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4 08:51

I.厭食症
厭食症是腫瘤患者的常見併發症。癌症疼痛、心理障礙和藥物治療都會導致食慾下降。此外,食慾還受到血液中營養素水平、體內營養素儲存以及肝臟和胃腸功能狀況的影響。各種因素通過不同的機制影響下丘腦,而下丘腦是控制飢餓的中樞關鍵,它協調來自不同來源的刺激,其結果是病人的食慾下降。
胃腸道疾病
胃腸道腫瘤患者常有腸腔堵塞、腸壁浸潤或腔外壓迫,可引起胃腸道蠕動障礙,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食道癌患者進食減少也會造成消化液分泌障礙;胰頭癌壓迫總膽管開口,胰液和膽汁分泌障礙。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到影響;腫瘤本身(如大腸癌)分泌粘液以及引起繼發性炎症,破壞了胃腸道的蠕動功能;加上原有的胃炎、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可導致消化和吸收功能異常,營養狀況會惡化。
II.醫源性營養不良
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對胃腸道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況有影響,如胃切除術常引起鐵、維生素Bl2、葉酸缺乏,食物攝入減少。腸切除引起腸道消化吸收面積減少,胰腺切除引起胰腺內分泌和外分泌不足,化療引起嚴重胃腸道反應,表現為噁心嘔吐、腸炎等。,腸瘻和放療引起的放射性腸炎。
身體能量代謝和細胞因子作用的異常
胃腸道腫瘤患者常有各種能量代謝的異常,表現為。碳水化合物代謝改變,葡萄糖生成增加,葡萄糖清除和再循環加速,胰島素抵抗;脂肪代謝表現為脂肪動員增加,血清脂肪廓清減慢,脂肪加速;蛋白質代謝的變化是肌肉蛋白質分解增加,合成減少,全身蛋白質轉化加速,肝臟中蛋白質合成加速。所有這些代謝異常都會引起嚴重的營養不良。現在認為,細胞因子在腫瘤患者的能量代謝中也起著重要作用。例如,細胞因子IL-1、I L-6、TNF-α和TNF-γ,它們來自體內的免疫活性細胞,對代謝有重要影響。TNF-α和IL-l可引起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異常,IL-6和INF-γ可引起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異常。最後,腫瘤細胞在血液循環中分泌的特殊因子,如脂質動員因子(LMF)和蛋白質動員因子(PMF)在癌症惡病質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III.腫瘤消耗
在厭食和/或進食不足導致能量攝入減少的同時,癌細胞本身也進行著高度消耗能量的代謝,即通過科裡循環活躍,增加能量消耗。此外,生長活躍的腫瘤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增加,從而增加了對體內氨基酸的攝取,腫瘤細胞的氨基酸分解作用減弱,患者的血液遊離氨基酸譜出現異常。由於腫瘤細胞消耗了大量的谷氨醯胺,而谷氨醯胺主要儲存在肌肉中,因此患者體內肌肉蛋白質的合成減少。

胃腸道腫瘤病人營養不良的原因相關文章
一、胃腸道腫瘤病人營養狀況的評估胃腸道腫瘤病人主要表現為蛋白質-能量缺乏型的營養不良。營養狀況的粗略評估指標是近期體重下降(低於正常標準的10%),全身瘦組織(如肌組織)減少,皮下脂肪減少;進一步的檢查是測定血清蛋白(如白蛋白、轉鐵蛋白、前白蛋白),其中白蛋白是營養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轉鐵蛋白和前白蛋白半衰期短,因而更加敏感;總淋巴細胞計數也是反映病人營養狀況的一個指標。合理應用上述指標可以基本
發布於 2023-01-14 08:46
0評論
腫瘤細胞最基本的生物化學特徵是惡性增殖、分化不良、侵襲周圍組織和轉移,瘤細胞的種種惡性表現都有一定的生化過程作為基癌。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代謝的異常,最終將導致營養不良。1、能量代謝異常能量消耗增加和無效的能量利用,常可導致腫瘤宿主的營養不良。在正常人,攝食減少時基癌代謝率減低,而癌症病人缺乏攝食減少時基癌代謝降低的反應。癌症病人的靜息代謝較高,靜息代謝率的增加與疾病的進展相平行,而且減少營
發布於 2023-01-14 08:56
0評論
摘要 目的:探討胃腫瘤病人術後早期應用腸內營養(enteralnutrition,EN)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臨床療效。方法:伴營養不良的胃部腫瘤病人,均採用術後早期EN,分別在營養支持前、後測定體重(BW)、體質指數(BMI)、血漿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轉鐵蛋白(TFN)、免疫球蛋白、淋巴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CRP)、肝腎功能、胃泌素(Gastrin、GAS)、胃動素(Moti
發布於 2022-10-09 00:53
0評論
1、性腫瘤的發病情況我們在這裡談的胃腸道腫瘤,主要是指胃和大腸的惡性腫瘤,即癌。大家都知道,在胃腸道中被發現的腫瘤,部分是良性的,良性腫瘤在切除後不易復發,對機體危害較小,所以不多講了。上海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葛海燕眾所周知,胃癌在全世界範圍內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癌控項目的統計數據,全球每年死於癌症的患者高達700萬,其中死於胃癌的患者佔了70萬例。全球範圍,胃癌的發病率男性佔
發布於 2023-01-14 03:21
0評論
二十世紀初就有學者注意到一類生長相對緩慢的腫瘤,並將它命名為“類癌”,隨後的研究證實這類腫瘤來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這些細胞具有調節功能,並廣泛分佈於全身各系統。絕大多數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發生於胃腸道和肺,在胃腸道中發現的腫瘤現在被稱為胃腸道-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GEP-NET)。神經內分泌腫瘤一度被認為比較罕見,但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過去30年中其發病率增加了約5倍,目前發病率約為5/10
發布於 2022-12-18 15:45
0評論
胃癌與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尤其是腸癌,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近年來發病率持續上升。中醫學對腫瘤(包括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認識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殷虛甲骨文中就記有“癌”的病名。中醫認為腫瘤是怎樣發生的呢?《黃帝內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裡的“氣”是指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病抗病的能力。中醫治療胃腸道惡性腫瘤非常重視扶正,也就是使人體的“氣”恢
發布於 2023-03-26 18:46
0評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胃腸腫瘤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患病後,很多患者懼怕開腹手術,腹腔鏡技術讓大家體會到了微創技術帶來的益處。所謂腹腔鏡手術就是通過腹壁戳孔將直徑約1釐米的腹腔鏡鏡頭插入腹腔內,使腹腔內臟器以及病變等情況清晰地顯示在電視屏幕上,醫生通過觀看電視圖像進行手術操作,一般僅需在腹壁做幾個0.5-25px的戳孔,將手術器械伸入腹腔內完成腫瘤切除和淋巴結清掃。目前
發布於 2023-01-24 10:32
0評論
1、甚麼是胃腸道間質瘤,與平滑肌肉瘤的區別何在?答:傳統上,發生於胃腸道的間葉源性腫瘤幾乎都歸屬為平滑肌腫瘤,包括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以及它們的各種亞型,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大多數胃腸道間葉源性腫瘤不同於典型的平滑肌腫瘤,而是一類具有獨特病理學特徵的腫瘤,稱為胃腸道間質瘤,英文簡稱GIST。其原因在於免疫組化標記研究顯示,絕大多數GIST中的瘤細胞不表達平滑肌腫瘤的特異性標記物,如平滑肌肌動蛋白(
發布於 2023-02-03 17:37
0評論
由於癌症命名具有一定的複雜性,通常老百姓所說的胃癌、肺癌都是依據癌症發病的組織器官不同來分類,然而,當一些名字具有病理特徵時,老百姓就會疑惑不解,如胃腸道間質瘤,既然帶有瘤應該就是腫瘤的一類,但是根據危害程度不同,腫瘤又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癌症),這個瘤是屬於哪一類呢?這樣的問題困擾了許多患者,有些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沒弄清事實前就給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對治療不利的影響。昨日我
發布於 2022-12-14 14:59
0評論
增生性息肉 在大腸中較為常見,發生原因不明,多出現在中年以後,在尸解標本中可有25~80%的發生率。絕大多數表現為在黏膜表面上呈丘狀或半圓形隆起,一般較小。直徑約0.5cm左右。常為多個。病理結構為黏膜肥厚增生。臨床上可無症狀,多是在做內窺鏡檢查時偶然發現。這種息肉不會癌變,故不需處理。 炎性息肉 又稱假性息肉。是大腸黏膜的潰瘍在癒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及潰瘍間黏膜下水腫,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漸隆起而
發布於 2024-04-20 14:1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