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30 11:59

  胃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世界胃癌年發病率為13.86/10萬人,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地區,胃癌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近來中醫學對胃癌病因病機的認識在不斷深入,現將中醫各家、尤其是近10年來學者們對胃癌病因病機的認識綜述如下。

  1、脾虛

       金.李東垣曾指出“內傷脾胃,乃傷其氣”,明.張景嶽也曾指出“反胃者,食猶能入,入而反出……以陽虛不能化也,可溫可補”,可見古人早就認識到脾胃陽氣受損常為多種內科疾病發生之根本。當代多位學者通過自身多年臨床實踐或實驗研究,亦認識到脾胃虧虛是胃癌的主要病因病機。如孫桂芝教授提出,患者素體脾胃虛弱,先天稟賦不足,或由於外感寒邪、過食生冷食物傷胃、勞倦傷陽,導致中焦陽氣虛弱,氣機不暢,升降失司,不能腐熟水谷,壅滯中焦,則胃不能磨食,食入返出,而成反胃。因此,在健脾養胃基礎上予以抗癌解毒是治療胃癌的首要立法。等通過實驗研究認為,健脾益腎方(由黨參、白朮、枸杞子、女貞子、補骨脂、菟絲子等組成)對小鼠移植前胃癌術後局部腫瘤復發及遠處肺轉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並延長生存期。鄭堅等通過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健脾中藥組、四君子湯組肝轉移率和肝轉移灶均數比較低於對照組( P < 0.05) ,腹膜種植轉移灶均數比較,健脾中藥組低於對照組( P < 0.05),腹水率健脾中藥組低於對照組( P < 0.05) ,可見健脾中藥對進展期胃癌患者有延長生存期和抑制轉移復發作用。

  2、痰結

       元.朱丹溪首先指出腫瘤與痰有關,《丹溪心法》中記載“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又言“痰之為物,流動不測,故其為害,上至巔頂,下至湧泉,隨氣升降,周身內外皆到,五臟六腑皆有”,其致病範圍的廣泛性及移動性,與現代醫學腫瘤發病部位不固定、易轉移頗為相似,並提出“消痰散結法”治療胃癌的思路。清.《景嶽全書發揮》亦指出“膈者在胸膈胃口之間,或痰……阻滯不通,食物入胃不得下達而嘔出,漸至食下即吐而胃反矣”,明確痰結是胃反(胃癌)的一個重要病理因素。故治療上當遵循《內經》“結者散之”的原則。當代多位學者也對腫瘤與痰的關係進行了研究和探討。魏品康認為,痰濁內阻是胃癌最基本的病理環節,消痰散結是治療胃癌的基本法則,臨床總結出舒肝和胃消痰散結法、健脾益腎消痰散結法、養陰解毒消痰散結法、活血化瘀消痰散結法,採用化痰散結的藥物治療胃癌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3、血瘀

       明.龔信《古今醫鑑》中曾記有“凡食下有礙,覺曲屈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又說“肚腹結塊,必有形之血”,可見古人就曾認識到瘀血與腫塊的關係。中醫理論認為,脾主運化,胃主攝納,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如脾胃不和,中焦氣滯,日久則生瘀血,久病入絡,瘀血凝聚則成腫塊,所以當代多位學者亦認為治療上宜予活血化瘀。如蔣文照教授認為,胃屬腑以通為用,氣血瘀滯是胃癌產生的一大因素,氣滯、濁阻、血瘀是腫瘤形成的總的因素,其中氣滯可以由氣虛、氣實、氣耗引起;濁阻可由溼濁、痰濁、飲濁、瘀濁引起;血瘀則是瘀滯、瘀積、瘀阻形成,主張胃癌治療以瀉濁導滯、活血化瘀為宜。王茵萍等研究認為,活血化瘀藥物通過修復胃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抑制其增殖,可能有效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的“血瘀”狀態,而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林一帆等發現脾虛血瘀可能是胃癌及癌前病變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促進因素之一,用加味四君子湯(黨參、白朮、茯苓各9g,五靈脂、川芎各8g,白花蛇舌草、甘草各6g)健脾化瘀治療,能有效抑制MNNG誘發大鼠胃癌及癌前病變的發生。李傑[8]等在實驗研究中發現,活血益氣、解毒類中藥養胃抗瘤沖劑( 由生黃芪、人參、白花蛇舌草、草河車、三七、蘇木等組成) 對胃癌MGC- 803細胞的抑制率顯著高於空白對照組,養胃抗瘤沖劑組腫瘤轉移黏附蛋白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表達水平低於空白血清組,而抑制腫瘤轉移的黏附蛋白如CD9的表達水平高於空白血清組,故得出其能有效防止胃癌復發及轉移的結論。

  4、癌毒

       清.《醫宗金鑑》中記載“熱結不散,灼傷津液……賁門乾枯,則納入水谷之道路狹隘,故食不能下,為噎塞也;幽門乾枯,則放出腐化之道路狹隘,故食入反出,為翻胃也。”可見熱毒內蘊亦可形成腫瘤,以血遇熱則凝、津液遇火則灼液為痰,氣血痰濁阻塞經絡臟腑可結成腫瘤之故。如周仲瑛教授認為,癌毒是導致癌症發生發展的關健;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臟腑機能失調而內生;癌毒阻滯,病變乖戾,誘生痰濁、瘀血、溼濁、熱毒等多種病理因素,並耗氣傷陰。他認為治療癌症應以“抗癌解毒”為基本大法。楊金坤等[10]給胃癌根治術後患者服用有清熱解毒、軟堅化痰的中藥胃腸安(由太子參12g,白朮12g,茯苓30g,紅藤30g,夏枯草9g,菝葜30g,綠萼梅9g組成),能有效地降低術後的轉移復發,延長帶瘤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李寶元等研究表明以清熱解毒為主的中藥白龍片(白英、龍葵、當歸等)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調節作用基本與誘導分化劑HMBA相似,且優於HMBA。張長武等[12]運用華蟾素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胃癌35例,對照組32例,結果治療組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解22 例,穩定8例,惡化3例,總有效率68.6% (P < 0.05)。

  5、情志

       明.李中梓《醫宗必讀》中謂“大抵氣血虧損,復因悲思憂恚,則脾胃皆傷,血液漸耗,鬱氣而生痰……噎塞所由成也”,並且指出“境緣不偶,所求未遂,深情牽掛,良藥難醫”。當代劉嘉湘教授也認為憂思過度,情志不遂是胃癌發生的重要病機之一。不良情志因素長期作用,可因氣機鬱滯,血行失暢,而致瘀血內結;脾胃損傷,宿谷不化,積而化熱,耗傷胃陰,亦可因氣鬱日久化火傷陰;脾虛日久則可耗氣傷陽,以致脾胃陽氣虛,日久損傷腎陽,故產生噎嗝反胃之證。總體而言,氣滯可出現在胃癌的任何階段,痰氣交阻大多出現在胃癌的中晚期。如果心情開朗樂觀,則氣機暢通,有利於疾病的好轉,胃的功能恢復;如果情緒低落,則人體氣機鬱滯,癌腫會因為氣機的進一步鬱滯而出現惡化的傾向。因此開朗樂觀的精神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胃癌進展和轉移。

  6、飲食

       明《景嶽全書》說“酷飲無度,傷於酒溼,或以縱食生冷,敗其真陽”而致反胃;《醫門法律》中指出“過飲滾酒,多成膈症”。可見飢飽無度、縱情口福,必損傷脾胃。孫桂芝教授認為,過食生冷,寒積中宮,氣血凝滯,胃脘冷痛;或恣食肥甘辛辣、過飲烈酒,脾胃損傷,溼熱內生,津液耗竭,痰氣互結,漸成痞塊;或過食粘膩難化之物,積於中宮,生溼生痰,損傷脾胃,脾傷而不磨,胃傷而不降,脾失健運升清,胃失和降傳導,中焦壅滯,漸成痞塊。而食物中亦不乏抗腫瘤作用者,如柳星等在實驗研究中發現,大蒜素對人胃癌細胞株SGC - 7901 和BGC - 823 增殖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通過下調CDC2 和CyclinB 蛋白表達水平, 抑制有絲分裂促進因子(MPF) 活性, 使受損傷細胞阻滯於細胞週期的G2/ M期,而增加損傷DNA的修復,減少染色體畸變,不至於使細胞因受損傷而突變產生異常增殖,從而阻止胃癌發生。

  小結:綜合所述,胃癌病因是由臟腑功能失調、外來邪毒、七情、飲食不節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其病機是由多個病理過程交織在一起的綜合反映,但脾胃虧損是所有病機共同擁有的主線。臨床上,胃癌患者既表現為正氣虧虛的一面,又表現為邪實難去的一面,且癌毒易於積聚、擴散與轉移,所以中醫學者在治療胃癌時,一直注重扶正與祛邪相結合,尤其重視脾胃虧虛的調理,使機體機能得到平衡,一方面能促使機體適應新的內在環境,減輕手術放、化療給機體帶來的損傷,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和改善機體免疫能力,使腫瘤生長速度減慢,甚至使腫瘤縮小。但以上關於胃癌的諸多病因病機,只是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的經驗總結,有關報道亦多為單中心、小樣本研究結果,缺乏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及動物實驗研究使其更加精確、規範,能與世界醫學接軌,同時由於中醫理論的特殊性,所括腫瘤病機虛實、寒熱、內外交錯,通過臨床與實驗研究要十分精確地找到中西醫學切入點難度仍很大,須中醫界及中西醫結合醫學界同仁繼續不懈努力。

胃癌病因學研究的進展相關文章
胃癌是全身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惡性腫瘤造成死亡的第一原因。在我國胃癌佔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全身惡性腫瘤的第三位[1]。近10多年來,為了提高胃癌的治療效果,採用了各種方法,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總體上來看胃癌的治療效果還不能令人滿意。由於胃位於腹腔深部,早期無特異性症狀體徵,就診時患者往往已處於中晚期,僅有大約85%的患者是可以手術的,其中一半是可以切除的。在切除的病變中,又僅有一半是可以
發布於 2022-12-02 12:11
0評論
近年來研究認為銀屑病的易感基因被逐步確定;吸菸、飲酒、飲食不當、精神緊張及感染因素可能是誘發、加重銀屑病的重要環境因素;自身免疫性炎症及新血管生成是疾病的病理基礎,參與介導和維持炎症網絡的細胞因子、趨化因子被逐步闡明。1、與銀屑病相關的基因銀屑病屬於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多種基因與銀屑作病的發病相關。人類白細胞相關抗原(HLA):定位於人類染色體6p21.3區,是第一個被發現與銀屑病相關的遺傳因子。
發布於 2022-12-03 13:06
0評論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進展功能性便秘(FD)是功能性腸病的一種,表現為持續的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不盡感,且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徵(IBS)的診斷標準。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FD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結合2014年美國DDW會議相關報道,就FD的發病機制、診斷檢查、治療三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作一簡要綜述。發病機制FD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與結腸運動功
發布於 2022-11-29 18:51
0評論
抽動障礙(ticdisorder,TD)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慢性心理行為疾病,臨床上可分為三種類型:短暫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CT)和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Tourette’ssyndrome,TS),其中以TS最為典型。目前,兒童TD的病因及發病機理仍不完全清楚,但多數學者認為該病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和環境因素等在兒童生長髮育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
發布於 2023-02-20 17:21
0評論
不孕症是涉及全球各個地區或國家育齡夫婦的問題,是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不孕症的發生往往給患者及家屬帶來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殖健康和家庭幸福。有統計,不孕夫婦的離婚率是正常人群的2.2倍。不孕症發生率平均佔生育年齡婦女的10%左右。80年代中末期WHO在25個國家的33個研究中心組織了一次採用標準化診斷的不孕症夫婦調查,結果表現發達國家約有5%-8%的夫婦受到不孕的影響,發展中
發布於 2022-12-09 05:22
0評論
一、輸精管結紮術與輸精管內節育裝置精子在睪丸內產生,附睪內成熟,射精時經輸精管、射精管、尿道排出體外。干擾或阻斷此通路的任何環節就可達到節育目的。輸精管結紮術與輸精管內節育器正是基於上述原理進行設計的。據1987年統計,全世界共有5000多萬人接受了輸精管結紮術,僅中國就有3000多萬。手術方法主要有:鉗穿法輸精管結紮術,直視鉗穿法輸精管結紮術,注射針頭固定法輸精管結紮術,穿針引線法輸精管結紮術
發布於 2023-01-22 16:21
0評論
精索靜脈曲張(varicocele,VC)是指精索的靜脈迴流受阻引起血液淤滯,導致蔓狀靜脈叢伸長、擴張和迂曲。VC為導致男性不育的最常見原兇,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5%,而在不育男性中的發病率可高達40%。近年來,多數學者認為VC早在兒童或青少年即可發生,發病率亦很高,國外統計約為4.1%,而國內報道的發生率為5.7%,並且隨年齡增長而升高。VC呈進展性,可導致睪丸發育障礙,進而影響精子生成
發布於 2023-01-29 19:42
0評論
1995年Brewitt將乾眼症定義為:是由於外眼的天然功能和保護機制的障礙,導致瞬目時淚膜不穩定的一種眼表疾病。Sj&amp;ouml;gren(1933)將眼乾、口乾和關節痛三聯症統稱為Sj&amp;ouml;gren綜合徵。此病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多見。一、分類1、簡單幹眼症(SDE):血循環不含自身抗體。2、自身免疫性乾眼症,但不是Sj&amp;ouml;gren綜合徵。3、乾眼症合併
發布於 2022-11-23 02:31
0評論
概述 我是一個近視的人,覺得生活上很多事帶著眼鏡很不方便,不帶又看不清別人,感覺這樣很不禮貌,多年來,其實我的內心是崩潰的。之前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有出現弱視的情況,雖說弱視跟近視是不一樣的,但是弱視更可怕一點,它是經過矯正卻沒有恢復視力的一類。感覺這些孩子好可憐,就想詳細瞭解一下現在我們國家對於兒童弱視治療的研究進展怎麼樣了? 步驟/方法: 1、 弱視是現在常常出現的兒童眼部疾病,它是通過視力
發布於 2023-09-07 16:46
0評論
1、甚麼是尿道下裂?如何判斷尿道下裂的嚴重程度?尿道下裂是男性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臨床診斷尿道下裂一般包括以下幾項要點:(1)尿道開口的位置、形狀和寬度。(2)尿道板和分叉海綿體的發育情況。(3)“頭巾”樣包皮的外觀和陰囊的情況。(4)陰莖的尺寸。(5)勃起時陰莖彎曲程度。在評估尿道下裂的同時也應注意有無其他伴發異常,例如隱睪、鞘膜積液等。嚴重的尿道下裂常伴有單側或雙側隱睪,兩性畸形等,這時
發布於 2023-03-28 01: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