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科學的術後早期康復鍛鍊有助於心臟手術後的順利康復,對老年患者尤為重要。冠狀動脈搭橋術後康復鍛鍊的目的是促進心臟功能的恢復,預防肺部、消化道等各器官的併發症,使患者儘快恢復正常生活。積極的康復鍛鍊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對心肌的血液供應。因為血流加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冠狀動脈橋的狹窄和閉塞,改善循環功能,促進切口癒合,改善腎臟灌注,減少水、鈉瀦留。增加活動量既可以促進肺功能的恢復,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避免長期臥床容易導致的體位性低血壓,又可以改善血液流變學狀況,減少神經體液的過度反應,等等。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的早期康復鍛鍊也有潛在的危險性,特別是對於心臟灌注不足的患者,他們可能會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嚴重胸痛、呼吸困難、眩暈和心律失常。發生過可能與活動有關的心房顫動的臨床例子。這些不良反應大多是由過度運動引起的,因此,確定個性化的運動量以達到最佳效果和最小風險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術前幾乎不可能通過蹬腿或平板來確定最大的心臟功能容量,即使能夠勉強確定,也不能作為術後的控制標準,因為術前的運動測試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從而低估了心臟本身的功能。因此,術後的最大運動量只能根據病人當時的心臟功能狀況來確定。運動量是由運動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共同決定的。我們鼓勵病人進行亞極量的運動,即主要是耐力運動。事實上,這個亞極量是不確定的,因為隨著心臟功能和體力的逐漸恢復,運動耐力會逐漸增加。患者要逐漸增加運動量,以自己能耐受、不感到過度疲勞、不出現氣短、不誘發心律失常或嚴重胸痛為度。根據文獻記載,在達到出院標準之前,一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恢復過程為15-20天,兩個或更多的搭橋手術為20-28天。
術後康復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逐步進行:
1.進行吹氣練習 比術前少,每天約3-4次,每次10-15分鐘。在此期間,應鼓勵病人進食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以促進身體的恢復和手術切口的癒合,使病人有足夠的體力和良好的身體狀況來配合訓練。
2.下床活動 術後24-48小時,在病人體力允許的情況下,護士幫助病人逐漸從坐在床上到坐在床邊,再到離開床在室內走一小段路,72小時後,活動量增加,病人可以沿病房走廊行走。這是個好主意。
3、活動上肢,包括上肢伸屈、上舉和適當擴胸。如果手術切口癒合不好,或胸骨固定不牢,活動時有骨擦感,則應避免擴胸運動。上肢運動可以減輕關節僵硬,防止胸壁僵硬和胸壁肌肉萎縮,減少肩背疼痛和胸部壓迫。
4.鼓勵病人自己照顧自己,包括洗臉、刷牙、自己吃飯和排便。這些日常生活動作有助於患者恢復肢體的協調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運動量,並增加患者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