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鎮痛劑腎病和非甾體抗炎藥
鎮痛劑腎病(又稱止痛劑腎病)是長期大量濫用鎮痛劑(以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為主)造成慢性腎間質損害,並可出現腎乳頭壞死、間質性腎炎,晚期可出現腎功能衰竭。
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是指不包括皮質激素在內的一大類具有抗炎、解熱、鎮痛作用的藥物,其對風溼性疾病患者的治療已沿用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由於該類藥物的有效性及相對安全性,其中一些已被我國和西方國家列為非處方藥(OTC)。人們對該類藥物引起的胃腸道粘膜損害認識較多,但常忽略該藥的腎毒性。有研究報道,應用NSAID者發生急性腎損傷的危險性大約是未應用者的3倍。現已證實可引起鎮痛劑腎病的NSAID藥物包括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水楊酰胺、對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安瑞克、易服芬)、保泰松、奈普生、甲芬那酸、雙氯芬酸(扶他林)、舒多昔康等。一般認為持續服用鎮痛劑三年以上,鎮痛劑累計劑量超過2~3kg時可發生鎮痛劑腎病。有研究顯示,在一組因各種原因(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口服非甾體類鎮痛劑累計超過1000粒的患者中,24.4%的患者通過靜脈腎盂造影、B超和CT證實有腎乳頭壞死。
二、鎮痛劑腎病的危險因素
NSAID導致急性腎損傷(AKI)的危險性受NSAID的種類和用藥劑量的影響。不同種類的 NSAID對腎臟的損害各不同,吲哚美辛導致AKI的發生率最高,而阿司匹林則相對較低,萘普生、雙氯酚酸鈉、布洛芬、吡羅昔康等則介於吲哚美辛與阿司匹林之間。除NSAID的因素之外,下列情況也是NSAID導致AKI的危險因素:
1、高齡(>60歲)
老年人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腎臟生理功能減退,對前列腺素依賴性增強,故老年人使用 NSAID更應密切注意其發生腎損害的危險性。
2、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
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壓、脫水、動脈導管未閉等患者,其有效循環血量減少,使腎素血管緊張素受到刺激而過度活化,增加了NSAID的腎毒性而易導致AKI的發生。
3、基礎腎臟疾病
腎臟原有基礎疾病(如腎血管病、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尿路梗阻、糖尿病腎病等)患者,應用 NSAID易誘發AKI。已有研究證實,有基礎腎臟病的老年人服用 NSAID後發生血清肌酐升高、腎功能減退、血清尿酸及貧血的比例明顯高於無基礎腎臟病的老年人。
4、合併用藥
NSAID與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類藥物合併應用時,AKI發生率明顯升高。
三、臨床表現
鎮痛劑腎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尤以老年人多見。臨床表現多樣,有時症狀輕微且無特徵性。早期可有多尿、夜尿增多、口渴,進而可出現輕度至中度腎功能不全,表現為血清肌酐及尿素氮輕度增高,患者亦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尿量減少,而貧血症狀常較其它腎病氮質血癥期出現的更早且更嚴重,個別患者因嚴重的腎血流減少而導致少尿型急性腎衰竭。非那西汀以及非那西汀代謝產物對乙酰氨基酚易導致腎乳頭壞死,患者表現為驟發嚴重的氮質血癥、血尿和腎絞痛。
四、治療
本病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及時停藥,保護腎功能。應保證充足的液體入量,維持 24小時尿量在2000ml以上,從而促進藥物的排洩,降低藥物的腎損害。注意預防感染,一旦發現感染應積極選用低腎毒性的抗生素,以免加重腎損害。大劑量皮質激素有助於腎臟病情恢復,重症患者必要時進行透析治療。對於早期診斷、輕型患者,腎功能可在停藥後1年之內自行恢復,預後較好;重者可發生永久性腎損害,甚至發展為終末期腎衰竭。
五、幾點忠告
為了儘可能避免鎮痛劑腎病的發生,在使用NSAID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嚴格掌握NSAID的使用適應證和禁忌證,防止濫用,儘量避免大劑量長期使用;
2、在有上述危險因素存在時應慎用NSAID,並調整藥物劑量;
3、選用不良反應少的品種和劑型;
4、避免同時使用2種或更多種的NSAID,否則不僅治療作用不增加,反而增加不良反應;
5、避免合併使用其他腎毒藥物;
6、在NSAID用藥前及用藥後2周開始監測腎功能。若血肌酐≥177μmol/L,要停用NSAID;用藥前血肌酐在133~177μmol/L,注意密切監測,以防腎損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