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0 22:25

  高老齡食管癌、賁門癌的發病率近年來相對增加,這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預期壽命延長,老齡社會悄然而至的結果。 一般將60—70歲稱老齡,70—80歲稱高齡,80歲以上稱超高齡。高老齡患者群在生理、心理及社會生活方面有其特殊性,有關的治療問題也需要予以特殊討論。

  眾所周知,外科手術具有根治性及無生物抵抗性的突出優點,時至今日仍是治療絕大多數實體腫瘤的首選方法。近年來麻醉技術、手術器械設備、材料藥品以及圍手術期監護手段的進步,高老齡食管癌、賁門癌的手術指徵較以往擴大了許多。手術的成功和術後良好的效果,帶來了振奮和鼓舞。但手術適應症的擴大,使術後併發症也相應增多。術後30天內的手術死亡,多在這一年齡組中。手術併發症與手術死亡的增加一方面與開胸大手術的高打擊及重創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高老齡食管、賁門癌患者身體狀況較差,既往病史多較複雜,常同時合併有多種臟器疾病等有關。較常見的合併症有營養不良、貧血及糖尿病;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系統疾病;陳舊的胸腹腔疾病及外科手術經歷、多臟器潛在的亞臨床低功能狀態、長期吸菸飲酒、心理及社會家庭方面的某些不確定因素也都會對術後帶嚴重的影響。甚至一些看似普通的併發症也會成為高老齡患者生命不可逾越的障礙。常見的術後併發症,在肺部方面有肺炎包括感染性及吸入性肺炎、肺不張、肺水腫、呼吸衰竭等;心臟血管方面有各種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高血壓、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深靜脈栓子脫落致肺栓塞等;其它包括低蛋白血癥、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等致吻合口、傷口水腫癒合不良、重症感染包括黴菌感染以及多臟器衰竭等。

  因此,對於高老齡患者在治療上應嚴格區分、認真對待。在經過詳盡的術前檢查,充分了解患者心肺及其它臟器功能的基礎上,術前認真查房討論,綜合評價患者的病情及身體狀況,特別是抗手術打擊能力。同時要了解患者及家屬對治療費用的經濟承受能力。制定適宜的不同個體化治療方案。對於一般身體情況較好,手術切除的可能性及把握性較大,特別是能夠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應積極交代及解釋病情,充分做好手術前準備;包括治療及緩解心肺等臟器疾病,改善營養狀況,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呼吸功能訓練等以爭取手術治療。術中儘量減少手術打擊,最少出血,輕柔操作,縮短手術時間。要與麻醉師良好配合,加強呼吸道管理,尤其是拔管前徹底吸痰。手術後嚴密監護,充分霧化有效排痰,經常拍背揉腿,鼓勵床旁活動。對於具有血液高凝傾向的患者,可在術後給予丹參等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由於高老齡患者心肺儲備功能不足,手術後容易出現心肺併發症,一定要及時處理,包括必要時的氣管鏡吸痰、氣管切開以及機械通氣輔助呼吸等。

  有些患者,入院前由於較長時間食道梗阻進食困難,營養狀況很差。入院後即給予鼻飼高熱量營養如豆奶、肉湯等,以迅速提升身體狀況,增強對手術打擊的耐受能力。手術後翌日,即經鼻飼營養啟動腸道功能,質與量逐步增加。一般術後5天開始進食,9天開始細爛麵條。這可避免手術後輸注血、血漿及蛋白等,減少術後長時間大量腸道外營養帶來的併發症,也降低了治療費用。針對高老齡食管胸中下段癌手術,我們採取經食管床上提胃,從主動脈弓後、弓上與食管機械吻合,手術後胃居於縱隔食管床內,避免了術後常見的“胸胃綜合症”,減少了肺功能的損失。這種術式尤其適合低心肺功能及超高齡患者。部分高位病變,包括頸段及高位胸上段食管癌,在保證腫瘤外科治療根治性原則的基礎上,採用左頸上腹正中二切口食管拔脫術,避免了開胸操作,提高了安全性;或採用經右胸後外側一切口,經食管裂孔遊離胃,右胸超胸頂食管胃吻合,避免了創傷較大的常規左頸、右胸後外側及上腹正中三切口手術。將胃經胸骨後比經食管床上提頸部吻合,對心肺功能的影響要小得多。對於既往曾行胃大部切除的殘胃食管癌,可採取將殘胃、脾、胰尾拉入胸腔食管胃弓下吻合的方式,必要時可用結腸代食管。部分病變位置較高較長,可能外侵氣管膜部或大血管,龕影較大將穿孔的髓質型或潰瘍型食管癌,術前可給予半量放療(4000rad),會提高手術切除率,增加手術的安全性。

患有食道癌的老年人的胰腺癌治療策略相關文章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虞先濬教授所領銜的研究團隊,重點探索胰腺癌生物學特性,開展手術個體化與規範化研究,並轉化應用於臨床治療,使手術更有針對性。該研究團隊成員利用PET-CT影像學檢查結合計算機三維合成技術提出了腫瘤代謝性負荷能夠預測胰腺癌患者的預後,指導胰腺癌的治療策略。相關論文發表在《歐洲核醫學及分子影像學》(EuropeanJournalofNuclearMedicineandMolecu
發布於 2023-02-02 14:42
0評論
胰腺外科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無論診斷、手術技術和綜合治療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針對胰腺癌的治療,即使走過了相當長時期的擴大手術的道路,其長期生存率也並未取得顯著改善。在進入新世紀的今天,我們迫切需要有新思維、新技術注入到胰腺癌治療這一跨世紀的難題中。胰腺癌的根治性手術切除是胰腺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唯一希望,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手段。胰腺癌手術切除後,患者生活質量往往得到明顯提高,而對於
發布於 2023-03-08 04:06
0評論
患者女性,52歲。上腹不適並飲食減少2月餘於去年底發現胰腺癌,主要位於胰腺頸部,已經侵及肝總動脈等重要血管,京城多家醫院表示不能切除,並且治療手段有限。患者今年一月初來本科診治,我們的策略是:開腹探查、腫瘤穿刺活檢明確診斷、直視下胰腺腫瘤碘125粒子植入、腹腔化療泵埋置,在內放射治療和化療控制腫瘤負荷的前提下,積極進行APC-CIK細胞免疫治療。術中發現了肝臟表面有數個0.5cm大小的癌轉移結節
發布於 2022-09-25 05:16
0評論
我國胰腺癌發病率為5.1/10萬,較20年前大幅升高。上海市男性胰腺癌發病率已經接近歐美國家。只有10%~15%的患者有手術切除的機會,其中能根治者僅為5%~7.5%。胰腺癌的預後極差,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報告,胰腺癌1年生存率為8%,5年生存率為3%,中位生存期僅2~3月。我國外科的統計資料顯示,5年生存率在5%左右。面臨的挑戰首先,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率低。哪些是胰腺癌發病率的危險因素,目前尚不明
發布於 2023-01-29 07:57
0評論
1、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合併有胰腺癌者高於正常人群。2、內乳頭狀黏液瘤也屬癌前病變。3、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有人認為遺傳因素在胰腺癌發病中佔5%~10%。4、年齡大於40歲,有上腹部非特異性症狀的病人。5、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菸、大量飲酒以及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等。6、良性病變進行過遠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別是術後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發病率升高1.5~5倍。7、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認為慢性胰腺炎在一部
發布於 2022-10-02 14:35
0評論
胰腺癌能治癒嗎?胰腺癌是近年來一種高發的惡性腫瘤,其危害非常大,一旦患上將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及生命;胰腺癌的治療關鍵在於及時,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瞭解相關知識,加以防治,避免疾病給自己帶來的麻煩。 無疼痛的阻塞性黃疸和膽囊腫大是胰腺癌的臨床診斷依據,稱為“戈爾伏阿齊爾氏定律”。目前,胰腺癌確診病例的手術切除腫瘤率僅為4%-27%,手術後的遠期療效亦不太好。因此,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預
發布於 2024-07-24 05:01
0評論
概述 胰腺癌是常見的腫瘤疾病,目前的發病率逐年的增加,所以是需要大家注意的疾病。胰腺癌的危害跟其他腫瘤疾病是相似的,最大的危害是危及生命。所以,患上胰腺癌需要及時的接受治療,才能減緩病痛,保證生活質量,最為重要的是延長生命。但儘管如此,依然有很多胰腺癌的患者會因為病痛而害怕,總覺得患上胰腺癌就意味著命不久矣。那麼,胰腺癌晚期能活多久? 步驟/方法: 1、 目前,胰腺癌作為常見的癌症,臨床上有
發布於 2022-10-08 14:24
0評論
胰腺癌預後極差,手術依然是治癒胰腺癌的唯一手段。然而,絕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在術後一年裡就出現復發轉移,術後長期生存的比例很低,5年生存率不超過20%。研究表明術前對適合手術人群的篩選和合理應用圍手術期的綜合治療在提高手術療效,延長患者的長期生存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復旦大學胰腺腫瘤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虞先濬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開展一系列的針對提高胰腺癌手術療效的研究。首先從術前最
發布於 2023-02-02 14:37
0評論
最近幾年胰腺癌高發的趨勢十分明顯。患者的年齡分佈沒有明顯規律。不過與其他年齡段相比,中老年患者的數量較多。胰腺癌患者五年以上生存率很低。由於惡化得快、轉移得快,胰腺癌是名副其實的“癌中之王”。因此,每一個健康人都應該提高對胰腺癌的防範意識。 此外,胰腺癌的發現極為困難,患者在發病初期沒有任何症狀。不過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胰頭”癌會讓病人產生黃疸;而胰體尾的癌變則常會誘發上腹疼痛、吃不下飯以及腰
發布於 2023-02-11 23:50
0評論
1、吸菸:研究證實吸菸者的危險性與其吸菸程度成正比。2、飲食結構:高蛋白飲食如肉類、高熱卡飲食如高碳水化合物都是與胰腺癌發病有關因素。動物實驗證明高脂肪飲食與胰腺癌的發展有關。飲食結構中高纖維、水果和新鮮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較少。3、環境因素:與胰腺癌有關的職業是與化學物質和金屬接觸的工作。如β-萘胺和苯。4、遺傳因素:近親中有惡性胰腺腫瘤者的患病危險性較高。5、糖尿病:糖尿病人患胰腺癌的危險性比
發布於 2023-03-08 05: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