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9 14:12

  大多數醫學生受到的教育中提到骨膜反應,第一反應就是惡性腫瘤。這是醫學考試經典病例的描述。但如果是骨腫瘤專業醫生,則不會這樣認為。骨膜反應分為很多類型,有些是良性的,有些是炎症性的,有些是高度惡性腫瘤,有些是低度惡性腫瘤。

  (1)如果骨膜反應表現為一橫線,而且在骨皮質外側,而且中間有很窄的透亮間隙,往往代表是早期表現,或者是炎症(如嗜酸性肉芽腫)。

  (2)實質性骨膜反應,表現光滑,緻密,且與骨縱軸平行,往往表示是良性腫瘤。多見於骨樣骨瘤,軟骨瘤等。

  (3)多層狀,而且表現為蔥皮樣,一般表示惡性程度比較高的腫瘤。如尤文氏瘤。但是偶爾也見於慢性感染中,後者一般沒有軟組織腫塊。

  (4)與骨組織縱軸垂直,而且表現為針樣,日光樣,則基本是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

  (5)淡淡的骨膜反應,同時存在骨質疏鬆樣改變。如果存在軟組織腫塊,則考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如果沒有軟組織腫塊,則考慮急性炎症可能。

  骨膜反應一般在病理上分為三層結構,最表面層是增生層,普通X片不顯示;中間一層是步承成熟的骨小梁層;最內層是哈佛氏管。比較成熟的骨膜反應會存在與骨組織之間間隙。理論上,骨膜反應是炎症刺激下,成骨細胞、間充質幹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增值分化和產生功能的表現。在炎症、腫瘤侵襲過程中,都會產生局部炎症因子的釋放和細胞增值反應。根據不同形態和結構,反推判斷和診斷疾病是骨膜反應的意義。這個過程需要經驗,也需要學習和經常總結。

骨腫瘤中骨膜反應的診斷價值相關文章
醫學教科書上對骨的良性腫瘤影像學有比較確定的特徵性描述,包括邊界清晰、很少出現軟組織腫塊、很少出現骨膜反應、破壞速度緩慢等。從臨床概率上講,這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所有良性骨腫瘤的影像學表現下,大多數概率考慮良性。但是在臨床實際案例中,發現不少影像學看起來非常確定良性的,最後病理學及診斷是惡性的。國內骨腫瘤書籍中,國外文獻中也提到了類似的現象。原因主要在於:第一,目前人們注重健康體檢,無意中發現骨
發布於 2023-02-09 13:47
0評論
以往醫生們在診治腫瘤患者的策略中,如果患者既往病史中有惡性腫瘤手術病史,一旦發現某處發現存在骨的病灶或骨掃描放射性濃聚或PET-CT,大多數醫生會比較輕率的認為,那就是轉移腫瘤。最近的國外文獻發現該臨床思維模式可能存在誤差。正確的結論是:不一定。雖然以往有惡性腫瘤病史,發現骨組織上有腫瘤或病灶PET-CT陽性,高度懷疑轉移可能,但是診斷依然需要就事論事。有些骨組織上的病灶本來就是另外一種疾病。有
發布於 2023-02-09 13:42
0評論
(1)青少年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膝關節周圍疼痛且有進行性加重時。 (2)青少年出現發熱、肢痛、腫脹、白細胞增多等急性骨髓炎時,要排除尤文氏肉瘤和骨肉瘤的可能。 (3)多發性內生軟骨瘤,多發性骨軟骨瘤和長管狀的單發性骨軟骨瘤都容易惡變為軟骨肉瘤,有上述病變時,要定期複查以防惡變。 (4)老年人出現不明原因的肢痛、腰背痛,且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向時,要警惕有轉移性骨腫瘤的可能。 (5)凡四肢軟組織中出現腫
發布於 2024-10-28 06:39
0評論
腫瘤患者一旦出現骨疼痛、病理性骨折、鹼性磷酸酶升高、脊髓壓迫或脊神經根壓迫、或高鈣血癥相關症狀等臨床表現,應進一步檢查排除骨轉移病變.確定惡性腫瘤骨轉移的診斷方法有以下幾種? (1)放射性核素全身骨顯像(ECT)檢查診斷:ECT也稱“骨掃描”,是惡性腫瘤骨轉移的診斷方法之一,但不作為轉移性骨腫瘤的診斷依據。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診斷惡性腫瘤骨轉移的敏感性為62%—98%,假陰性率為3%—8%;特異性6
發布於 2023-09-10 09:05
0評論
1、骨腫瘤的位置如腫瘤可位於骨骺,也可位於幹骨骺端,可位於長骨,也可位於扁平骨;青少年骨骺發生的腫瘤應首先考慮軟骨母細胞瘤,而成年人上述骨骺部的腫瘤應考慮為骨鉅細胞瘤。 2、腫瘤對宿主骨的影響腫瘤與宿主骨間邊界有無浸潤性是確定病變性質的首要因素,邊界清楚者表明腫瘤生長緩慢且浸潤性弱。反之,邊界模糊者則表明腫瘤浸潤性強。 3、宿主對腫瘤的反應宿主總是力圖消滅腫瘤,將其包裹,形成纖維組織包膜,生長快
發布於 2023-02-23 20:52
0評論
隨著科技進步和健康意識的普遍提高,腫瘤指標在體檢和臨床診斷治療中的作用顯得越發重要,腫瘤標誌物的篩選和評價也成為目前腫瘤研究的一個熱點領域。但在臨床患者以及家屬中對腫瘤指標存在一些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認識。1、錯誤認識一:長了肝癌就一定有腫瘤標誌物升高。甲胎蛋白AFP是臨床最常用的的腫瘤指標之一。在原發性肝細胞肝癌患者中有約60%以上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AFP升高。但在國內肝癌患者中也有約20-3
發布於 2023-01-27 19:32
0評論
部分初次進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時內出現頭疼、頭暈、眼花、耳鳴、全身乏力、行走困難、難以入睡等症狀,嚴重者出現腹脹、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面色及口唇發紫或面部水腫等症狀。出現這些症狀,應在原高度處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數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復正常。 有報道說,3500米以下的發病率佔37%~51%,3600米-5000米的發病率達50%。這說明高度越高
發布於 2024-01-17 13:27
0評論
良性骨腫瘤生長緩慢,疼痛輕,早期不易察覺,當腫瘤長大或壓迫周圍組織時,疼痛加重或發生病理性骨折時被發現,惡性骨腫瘤呈浸潤性生長,發展迅速,骨皮質破壞後,可蔓延至周圍軟組織,患部呈梭形腫脹,腫塊境界不清,質地較硬,局部血管擴張,皮膚溫度升高,可有搏動感或血管雜音,早期出現疼痛並呈進行性加重,後期出現貧血及惡液質,找可發生它處轉移病灶,其中以肺部轉移最為多見。如果無明顯外傷,出現四肢或髖部疼痛,休息
發布於 2023-03-23 22:31
0評論
一、對於既往身體健康的人群,對腰腿疼、重度貧血等症狀的出現要警惕腫瘤骨轉移:惡性腫瘤遠處轉移是腫瘤的惡性標誌和特徵,也是導致腫瘤患者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骨組織是癌症遠處轉移的第三好發器官,僅次於肝和肺,骨轉移癌的發生率約為30%-70%,理論上每一種惡性腫瘤都可以轉移到骨骼,其中以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更多見。我們大家都知道惡性腫瘤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對愈後是非常關鍵的,在生活中我們有的患者,出
發布於 2022-09-24 20:51
0評論
1、分類原則統一第三版WHO腫瘤分類與前二版最大的區別是將所有腫瘤均視為獨立病種,而不只是形態學描述的組織學分型,與其他分冊一樣,所有骨腫瘤及其變型均嚴格按疾病來描述診斷標準、病理學特點和相關的遺傳學改變,包括新的ICO-10編碼、發病率、年齡、性別分佈、病變部位、臨床症狀和體徵、病理學、遺傳學及預後因素。第二版中將骨髓腫瘤(圓細胞腫瘤)分成Ewing肉瘤、骨原始神經外胚層瘤(ES/PNET)、
發布於 2023-02-19 06: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