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耳鼻喉科理論和手術技術的發展,原來的扁桃體擠壓術和腺樣體刮除術已被扁桃體剝離術、射頻消融術、咽喉整形術和內鏡下腺樣體抽吸術、射頻消融術所取代,無論在手術效果還是對小兒的創傷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當然,相應的麻醉方法也發生了變化,從最早的無麻醉到局部麻醉再到全身麻醉。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可能認為小兒扁桃體和腺樣體手術需要全身麻醉。有的家長一提到全身麻醉就有恐懼感和厭惡感,甚至有的家長因為擔心全身麻醉會讓孩子變傻,而寧願放棄手術,繼續讓孩子在睡眠中打鼾、憋氣、缺氧。以下是對麻醉方法、、麻醉藥物、術後鎮痛和對麻醉的誤解的詳細介紹。
I.麻醉方法
如今,小兒扁桃體和腺樣體手術採用全身麻醉,這不是殺雞用牛刀,而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接受手術的孩子的安全,因此成為當今世界普遍採用的方法。與以往的無麻醉到局部麻醉相比,孩子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手術的疼痛和恐懼,從而給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創傷,留下陰影,有的孩子一直到成年。
目前手術用的全身麻醉應該叫靜脈吸入複合麻醉(簡稱靜吸複合麻醉),從字面上看包括靜脈麻醉和吸入麻醉等兩種麻醉方式。小兒扁桃體和腺體手術的部位比較特殊,是氣管和食道的開口處。手術操作中的少量出血、持續分泌的唾液、沖洗傷口的清水都會流入氣管,造成誤吸和窒息。麻醉後和手術前的氣管插管對於保證患兒的氧氣供應和防止術中的誤吸併發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進行靜脈麻醉和吸入麻醉,可以使麻醉效果更全面,並能減少每種藥物的用量,從而減少麻醉藥物引起的副作用,提高麻醉安全性。
麻醉藥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呼吸抑制、噁心和嘔吐以及過敏。由於之前已經進行了氣管插管,以確保孩子的氧氣供應,所以風險已經大大降低。噁心和嘔吐是麻醉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而且因人而異,有些患兒在用藥後不久就會出現,有些則持續到術後甦醒期。除了給患兒帶來痛苦外,噁心和嘔吐還可能由於麻醉中和麻醉後恢復期的患兒保護性反射受到抑制而將嘔吐物吸入氣管,從而導致窒息。如果麻醉後發生嘔吐,麻醉師將使用吸痰器將嘔吐物從口中吸出,如果症狀嚴重,將給予止吐藥。麻醉師會對病人的症狀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對病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以確保病人的身體健康。
II.術後鎮痛
小兒扁桃體和腺樣體手術後傷口開放,而咽部是進食必須經過的部位,因此術後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兩種藥物可用於咽部傷口的鎮痛:NSAIDs和曲馬多。非甾體抗炎藥通過抑制傷口部位致痛物質的形成而產生鎮痛作用,而曲馬多則通過抑制大腦和脊髓區域的痛覺受體而產生鎮痛作用。NSAIDs的副作用主要是出血。相比之下,曲馬多的副作用主要是噁心和嘔吐。應該為每個孩子選擇合適的術後鎮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