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是大腦供血的主要來源,臨床醫生經過長期深入研究發現,"中風 "的主要原因是大腦供血動脈的狹窄和閉塞。在此,我想說的是,"中風 "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是一種疾病,而不是一種疾病。
頸動脈狹窄如何治療?甚麼時候需要治療?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方法有三種:藥物治療、開放式頸動脈手術和頸動脈血管內治療(支架)。
1.藥物治療。基本方法是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普通阿司匹林,或新的強效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但只適用於無症狀的、狹窄度不超過50%的患者,對於狹窄度超過75%的患者一般建議進一步治療。
2.開放式頸動脈手術。基本方法是動脈內膜切除術,解除動脈狹窄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恢復腦供血,消除腦梗塞的栓子來源。該手術相對成熟,已經進行了50多年。由於該手術需要阻斷手術一側的頸動脈,該手術的圍手術期中風率和死亡率過去約為5.6%。現在,該手術使用分流管去除內膜斑塊,同時在手術中保持頸動脈的血液供應,有效地減少了圍手術期的中風和死亡率。這種手術的缺點是需要全身麻醉,頸部切口大,創傷大,恢復慢。其優點是完全切除增生的內膜和硬化斑塊,減少復發狹窄的機會,而且不需要終身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藥物。
3、頸動脈腔內治療。這是在狹窄的頸動脈中應用球囊擴張,然後放置支架的方法。該方法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起效快、恢復快、療效確切、可重複操作等優點。將直徑約2毫米的導管放入股動脈,在局部麻醉下送入頸動脈狹窄部位。其缺點是支架釋放過程中可能誘發不穩定斑塊的微小栓子脫落造成 "中風 "腦梗塞,也有可能出現血管痙攣、內膜破裂和術後再狹窄。近年來,人們開始使用帶有腦保護過濾器的支架系統,以防止捕獲可能脫落的微觀栓子,有效避免了 "中風 "腦梗塞的發生。
我甚麼時候需要治療?
在下列情況下需要手術或腔內治療:
1.頸動脈狹窄超過75%;
2.頸動脈狹窄小於75%,但有典型的頭暈、眼前發黑等腦缺血癥狀,或硬化斑塊不穩定,易脫落;
3、p> 3、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有中風發作史,或腦梗塞後仍有小規模中風發作。
手術或腔內治療後的注意事項?
近年來,頸動脈支架治療的效果令人鼓舞,患者的接受度也很高,許多國際試驗比較了動脈內膜切除術和支架成形術,結果表明頸動脈支架成形術比動脈內膜切除術更安全,創傷更小,恢復更快。
對於接受動脈內膜切除術的患者,術後約36個月內需要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不需要終生抗凝和抗血小板。金屬支架是異物,與體內血液接觸時有可能出現血小板聚集和血塊形成,所以術後需要定期口服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通常的藥物是阿司匹林100毫克,一次/天,終生口服;波立維(氯吡格雷)75毫克,一次/天,口服3-6個月。
這兩種手術都需要在術後3、6、9和12個月進行頸動脈超聲或CT隨訪,此後每年一次。術後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嚴格戒菸,清淡、低鹽、低脂飲食;積極鍛鍊;積極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