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激素(GCs)在臨床上廣泛用於急性和慢性炎症的非特異性治療迄今已逾50年;伴隨其卓越的抗炎作用其眾多的不良反應也屢見不鮮,其中也有嚴重而不可逆轉的,往往使抗炎治療功虧一簣,大大限制了其應用。近十多年來隨著GCs的分子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已經明確由GCs受體(GR)介導的轉錄激活(Transactivation,
TA)和轉錄抑制(Transrepression,TR)兩種不用的途徑是GCs對基因轉錄作用的分子機制。GCs 抗炎作用主要是通過TR介導的,而其不良反應則是由TA所介導的。現有的GCs對細胞作用的分子途徑決定了它們的療效和各種不良反應,隨著近代對此類藥物的研究開發,預期不久的將來可以提供不具有TA機制的新一代GCs供臨床應用。
GCs的不良反應與其種類、劑量、療程、給藥方式(全身與局部)以及患者的病情的各個方面、年齡等因素有關。原則上GCs用於替代治療的劑量近於每天生理分泌的皮質醇量(25-37mg)一般不引起不良反應。所需劑量超出生理需要量即為藥理劑量(即TR作用的放大),由於機體反應性以及各種疾病狀態的特殊性其藥理學劑量-效應在臨床上可有明顯不同,所以必須注意個體化給藥。通常當危重病人需要短期應用GCs搶救生命時,儘管存在GCs治療的反指證,但權衡得失GCs仍可奏效,而其不良反應或可被克服或隨疾病過程的好轉而消失。但對於慢性疾病需GCs長期較大劑量治療時,必須高度重視和密切隨訪其各種不良反應,予以及時積極地應對。
GCs的不良反應實際上是TA的放大,不同於一般藥物的副作用;嚴重的不良反應可引起死亡,細菌和真菌的感染是其主要原因,其次是心血管併發症、消化道病變出血、穿孔以及胃腸吻合口穿破。
以下分別敘述GCs主要的不良反應及其防治。
(一)感染與免疫抑制
由於GCs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因此,長期應用可使患者對感染的抵抗力明顯降低。易發生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各種感染,或使原來處於潛伏狀態的感染加重或病灶擴散。常見結核病、化膿性感染(多為肺、膈下、腹腔、尿路、肛周等)和真菌感染等。值得注意的是感染症狀有時可能被GCs的抗炎作用所掩蓋,而GCs又可使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均可增高,故感染有可能被忽視。因此,在GCs治療前應常規尋找是否有潛在的感染病灶。一般來說,小劑量GCs(潑尼松10mg/d或以下)對機體抗感染的免疫功能影響不大,劑量愈大,療程愈長,導致感染的危險性愈高。在應用GCs治療期間一旦出現感染,首先必須明確感染的性質,選擇敏感的抗感染藥物,並予足量有效治療,以期儘快控制感染,同時撤減GCs的用量。對於已有感染而尚未控制的患者應禁忌使用GCs,除非在病原菌已明確並已予以有效抗感染藥物治療,而有強烈使用GCs的指證時,才可審慎地使用(如感染性休克)。此外GCs可促使卡氏(Kaposi)肉瘤的發展,現已並不鮮見。
(二)類固醇潰瘍、胃腸粘膜的損害和傷口癒合不良
長期大劑量GC治療可能誘發消化性潰瘍,稱為“類固醇潰瘍”,也可使原有潰瘍病復發惡化,常常導致出血或穿孔,其機制與應激性潰瘍相同,即大劑量GCs可促進胃酸和胃泌素分泌,降低粘膜修復能力。為此,對於長期大劑量GC治療的患者,尤其是有潰瘍病史者應同時給予制酸劑和PPI等。出血穿孔也見於炎症性腸病(IBD),現推薦使用腸道局部藥物濃度高的製劑--布地奈德(budesonide,16-α羥潑尼松龍)治療克羅恩氏病(Crohn Disease)。
GCs能促進蛋白質分解代謝,抑制纖維母細胞的增殖和疤痕形成。致使傷口癒合不良。為克服此一不良反應,可以增加蛋白質攝入,必要時使用蛋白同化激素。
(三)醫源性皮質醇增多症
長期應用GC可引起醫源性皮質醇增多症(類庫欣綜合徵),其臨床表現與內源性皮質醇增多症的臨床症狀類同。但高血壓、多毛、月經失調、陽痿等症狀多見於內源性皮質醇增多症,特別是庫欣病;而青光眼、後囊下白內障、良性顱內高壓、骨無菌性壞死、胰腺炎等多見於類庫欣綜合徵,罕見於內源性皮質醇增多症。為避免或減少類庫欣綜合徵的發生,可採用局部用藥,如支氣管哮喘患者可使用氣霧製劑,風溼樣關節炎患者可使用關節腔內注射製劑,以減少對全身的影響。
(四)對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影響
長期GCs治療可以誘發與加重高血壓、胰島素抵抗、血脂紊亂、高血糖、血液高凝狀態與代謝綜合徵,並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進展,冠心病和心血管事件(包括靜脈血栓形成)發病率增高。值得重視的是GCs停藥後上述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依然存在。GCs對水鈉瀦留對心衰不利。
(五)類固醇性糖尿病
GCs可抑制葡萄糖利用並促進糖的異生作用,故長期較大劑量GCs治療可引起糖耐量減退或導致類固醇性糖尿病,多見於兒童和老年人。GCs治療也可使糖尿病人病情惡化,故糖尿病患者被列為GCs治療的禁忌證。但如因病情需要必須GCs治療者應密切監測血糖,並應用胰島素強化治療。
(六)對水電解質平衡的不良反應
氫化可的松、可的松、潑尼松等GCs具有輕度鹽皮質激素樣作用,長期大劑量應用可能引起水鈉滯留和低鉀血癥,患者可出現肌無力,甚者發生低鉀性麻痺、心律失常等,故在GCs治療期間應測定電解質,注意補充鉀鹽和低鈉飲食。
(七)對眼的不良影響
長期接受GCs治療者可引起眼內壓增高,甚者發生類固醇性青光眼。文獻報道,一般在口服潑尼松半年至1年時發生,而局部用0.1%地塞米松滴眼可在數週至數月即有眼內壓增高,往往多見於40歲以上或糖尿病等患者。GCs引起的眼壓升高與GCs的種類、劑量、療程及給藥方式有關,眼局部用藥的反應較全身用藥大,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潑尼松、潑尼松龍較氫化可的松、可的松易引起眼內壓升高。為防止發生類固醇性青光眼,在使用GCs期間應經常測定眼壓。GCs所致的眼壓增高一般是可逆的,必要時GCs需停用或減量,並使用相應藥物降低眼壓。青光眼患者未獲有效處理者應禁忌使用GCs。
GCs還可致白內障,多發生於兒童,據報道兒童腎病綜合徵應用激素治療約有20%發生不可逆性晶體混濁,且停藥後可繼續發展。故長期使用GCs者應定期眼科檢查。有報道GCs氣霧吸入治療一般不易引起白內障。
(八)對胎兒和兒童的影響
在妊娠早期(14周前)接受大量GCs,胎兒可發生兔裂、顎裂;妊娠中後期則可引起流產或早產。故妊娠早期14周內應避免應用GCs,中後期應儘量減少劑量。
由於GCs分解蛋白質的作用,以及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故兒童較長期應用GCs可引起生長遲緩,影響身高和器官發育,一般在停藥後可望逐漸恢復。為避免影響患兒生長髮育,應儘早規劃採用隔日療法或改用不抑制生長激素分泌的ACTH。
(九)對骨骼和肌肉的不良反應
長期GCs治療是繼發性骨質疏鬆的常見病因。大劑量GCs可引起骨質吸收加速、抑制成骨細胞活力,以及負氮和負鈣平衡,形成骨質
疏鬆。在GCs治療6個月後影像學或實驗室檢查就可能發現骨質疏鬆,如潑尼松>20mg/d治療持續1年以上,可出現明顯的骨質疏鬆,應注意的是GCs長期氣霧吸入,或是較小劑量全身用藥者也易發生骨質疏鬆,尤以絕經期婦女,老年人和兒童易患。因此長期使用GCs者,無論劑量大小,均應進行有關檢查,並常規補充鈣鹽及維生素D製劑,必要時加用二膦酸鹽製劑。
與GCs治療相關的無菌性骨壞死,常見於股骨頭,單側或雙側均可發生,也可發生在肱骨頭,膝關節的長骨端。與長期大劑量GCs引起血管脂肪栓塞與血管炎有關,也認為與抑制血管生成有關。此一過程常長達數月至數年,故易於漏診,宜加強警惕早診早治。
因GCs治療而引起的肌萎縮和肌無力常累及上臂屈肌和肩胛肌,其組織學改變為肌纖維萎縮,文獻稱之為“類固醇肌病”。多見於長期使用GCs,特別是地塞米松或氟羥強的松龍等長效製劑。如予減量或採用局部給藥,肌無力症狀可獲好轉。
(十)精神失常
人體處於各種應激狀態下,如運動、飢餓、酗酒、焦慮、抑鬱等情況下,血皮質醇水平均可增高。儘管目前對於應激時GCs需要量增加的確切功能尚不清楚,但可說明人體的精神與行為狀態與GCs密切相關。GCs可增加大腦的興奮性,GCs藥理劑量可誘發癲癇,有精神病史者如使用GCs易復發,文獻報告GCs治療精神失常發生率為10%,多見於女性,早期以欣快症為最常見,表現為興奮、多語、失眠、輕燥狂,也有表現為抑鬱、焦慮,甚至有自殺傾向者。有的病人表現為欣快和抑鬱交替;此外也可以出現妄想、幻覺、木僵等症狀。其發生常與劑量有關,撥尼松劑量常在80mg/d以上,GCs減量或停藥後症狀可漸恢復。對有上述情況的病人又需長期用GCs治療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劑以減少GCs劑量。
(十一)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與腎上腺危象
長期應用GCs可反饋抑制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分泌,使內源性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減少。一般連續2周應用潑尼松20~30mg/d即可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反應遲鈍,如超量長期應用則可完全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此時如突然停藥或撤減過快,可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的臨床表現甚者引起腎上腺危象,後者可危及生命。此種危象在使用GCs過程中直至停藥後9-12個月內如遇感染、手術等各種應激時均可發生。為了減少GCs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抑制作用,應按GCs治療的適應徵選用短效和中效激素,能不用長效激素則儘量不用。在治程中需視情及時減量或停用,無必要時不予維持治療;如需長期應用時,則應將維持量減至能控制病情的最小劑量。局部用藥有效者應首先考慮局部用藥,儘量減少全身用藥的劑量。但必須指出,對GCs的各種局部應用也需注意其不良反應,切不能濫用。為防止GCs停藥後由於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受抑制而發生腎上腺危象,應注意在長期使用GCs後,絕不可突然停藥,應逐漸減量後謹慎撤退。同時應反覆告誡患者如自行減量或停用GCs的嚴重後果。臨床表現和處理同普通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
(十二)其它
GCs對極少數特異性過敏體質患者也可具有致敏性。GCs本身是一種半抗原,可使機體產生抗體。有報告特異性過敏體質者無論初次或再次注射地塞米松等時,偶可產生速發變態反應,甚者可引起過敏性休克。故需明確過敏病史審慎給藥,有時需要在用藥後嚴密觀察以備應急。
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及其防治
發布於 2023-01-25 22:52
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及其防治相關文章
長期應用超生理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可引起很多不良反應,列舉如下:1、水、鹽、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表現為向心性肥胖(庫欣綜合症),俗稱滿月臉、水牛背,痤瘡、多毛,高血鈉和低血鉀、高血壓、浮腫,高血脂、高血糖或使糖尿病加重,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甚至萎縮,閉經,肌肉消瘦、無力,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和精神症狀等。2、減弱機體抵抗力:不利於防禦細菌等微生物生長和繁殖,使其擴散,從而誘發或加重感染。3、阻
發布於 2022-09-24 16:56
0評論
長期應用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其嚴重程度與用藥劑量及用藥時間成正比,主要有:
1.醫源性庫欣綜合徵,如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皮膚紫紋淤斑、類固醇性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加重)、骨質疏鬆、自發性骨折甚或骨壞死(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女性多毛月經紊亂或閉經不孕、男性陽萎、出血傾向等。
2.誘發或加重細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種感染。
3.誘發或加劇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造成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4.高血壓、充血
發布於 2023-11-23 19:25
0評論
臨床上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病時,常使用糖皮質激素(老百姓簡稱激素)治療。激素可帶來一些副作用,主要反映在:
1、長期大劑量使用,可引起水、鹽、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表現為向心型肥胖、滿月面容、多毛、無力、低血鉀、水腫、高血壓和糖尿病等,臨床上稱之為庫欣綜合徵。這些症狀可不特殊治療,停藥後一般會自行逐漸消退,數月或較長時間後可恢復正常。必要時可配用降壓、降糖藥,並給予低壓、低糖、高蛋白
發布於 2023-11-23 18:59
0評論
糖皮質激素是一種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甾體激素,它具有調節糖、脂肪、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以及代謝的作用。
方法/步驟
1可以提高血管張力,為此血壓,而且還利於為此血容量。
2促使紅細胞、血小板、粒細胞增多,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3促進糖異生,升高血糖,還促進蛋白質和脂肪分解。
4參加機體的應激反應,並且調節應激時機體的狀態。
5有較弱的排鉀貯鈉的作用。
發布於 2023-11-23 19:12
0評論
系統性類固醇治療,特別是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常伴發許多潛在的不良反應。皮膚副作用包括痤瘡、多毛症、萎縮紋、紫癜、皮膚變薄和傷口不癒合等。也可出現骨質疏鬆、肌病和骨壞死。胃腸道副作用有潰瘍引起的出血、穿孔,特別是同時服用NASIDs。由於水瀦留,高血壓和水腫現象十分常見。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有類固醇精神異常,良性顱內壓升高。出現白內障和青光眼。由於閉經、陽痿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受到抑制,(hyp
發布於 2024-01-03 19:29
0評論
糖皮質激素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質,體內主要的糖皮質激素是氫化可的松,每人每天平均分泌15毫克。糖皮質激素主要影響碳水化合物代謝,在一定程度上激素也影響蛋白質和脂肪代謝,促進蛋白質分解並抑制蛋白質合成。氫化可的松有抗胰島素的作用,它可以增加體內肝糖原和肌糖原轉化成葡萄糖,使糖的生成增多,同時又抑制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使糖的消耗減少。氫化可的松可使腎臟瀦鈉作用增加,使得血鈉增高,血容量增多,血壓升高,
發布於 2022-09-24 16:57
0評論
對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時發生糖尿病有兩種情況,一是原有隱性或臨床糖尿病者,在糖皮質激素治療後病情誘發或加重;二是純屬糖皮質激素不良反應,即繼發性糖尿病。如病情許可則儘量減少糖皮質激素用量,而加用免疫抑制劑。這些病人糖皮質激素減量或停藥後空腹血糖恢復正常。對病情活動而必須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病人,如空腹血糖及餐後2小時血糖較高,可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同時控制飲食,併合用胰島素等降血糖藥物。
發布於 2022-09-24 16:53
0評論
概述
哮喘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會有很大的影響,哮喘的治療方法比較多,選擇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品都能夠有效的緩解哮喘的症狀,具有一定的平喘和緩解病情的作用,哮喘的患者也可以選擇其他藥品進行調理和治療,有的患者如果出現了嚴重的哮喘,也可以通過使用霧化治療的方法來有效的緩解病情,糖皮質激素治療哮喘的種類比較多,應該進行合理的選擇。
步驟/方法:
1、
糖皮質激素類藥品都能夠有效的緩解,哮喘的症狀可以選擇
發布於 2022-12-30 20:23
0評論
糖皮質激素治療白癜風可取得較好療效,已成為目前臨床治療白癜風的一線藥物,但皮質激素對機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長期應用會出現一些非期望的反應。所以在應用時要合理選擇給藥方式、激素種類、激素用量和療程,平衡療效與不良反應之間的利弊,以期在取得較好複色的前提下,避免或減輕不良反正應。白癜風患者在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前,要向醫生仔細報告病史,以確保治療安全。重度高血壓、糖尿病、消化道潰瘍、活動性肺結核、嚴重
發布於 2023-03-09 05:16
0評論
157、蓖麻子[異名]蓖麻仁、大麻子、紅大麻子。[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RicinuscommurisL、的乾燥成熟種子。[成分]本品含蓖麻脂肪油約50%。蛋白質約20%。並含蓖麻鹼、蓖麻毒素(ricin)。[藥理]蓖麻油在十二指腸內受脂肪酶的作用。皂化成蓖麻油酸鈉與甘油。前者對小腸有刺激作用。引起腸蠕動增強而排便。一般在服蓖麻油15-30ml後經4-6h排出稀便。蓖麻鹼與蓖麻毒素是有毒成分。[
發布於 2023-02-25 20:5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