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農曆書曰:“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4月5日為廿四節氣的“清明”,從每年4月4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清明作為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在春分之後,此時冬去春來,萬物逢春,大自然處處顯出勃勃生機。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春天的天,小孩的臉”,這時也是冷暖空氣衝突劇烈的時候,海洋上空的暖溼空氣日益加強,經常不斷地與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形成忽冷忽熱、時晴時陰的雨紛紛天氣。南方到了這節氣的中後期,已有初夏的感覺了。
體:清明時節氣候變化快、早晚溫差大,應該及時增減衣服。中醫講究“春捂”,春季陽氣生髮,而陰氣沒有完全消退,人們應該根據自身的體質增減衣物。適度“春捂”,以外陽助內陽,驅走陰寒之氣,可抗禦外邪侵襲,防止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這一點對老年人、嬰幼兒以及孕產婦更為重要。多變的天氣還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也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因而要認真注意天氣變化,增減衣服,以及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尤為注意“病從口入”。人的血壓也因多變的氣候而易增高,出現頭痛、頭暈、失眠的症狀。可通過調攝情志來療養,應當減輕和消除異常情志反應,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暢,可以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作為首選鍛鍊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引起血壓升高;另外要勤飲水,養成晨起漱口後飲一杯白開水的好習慣,既有沖洗腸胃的作用,又可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液循環通暢,降低血壓。清明時節還是植物性日光皮炎易發季節,絕大多數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質,容易引發皮炎。光敏性強的野菜有馬齒莧、芥菜、灰菜、馬蘭頭和紅花草等。如食入較多野菜,最好不要曬太陽,否則皮膚會像暴曬過一樣,滿臉通紅、火辣辣地痛,甚至會起大水皰。春季也是花粉過敏症高發期,有過敏體質的人尤應注意保養。
補: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因此在清明時節肝氣多旺。而旺木傷金,金為肺,易出現肝陽上亢、肺虛等證候。故清明養生重調肝肺。在日常生活中可多食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益陰,可以滋水涵木。清明時節也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但對於缺乏蛋白質的人士來說,蝦蟹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適當多吃,而不是一味忌口。在飲食調攝方面還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會大大傷害脾胃之氣。有鑑於此,在春天,人們要少吃些酸味食物,以防肝氣過旺;而甜味的食品入脾,能補益脾氣,應多吃一點。對形體肥胖者,須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蔬菜。對老年高血壓者應特別強調低鹽飲食,在降低攝鹽的同時,還應增加鉀的攝入,多食清淡新鮮的綠葉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蘿蔔、芹菜、苦瓜等均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可經常食用。著名醫家李時珍在清明時節養生中很推崇品茶,宜飲單樅、鐵觀音、龍井和花茶,尤其是菊花茶,它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但喝多也會傷肝,因此要適量飲用。
療: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而致傷肝,則可造成情緒失調,到夏季還易發生寒性病變。另外肝氣過旺也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順應天時變化,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進行相應調整,“未病先防,有病防變”加強對肝臟的保健正當其時。這裡特別推薦三個腳上的肝經重要穴位:大敦、行間和太沖。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足大趾末節近足二趾側,距趾甲角0.1寸,此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頭腦清晰,神清氣爽。行間穴在足背,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赤白肉際處。肝屬木,木生火,肝火太旺則可瀉其心火。而“行間穴”五行屬火,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易致牙痛、腮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症,此時常揉“行間穴”多有裨益。太沖穴可通過簡易取穴法尋找,在腳背上大腳趾與二腳趾結合的地方向腳腕脖子方向推,推到兩個骨頭連接的盡頭就是太沖穴。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五行屬土。按揉方法就是仔細找到最痛的點,然後從“太沖穴”向揉到“行間穴”方向推揉,可以緩解春季易發的頭痛、眩暈、眼紅腫痛、耳鳴耳聾,還可疏肝,以舒緩急躁易怒的心情。
招:清明節,也稱踏青節,正當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人們在這一時節紛紛進行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可以多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做運動量太大的活動。特別是較少活動的人群,做運動需要量力而行,不應過大。老年人活動時心率控制在105次/分鐘以內,呼吸控制在24次/分鐘以內,中青年因人而異可適當放寬。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貧血、肺結核、發熱、急性感染以及處於結石活動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強做登山等強度較大的活動。另外,清明節時蟲類開始活躍,到野外應避免深入草叢,最好穿著長袖衣褲及長靴,束緊袖領及褲腳口,避免皮膚暴露。
道:清明正當春季,四時之氣與肝相通應,肝為剛髒,性喜條達而惡抑鬱。故清明保養應適當疏洩情緒,保持開朗明快的心情。而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祭掃墓地,難免睹物思人,悲從中來。中醫認為情緒治病很重要,哭是一種排解不良情緒的有效辦法,可以釋放能量,調整機體平衡,緩解肢體和心理的緊張,甚至還能減輕疼痛。放開自己的壓抑情緒,哭上一場,以宣洩內心的緊張、壓抑和悲傷等不良情緒。但悲傷過度損害身體健康,應該把祭祖掃墓和旅遊踏青結合在一起,在追恩念親的感傷外,讓自己融入清新綠色的大自然。七情皆可致病,情志調節得當又可防病。親人朋友間多關心理解,化解煩惱,一些春天易犯的高血壓、抑鬱、失眠等病也就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藥:據《本草綱目》載,“薺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經,具利尿、明目、和肝,強筋健骨、降壓、消炎之功”。《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春季養肝,薺菜對於肝有良好的補益效果。現代研究表明,薺菜含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還富含多種氨基酸,營養價值很高。春食薺菜為何古今推崇而不衰,這也源於它的美味與保健。春天的薺菜清香而甘甜,天然且綠色,鮮嫩無比。食之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降低血壓、健胃消食,還能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薺菜的和脾利水、止血明目之功,對尿道炎、尿路結石、前列腺炎、目痛、視網膜出血均有防治作用。且薺菜高纖維低熱量,還有減肥、潤膚、美容的功效。《本草綱目》稱薺菜為“護生草”,經常食用,有預防高血壓、夜盲症等妙用。薺菜一般焯後涼拌,也可涮鍋、包餃子。高血壓患者宜常服薺菜湯,用薺菜100克,水煎服,連食數曰。薺菜湯對高血壓引起的眼底出血療效顯著。高血壓患者伴有頭痛眩暈、目赤眼乾,可用薺菜100克、夏枯草5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