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螺旋CT在疑難腹部損傷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急診收治疑難腹部損傷87例患者,分為傳統組41例,CT組46例,比較兩組非治療性剖腹探察率、平均術前手術時間、術後併發症。結果 傳統組非治療性剖腹探察15例,平均術前手術時間25小時,術後腸瘻7例,死亡5例;CT組非治療性剖腹探察2例,平均手術時間11小時,術後腸瘻2例,死亡1例。結論 螺旋CT是疑難腹部損傷的有效診斷手段。
疑難腹部損傷患者入選標準:(1)有顱腦、骨盆、腰椎、胸部等合併損傷掩蓋腹部損傷;(2)腹部損傷可能合併遠端小腸、結腸穿孔,腹膜炎出現遲,進展慢;(3)經病史、症狀、體徵、B超、診斷性腹穿不能明確診斷;(4)血流動力學穩定,能接受螺旋CT檢查。
傳統組採用病史、症狀、體徵、B超、診斷性腹穿擬定診斷與治療計劃;CT組結合病史、症狀、體徵、B超、診斷性腹穿與螺旋CT檢查擬定診斷與治療計劃。
結果應用統計學方法分析。
腹部損傷,一般病例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腹部B超檢查、診斷性穿刺可以早期診斷和治療,預後良好。但對於疑難腹部損傷的病例,通過上述途徑經常不能明確診斷而誤診,造成不良後果。對於疑難腹部損傷的診斷,沒有統一的標準,作者的經驗認為具有下列條件者可診斷為疑難腹部損傷。患者有合併症而掩蓋腹部症狀,合併骨科疾病,如骨盆、腰椎骨折一方面多有後腹膜血腫可致腹脹、腹痛,另一方面可造成腸管麻痺,繼發腸管擴張、積氣、積液而加劇腹脹、腹痛;合併腦外科疾病如昏迷,患者無對答;合併胸部等影響生命損傷而可能忽視腹部損傷;腹部損傷合併腸穿孔位於末端小腸、盲腸和直腸,穿孔小,早期由於腸管痙攣,腸粘膜外翻,腸稠厚內容物堵塞穿孔處,大網膜包裹穿孔腸段,早期沒有或腹膜炎體徵也不明顯,且腹膜炎體徵進展慢,B超、診斷性腹穿多為假陰性結果。
疑難腹部損傷的患者診斷性腹穿常因誤入後腹膜血腫、擴張腸管造成假陽性結果,或由於腹腔積液包裹造成假陰性結果。B超由於腹腔積氣、積液稠厚而造成假陰性結果。螺旋CT不受腹腔積氣、腸管擴張、積液稠厚或包裹的影響,能清晰顯示肝、脾、腎、後腹膜幫助診斷與治療。一般的腹部損傷,依據臨床體徵和腹穿等,對肝、脾、腎等腹內臟器損傷診斷的準確率為92%,CT檢查[2]的敏感性為96.5%,特異性為90%,準確率為96%,對於疑難腹部損傷,結合CT檢查更有利於診斷與治療。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螺旋CT組非治療性剖腹探察的病例明顯低於傳統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02),這是因為非治療性剖腹探察主要發生在合併後腹膜的病例,診斷性腹穿常誤入後腹膜血腫而得到假陽性結果,B超由於腸管擴張、積氣而影響檢查結果,螺旋CT能不受干擾準確反映腹腔內損傷情況,減少非治療性剖腹探察。對於能接受CT檢查的病人,CT是診斷後腹膜血腫最好的手段[3]。另外對於單純脾破裂,作者曾研究螺旋CT檢查的一組病例,3例保守治療成功,7例行脾切除治癒,平均輸血量1200ml;傳統組2例保守治療成功,2例非治療性剖腹探察(脾包膜小裂口,剖腹後已自行止血),6例行脾切除治癒,平均輸血量1800ml,具有明顯差異。
本組資料CT組與傳統組比較,手術時間(P=0.001)、術後腸瘻(P=0.026)、術後死亡(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傳統組5例死亡病例,1例死於顱腦外傷,其餘4例手術時間均超過96小時,術後腸瘻、腹腔感染、中毒性休克,最後死亡;7例腸瘻病例5例遠端小腸穿孔,1例盲腸穿孔,1例降結腸穿孔,手術時間均超過60小時。CT組1例橫結腸、降結腸多處穿孔,手術時間18小時。CT組2例考慮腸管破裂而行非治療性剖腹探察術。疑難腹部損傷腸穿孔常位於末端小腸、盲腸和直腸,穿孔小,早期由於腸管痙攣,腸粘膜外翻,腸稠厚內容物堵塞穿孔處,大網膜包裹穿孔腸段,早期沒有或腹膜炎體徵也不明顯,且腹膜炎體徵進展慢,B超、診斷性腹穿多為假陰性結果,延誤診斷致手術時間延長,術後併發症多。結合螺旋CT檢查可明顯提早診斷,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後併發症。
螺旋CT在疑難腹部損傷中的診斷價值
發布於 2023-01-29 17:47
螺旋CT在疑難腹部損傷中的診斷價值相關文章
PET-CT是近年來腫瘤診斷中最重要的進展,它在許多實體腫瘤性的診斷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特點,尤其對於肺內腫瘤病灶的診斷的準確率可以達到80%以上。它對肺癌診斷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於肺內單個病灶性質的判斷,另一方面是對全身是否存在轉移病灶的判斷。這樣一項PET/CT檢查基本可以完成對肺癌腫瘤的臨床分期,對於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所有的臨床檢查一樣,PET/CT檢
發布於 2022-12-14 14:39
0評論
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日益增高,在其診治過程中如何利用現代醫學影像技術進行正確診斷以及準確的術前分期,無論對手術方案的選擇抑或疾病隨訪和預後判斷都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普通纖維內窺鏡和X線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是目前胃癌診斷中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但對腫瘤浸潤深度或是否突破漿膜向外侵犯、淋巴轉移和遠處轉移等均無法顯示,而且部分患者對接受內窺鏡檢查仍存在心理負擔p恐懼和壓力。常規CT能發現和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和
發布於 2023-01-09 19:11
0評論
冠狀動脈CT是一項無創、低危、快速的檢查方法,已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篩查和隨訪手段,它實際上是通過多排螺旋CT(簡稱MDCT)對冠脈進行掃描,從而瞭解冠脈病變情況。從1998年國際上的第一臺4排MDCT問世開始,經過8排、16排、32排等發展,目前臨床上最先進的MDCT已經達到64排。“排”是指CT掃描機探測器的陣列數,一般排數越多,探測器寬度越寬,一次掃描完成的寬度越大。冠脈適用於:①
發布於 2022-11-24 06:11
0評論
腹部ct檢查是瞭解腹腔臟器有沒有感染性疾病,如炎症、結核、膿腫等;有沒有佔位,如良、惡性腫瘤,轉移性腫瘤等;有沒有畸形、結石、梗阻、穿孔、積液等.檢查前病人需要喝含碘對比劑2%的水溶液,其目的,一是讓對比劑充盈整個腸腔,以減少腸腔積氣所產生的偽影,影響診斷效果;二是腸道充盈後便於對疾病進行鑑別診斷.因此,當您喝完對比劑後需等一段時間,待對比劑到達所要檢查部位的腸腔後方可進行檢查。
腹部ct檢查包
發布於 2023-06-23 23:18
0評論
以往醫生們在診治腫瘤患者的策略中,如果患者既往病史中有惡性腫瘤手術病史,一旦發現某處發現存在骨的病灶或骨掃描放射性濃聚或PET-CT,大多數醫生會比較輕率的認為,那就是轉移腫瘤。最近的國外文獻發現該臨床思維模式可能存在誤差。正確的結論是:不一定。雖然以往有惡性腫瘤病史,發現骨組織上有腫瘤或病灶PET-CT陽性,高度懷疑轉移可能,但是診斷依然需要就事論事。有些骨組織上的病灶本來就是另外一種疾病。有
發布於 2023-02-09 13:42
0評論
由於腹腔內特別是腹膜後器官的疾病和腫瘤可產生與本病類似的症狀,故常需與脾腫大、胰腺囊腫或腫瘤、腎臟腫瘤、腎上腺腫瘤、腎盂積水和肝腫瘤鑑別。
應用各種輔助檢查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瞭解腫瘤的部位、範圍以及與毗鄰器官的關係,有時尚可確定腫瘤的性質。腹部平片發現腫瘤內有骨骼、牙齒等結構,則可判斷為畸胎瘤。纖維內瘤、神經纖維瘤或惡性神經鞘瘤有時可出現鈣化。椎間孔擴大,甚至有骨質破壞,應考慮是神經纖維腫瘤。
胃
發布於 2024-01-23 00:18
0評論
大多數醫學生受到的教育中提到骨膜反應,第一反應就是惡性腫瘤。這是醫學考試經典病例的描述。但如果是骨腫瘤專業醫生,則不會這樣認為。骨膜反應分為很多類型,有些是良性的,有些是炎症性的,有些是高度惡性腫瘤,有些是低度惡性腫瘤。(1)如果骨膜反應表現為一橫線,而且在骨皮質外側,而且中間有很窄的透亮間隙,往往代表是早期表現,或者是炎症(如嗜酸性肉芽腫)。(2)實質性骨膜反應,表現光滑,緻密,且與骨縱軸平行
發布於 2023-02-09 14:12
0評論
肺癌是當前世界各地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幾大主要城市中,肺癌已成為男性成年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發現診斷、早期治療是降低肺癌病死率,提高肺癌患者長期生存率的唯一途徑。目前不少患者因持續咳嗽、咳血及胸痛等臨床症狀來醫院就診時,通過常規X線胸片檢查所發現的腫瘤多數已屬中晚期,經手術、放療、化療或生物治療後,5年存活率較低。因此對於早期肺癌,特別是位於周圍肺野的小腫瘤,因常無自覺症狀,須通過健
發布於 2023-03-17 20:06
0評論
(1)用於胃腸道腫瘤
CT檢查可直接顯示癌組織本身,對中、晚期癌造成的胃腸腔內腫塊,胃腸壁浸潤增厚和胃腸外侵犯等病變的判斷有其特殊價值。眾所周知,胃腸壁的厚度與胃腸腔的擴張程度關係極大;加上CT平掃和增強掃描均難以對胃腸壁的各層組織結構區作出分辨;CT也不易對侷限性增厚的胃腸壁作出定性判斷,因此CT對早期胃腸道癌腫的發現和診斷作用不大。但CT可顯示癌腫的漿膜面侵犯情況,腫瘤一旦侵及漿膜層,預示腫
發布於 2023-01-24 16:12
0評論
肝損害的治療在肝病發展的不同階段,治療應各有所側重,例如疾病初期以對因治療、對症治療為主,而疾病晚期則可能要考慮抗癌治療和肝移植等。基本治療策略包括消除各種致病原因、保護肝功能、替代肝功能、綜合治療、肝移植等。保肝藥物的作用環節是在對症治療階段,針對肝臟內存在的細胞異常增生、基質增加、炎症反應,肝細胞膜損傷,脂質代謝紊亂、能量代謝紊亂以及自由基損傷發揮作用。抗炎保肝藥物的作用機理
發布於 2022-12-07 15:1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