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1 01:21

  顱骨血腫骨化是主要發生在兒童的罕見疾病,並且其發病、臨床表現及處理原則未見文獻報道。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手術治療兒童顱骨血腫骨化8例,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其臨床特點和資料方法,旨在為兒童顱骨血腫骨化的預防和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對象與方法
  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共8例,男6例,女2例,平均年齡16.7±23.3個月。其中1歲以內6例,4歲1例,5歲1例。
  生產史: 1例出生困難剖宮產,餘7例均為經陰分娩;4例有難產史(包括剖宮產1例),3例出生時正常,1例因頭部撞及桌角後發病。
  血腫部位 右頂1例,右頂枕1例,右枕1例,餘5例均位於左頂。外傷後形成的血腫範圍較小,約3*2*2cm,生後出現的血腫累及範圍較大,最小5*4*3cm,最大10*8*6cm。
  臨床表現 所有患兒均以局部質軟腫塊為首發症狀,腫塊不超過骨縫,後腫塊逐漸變硬,查體為頭部骨性隆起(圖1),均無發育落後,無神經系統定位體徵。
  輔助檢查  全部患兒術前均經CT平掃檢查,確定病變部位、範圍、血腫骨化程度及顱骨形狀(圖2-4)。部分病例經X線平片檢查,可見相應顱骨畸形(圖5)。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行手術治療,7例行血腫的骨化外殼切除術,1例因顱骨向顱內壓迫明顯,行顱骨切開整形復位。
  結果
  8例患兒均行顱骨整形術。根據術者習慣可取血腫縱軸梭形、S形、馬蹄形或直切口,可切除部分擴張多餘的頭皮,打開骨膜,沿骨化腫塊表面分離至其基底部,暴露整個骨化血腫,部分病例血腫頂部骨化尚未完成(圖6),電刀、骨鑿或咬骨鉗切除骨化血腫的頂蓋部,打開並進入血腫內部,可見血腫內壁襯一層膜狀組織,其厚度與病程長短有關,病程較長者較厚,血腫內多為含鐵血黃素沉積及部分纖維化組織,病程較短者血腫腔內可有暗紅色血性液體。血腫基底部為正常顱蓋骨,8例患兒均有明顯顱骨受壓變形,失去正常的圓弧形結構。將骨化血腫及其內容物切除,磨鑽將受壓顱骨周圍隆起的骨化組織磨平,未行顱骨切開塑型,骨蠟止血封閉松質骨創面。1例4歲患兒頭顱外觀僅輕度異常,骨化的血腫外殼輕度隆起,但正常顱骨受壓明顯,應用銑刀將受壓顱骨及骨化的血腫外殼一併切下,切除受壓凹陷的正常顱骨,將骨化的血腫外殼作為骨瓣修補骨窗缺損,膠水固定於正常顱骨邊緣(圖7)。後逐層縫合骨膜、皮下及頭皮,根據術中出血情況5例患兒接受紅細胞輸注,3例未輸血,術後多需放置引流管,5天出院。病理證實為顱骨血腫骨化,存在纖維囊壁膠原化,伴灶性鈣化。術後隨訪2個月到6年,患兒生長髮育良好,無神經系統併發症,無顱骨畸形復發。
  討論
  顱骨血腫是因為血液積聚於骨膜下所造成的,不超過骨縫。多發生於新生兒期,其他年齡段非常罕見,且嬰幼兒期與青少年、成人期的臨床過程有非常大的不同。文獻報道活產兒中顱骨血腫的發生率為0.4%到2.49%,且多有出生時難產史,但較少合併顱骨骨折。血腫形成後局部骨膜被抬高,頭部出現腫塊,如果不經處理,多在3周內自行吸收。在較為少見的情況下,血腫內骨膜下成骨作用發生,血腫周邊開始機化並逐漸骨化,造成局部顱骨的明顯畸形。顱骨血腫骨化的發生率未見報道。
  血腫形成的發病機制並不清楚,可能與創傷有關。胎兒出生時產程延長產道對頭部的擠壓牽拉、或助產器械的應用產生直接作用力或剪切力於骨膜與顱骨之間,血管破裂出血導致血腫形成。剛剛形成的血腫多位於頂部,張力較高,難以推動,波動感明顯的局部腫塊,侷限於骨膜和顱骨骨縫附著處。胎兒出生時的頭位與顱骨血腫的發生相關,Hartley等發現,枕前和枕橫位出生的新生兒發生顱骨血腫的可能性明顯大於枕後位出生者。而Churchill等報道,如果產程尚未發動而行剖宮產,則不會有顱骨血腫發生,但如果產程發動後再行剖宮產術,則血腫就會發生,這說明產程發動後產道對胎兒頭部的擠壓作用與顱骨血腫的形成有密切關係。但是也有學者報道,並非所有的顱骨血腫病例均有創傷病史,Winter和Petrikovsky等曾報道沒有明顯外傷病史的胎兒顱骨血腫。本組患兒4例有明顯的難產病史,均有產程延長,助產器械應用病史,其中1例有短暫缺氧窒息病史,1例出生困難轉為剖宮產後出生。1例患兒出生時無顱骨血腫,外傷後發病,其餘3例無明確的創傷病史。因此可以認為創傷是發生顱骨血腫的主要原因,但尚不能完全解釋其發病機制。幸運的是,多數患兒不會合伴有顱內損傷,而僅僅是顱骨病變。
  顱骨血腫形成後,局部腫塊多在1周內自行吸收,不遺留任何後遺症。在極為罕見的情況下,血腫吸收障礙,被血腫頂起的骨膜發動骨膜下成骨作用,在血腫的表面形成新生骨組織。血腫的機化或骨化首先在血腫邊緣發生,逐漸延伸至血腫頂部,早期如蛋殼樣改變,約數週後變硬,形成突出於正常顱骨表面的骨組織,且其厚度似乎與病程長短有關。本組患兒病程最短者2個月,頂部僅部分骨化,如蛋殼樣,且壁較薄,基底部骨化明顯。病程最長者為4年,局部堅硬,厚度約0.6cm,外觀畸形不明顯,畸形顱骨向顱內壓迫,腦組織受壓變形,術中將骨化部分塑型作為正常顱骨。骨化血腫內壁的囊壁組織病理學檢查可發現多發的骨化中心及由緻密纖維結締組織構成的新生骨組織,Chung等認為顱骨血腫發生發展過程中無鈣化發生,主要是一個骨化過程。但本組病例除發現囊壁纖維組織增生、膠原化以外,同時有灶性鈣化發生。可能在骨化過程中同時存在鈣化,因此有學者也稱此症為“顱骨血腫鈣化”。
  如果注意胎兒出生時避免創傷,那麼就能預防接近半數的顱骨血腫。顱骨血腫形成後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多數學者提倡保守治療,超過80%的病例3-4周內均可逐漸自行消退。Morgan等建議如果2周血腫不吸收,則應該穿刺抽吸,將血腫吸除以避免局部腫塊鈣化的可能,但是局部穿刺也有造成感染的可能。血腫骨化後就應該手術治療,骨化形成後在骨化早期抽吸其內容物似乎不能奏效,血腫周邊的骨化組織仍會逐漸變硬增厚。如果病程較長,骨化血腫會造成顱骨明顯畸形,甚至會壓迫顱骨,影響腦組織發育。我們認為骨化血腫對其下方正常顱骨的影響機制主要有以下兩點:首先是骨化血腫形成後對下方顱骨起到一個固定和限制作用,使其不能夠隨兒童其餘各處顱骨的正常生長而繼續延伸和隆起,其次是因為骨化血腫形成過程中血腫的較大張力對顱板的直接壓迫作用。兩種作用力最後導致顱骨受壓變形。骨化的血腫往往明顯突出於顱骨表面,造成頭顱不對稱,並可能在患兒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引起較重的心理負擔,為解除患兒心理壓力、畸形顱骨對腦組織發育的限制和出於美容方面的考慮,手術應該在早期進行。Chung等認為,如果正常顱骨無受壓下陷表現,則僅需行血腫切除,骨性邊緣削切變平即可,但如顱骨明顯受壓,則需受壓顱骨切開,重新塑型,重建顱蓋正常形狀。可吸收材料由於其生物相容性更好,不會永久留存體內,在顱骨切開整形中的使用更為廣泛。多數學者認為顱骨受壓就應該切開塑形,但其適應徵尚不明確。本組8例患兒均有明顯顱骨受壓表現,7例給予血腫清除,邊緣塑型,應用小型磨鑽將突出的血腫骨化邊緣磨平,使之與兩側正常顱骨形成連續的弧度,未行顱骨切開塑形。與以往的銼刀削切方法相比,磨鑽技術創傷較小,效果較好,且有止血作用。1例患兒有明顯顱骨受壓,將顱骨切除,骨化的血腫頂蓋部稍作塑型後作為骨覆蓋移植物置於硬腦膜表面,避免了將正常顱骨破碎、重新塑型、鈦合金固定等手術操作,塑型結果更為滿意,更加經濟有效。所有患兒經長期隨訪後,顱骨凹陷有部分好轉,外觀滿意。我們認為,與凹陷性骨折相比,顱骨血腫骨化是一個相對慢性的過程,其對正常腦組織的壓迫相對較為緩和。另外,小兒發病年齡較小,多數為1歲以內,早期手術解除骨化血腫的壓迫後,正常顱骨仍然能夠獲得一定的發育塑形機會,因此對於多數顱骨受壓的嬰幼兒來說,一般不需要將受壓顱骨切開後塑形復位,而僅行骨化血腫切除即可。本組8例患兒僅1例切開復位,所有患兒頭顱外觀接近正常。
  結論
  兒童顱骨血腫應注意預防,形成後如3-4周未吸收,就應該穿刺抽液,局部加壓包紮。如血腫骨化形成,則應早期行顱骨整形術。

兒童頭皮血腫的機械化骨化的手術治療相關文章
概述 生活中小孩子無辜發生外傷事故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傷勢嚴重摔傷頭部後出現局部位置有腫脹、疼痛,甚至是流血都是難以避免的,這對孩子來說意味著很大的痛苦。要想讓疼痛早點消失需要採取合理方法解決,傷勢輕微短時間可以在家裡進行冷敷可以得到緩解,若孩子傷口痛庝明顯、腫脹嚴重遲遲不消失,最好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步驟/方法: 1、 寶寶頭皮血腫一旦發生會有疼痛腫脹症狀比較明顯,傷勢不嚴重可
發布於 2024-03-02 19:49
0評論
概述 有的嬰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外傷,都可能會引起頭皮部位出現了血腫的症狀,對孩子健康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嬰幼兒的身體恢復是非常快的,一般頭皮部位血腫的患者在三五天左右的時間會有明顯的消腫,而且不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但是如果出現了頭皮部位血腫的症狀,最好應該根據病因進行合理的治療,有效的緩解身體不適的症狀。 步驟/方法: 1、 嬰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了磕傷碰傷的現象,也可
發布於 2024-04-01 23:02
0評論
概述 新生兒如果出現了頭皮部位血腫的現象,對孩子健康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疼痛感,所以應該及時進行治療,有的患者如果出現了頭皮血腫的現象,經過一段時間的身體護理是可以自然吸收的,但是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患者如果出現了輕微的血腫的現象,可能會在一兩個星期之後明顯的症狀恢復的情,不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步驟/方法: 1、 有的患者如果出現了頭皮血腫的現象,對健康也會產
發布於 2024-03-03 07:25
0評論
一:牽引,理療,按摩等舒筋活血療法.中頻電療配合針灸按摩最有效。 二:藥物治療:主要為消炎止痛藥如西樂葆每天一粒飯後吃三:功能鍛鍊: 1.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鍊,在工間或工餘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發布於 2024-01-26 09:38
0評論
常常在網上遇到一些患者諮詢手術方面的信息。最常被問到的是手術需要多少費用?需要住院嗎?需要拆線嗎?會留疤嗎?等等。但鮮有人問及術後併發症的處理,復發了怎麼辦?疤痕很嚴重又該怎麼辦。上肢上抬困難如何恢復?可以理解患者的心態,誰在手術前都往好裡面想,希望一切順順利利,誰都不希望自己那麼倒黴碰上術後併發症。但對於醫生來說,術後併發症的防治卻是整個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著實考驗醫生的臨床水平和心態。最
發布於 2023-01-16 07:06
0評論
本病多見於老年人和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頭傷後一段時間(3周以上),逐漸出現頭痛、嘔吐、精神障礙或局源性腦症狀,均應考慮發生本病,應及時找專科醫生診治。不能提供頭傷史的患者和嬰幼兒患者,臨床上有時難與顱內腫瘤和先天性腦積水相區別,但CT、磁共振成像或腦血管造影檢查可明確診斷。手術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及時手術的患者大多預後良好。部分術後患者再次出現症狀或療效欠佳,均應CT複查。本病表現為慢性過程,如能
發布於 2023-10-02 21:45
0評論
後縱韌帶位於推管內,緊貼椎體的後面自第二頸椎延伸骶骨。韌帶上寬下窄,在胸椎比頸、腰椎為厚。在椎間盤平面以及椎體的上下緣,韌帶同骨緊密接觸,在椎體的中間部分,韌帶同骨之間有椎體基底靜脈叢所分隔。後縱韌帶比前縱韌帶緻密、牢固,通常分為深、淺兩層,淺層連續分佈3個或4個椎節,深層僅處於相鄰兩椎體之間。後縱韌帶骨化症是一個老年性疾病,好發於50~60歲,在60歲以上患者中,發病率可高達20%,在一般成人
發布於 2024-01-26 09:32
0評論
概述 我生產完已經有半個多月了,最近下體還是再出去?而且出的挺嚴重的,就去檢查了一下檢查說是陰道壁斜種而且盆腔也有些血腫,有的時候要不也特別的痠痛,不感動不知道出現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有沒有甚麼比較好的治療辦法,也不知道現在我可不可以吃藥,平時出現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日常護理中需要注意哪些能夠緩解這些症狀的發生呢? 步驟/方法: 1、 因為生產過後身體是非常虛弱的,而且在生產過程中由於身體用
發布於 2023-02-05 12:03
0評論
以往我們一直認為頭皮瘙癢不是甚麼問題,只要注意清潔就夠了。但事實上,頭皮瘙癢也可能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刺激反應,而瘙癢引發的抓撓會引起頭部皮膚的進一步損傷,並且傷害到頭髮,所以,瘙癢需要對症的呵護。當你剛剛感覺頭皮癢癢的時候,就要馬上開始用去屑洗髮水了。此外,也可以嘗試2種新的方法:首先緩解焦慮,精神緊張狀態,受情感困擾所致,也會造成頭皮瘙癢。解除焦慮情緒,你可運用瞑想、瑜珈來控制情緒,設法使自己
發布於 2024-04-25 03:50
0評論
長期以來,對於兒童癲癇多強調藥物治療。然而,一些兒童癲癇的藥物控制效果很不理想。外科手術切除癲癇病灶對於治療藥物控制無效的癲癇具有重要意義。Horslcy最早成功施行外科治療癲癇,當時只能依靠病史和神經系統查體來確定腦內癲癇病灶。一百多年來,確定和切除腦內癲癇灶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改進。以往國外研究外科治療癲癇的主攻方向集中在成人顳葉癲癇,國外報告的癲癇手術病例85%為顳葉切除。重視兒童癲癇的外科治
發布於 2023-01-21 03: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