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棘手、最難處理的就是使用糖皮質激素後出現的血糖異常。這些患者因為患有哮喘、血液病、風溼類疾病等不得不使用超生理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導致出現血糖異常、甚至進展為糖尿病,在原有疾病基礎上又雪上加霜。雖然有些情況是不可避免,但是我覺得加強非內分泌科室的醫生對糖皮質激素使用後副作用的認識、讓患者瞭解在治療各種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的疾病過程中如何把握一些原則,防止或者減輕並且及時治療這種血糖異常顯得非常重要。
那麼,何為糖皮質激素?也就是大家平時所說的“激素”。 糖皮質激素生理狀態下是由我們人體的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分泌,調節糖、脂肪、蛋白質及水鹽代謝,對多種組織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響。目前臨床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種類繁多,如長效的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中效的潑尼松,短效的可的松等,劑型有針劑、片劑、眼藥水、噴霧劑、軟膏劑等,在應用時可根據病情、病程選擇不同藥物、劑型和劑量。
糖皮質激素在臨床治療上分兩大類:
1、急、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及腎上腺次全切除術後作糖皮質激素的補充、替代治療,採用劑量小,發揮生理作用。一般不會出現副作用。
2、嚴重感染及炎症(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敗血症、結核性腦膜炎、腦炎、心包炎、風溼性心瓣膜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風溼熱、風溼性心肌炎、 風溼性及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和過敏性疾病(血清病、枯草熱、藥物過敏、接觸性皮炎、血管神經性水腫等);感染中毒性休克及過敏性休克;血液病(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等);喘息型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或局部應用(如接觸性皮炎、 溼疹、牛皮癬、角膜炎和虹膜炎等),以上情況需採用較大的超生理劑量,副作用較大。
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較多,如誘發或加重感染;骨質疏鬆;神經精神異常;肌肉萎縮及兒童發育遲緩;加重或誘發胃腸道潰瘍;最重要的是代謝紊亂:出現因藥物使用過量出現的藥源性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綜合徵,臨床表現有水腫、低血鉀、高血壓、 糖尿病、皮膚變薄、滿月臉、水牛背、 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瘡等症狀。
因此醫生在因上述各種疾病開始給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時應當給患者講明可能的副作用,使用同時需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鬆、給予胃粘膜保護劑、囑患者注意口腔等的衛生清潔,預防感染髮生。針對既往沒有糖尿病者,也要及早開始監測血糖,發現血糖升高及時處理;對於原有糖尿病患者,更要及時調整降糖治療方案,以防因血糖升高導致喘息型支氣管炎、吸入性肺炎得不到控制反而進一步加重,或在治療風溼病等的過程中出現各種感染以及大小血管的併發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劑型、不同的給藥時間和間隔使得藥物在體內的峰濃度出現的時間不同故糖皮質激素升血糖作用出現的時間也不同,例如許多患者以下午至睡前血糖升高為主。因此為避免漏診,應進行全天候、多時點血糖監測。在擬定降糖治療方案時,要充分考慮激素起效的時間及高峰期,科學安排三餐降糖藥物的劑量。對於早晨服用激素的患者,降糖藥的劑量安排通常是:中餐的藥量>晚餐藥量>早餐的藥量。另外,既往沒有糖尿病的患者因服糖皮質激素導致的血糖異常一般隨藥物減量乃至停藥會逐漸減輕乃至恢復正常,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也會逐漸下降,因此糖友不必過於擔心,但要注意及時監測血糖並及時調整降糖藥的用量。對於病情需要長期大量服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則要嚴格飲食控制,加強餐後運動,多點監測血糖,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把血糖控制於理想範圍內,以防各種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患者本人要注意避免著涼感冒、飲食清淡、低鹽、低糖、高蛋白飲食及加用氯化鉀等措施,把糖皮質激素的治療作用發揮到最大,副作用對身體的損害控制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