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判斷腫瘤復發的主要指標是腫瘤大小和臨床症狀,常用的檢測方法主要是影像學和病理學方法等常規方法,但這些方法具有滯後性、不能實時監測、侵入性和特異性低等缺點。但這些方法具有滯後性、不能實時監測、侵入性、特異性低等缺點。檢測循環腫瘤細胞以確定療效、復發監測和預後,具有操作簡單、實時、無創、靈活等優點,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循環腫瘤細胞(CTCs)是指自發或因治療而從實體瘤或轉移灶釋放到外周血循環中的腫瘤細胞。它最早由Asthworth在1869年發現,是公認的腫瘤血流轉移的指標,有利於腫瘤的轉移監測和預後。一些研究者認為,肝細胞癌患者血液中CTC的數量與患者的病情發展和預後密切相關。最近,Xu et al.報道,該研究小組使用為asialoglycoprotein受體設計的免疫磁珠從肝細胞癌中分離出CTC,發現在健康志願者、良性肝病患者或非肝細胞癌患者的血液中沒有檢測到CTC;而在85名肝細胞癌患者中,有69例檢測到CTC(CTC的陽性檢出率和細胞數與腫瘤大小、門靜脈血栓和TNM分期顯著相關。在原發性非轉移性肝癌患者的外周血中檢測到的CTC與腫瘤擴散、門靜脈癌栓形成有顯著相關性。同時,CTC和循環微栓的數量與患者的生存期明顯相關,表明外周血CTC對癌症分級和預後判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此外,在抗腫瘤轉移藥物的研究中,可以通過觀察用藥後血液中CTC數量的變化來判斷藥物的抗轉移效果,而無需花費時間等待觀察轉移病灶的變化,可以大大縮短研究週期。
作為一種預測惡性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新技術,CTC檢測具有比其他檢測技術更敏感、更特異的優勢。不需要進行活檢穿刺或腹腔鏡探查等有創操作,只需從患者身上抽取5毫升外周靜脈血即可完成CTC檢測,而且不需要空腹;如果能在癌症患者手術和放療前後動態測定外周血CTC數量,對判斷患者的預後,預測無病生存和總生存期更具有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