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飲食習慣與減肥效果食道癌:經在高發區進行發病因素的調查,發現食道癌病人有食物粗、糊、進食過快、喜吃燙飲料的習慣,這些因素損傷了食道上皮,增加了致癌物的敏感性。多數研究表明,熱食是食道癌的發病因素之一。在我國食道癌高發區中,許多居民和食道癌患者都有好吃熱食習慣。研究者測量了高發區居民進食時碗內食物的溫度,發現可高達70~80℃,最高為80~88℃。有報道用75℃熱水灌飼小鼠,即可發現上皮細胞變性,黏膜炎症和細胞核酸代謝受影響,所以長期反覆的熱刺激,有可能促使食道發生癌變。也有報告認為進食過快、食物粗糙、蹲位進食及好飲濃茶、三餐不定時等與食道癌有關。
(2)吸菸與食道癌:西方學者多認為吸菸可能是食道癌發生的主要因素。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一些食道癌高發區居民吸菸相當普遍,一些地區居民不吸菸,食道癌則很少見。如paymaster報道嗜好吸黑檀葉煙和咀嚼萎葉的印度穆斯林、基督教徒和印度教徒中,食道癌發病率高,而無此嗜好的拜火教徒中食道癌則很少見。故認為嗜煙可能是食道上段癌和中段癌發病率高的原因。但國內既往的流行病學調查卻沒有發現吸菸與食道癌發生存在密切聯繫。現在看來既往這些研究絕大部分來自食道癌局部高發區,且僅侷限於農村人口。近年來我國學者同時對高發區、低發區以及城市、鄉村食道癌進行了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多數仍認為吸菸可能也是我國食道癌發生不可忽視的促癌因素。許多研究表明菸草是一種致癌物質,其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效應的,菸草中的致癌物質有可能隨唾液或食物下嚥到食道或吸收後作用於食道引起癌變。現已發現香菸的煙和焦油含有多種致癌物,如苯並α芘等多環芳烴、環氧化物、內酯、過氧化物及滷醚等,並且還含有多種亞硝基化合物如亞硝基吡咯烷、二甲基亞硝胺、亞硝基去甲菸鹼或亞硝基新菸鹼。此外菸霧中還有大量no、no2和烴類反應生成的烷類和烷氧自由基,這些成分可直接攻擊細胞的脂肪、蛋白質和核酸等成分,造成細胞損傷,引起癌變。將菸草中幾種化學物質分別加入飲水中喂飼fisher大鼠30周,結果給予亞硝基去甲菸鹼大鼠有12/20例發生食道腫瘤,其中3例為食道癌,進一步證實了菸草與食道癌發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