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5 06:07

  概況

  腦動脈瘤是腦內動脈血管壁上局部隆起形成的與血管相通的一個囊狀凸起(囊性動脈瘤),分為微小(5mm以下)、小型(5-10mm)、大型(11-25mm)、巨大型(25mm以上)顱內動脈瘤。小型微小型顱內動脈瘤常無症狀,但是一旦破裂出血會導致嚴重症狀和危險。

  流行病學

  根據放射學檢查和屍檢報告,顱內囊狀動脈瘤的發生率約為3.2%,平均好發年齡為50歲(40-60歲),男女性別無明細差異。但是臨床所見動脈瘤有一定性別差異,尤其是50歲以上的患者女性約是男性的2倍。20%-30%的顱內動脈瘤患者為顱內多發性動脈瘤。動脈瘤破裂發生率估計十萬分之6-16。動脈瘤破裂出血是腦卒中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約10%的患者在送達醫院前死亡,僅有約30%的患者經過治療後有一個相對較好的預後。

  位置分佈

  85%的顱內動脈瘤分佈於前循環(頸內動脈系統),顱底血管willis環是動脈瘤最常見部位,具體來講就是前交通動脈與大腦前動脈結合處、後交通動脈與頸內動脈連接處、大腦中動脈分叉處、眼動脈與頸內動脈連接處等。後循環(椎基底動脈系統)動脈瘤主要位於基底動脈尖部、小腦前下動脈與基地動脈主幹連接處、小腦後下動脈與椎動脈連接處等。

  易患危險因素

  基因因素

  遺傳性疾病:

  遺傳性疾病如結締組織病Ehlers-Danlos綜合徵等有顱內動脈瘤發生有相關性。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多囊腎患者顱內動脈瘤發生幾率是其他人群的6.9倍。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顱內動脈瘤發生危險增高。

  煙霧病患者顱內動脈瘤發生危險增高。研究發現煙霧病很可能有遺傳易感性,在家族性煙霧病可有所體現。

  家族性動脈瘤:

  動脈瘤患者的一級親屬患有動脈瘤的幾率明顯增加,有研究報告最高可增加3.6倍。家族性動脈瘤破裂時的年齡較輕,而動脈瘤較小。

  其他因素

  吸菸:吸菸患者發生顱內動脈瘤破裂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風險是不吸菸人群的3-4.7倍。吸菸導致動脈瘤易發的原因是α-1抗胰蛋白酶效用降低,而後者是一種重要的彈性蛋白酶抑制劑。

  高血壓:儘管高血壓與動脈瘤的關係尚有爭議,但現有資料仍提示高血壓是動脈瘤易感因素之一。

  雌激素缺乏:絕經後婦女動脈瘤發生率增高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雌激素缺乏導致膠原減少所致。

  動脈瘤病理生理

  囊性動脈瘤:一種顱內動脈的薄壁凸起,動脈瘤壁缺乏彈性內膜或中膜或嚴重破壞。血流動力學壓力、湍流等均可導致血管壁的破壞。有證據說明局部血管壁炎性反應與動脈瘤形成生長有一定關係。動脈瘤瘤壁變化過程大致是內皮化的血管壁平滑肌細胞呈線性排列、壁增厚同時平滑肌細胞排列紊亂、內膜增生伴有細胞成分減少或有層間血栓形成、壁內細胞成分極少大量血栓成分形成。

  梭形動脈瘤:整段受累血管管腔膨大或擴張,動脈粥樣硬化是成因之一。

  夾層動脈瘤:動脈內膜損傷破裂血流衝擊下內膜局部掀起在內膜下形成擴大的瘤腔。

  黴菌性動脈瘤:常由於感染性心內膜炎導致菌栓脫落所致。

  臨床症狀

  未破裂:小型微小型顱內動脈瘤通常無明顯臨床症狀,大型巨大型顱內動脈瘤可因佔位效應出現神經症狀。常見症狀有頭痛、頭暈、眼瞼下垂、視力、視野缺失、錐體束徵、面部疼痛或麻木等。

  破裂:無論大型還是小型,動脈瘤一旦破裂,病情十分兇險。症狀包括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頸項強直、肢體癱瘓甚至昏迷不醒等。

  診斷:

  動脈瘤破裂致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頭顱CT即可明確出血診斷,頭顱CTA可以檢出直徑5mm以上動脈瘤。頭顱MRI檢出直徑3mm動脈瘤,但是顱內動脈瘤診斷的金標準還是全腦血管造影(DSA),後者是指導治療最重要工具。頭顱CTA/MRA都會受到顱骨或腦組織影響產生偽影,需經有經驗的放射科醫生和神經科醫生才能確診。

  動脈瘤破裂的風險

  ISUIA研究和UCAS研究都提示顱內動脈瘤大小和位置與破裂風險相關。動脈瘤生長在大型顱內動脈瘤更常見。

  有研究提出假說認為顱內囊性動脈瘤是獲得性的,不是先天性的;大多數動脈瘤在短時間內發生發展穩定,可以是數小時、數天或數週,其大小與動脈瘤壁的彈性限度有關,此時要麼超過限度破裂出血,要麼穩定變牢。這可以解釋為甚麼小動脈瘤會破裂。

  海綿竇動脈瘤破裂風險最低;後循環包括椎基底動脈、小腦前下動脈,小腦後下動脈,前循環動脈瘤包括前交通動脈瘤、大腦前動脈、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等處動脈破裂風險居中;後交通動脈等處動脈瘤破裂風險最高。

  治療

  由於所有數據只是對於基於人群的研究,對於每一個患者個體出血風險有多高尚無法確定。所以無症狀未破裂動脈瘤的治療還需醫師根據動脈瘤的大小、形態、位置等綜合分析,並爭取患者及其家屬意見後製定治療方案。症狀性硬腦膜內動脈瘤應積極建議外科處理。由於存在再次破裂出血危險,破裂動脈瘤強烈建議積極處理(開顱手術夾閉或介入栓塞),防止再出血。

  開顱手術夾閉是用金屬動脈瘤夾夾住動脈瘤瘤頸,阻斷動脈瘤瘤腔與載瘤血管的溝通,從而降低動脈瘤出血可能。

  介入栓塞治療是通過特殊導管,將微型彈簧圈填塞如動脈瘤腔內,促進瘤腔內血栓形成從而閉合動脈瘤腔。

  文獻統計,未破裂動脈瘤開顱手術的死亡率為1.7%,不良預後6.7%。ISUIA提示開顱手術和介入栓塞的不良預後發生率分別為12.6%和9.8%,預後較差的相關因素包括高齡、大型、後循環等。

  臨床研究提示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與開顱手術夾閉動脈瘤相比,有著相對較低的死亡率和併發症發生率。

  新的栓塞裝置如血流轉向裝置、pipeline密網治療系統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動脈瘤的治癒率,對以往認為無法治療的動脈瘤提供了新的可能。

  上海德濟醫院宋冬雷教授和助手蓋延廷醫師國內率先應用pipeline栓塞裝置治療顱內動脈瘤,效果滿意,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無論是開顱手術還是介入栓塞都有一定風險,所以,顱內動脈瘤治療決策的確定需要在對患者動脈瘤大小、位置、形態、家族史等多因素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患者及家屬的意見,由有經驗的神經介入醫師制定和實施。

腦動脈瘤是怎樣的?相關文章
甚麼是腦動脈瘤?動脈瘤是動脈壁出現非正常的薄弱點並由此引起的動脈壁向外突出成球形病灶。這種血管壁的薄弱點如累及到動脈壁的全層稱之為梭形動脈瘤(fusiformaneurysm);累及到動脈壁的一層稱之為囊性動脈瘤(saccularaneurysm);而將動脈壁分離開稱之為夾層動脈瘤(dissectinganeurysm)。其中,發生於腦部的動脈瘤破裂後的出血性中風可引起導致嚴重腦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發布於 2023-01-10 01:11
0評論
誤區一:望文生義,以為腦動脈瘤是“腫瘤”。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而是腦血管病。腦動脈瘤的發生,是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腦動脈壁薄弱,動脈壁像“吹氣球”一樣鼓起來。腦動脈瘤血管壁非常菲薄,有時候就像一層紙那麼薄,可以想象,在壓力很高的動脈血的衝擊下,這樣的薄弱部分非常容易破裂。腦動脈鼓出的動脈瘤部分,形狀像“瘤”,但實質上不是腫瘤,與腫瘤有天壤之別。所以說,腦動脈瘤雖然很危險,但經過治療後,不會像腫瘤
發布於 2023-01-25 06:42
0評論
腦動脈瘤就像腦袋裡的“不定時炸彈”,相當一部分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只是體檢發現的,但一旦破裂出血,也就是“炸彈”爆炸了,則往往對人體造成災難性的打擊,可能會產生偏癱、失語、昏迷甚至死亡的嚴重後果。那麼,腦動脈瘤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都知道,腦實質表面和深部有很多動脈,這些動脈來自頸內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發出的各級分支,在大腦裡蜿蜒分佈,就像大樹的根系在土壤裡盤根錯節。樹根會出現瘤樣突起,腦動脈血管壁
發布於 2022-10-20 04:19
0評論
查出了腦動脈瘤,該如何治療呢?兩個字:手術。簡單說就是通過手術把這個動脈壁上的鼓包給封閉,不再讓血流進入鼓包,從而防止動脈瘤的破裂。手術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開顱夾閉術。根據腦動脈瘤的部位,神經外科醫生選擇相應的開顱手術入路,顯微鏡下暴露腦動脈瘤,用特製的鈦合金動脈瘤夾夾閉動脈瘤頸部(如圖3所示)。圖3腦動脈瘤開顱夾閉術示意圖這種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1)病人的身體素質較好,能承受開顱手術,Hun
發布於 2022-10-20 04:29
0評論
動脈瘤不是真正的腫瘤,從它的拉丁文或英文名稱Aneurysm就可知道,它和腫瘤毫無關係,只是我們約定俗成地稱其為動脈瘤。通俗的說,動脈瘤就是動脈壁上鼓出來的一個鼓包,這個地方有點像被吹起來的氣球,壁很薄,如果頂不住動脈血流的壓力和沖刷,就會破裂出血。因為顱內較大的動脈多位於蛛網膜下腔內,而動脈瘤又好發於這些比較大的動脈上,因此動脈瘤破裂多引起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嚴重時可合併腦內和腦室
發布於 2023-01-23 21:47
0評論
女性多見,年輕人也好發! 在腦血管意外中,腦動脈瘤引起的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病率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卻是第一,尤以女性更多見。 許多人以為腦動脈瘤只出現在老年人身上,而事實是腦動脈瘤並非老年人的“專利”,腦動脈瘤最常發生於30~60歲的人群,其中30歲左右的患者往往因先天性血管薄弱,隨著血流的長期衝擊而發生腦動脈瘤。而50歲以上的腦動脈瘤患者一般因有動脈硬化,
發布於 2023-01-16 15:03
0評論
甚麼是腦動脈瘤?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壁局部變薄,向外突起形成一個囊性的“小泡泡”,多為先天性。動脈瘤是惡性的嗎?動脈瘤不是腫瘤,沒有良惡性之說。動脈瘤常見哪個部位?常見於腦動脈血管分叉部位,如頸內動脈後交通動脈起始部、頸內動脈分叉部,前交通動脈,大腦中動脈分叉部等。動脈瘤如何確診?腦血管造影(DSA)是確診腦動脈瘤的“黃金標準”。通過腦血管造影(DSA)可以明確腦動脈瘤的具體位置、大小、形態及血管走
發布於 2023-01-25 05:52
0評論
由於介入栓塞手術不需要開顱,創傷小,痛苦少,因此越來越受到患者青睞。那麼,腦動脈瘤介入手術是怎麼做的呢?首先認識一下介入手術的必備神器――彈簧圈。這是一種鉑金材質的金屬絲,質地柔軟,有不同的直徑、長度和形狀等多個規格,適用於不同形狀、大小的腦動脈瘤。彈簧圈與一根一米多長的金屬推杆相連。圖6彈簧圈在介入栓塞手術過程中,這個推杆可以將其前端的彈簧圈推到動脈瘤腔內,當彈簧圈在動脈瘤腔內穩定時,用通電、
發布於 2022-10-20 04:44
0評論
腦動脈瘤診斷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後具有極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到底甚麼是腦動脈瘤呢?它的治療除了我們最常接觸到的開顱手術外還有其它方法呢?在這裡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腦動脈管壁逐漸變薄並異常膨出,在臨床上稱之為腦動脈瘤。腦動脈瘤的發生和先天性因素有關(有一定的家族傾向),但更多的和高血壓動脈硬化、感染、外傷等有關。本病好發於40-60歲中老年人,女性發病率比男性略
發布於 2023-01-25 03:27
0評論
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腦動脈瘤診斷的精準率越來越高。簡單說,有兩種檢查手段,一是無創性檢查,一是有創性檢查。無創性檢查主要包括:1、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好碌拿鄭涫稻褪搶習儺帳熘CT);2、核磁共振(MR);3、CT血管成像(CTA);4、MR血管成像(MRA)。有創性檢查這裡單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腦CT和MR都是腦的斷層掃描,主要觀察腦實質、腦室、腦池、蛛網膜下腔有無異常信號。CT
發布於 2022-10-20 04:2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