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1-03 19:29

  系統性類固醇治療,特別是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常伴發許多潛在的不良反應。皮膚副作用包括痤瘡、多毛症、萎縮紋、紫癜、皮膚變薄和傷口不癒合等。也可出現骨質疏鬆、肌病和骨壞死。胃腸道副作用有潰瘍引起的出血、穿孔,特別是同時服用NASIDs。由於水瀦留,高血壓和水腫現象十分常見。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有類固醇精神異常,良性顱內壓升高。出現白內障和青光眼。由於閉經、陽痿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受到抑制,(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axis)病人出現發育停頓。可有葡萄糖耐受不良、高滲性非酮症性昏迷和中心型肥胖。容易出現細菌、真菌、微生物和病毒的感染。

  關節腔內注射類固醇可引起晶體介導的短暫性滑膜炎。NASIDs,休息和冷敷可以緩解滑膜炎症狀。發病超過24小時的持續性滑膜炎,可能導致穿刺術容易感染。局部類固醇,特別是氟化物,可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萎縮紋,表皮和真皮萎縮,酒糟鼻,痤瘡,老年性紫癜等。如果採用封閉敷料,可出現感染,毛囊炎和熱交換降低現象。

類固醇激素不良反應相關文章
TAGS:類固醇激素是甚麼 前面我們說過激素按化學結構大體分為四類。第一類為類固醇,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類固醇激素是甚麼呢? 類固醇激素 類固醇激素:昆蟲和甲殼動物的蛻皮激素是膽甾烷的衍生物,結構特點是C-7~C-8間雙鍵,C-6酮基,2β,3β,14α羥基和側鏈上C-22和C-25羥基。昆蟲的前胸腺和甲殼動物的丫器官分泌蛻皮激素,為蛻皮和生長調控所必需的激素。植物也有強效的蛻皮激素類似物
發布於 2024-01-03 19:22
0評論
一.概念 由於長期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下簡稱“激素”)製劑,患處皮膚對該藥產生依賴性,這種由激素外用導致的皮膚非化膿性炎症,稱之為皮質類固醇激素依賴性皮炎(以下簡稱“激素性皮炎”)。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中青年女性為多,城市女性較多見,夏季症狀嚴重。臨床上造成激素性皮炎的原發疾病,依次為尋常痤瘡、脂溢性皮炎、單純糠疹、酒渣鼻、淺部真菌病、溼疹、光敏疹、侷限性銀屑病、化妝品皮炎、黃褐斑,有
發布於 2024-01-03 19:42
0評論
糖皮質激素(GCs)在臨床上廣泛用於急性和慢性炎症的非特異性治療迄今已逾50年;伴隨其卓越的抗炎作用其眾多的不良反應也屢見不鮮,其中也有嚴重而不可逆轉的,往往使抗炎治療功虧一簣,大大限制了其應用。近十多年來隨著GCs的分子作用機制研究進展,已經明確由GCs受體(GR)介導的轉錄激活(Transactivation,TA)和轉錄抑制(Transrepression,TR)兩種不用的途徑是GCs對基
發布於 2023-01-25 22:52
0評論
長期應用超生理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可引起很多不良反應,列舉如下:1、水、鹽、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表現為向心性肥胖(庫欣綜合症),俗稱滿月臉、水牛背,痤瘡、多毛,高血鈉和低血鉀、高血壓、浮腫,高血脂、高血糖或使糖尿病加重,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甚至萎縮,閉經,肌肉消瘦、無力,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和精神症狀等。2、減弱機體抵抗力:不利於防禦細菌等微生物生長和繁殖,使其擴散,從而誘發或加重感染。3、阻
發布於 2022-09-24 16:56
0評論
根據WHO視力標準,兒童青光眼佔兒童失明原因的3%。局部外用類固醇春治療春季角結膜炎(VKC)導致的SIG十分常見,但迄今沒有研究評估SIG的患病率和嚴重性。 Gupta教授等針對類固醇類激素性青光眼(SIG)的流行、危險因素以及視力喪失的嚴重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SIG是嚴重的致盲性疾病。該研究近期發表於BMJ。 研究通過收集五年中就診於青光眼服務保健中心的所有兒童青光眼病例。記錄SIG兒童的視
發布於 2024-01-03 19:35
0評論
類固醇激素的作用機制——基因表達學說。 類固醇激素的分子質量較小,且是脂溶性的,可通過擴散或載體轉運進入靶細胞,激素進入細胞後先與胞漿內的受體結合,形成激素-受體複合物,此複合物在適宜的溫度和Ca2+參與下,發生變構獲得透過核膜的能力。激素進入核內後,與核內受體結合形成複合物。此複合物結合在染色質的非組蛋白的特異位點上,啟動或抑制該部位的DNA轉錄過程,進而促進或抑制mRNA的形成,結果誘導或
發布於 2024-01-03 19:49
0評論
1.全身反應:治療量有時可見焦慮不安、面色蒼白、失眠、恐懼、眩暈、頭痛、嘔吐、出汗、四肢發冷、震顫、無力、心悸、血壓升高,尿瀦留、支氣管及肺水腫,短時的血乳酸或血糖升高等。大劑量興奮中樞,引起激動、嘔吐及肌強直,甚至驚厥等。當用量過大或皮下注射誤入靜脈時,可引起血壓驟升、心律失常,嚴重者可發展為腦溢血、心室顫動。 2.眼用時反應:眼部有短暫的刺痛感或燒灼感、流淚、眉弓疼、頭痛、變態反應、鞏膜炎;
發布於 2023-12-03 18:42
0評論
輸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輸血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有時甚至非常嚴重,帶來了一定危險性。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中或輸血後,受血者發生了用原來的疾病不能解釋的新的症狀或體徵。輸血不良反應按發生的時間分即髮型和遲髮型,即輸血時或輸後24小時內發生的和輸後幾天至幾十天發生的。 一、過敏性反應和蕁麻疹 輸血後可發生輕重不一的過敏反應,輕者只出現單純的蕁麻疹;中型為過敏性反應;重度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和死
發布於 2024-05-21 03:50
0評論
不適宜人群 造血功能減低的人如白血病、各種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等患者或血小板減少的人抽血時應注意,不宜多抽或頻繁抽血。 不良反應與風險 1、抽血結束後,不要按揉針孔部位,以免造成皮下血腫。如果抽血處有小片青淤,輕微觸痛,請不要慌張,可過24小時後再做熱敷,以促進淤血吸收。一般的小量淤血會在3到5天的時候內逐漸吸收而顏色變淺,恢復正常。 2、抽血後出現暈血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
發布於 2024-07-11 08:27
0評論
癌症的治療大多都離不開化療,那麼乳腺癌也是一樣,但是乳腺癌化療方案是怎麼樣的呢?很多人對乳腺癌化療方案都不是很清楚,為了讓大家瞭解的更清晰,我們今天特別介紹了乳腺癌化療方案的內容。化療是近年來在腫瘤治療中進步最快的治療方法。但是化療藥物常“是非不清”、“敵我不分”,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傷了人體正常細胞。因此,化療可能出現如下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應,因此制定乳腺癌化療方案很重要:1、靜脈注射化
發布於 2023-02-06 23:0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