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2 22:53

腫瘤免疫逃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腫瘤細胞低表達或不表達MHC樣分子和共刺激分子,使抗原不能有效地呈遞給T細胞產生特定的抗腫瘤作用,導致腫瘤細胞逃避機體的免疫監視,導致腫瘤形成和發展[4]。DCs作為體內免疫反應的啟動者和調節者,在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反應中極為重要。利用負載腫瘤抗原的成熟DC製備高效的DC疫苗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對於能否誘導產生腫瘤特異性CTL至關重要[5]。因此,刺激有效的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是提高腫瘤免疫治療效果的關鍵。根據T淋巴細胞激活的雙信號理論,單純的抗原不能激活T淋巴細胞,抗原必須由能提供輔助信號的APC呈現,才能有效誘導CTL的形成,發揮抗腫瘤作用[6]。而DCs是體內最強大的APC,可以激活體內的T淋巴細胞,刺激機體的初始免疫反應[7];促進Th和CTL的產生。研究發現,如果沒有DCs的呈現,腫瘤抗原不能有效誘導抗腫瘤免疫[8]。因此,在體外擴增DCs並加載相應的腫瘤抗原,誘導成熟,然後將其送回體內,可以抵抗上述的抑制作用,似乎對腫瘤周邊免疫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個實驗中,用GM-CSF、IL-4和TNF-α的組合在體外誘導健康成人PBMC的DCs。DCs對不同分化程度的同類型胃癌細胞系的殺傷率可高達70.45%,表明DCs有效地捕獲並呈現胃癌抗原,誘導胃癌抗原特異性CTLs,產生高效的抗胃癌效果,說明它們雖然是同一種人類胃癌細胞系,但其分化程度不同,抗原不同。但另一方面,說明它們是同一胃癌細胞系,抗原相似,因而表現出較高的殺傷力,這為臨床胃癌共用疫苗的應用提供了依據。實驗還表明,特異性CTLs對其他類型的肺癌細胞株A549沒有明顯的殺傷作用,說明胃癌抗原致敏的DC誘導的CTLs對胃癌具有高度的特異性,這種良好的特異性殺傷活性表明,用胃癌抗原致敏的DC疫苗刺激的CTLs進行免疫治療可以作為胃癌患者的一種新的治療手段,充分證明了DC在抗腫瘤免疫反應中的重要地位的抗原呈遞作用。其可能的機制是DCs表面有大量的樹突,有利於大量接觸抗原並呈遞給胃癌細胞;DCs高度表達MHCI、Ⅱ類分子和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為胃癌細胞的充分激活提供信號刺激;DCs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如IL-12,可維持和增強胃癌細胞的活性。同時,IL-12能影響T細胞的極化方向,上調IFN-γ的表達,並通過分泌IFN-γ等增強殺傷活性。

應用胃癌抗原敏感DC激活效應T細胞後,分析腫瘤細胞在細胞分裂和增殖的不同階段,可以瞭解胃癌靶細胞分裂和增殖受DC效應細胞影響的程度。在本實驗中,我們通過應用胃癌抗原致敏的DC效應T細胞,干擾了靜止培養中的腫瘤細胞的分裂和增殖。結果發現,胃癌抗原致敏DC激活的效應T細胞對三種胃癌細胞的增殖產生了明顯的抑制作用,而對A549的抑制作用較弱(P<0.01),反映出胃癌抗原致敏DC對胃癌細胞體外增殖的有效控制作用。同時,實驗結果還顯示,三株胃癌細胞的凋亡率均呈上升趨勢,而A549的凋亡率無明顯下調(P<0.01)。與A549相比,三株胃癌細胞分佈圖中Annexin-V單陽性細胞明顯增加,表明大量胃癌細胞發生了早期凋亡。CTL誘導胃癌細胞凋亡,可能是DC腫瘤疫苗防治胃癌的機制之一。這一結果將為DC在胃癌免疫治療中的應用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

樹突狀細胞誘導抗胃癌作用的實驗研究相關文章
元素百科資訊頻道本文主要圍繞細胞免疫治療的內容進行展開,細胞免疫治療療法是採集人體自身免疫細胞,經過體外培養,使其數量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殺傷功能增細胞免疫治療強,然後再回輸到人體來殺滅血液及組織中的病原體、癌細胞、突變的細胞,打破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兼顧治療和保健的雙重功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療法、樹突狀細胞(DC)療法、CLS生物免疫治療、DC+CIK細胞療法、自
發布於 2024-07-14 09:09
0評論
胃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世界胃癌年發病率為13.86/10萬人,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地區,胃癌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近來中醫學對胃癌病因病機的認識在不斷深入,現將中醫各家、尤其是近10年來學者們對胃癌病因病機的認識綜述如下。1、脾虛    金.李東垣曾指出“內傷脾胃,乃傷其氣”,明.張景嶽也曾指出“反胃者,食猶能入,入而反出……以陽虛不能化也,可溫可補”,
發布於 2022-09-30 11:59
0評論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雖然現在未能唱“主角”,但通過調動機體免疫系統、激活自身免疫細胞來殺傷腫瘤細胞的優點卻不可小覷。目前認為,腫瘤不僅是系統疾病,也是全身性疾病,因此腫瘤治療除手術和放療等局部治療外,通常還必須進行全身治療。 當然,化療是目前腫瘤後續全身治療的主要手段,但卻有著很強的毒副作用,使得一些患者的生活質量很差,所以許多專家把化療稱為一把“雙刃劍”。細胞免疫治療是對抗腫瘤的根本希望。 細胞免
發布於 2023-10-24 19:55
0評論
作為我們中國人經常食用的苦瓜,不僅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最近又有科學研究表明苦瓜具有抗乳腺癌的作用。國際最著名的腫瘤學期刊“腫瘤研究(CancerResearch)”在2010年3月1日發表了美國聖路易斯大學研究人員的論文。研究人員用榨汁機把新鮮的中國苦瓜榨出苦瓜汁,再將苦瓜汁離心得到上層的苦瓜提取物。然後將苦瓜提取物按不同濃度加入人的乳腺癌細胞株中培養。48小時後觀察乳腺癌細胞是否死亡。結果
發布於 2022-12-22 05:10
0評論
最近,耶魯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ScottGettinger醫生在大學內部講述了用抗PD1免疫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進展。PD1/PDL1通路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引起的機體免疫麻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用PD1/PDL1抑制劑阻斷免疫麻痺治療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已經顯示有明顯的作用,可能比目前標準的治療方法更好。非小細胞肺癌一直認為不能引起免疫反應的,即免疫細胞無法攻擊這種肺癌細胞。早期的相對非特
發布於 2023-01-14 21:16
0評論
蔬菜、水果和食物中纖維有保護作用,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和天然食物能降低胃癌的危險因素。並且,注意飲食、家用冰箱的普及和減少鹽的攝入對降低胃癌發病率和地域分佈有即時效果。(一)高纖維膳食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膳食纖維能降低患胃癌的危險。瑞典的一項回顧性的病例對照研究,經過多因素迴歸分析63種食物及飲料,發現膳食纖維含量與胃賁門腺癌呈負相關,食物中總纖維含量最高組(平均:21.3g/d
發布於 2023-01-14 09:16
0評論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UC病變僅累及結腸(大腸),而CD病變可累及胃腸道各部位,以末段迴腸及其鄰近結腸為主(見下圖)。如今IBD發病率日益增加,5月21日的JAMA上刊登了一篇關於IBD臨床知識要點的文章,簡述了關於IBD的主要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等知識,為更多IBD患者帶來醫學的薰陶和普及,對臨床醫生也是一次系統的梳理
發布於 2022-12-17 09:35
0評論
少突膠質細胞腫瘤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神經上皮性腫瘤。過去認為其佔膠質瘤2%~12%,佔顱內腫瘤的1.3%~3.8%。但近年來隨著病理診斷水平的提高。人們發現少突膠質細胞腫瘤常被誤認為星形細胞瘤或膠質母細胞瘤。其在膠質瘤中實際比例約佔25%。瘤組織在大腦白質內向各方向呈浸潤性生長。常見的生長部位是額葉、顳葉及胼胝體。額葉腫瘤當侵及胼胝體後,可延及對側大腦半球,形成雙側大腦半球的腫瘤。有的腫瘤延及顳葉或
發布於 2022-10-20 02:39
0評論
DC細胞——“火眼金睛”識腫瘤 DC細胞也叫樹突狀細胞[1],是1973年被發現存在於我們體內的。在我們可以抗擊腫瘤細胞的免疫系統中,DC細胞沒有直接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但卻能夠“認出”腫瘤細胞,即使有些腫瘤細胞經過“喬裝打扮”,避開了免疫系統的監控,DC細胞也能將它們識別出來。DC細胞被提取、培養後大量回輸入患者體內,相當於增加了大量的哨兵,腫瘤細胞被DC細胞揪出後,會發出信號給具有殺傷能力的
發布於 2023-10-24 20:08
0評論
摘要:根據中藥不同的功效,對具有腎素抑制作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作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作用及醛固酮受體拮抗作用的中藥進行綜述,為臨床辨證辨病使用、合理使用提供依據,從而有效提高臨床療效。關鍵詞:中藥,腎素抑制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醛固酮拮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是人體內重要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它廣泛作用於心臟、血管、腎臟、
發布於 2023-02-22 20: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