波長最優化為415nm和540nm,並將其光譜範圍窄帶化,強調粘膜表面血管,粘膜細微結構和毛細血管集中區域的光學圖像強調技術。通過NBI技術,能夠在高對比度下觀察粘膜表層,特別是
發布於 2022-12-21 02:55
0評論
Q1:為甚麼要修改第6版食道癌的TNM分期?A1:因為AJCC-UICC出版的第6版食道癌分期系統當時既沒有采用具體數據,也沒有與胃癌分期進行整合。第6版食道癌的臨床分期是一種經驗性的分期,它是根據T、N、M分期簡單的升序來確定的。隨著與生存相關的一些解剖學和非解剖學腫瘤特徵因子日益收到重視,臨床醫生要求對第6版分期進行修改的呼聲越來越高。此外,第6版食道癌的N分期不是根據陽性淋巴結的數目來確定
發布於 2023-01-20 05:06
0評論
胃癌的分期也就是我們講的病情的嚴重性,它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方式,效果及預後。分期包括術前分期和術後病理分期,其中腫瘤侵犯深度(T)、淋巴結轉移情況(N)和遠處轉移情況(M)是分期的重要指標。往往準確的分期,手術前是很難知道的。我們通過做胸片,B超,CT,超聲胃鏡甚至PET-CT瞭解有無明顯的遠處轉移,試圖瞭解患者的術前分期情況來決定可否手術。但任何檢查都有一定的漏檢率,對於一些<1cm的擴散
發布於 2023-02-03 17:42
0評論
隨著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環境汙染的加重,腫瘤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許多惡性腫瘤,尤其是胃腸道腫瘤一旦出現臨床症狀,均已是晚期。胃腸道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腫瘤防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胃腸道腫瘤中,胃癌是最常見的腫瘤之一。胃癌早期診斷的重要性胃癌的發病率在全球常見癌症中居第4位,在癌症相關死因中居第2位,每年因胃癌死亡者約70萬例。日本胃癌總的5年生存率為40%
發布於 2023-01-14 03:31
0評論
胃癌作為一種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的惡性腫瘤,其預後與很多因素如性別、年齡、Borrmann分型、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情況等有關。積極有效的綜合治療能帶來較好的預後,近年來的許多研究逐漸表明,術後積極的化療並未給進展期胃癌患者帶來顯著的生存利益,只有在獲得有效切除的患者中術後化療才能起到一些作用。根治性切除手術無疑是影響胃癌患者預後的最關鍵因素。我們選擇的均為根治性手術病例,在較大樣本的
發布於 2023-01-09 15:31
0評論
胃癌曾是繼肺癌之後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但近年來其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呈普遍下降趨勢,目前已排在肺癌、乳腺癌、和結腸直腸癌之後,成為第四位常見腫瘤,其中42%的病例發生在中國。據WHO統計,直至2005年胃癌仍是中國癌症發病和死亡的首位腫瘤。如何降低胃癌的發病率、提高胃癌的早期診斷率已成為臨床面臨的刻不容緩的問題。臨床上根據腫瘤浸潤的深度,將胃癌分為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ncer,E
發布於 2023-01-09 18:51
0評論
肺癌是當前世界各地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幾大主要城市中,肺癌已成為男性成年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發現診斷、早期治療是降低肺癌病死率,提高肺癌患者長期生存率的唯一途徑。目前不少患者因持續咳嗽、咳血及胸痛等臨床症狀來醫院就診時,通過常規X線胸片檢查所發現的腫瘤多數已屬中晚期,經手術、放療、化療或生物治療後,5年存活率較低。因此對於早期肺癌,特別是位於周圍肺野的小腫瘤,因常無自覺症狀,須通過健
發布於 2023-03-17 20:06
0評論
結直腸癌    1.《規範》對結直腸癌分期及相關檢查做了非常明確的說明,對於初治的直腸癌,推薦行磁共振成像或腹腔內超聲分期檢查,具體選用的檢查手段可結合當地醫院的具體情況。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陳長懷    2.對於局部可切除的直腸癌,若術前分期為T3或T1~2N+,則推薦使用新輔助放化療,而對於術前分期為T4的直腸癌,為避免盲目進行姑息性切除,《規範》中將新輔助放化療作為必要治療。  
發布於 2022-09-28 15:1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