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3 15:43

  消化道動力功能主要包括消化道蠕動、消化道通過時間、消化道電活動、消化道括約肌運動等,科學家為獲得消化道動力功能參數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消化道測壓技術。
  消化道為中空器官,消化道平滑肌不斷進行收縮與舒張運動,收縮時局部壓力上升,而舒張時局部壓力下降,這種變化在括約肌更為明顯,如果能準確地將壓力變化的機械信號記錄下來,分析比較健康人與不同疾病患者的差異,就可以幫助診斷消化道動力障礙性疾病。
  隨著消化道測壓技術的發展,對消化道動力功能的認識己從離體動物的觀察發展到人體的實踐,從實驗室研究到臨床探索,從簡易的現象記錄到多點壓力參數的獲取,更是發展到採用24-36個導聯較為全面地瞭解某部分消化道動力特徵。消化道測壓技術的發展,不但體現了科學發展的艱辛,更體現了人類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對科學思維的建立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早在1877年,Gowers記錄肛管靜息壓力並首次發現直腸擴張後肛管鬆弛。1883年,Hugo Kronecker和他的學生Samuel James Meltzer將2個橡膠氣囊連於馬利氏氣鼓(一種氣體壓力傳導裝置)上,然後由該學生吞下氣囊,使一個位於咽部,另一個位於食管的任何位置,記錄吞嚥過程中食管壓力的變化情況,當時記錄到食團經過球囊時壓迫球囊造成的壓力輕度升高和由於吞嚥後肌肉收縮引起的食管壓力變化,該實驗即為人類歷史上的首次食管測壓。
  1948年,Charles F Code採用注水的多腔導管及氣囊記錄了食管的蠕動。1950年,Gauer和Gienapp採用微型電磁壓力傳感器(Gauer傳感器)來研究食管壓力,這種傳感器擺脫了以水為測壓媒介,但有較強的熱依賴性,因此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
  1956年,Code等採用側孔導管在胃食管連接處記錄到了一個高壓帶,並將其稱為胃食管括約肌(gastroesophageal sphincter),這是首次觀察到胃食管連接部存在壓力帶。1973年,Waldeck等採用水灌注4側孔導管進行測壓,水灌注系統大致包括測壓導管、針筒式灌注泵(syringe pump灌注系統)及連接二者的壓力感受裝置。
  在灌注泵的一定壓力支持下,測壓導管的側孔以一定的速度緩慢出水,導管位於食管腔內,具有一定壓力的食管壁作用於出水孔,出水受到一定的阻力,此阻力傳到壓力感受器上被感知,從而間接測得了相應食管壁的壓力。將測壓導管(灌注速度5 mL/min)以6 mm/s的速度從胃內向外緩慢牽拉,記錄下食管括約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的壓力,並得出牽拉技術測量LES壓力優於靜態測量的結論。
  Dodds等在1975年進行了快速牽拉測量LES壓力,指出了“快速牽拉”的優越性。由於呼吸和吞嚥的影響,LES的移動使測壓孔與LES間存在相對位移,位移會導致LES壓力測定的不準確性。
  針對這一現象,Dent等在1976年發明了“袖套”( sleeve)技術,袖套可以測量LES全長的壓力,從而消除位移的影響,但臨床使用時發現袖套技術對局部括約肌壓力變化的敏感度比較低,無法準確反映LES的變化規律,甚至出現錯誤。而針筒式灌注泵灌注速度快(5 mL/min或以上),該系統的高順應性可以導致後期灌注速率的微小減緩,帶來測壓結果的偏差。
  1977年,水灌注測壓系統經過改進,誕生了液壓毛細管灌注系統(hydraulic capillary infusion system),灌注速度降至0.6 mL/min或更低,提供更精確的數據。除灌注系統的進步,測壓導管也從最初的4側孔導管發展到了6側孔及8側孔導管。到20世紀80年代,標準測壓技術較為成熟,形成液壓毛細管灌注系統、6-8側孔測壓導管和動態牽拉技術,得出了食管壓力線性圖。
  20世紀70至80年代,固態測壓系統開始出現,最初為固態變應片測壓導管,之後又發展了固態電容測壓導管。至90年代,消化道測壓史發生重大變革,在壓力圖形顯示上,Clouse和Staiano從地形圖的形態獲取靈感,共同開發了時空圖(spatio-temporal plot)顯像模式。該方法將傳統的線性圖轉為立體圖,生動、形象地同時反映出了測壓時間、導管上壓力感受裝置位置及相應各處的壓力,從而使測壓結果的判讀變得更加直觀明瞭。
  20世紀末21世紀初,高分辨率測壓系統(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的誕生在測壓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以高分辨率食管測壓為例,根據食管HRM的導管和測壓原理分為21-36通道的水灌注HRM和測壓通道高達33-36通道的固態HRM.間距≤2 cm的通道實現了從咽部到胃的全程通道分佈,可以在插管後一步到位,無需牽拉,使食管測壓變得快速且高效。同時HRM的圖像顯示方法採用了“時空圖”的模式,從而能簡潔、直觀、細緻、高效、真實地檢測食管動力狀態。
  測壓技術的進步並未止步於單純的HRM,在開發了HRM以後,又相繼開發了高分辨阻抗測壓技術 ( high-resolution impedance manometry,HRIM)和三維(three-dimensional)-HRM的技術。前者將阻抗技術與高分辨率測壓技術結合,在高分辨率食管測壓導管上嵌入阻抗電極,從而能在測壓的同時監測食管腔內阻抗的變化,來觀察和判斷如食團清除狀況、噯氣、反流等情況。
  後者基於固態HRM導管上密集的測壓點及計算機軟件重建與處理,得到立體的三維食管或肛管的動力圖像,既可清晰表現食管或肛管的立體解剖,又可展現出相應結構的動力特點,實現了動力測定與解剖定位同時滿足的目標。
  從最初的測壓探索到現在,時間過去了100多年,消化道測壓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測壓實現了從部分結構測壓到全消化道測壓,目前的測壓技術不僅可以滿足食管、直腸肛管測壓的需求,而且依賴於內鏡等技術的發展,更具備了胃、小腸測壓(十二指腸空腸迴腸測壓)、Oddi括約肌測壓及結腸測壓的能力。
  測壓數據從粗略到精細,測壓過程從繁瑣到簡潔,結果判讀從複雜到直觀,經過初步訓練的動力專業醫師即可較快、較好掌握,筆者個人的感受是“睜開你的眼睛,你就能看到測壓的結果”.消化道測壓的實用性、可操作性、精細度和信息量的提升在科研和臨床上均具有重大意義。

消化道測壓技術的發展相關文章
測壓原理方法 血壓計的測量原理可分為直接測量法和間接測量法兩種。 直接測量法又叫有創測量法,也就是通過穿刺在血管內放置導管後測得的血壓,比如在做心臟介入診斷及治療時就要監測患者的有創血壓。用有創方法直接測量血壓。因所測部位不同,方法各異,也不能完全反映人體的血壓。 間接測量法又叫無創測量法,也就是不通過穿刺在血管內放置導管後而是通過間接測得的血壓。 間接測量法又分為聽診法和示波法。 1、聽診法
發布於 2023-08-16 08:27
0評論
普通B超 B超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最早採用的是黑白超聲診斷技術,也就是現在的普通B超。通過超聲探頭測得的圖像是黑白的,只能觀測到胎兒的組織結構,測量頭有多大、身有多長。 彩色B超 上世紀80年代在普通B超的基礎上出現了彩色-多普勒超聲波探測診斷技術,觀測到的圖像以紅藍兩色為主,面向探頭的呈現紅色,反之為藍色。 三維B超 普通B超和彩色B超都是二維平面圖像,目前這兩種技術仍在使用,但由於觀測效果較
發布於 2023-09-09 05:37
0評論
大家都知道正常的血壓是血液循環流動的前提,血壓在多種因素調節下保持正常,從而提供各組織器官以足夠的血量,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血壓過低過高(低血壓、高血壓)都會造成嚴重後果。 如果大家遇到以下的一些情況要記得做動態血壓監測:偶然測血壓與自測血壓有明顯差異,需要進一步監測以排除白大褂高血壓;需要排除假性高血壓;需要了解血壓變化幅度及晝夜血壓變化節律;有頑固性高血壓、發作性高血壓及低血壓的病人;為了
發布於 2023-04-10 16:53
0評論
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根據心律失常的病基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標測方法。目前應用最普遍的還是常規的心內接觸式標測導管。該標測方法適用於心律失常的病基相對簡單的情況,而最近出現的三維標測技術則更適於器質性心臟病或是更復雜的心律失常。目前主要有CARTO系統和ENSITE三維標測技術,它們都能夠把電生理參數、導管定位和導航與解剖信息結合起來,對所標測心腔進行三維重建,不僅可得到電解剖圖,而且根據情況還
發布於 2022-09-25 06:06
0評論
為了更加準確的測量血壓,大家要謹記以下的一些注意事項喔。 1、血壓計要定期檢查,以保持其準確性,同時應該把血壓計放在平穩的地方,最好不要倒放或經常搖晃它。 2、在給袖帶打氣時不可過高、過猛,使用後要隔絕袖帶內的空氣,並將它卷好。橡膠球要放在盒子裡固定位置,防止被玻璃壓斷。如果一些血壓計的水銀柱下有開關,在使用後要關閉開關。如過水銀柱裡出現氣泡,要記得調節或修理,不可以帶著氣泡測量。 3、如過發現
發布於 2023-04-10 16:59
0評論
血壓測量的頻率:測量血壓是每次產檢必要檢查的產檢項目之一。正常狀態下是在妊娠早期(孕3個月)時測量1次血壓,以此次的數值作為孕期的基礎血壓,並在今後的產檢中定期檢查。整個孕期的理想產檢次數為9—13次,也就是說,在整個孕期裡,理想狀態是進行9—13次血壓測量。 血壓測量的注意事項:血壓測量極易受到準媽媽自身的情緒、運動、心理狀態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需在心理和身體都處於安靜的狀態下測量,否則,數據
發布於 2023-04-10 16:39
0評論
概述 有時候你會很奇怪,肚子痛,拉了黑便,查個血常規,發現貧血了。為甚麼會這樣子呢?其實,消化道出現問題了,不僅僅影響你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長此以往,更有其他疾病繼發。首先,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貧血了。貧血的對人體是很不利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消化疾病跟貧血的關係,再說說如何預防,跟保護我們的胃腸道! 步驟/方法: 1、 消化道出血通常原因是因為十二指腸胃潰瘍出血,也就是說胃腸道有了病
發布於 2024-04-15 09:38
0評論
精準醫學計劃,將分兩步走,第一步側重於癌症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第二步全面推廣於各種疾病。那麼現階段的美國醫學界,精準醫學在醫療實踐中是一種甚麼狀態?本文將根據我在美國臨床學習和工作的經驗,側重介紹基因學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精準醫學在國外也處於起步階段。現在請專家參加所在醫院個體化治療中心的臨床討論會,感受到精準醫學正處於不斷髮展中。精準醫學的目標是根據患者的基因譜、環境和生活習慣進行個體化、精準
發布於 2022-12-01 21:06
0評論
(l)每日清晨睡醒時即測血壓。此時血壓水平反映了所服藥物降壓作用能否持續到次日清晨。若清晨血壓極高,則應測24小時動態血壓,以便了解睡眠狀態血壓。如果夜間睡眠時血壓和白天水平相同,則應當在睡前加服降壓藥;如果夜間睡眠時血壓很低,清晨突然血壓升高,則應在剛醒時甚至清晨3—5點時提前服降壓藥。 (2)服降壓藥後2~6小時測血壓。因為短效製劑一般在服藥後2小時達到最大程度的降壓,中效及長效製劑降壓作用
發布於 2023-03-07 12:16
0評論
在家自測血壓的基本事項相信不少人都有所瞭解,所以這裡我們要提醒三類人群,自測血壓時特別要注意方法,否則容易造成數據不準確。 1.特殊的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最常見的高血壓類型是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此外,白大衣高血壓、隱性高血壓,以及體位性低血壓也較為多見,還有可能表現為假性高血壓(收縮壓偏高)與假性低血壓(收縮壓偏低)。因此對於特殊的老年人,每次應測量2次或多次血壓,並算平均值。此外,還要常規加測站立
發布於 2023-01-26 02:0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